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民間藝術作文九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民間藝術作文九篇

民間藝術作文 篇1

1、介紹風箏的來歷;

2、我買的風箏是什麼樣子;

3、我怎樣放風箏和風箏放到天上後的心情;

4、放風箏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我是怎樣解決的;

5、我對風箏的感受。

早在20xx多年前,風箏就出現了。風箏,又名紙鳶、風鳶、木鳶。在中國,風箏薈萃之地是北京、天津和濰坊。大約公元七、八世紀,風箏由中國傳入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各國,在世界許多國家掀起了“風箏熱”。

每年春天,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放風箏了。今年春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喜羊羊”風箏,它的形狀是三角形的,中間一根管子把風箏分成兩片,兩邊各畫著一隻喜羊羊在滑滑板呢!風箏的後面還繫著五根綵帶,就像風箏的尾巴。

我左手拉著線,右手拿著線軸的轉子,爸爸舉著風箏,站在我的身後叫聲“跑”,我就飛快地向前跑,我一邊跑一邊鬆線,風箏就凌空飛起,我越跑越快,風箏也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興奮極了!

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一個小弟弟的風箏突然被風颳歪了,和我的風箏纏在一起,我倆的風箏猛地紮在地上。我們飛快地跑向自己的風箏,想把纏在一起的線解開,可是線絞成一團實在是解不開,我一著急乾脆把線扯斷了,然後把新的接頭連在風箏上。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又把風箏放上了天空。

放風箏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流傳了這麼多年,但是人們還是百玩不厭。

民間藝術作文 篇2

本次拜訪山西途中,參與了非遺文化活動-剪窗花,收穫頗多。

不知何時起,似乎北京的帝都古韻逐漸被淡化了。電子,科技,現代技術一點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蔓延開來,而紫禁城所原有的古老與傳統感,一點點被淡忘了。而在遊學期間所邂逅的剪紙藝術,倒是喚醒了許多曾經的記憶…

一直覺得,剪紙是門幼稚且簡單的藝術,但我確實小看他了。用完午餐後,導遊帶領一位身著黑色褂子褂子的中年男人來到我們桌前,自稱——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對於山西剪紙,簡單直接,熱情奔放的圖案,火焰一樣跳躍的火紅的色彩,在廣闊的黃土高原上,那些零零落落的村莊裡,門上、窗上、牆上,貼的到處都是。在一片灰撲撲的色調中,跳出一抹鮮活的亮色,激起人們火熱的生活激情。簡直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奇蹟。

這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

一片紅紙在老師的手中旋轉,雕琢,最終形成惟妙惟肖的圖案。接著,老師又拿起一張方紙,折成五折,經巧手一過,再次展現出一副大師之作。老師臉上並未出現任何驕傲自滿之色,唯有沉浸於剪紙中的愉悅神情。

現在的學生,亦或是人群,對民間藝術的瞭解實在淺薄。很多人自以為,所謂的民間藝術只是“老街邊售賣小玩意兒的攤販”,顯而易見的,這是錯誤的。著實不敢說自己對這些的理解有多麼深刻,但至少,我對此報以崇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瞭解到民間傳統藝術,這些不單單是一門手藝,也是人類變遷的見證。

本次山西研學之旅收穫頗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們,習慣了科技,現代,電子…。似乎“傳統”二字聽起來是十分遙遠的。我們可以因一款新出的手遊而津津樂道,卻講不出中國歷史與傳統文化的一二。這是今天的時代最令人痛心的,這些被人們逐漸淡忘甚至忽視的民間傳統藝術,都是幾千年來人類智慧的凝聚,被歷史長河所沉澱下來的珍寶,它們值得被銘記,值得被學習。本次遊學,也讓我們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精髓與魅力,這樣的感受,或許很難用文字表述清楚,但那能清楚感受到的,是作為一位中國人,一位中國傳統藝術的小傳承人所具有的強烈驕傲與民族自豪感。

當然,像剪紙一樣的民間藝術不計其數,可以叫得上名的比如皮影,毛猴兒,糖人,太多太多。本次僅以剪紙為主題做了探究性活動,而其他的民間藝術,它們宛如一顆顆失落在民間的粲星,默默等待著,綻放的那天,而“那一天”即將降臨。

剪紙,剪出一片星河,剪出祖國山水,剪出人類文明的瑰麗……

民間藝術作文 篇3

車開了大約一個多小時,我們就來到了陽江海邊的大沙灘上。這裡的景色真美啊!金黃的細軟的沙灘一眼望不到盡頭,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沙子細極了,比我們學校的沙坑裡的沙不知細多少倍。不要以為那是泥土,那可是貨真價實的海沙啊。沙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就像是神仙撒下一地的金子。沙灘靠內地的一邊閃得更耀眼,而靠海的一邊,因為海水衝上來,溼溼的,就不那麼耀眼了。但那沙子連著碧綠的海水,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海浪衝上來了,那白色的浪頭一個追著一個,彷彿是調皮的小孩永不疲倦地追逐著。追過來了,又是一排白色的海浪。我忍不住趕緊脫鞋挽褲,奔向海里,邊大聲地喊:“大海,我來了!”爸爸也少了往日的嚴謹,和我們一起奔跑起來。

沙灘上有很多的遊人,有的光著腳在踩著,有的拿著小鏟子在挖沙,有的捲起褲管在與潮水嬉戲,有的乾脆到海里去游泳。啊,還有人躺在太陽傘下,盡情地享受著海風的吹拂。我站在海水裡,當衝來的海水衝擊著我的雙腿時,我驚叫著跳了起來,海水又一下子退了去,但不一會兒又衝了上來。我發現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在戲耍著。弟弟更是誇張了,一邊大叫著,一邊跳著,550字作文《美麗的陽江作文550字》。玩了差不多了,我們又在沙灘追逐起來,奔跑了一段再回去過頭去,看自己踩下的一行彎彎曲曲的,深深淺淺的腳印,真是有意思極了。爸爸說:“這腳印是你自己踩下的,自己走過的。其實人生的路也是如此,你得經常回過頭去看看,到底走的對不對,會不會彎了,會不會誤入歧途,那你就可以走得很遠很遠。”爸爸的話我聽得似懂非懂,但我還是點了點頭。

民間藝術作文 篇4

今天爽極了!爸爸答應帶我去看“珠海市民間藝術大巡遊”,我可是有“嘉賓證”的喲!

早上我一大早就起來了,往窗外一看,天哪!霧真大!漫天的濃霧,使大地變得模模糊糊,一片昏暗。東方的太陽只能看到一點昏黃色的圓光。坐車時,玻璃也朦朦朧朧,遠處的實驗中學隱隱約約只剩下一團灰影。

不一會兒,爸爸開車來到了體育中心,哇噻!這裡的情景只能用宋丹丹的一句話來形容:那這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可是相當的壯觀!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到了嘉賓席上。天變化得真快,剛剛坐到位置上,霧就不知道哪去了,火紅的太陽取而代之,樹梢紋絲不動,空氣都是熱的,悶得人喘不過氣來,我更是熱得汗流浹背、“哭天喊地”。

這次的巡遊節目內容很豐富,有花車9臺和27個表演方陣,譬如高新區的“活力無限”方陣、香洲區的“中外朋友鬧元宵”方陣、斗門區的“水上婚嫁”方陣、高欄港的“海泉灣”方陣,各有特色,當然還少不了我最喜歡的“乾務飄色”方陣。

“乾務飄色”方陣裡有一臺“天仙配”飄色。天仙配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董永的人,父親死了沒錢安葬,就賣身到地主家打工。有一天,天宮的七位仙女下凡,與董永相遇,知道了董永家的情況後,第七位仙女非常同情他,見他很老實很孝順,就和他結親了。不久,玉皇大帝發現他的第七個女兒竟然在人間和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結婚,大動肝火,便派出二郎神活生生地把他倆拆散,永遠不能見面。這臺“飄色”由八個孩子表演,改變以往只有一、兩個“色芯”的傳統表演形式。

這次大巡遊肯定是許多藝術家和工作人員辛苦的結晶,首先要感謝他們為這次大巡遊所付出的辛勤勞動。通過這次表演,讓大家更清楚地瞭解珠海的強大文化,更加喜歡珠海了。那個“中外朋友鬧元宵”方陣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從五湖四海來的這些外國人肯定很喜歡珠海,否則怎麼會來珠海表演呢?

今天真是爽!

民間藝術作文 篇5

剪紙——讀書的女孩 一天,我去往在農村的公公家時,看見了一張栩栩如生的剪紙,民間藝術作文。上面有一位蒙古族的女孩,正在專心致志地讀書,寫字,見我看得這麼入神,公公為我訴說了這個小女孩的故事。 這個小女孩原是上天派給蒙古族的女神,可不料小女孩在人間的身世很是悽慘,剛出生不久便父母雙亡,只有奶奶悉心照料她,可週圍鄰居都不願意靠近她,說小女孩是剋星,一出生就把爸爸媽媽給剋死了,奶奶早晚有一天也會被她剋死。所以,小女孩每天都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待著。她很愛看書,知識面很廣,卻沒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在夢中夢見了一位天神,天神告訴她:“過幾天,蒙古族就要舉行一個‘學問大賽’,這是她展示自己本領的最佳機會,她本來就是上天派來幫助蒙古人民的女神,國小六年級作文《民間藝術作文》。”小女孩醒了之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也很贊成小女孩去參加這個比賽,從這之後,小女孩每天都在很用功地讀書,學習,希望自己可以贏得一個好成績。時間不知不覺就從身邊溜走了。到了比賽的時候,人們不情願跟小女孩比賽,免得自己沾上了晦氣,但裁判說小女孩也是蒙古人民,有權利比賽,待小女孩謝過了裁判之後,便專心致志地開始比賽了。開始幾題很容易,人人都會做,可隨著題目難度的加深人們一波波的被淘汰了,最後只剩小女孩一人站在臺上,奪得了冠軍。人們不相信,說小女孩在作弊,正在小女孩極力辯解的時候,一陣狂風襲來,天神下凡了。天神告訴人們小女孩就是上天派來的女神之後,便又轉身飛向了天空。人們把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全蒙古族人民都知道了這件事。可小女孩並不在意,依舊勤奮學習,但現在,她並不悶悶不樂,每一天都有許多人向她請教問題,而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公公向我講完了這個故事之後,我不禁讚歎:一把剪子一張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

民間藝術作文 篇6

在我家的電視上,擺放著一個小巧玲瓏的沙漏,它不像別的藝術品那麼大,而是很小,但很精緻。

它的兩個圓頂分別在兩邊,由三根黑色的小柱子頂著,中間是兩個圓錐形的玻璃,玻璃正中間有一個很窄的縫隙,玻璃中的沙子就從縫隙中流過。整個沙漏不是五顏六色的,而是隻有黑、白兩種顏色,但我覺得有這兩種顏色就足夠了。如果它是五顏六色,會使人覺得很刺眼,顯不出它的獨特的美。所以,我覺得只有黑、白兩種顏色搭配出來才協調,給人奇妙無比的感覺。

沙漏的用法是:把它倒過來,讓沙子通過縫隙流到另外一個圓錐形的玻璃中。

雖然只是沙子流過,但卻包含著深刻的含義:那銀白色,閃閃發光的'沙子的流逝,在告訴我們時間也在流逝,要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要發奮讀書,認真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想如果這沙子是黑色的,看到它流過,時間就彷彿黑夜一樣,悄然無息地流過。

這就是我家的藝術品——沙漏,不要看它小巧玲瓏,不太顯眼,卻非常富有深意。每當看到沙子的流逝,就好像看到時針和分針兩兄弟在賽跑,讓我們珍惜時間。所以,我對這件藝術品愛不釋手。

民間藝術作文 篇7

梅錄地處湛江的東部,南臨南海,是吳川市府的所在地。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梅錄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有飄色、泥塑、花橋、花塔、疊羅漢、舞龍等。其中:飄色、泥塑、花橋被稱為吳川“三絕”。特別是飄色,以其精、巧、奇而聞名遐邇,其形式之獨特,藝術之精湛,確是令人歎為觀止。被外國友人稱為“隱蔽的東方藝術”。

每年的元宵是梅錄的民間藝術大放異彩的重要時刻。傳統的梅錄元宵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五日開始,十六、十七日達到高潮。節日期間,梅錄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彩旗琳浪滿目。人們習慣在十五看泥塑、逛花街、賞花塔、觀景點;而十六、十七日的大巡遊,則由飄色、地色、車色、獅、龍、八音班、長笛、陶鼓、舞二真等當主角,彩車及武術隊伍齊出動,場面極為壯觀,此時觀眾如潮,萬人空巷。每年,梅錄元宵盛大的民間藝術觀賞活動吸引了方圓百里的群眾和外國友人、港澳同胞前來觀賞。

被稱為吳川“三絕”中的第一絕是飄色。它始於清代。最初只是鬧元宵活動中的一種“噱頭”,由於深受觀眾的喜愛,後來,飄色就成為慶賞元宵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在色臺上,把兒童扮成歷史典故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例如“梁祝”、“盜靈芝”、“徐九經賣酒”、“寶蓮燈”等。這些人物姿態固定,由看不見的“色梗”(鋼筋構成的支架)支撐,猶如在空中飛舞,加上這些幼童流露的天真可愛的神態和動作,將觀眾逗得喜笑顏開、拍手稱好。

第二絕是“泥塑”。我們稱之為“泥鬼”。源自唐末宋初。傳說元宵造“泥鬼”可以引福歸堂,驅邪出境。在元宵前的一兩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泥塑就展現在梅錄的街頭巷尾,供遊人觀賞。大型泥塑有 “十八羅漢”、“紅樓夢”、“財星正照”等,既有經典韻味,又有時代氣息和鄉土風情,令人流連忘返。1980年香港申報發表《梅錄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對這些泥塑的藝術價值給予充分肯定。

第三絕是“花橋”。梅錄花橋始於明代。民間流傳說,在元宵時,情侶同行花橋“摘白花,買茹菇生男仔,摘紅花生女仔”,家庭主婦行花橋則“橋頭洗手好勝手,糠(養)豬好肯大”。真有趣呀!只見橋上張燈結綵,吊起花燈,掛上字畫,橋的兩旁擺上鮮花,把花橋裝點得五光十色,恍如仙境一般。遊客慕名而來,在橋上擠得摩肩接履、水洩不通。

1996年,梅錄被評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20xx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作為吳川人,我為此感到自豪、驕傲。我們應勤奮學習,為建設美麗富饒的吳川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吳川的明天會更好!

民間藝術作文 篇8

在中國的民間有一種古老,又受人喜愛的藝術形式——剪紙。許許多多的剪紙藝人用一雙巧手,一把剪刀和幾張紙片,剪出了五彩斑斕的精彩人生。

我國剪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當時人們在金箔、皮革、綿帛,甚至在樹上剪刻紋樣。《史記》中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

剪紙,是舊時女孩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剪著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關於著名的民間剪紙藝術家——胡家芝奶奶的資料。她1897年出生於浙江桐廬一個書香門第,七八歲時就喜歡上了剪紙。溪流清澈、遠山凝翠,秀麗的鄉間景色為她的藝術人生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我看到了她剪的一幅精美的作品——新婚大喜。作品上有身著盛裝的新郎、新娘,還有龍鳳戲珠,獅子滾繡球,連年有“魚”……真是精美絕倫!

有一次,我照著胡家芝奶奶的樣子,剪著剪著,就剪出了一個“喜”,我拿起“喜”給媽媽看。“我剪得好嗎?”我說。媽媽一看就興奮地說:“你是先畫再剪的嗎?”“是的。”“哇!你好厲害,連我都要先畫好,才能剪出來。”我把“喜”字貼在窗戶上,看起來整個房間喜氣洋洋的。

我喜歡剪紙,它讓我們體驗到了生活中的藝術氣息!

民間藝術作文 篇9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首古詩是高鼎的《村居》,這兩名話講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裡放風箏的生動情景。親愛的小朋友,你還想知道關於風箏更多的知識嗎?好!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風箏吧!

風箏起源於我們這龐大的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聞名世界的哲學家墨瞿製造的。中國風箏問世後,作為軍事需要用來資訊。唐宋時期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玩具。中國的風箏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經過漫長的歲月,如今淮坊國際風箏節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風箏都淮坊舉行,吸引著大批中外風箏專家和愛好者及遊人前來觀賞、競技和遊覽。

還記得我第一次放風箏是個春風拂面、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在鎮江閣放風箏。我牽著線,爸爸託著風箏,站在遠遠的地方大聲說:“使勁跑!”於是,我飛快地跑了起來,風箏越飛越高,我高興地笑了,爸爸媽媽為我開心地拍手。當我累了停下腳步的時候,風箏慢慢下降,我又加速地跑了起來,風箏又在寶藍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我們快樂的笑起來了。

越來越多的風箏在天空中隨風習舞,江邊傳來了一陣陣歡樂的笑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