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使用顯微鏡》課後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8.94K

實驗課是生物課的重要部分,生物可以說是建立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實驗現象,觀察看到生物體細微結構從而瞭解生命活動及其現象。而《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節更是國中生物實驗課的第一節。因此,備課時與指導老師商量過很多教學方法,包括討論應如何操作。例如,是先老師講解演示全部實驗內容,再讓學生進行獨立性操作,還是採用分段式實驗教學方法等。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各方面,最後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分段式實驗。即老師一步一步講解並演示實驗操作,在讓學生一步一步跟著操作,統一完成後再進行下一步。並參考了人教版生物學教參的教學建議,先通讀後詳解,教師示範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讓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朗讀實驗操作內容,另一人按要求進行操作,相互評價並及時糾正錯誤,每一步驟兩人輪流進行實驗操作。

《練習使用顯微鏡》課後教學反思

本來計劃用一個課時將這節搞定,可是在實際課堂當中並不能按原計劃完成。因此,花費了兩個課時去完成這節實驗課。第一課時由於學生課前沒有進行較好的預習,預習情況不太好,因此花費了一點時間。本節課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認識顯微鏡的結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去預習和熟悉相關結構,這一部分在課上沒有花過多時間去講解,但是設定一系列相關問題去讓學生思考結構的作用,例如,“轉動顯微鏡哪個結構,能使鏡筒較大範圍升降?”、“反光鏡的兩面是否一樣?有什麼作用?”、“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如何計算?什麼是低倍鏡,什麼是高倍鏡?”等等。目的在於一邊讓學生回顧相關結構名稱,一邊認識其作用。在實際課堂當中,這一部分進行的還算順利。下一部分也是該實驗課最重要的一部分—練習使用顯微,我按照原計劃一步一步的'進行,先播放視訊,再進行演示實驗,最後讓學生操作。前兩個步驟,取鏡和對光進行的還可以,到觀察這一步我本來計劃是讓他們看一個“上”或“p”字的玻片,但是由於他們並沒有按照我要求,安裝5x低倍物鏡,用高倍物鏡去觀察。導致只看到“上”或“p”字的一部分。此外,當然也有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是那個字寫的稍微有點大了。最後導致看不到效果,本來想讓他們在顯微鏡下親身體會看到“物體是倒像的”這一知識點,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第二課時,我就不讓他們再看“上”或“p”的裝片了,讓他們直接觀察植物莖的切片的裝片,效果是比較明顯的,而且操作也不難,學生很容易看到。

總結,這節課比我想象中的有一點糟糕,一是控制不住場面,學生進入實驗室後就十分興奮,亂碰亂摸。而老師在課上不僅要專注上課還要時不時關注學生的情況,課堂紀律也沒有在課室裡面那麼好;二是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方面還有欠缺,比如說,如果學生看不到觀察的東西,老師就要親自給他/她講解,並操作給他/她看,讓學生直接觀察到結果,而不是學生學會獨立去操作。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和改進的地方,在教學設計和教學調控方面需要學習和研究的地方還很多很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