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學課後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7.84K

在執教語文第十二冊《凡卡》一文時,我設計了一張學習表,讓學生通過讀書、討論,合作填寫信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或體會,不懂的問題等欄目。這種學習方式在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學生順利地完成了學習表。檢查學習表,可以看出學生已經瞭解了凡卡的悲慘命運,產生了對凡卡同情,對老闆憎恨的情感。我認為已經達到教學目標。

《凡卡》教學課後反思

我很滿意,習慣性地問道:誰還有疑問?。一名男生舉手發問道:為什麼凡卡在信中說街上的狗一點也不凶?我見過的狗可凶了!。頓時,全班譁然,怎麼問如此無關緊要的問題。我略有慍色,暗想:問題與文章思想感情無聯絡,與領悟表達方法無關,多此一問,沉住氣說:誰幫助他?。舉手者頗多,一生說:養狗的人對狗很好,經常帶狗在街上散步,時間久了,狗與人熟了,就不咬人了。一生說:那些有錢的人都養寵物狗,寵物狗是供人玩的,當然不凶。我家就有一隻。看來這個問題確實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無關,不涉及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沒有深究的價值。我正準備結束這個提問時,一個女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另一個想法。凡卡認為狗不凶是因為老闆和老闆娘對他太凶狠、惡毒了,狗的凶狠和老闆、老闆娘的凶惡比起來差遠了。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襯托凡卡的'悲慘命運。

問的學生隱約捕捉到狗一點也不凶的寫作深意,前面答的學生大多是從狗的角度去思考,沒有聯絡文章的表達方法,沒有考慮凡卡的痛苦遭遇,最後答的學生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兩個層面思考,準確認識到《凡卡》一文采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訴苦為主,以樂相襯,凡卡回憶鄉下的美好是流淚的快樂。其回答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個維度融合的境界。更讓我思索到,教師在改革課堂教學時,不能從形式上設計幾個討論題,讓學生質疑幾個不明白的地方,就認為是開放的課堂,創新的教學,就認為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滿足營造表面的課堂繁榮,會出現熱鬧的討論沒有目的,所謂和諧的學習氛圍是空泛地讓學生髮問,學生往往不知問什麼,為什麼發問,課堂學習流於膚淺。教師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展示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更應提高教師主導作用,在深入研究課文的基礎上,高瞻遠矚地引導學生去討論、去質疑,要善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敏銳性,提高質疑的質量。要讓狗兒為什麼一點也不凶的學生偶然質疑變成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