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兩小兒辯日》教學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冊中的一篇文言課文。文章講的是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既滲透了要主動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並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也說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

語文課文《兩小兒辯日》教學總結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藉助《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學生將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增強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信心,併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三點:

1、根據課後註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覆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準備通過有效的誦讀解讀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韻,品味古文的特質。這也是根據我們六年級組的校改小課題“從讀學寫,讀中感悟”來確定的。

結合本課特點,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來讓學生讀悟的:

一、聽範讀,悟特點

開課之初,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和信心,讓學生感悟古文與現代白話文的不同之處,我採用讓學生聽範讀的方法去品味古文的特質。在聽我誦讀了古文《拔苗助長》又聽了錄音範讀《兩小兒辯日》後,讓學生暢談古文給自己的印象。有的說,文言文真難讀啊,太饒口了;有的說,聽起來也很難懂,不像現代文那樣淺顯易懂;有的說,讀文言文速度很慢,停頓多但聽起來很有韻味,有節奏。看來不用老師多講,在聽範讀中學生已經完全領悟了古文的特點。

二、自己讀,悟韻味

古文難讀,怎樣才能讀好呢?我沒有把現成的停頓方法展示給學生,而是充分放手,讓他們去自讀自悟,自己決定如何斷字斷句才更有韻味,更通順合理。可以輕聲讀,高聲讀,也可以搖頭晃腦地讀,學生讀得有滋有味。當然學生讀中就有了不同的處理方法,我又讓他們比較著聽、讀,最後取得一致的認識。

三、合作讀,悟文意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古文難懂,就更應該多讀。隨後的讀中就重在解讀文意了。因此我採用了小組合作讀,在分角色中讓學生明白人物對話有幾次,分別是誰說的,說了些什麼。為了更好的瞭解兩小兒的觀點和理由,我們又進行了分男女生和小組讀,在合作讀中瞭解了這個寓言故事。

四、改編讀,悟情理

為了實現本課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我想通過小組解讀古文的方法,讓學生有創意地把自己對“辯日”的科學道理和對孔子的認識融於其中,把這篇古文改編成白話文朗讀出來,使學生領悟其中的情理。可惜時間不夠,沒有完成這步的讀。

當天的教學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完成所有的教學目的,有不少遺憾的地方,但在教學活動中我也更加體會到了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一、關於引入方法

本課是有關孔子的一篇寓言故事,表現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設計引入新課時我發現很多教案都是以簡介孔子和論語中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引入。但我班學生早就開展了誦讀《論語》的活動,也舉辦過“走近孔子”的主題隊會,他們對孔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沒有必要再在這節課堂上陳述孔子其人,只需在學完課文後進一步談談自己對孔子的新的認識。因此我決定緊扣本課學習的難點認識文言文來設計引入,那樣更能突出本課學習的目的,啟用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信心。在教學中,我採用猜謎的形式,誦讀了文言文《拔苗助長》,讓學生猜猜這是什麼故事。學生利用以有的知識積累猜出了這個熟悉的成語故事,感到很新奇,新舊互見,拉近了白話與文言的距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對文言的陌生感和畏懼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關於誦讀時間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國小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本著這樣的理念,我在引入課文後安排了兩個讀的重要環節,讀通課文感悟韻律和精讀課文入境悟理,但學生在讀文時遇到的困難卻是我始料未及的。自讀抽讀全班讀,一遍一遍後,學生們仍有些結結巴巴,沒有讀出我預想的效果,怎麼辦,預計時間已過,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嗎?不,教學不是表演,是平實的引導和耐心的啟發。靜下心來,我繼續讓學生分小組讀,並且給足時間讓他們一直讀到自己滿意為止。後來在理解文意完成幾道習題時我又發現不少學生有一定困難,於是又組織大家反覆讀悟有關句子。雖然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因此而沒有完成,但我想順學而導才是真正的以生為本。

當然從這節帶有遺憾的課中我也總結出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那就是備課時對學情掌握得不夠,沒有很好地預設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今後將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強,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中國難點,更好地構建新舊知識的連線,以提高教學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