長方體體積教學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W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是在理解了體積的概念和體積的單位以後教學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體積教學評課稿,歡迎閱讀。

長方體體積教學評課稿

一、領略名師的風采。

本學期,有幸聽了許老師的一節數學課,許老師的課堂教學呈現,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詞語來概括:樸實無華、課如其人,這也正是對許老師人品與課堂作品的概括和總結。樸實更顯典雅和莊重,無華更增添了教學藝術返樸歸真的魅力。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緊張進行著,而讓課堂迴歸自然、迴歸理性的認知的教師,目前還處在轉型階段。我經常外出聽課,而許老師的課堂教學是首次讓我感受到了迴歸這樣的理念的重要性。許老師整堂課的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課、家常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多媒體,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這樣教學老師不必使課堂披上華麗的外衣,不會讓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轉來轉去,雖然也學到了知識,但是老師和學生都會感受到很累,學生失去了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只是為了傾囊而贈的慷慨。

二、 聯絡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許教師首先出示一個長 20釐米、寬10釐米、高8釐米的長方體,讓學生猜一猜,看看它的體積大概是多少?接著再猜一猜它的體積可能與長方體的什麼有關?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許老師根據學生的猜測,利用直觀有效的課件演示,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關,接著,教師再次提問:長方體的體積到底與長、寬、高存在什麼關係,提示學生實驗驗證。

二、 加強實際操作,發展空間觀念

小組合作,把每人準備好的一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組內合作分別組成不同的四個長方體,並及時填表記錄(每組課前發一張表格),記下這時長方體的長、寬、高,和需要的長方體的個數及此時長方體的體積。學生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很快把表格填充完整,再通過展示、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且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學生很快解決問題,找到計算長方體體積的公式,從而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重大的發展。此時,學生對立體的空間觀念還很模糊,教師特別注意到加強實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長方體計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擺放出不同的長方體,並把長、寬、高的資料填入表格中,啟發學生思考,根據記錄的長、寬、高,擺這個長方體一共是多少個小正方體。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長方體所含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最後,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發現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用字母表示。在教學完長方體的計算公式後,教師通過練習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後,又把這個長方體用課件很直觀的演變成正方體,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推匯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接著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分別標出長、寬、高及把底面塗色)學生計算後引匯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把握了本課教材的重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強實際操作。通過實際觀察、操作、驗證等活動,學生清楚地理解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來源,並能夠根據所給的已知條件正確地計算有關圖形的體積。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 小組合作交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由以知識傳授為主改為自主探究、發展能力;教學方法,由以教師為中心改為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氣氛,由以嚴格遵守常規改為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甘教師在本節課中大膽地實踐,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給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經歷了數學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它不僅讓學生學會

了知識,還讓學生培養了主動參與的意識,增進了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 並從活動中形成了數學意識,學會了創造。

聯想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

1、教學備課未達精細巧妙

對於備課,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許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於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打不到這種嚴謹的態度,今後我會盡力做到極致。

2、課堂教學缺少角色換位

平日的數學課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當做學生去體驗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從許老師身上,我看到了這種教學態度的必要性。

3、教學效果稍欠紮實高效

許老師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收益到了很多,既學到了數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我在課堂上很少涉及這麼多方面,唯恐時間和精力上不允許,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低效,今後我應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多方面教誨學生,做到課堂教學向紮實高效邁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