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素材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5W

《去年的樹》這篇童話內容很簡單,但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因此必須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處於這樣的思考,第一課時,我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1、瞭解課文內容。2、初步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並有感情地朗讀。

《去年的樹》教學反思素材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第二點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種種情感。很不足的就是:對“瞭解課文內容”這一塊的設計不到位。剛開始,我認為要概括這篇課文的內容非常簡單,一上課,才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後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

平時,我們常常以自己的思維來考慮學生的問題,以自己的思考方法、能力來要求學生,所以常會深感困惑,覺得學生連這樣的題目都不會做,很不可思議。其實不要說學生和我們的知識結構不同,就是學生自己也存在著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關注全體學生,瞭解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差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結構,根據他們的`知識基礎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並且儘量在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

  二、重視板書的設計和應用

國小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高段那麼好,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客觀、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接受。而恰當的板書設計能把抽象的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起到了柺杖的扶助作用。因此,對於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最好藉助一下板書的“妙手”。而且板書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看清文章的結構,對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像這次,如果我能把小鳥和樹的關係,以及大樹由樹到燈火的變化過程用圖示表現出來,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使結構明朗化,也可以刺激學生的視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肯定會好一點。

  三、把握“放”的度,妥善處理“放”與“抓”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其創新,鼓勵學生髮表其獨特的見解。針對新課標的這一要求,老師的角色也開始轉變,由起先的保姆型轉化為現在的引導型。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放開手,把權利還給學生。這原本也是正確的,問題就出在,我太以學生為本了,也就是放得過度了,學生跑得太遠了。像分段這一部分,如果那時我提醒學生根據不同時間所發生的事情把它分成兩部分,學生肯定能很快地劃分出來。這樣也沒有違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吧。

由此可見,光知道課標理念還不行,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內涵,並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千萬不要由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一定要妥善處理“放”和“抓”這兩者的關係,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更有效地運用於教學活動,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