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觀後感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55K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之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之聲觀後感4篇

音樂之聲觀後感1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麼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師。在那裡,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上校,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瑪麗雅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跳躍於靜靜流淌的小溪旁,喜歡象小鳥一樣歡快地歌唱。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裡眾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就應向上帝懺悔。修道院的嬤嬤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瑪麗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對她,把她當成了惡魔。這其實就應代表了父母對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時存在的兩種心理。做為父母,我們有時候,會看孩子們像天使一樣可愛,有時候又像惡魔一樣讓人頭疼,甚至惹人厭惡。而院長嬤嬤所代表的,正是那種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認孩子身上的缺點,卻也看到了她的優點和長處,或者說她更喜歡瑪麗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純潔。“如何讓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雲釘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灘上”她用自己的歌聲唱出了對孩子個體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與心胸的偉大母親的愛,唱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對瑪麗雅的真情讚美和認同。

像小鳥一樣快樂單純的瑪麗雅來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恐懼,這正是一個人走向一個新的世界的恐慌與迷茫。最後,她最後帶著院長嬤嬤告訴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種提示“天主關上了門,又在別處開了窗”勇敢地走進了上校的家。她不明白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但她堅信:力量不存在數字中,力量不存在財富中,力量是自己內心的一種自信。她是一個快樂而堅強的孩子,她會讓陽光適時地照進自己的心胸,給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與祝福。上校嚴肅的家規沒有嚇住她,孩子們惡作劇的捉弄沒有難倒她,她以她的智慧與熱情融入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也打開了上校久已經封鎖的心靈。

她的到來,猶如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縷陽光,給了孩子們溫暖,也給了孩子們活力,同時也讓上校冰冷的心開始融化了。當她問:“為什麼這麼可愛的孩子們愛捉弄人呢”回答十分簡單:“這樣爸爸才注意我們。”這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回答。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迴應,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上校在喪妻之後完全沉浸在一種沒有笑聲、沒有活力的沉靜之中。他只是給了孩子們豐厚的物質生活,但卻忽視了孩子們心靈的飢渴。這不僅僅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搗蛋、調皮,甚至被定性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的行為不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內心的需要嗎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給予愛和呵護,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那麼優秀而得不到關注和寵愛,他們便用這種搗蛋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我們往往會曲解了他們的行為,會更加的不待見他們,致使他們最後走向一條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瑪麗雅的到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關注的溫暖,他們不再惡作劇,而是用甜美的歌聲告訴父親、告訴大家,也告訴全世界他們心中流淌的快樂。

瑪麗雅用自己的巧手為孩子製作了一件件得體的運動服,讓孩子們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來高貴的衣服就像是緊箍咒,讓孩子們縮手縮腳,不敢動,不敢尋找自己,不敢承認自己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很愛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不願意反抗,情願穿著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給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愛與歡欣。而我們家長總是把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認為適合孩子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創造的潛力。其實,這也正是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們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瑪麗雅也記住了院長嬤嬤的一席話:“這些牆不是為了擋住你的問題,你要正視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論高低皆要尋求;踏遍每條偏僻的小路,你都務必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過小溪,追尋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夢想。這夢想需要你獻出全部的愛,在你有生之日一向走下去。”這些告誡,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諦。瑪麗雅循著這條生活的原則,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給上校一家帶去了快樂與期望。最後翻過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繹,也就應算是對人們的一種提示,一種戰勝困難就是期望的鼓勵。

影片從始至終,都以愛與自由為主線,讓人們感受到了愛帶給人們的力量與支援,愛的偉大與珍貴,並告訴人們,愛要從內心流淌,從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個個親人愛起,最後便會演繹成為一種大愛,一種對國家的愛,一種對整個世界的愛。

音樂之聲觀後感2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實習修女瑪利亞因為性格問題被送到馮·特拉普上校家作女家庭教師,音樂之聲電影觀後感。後來與上校相愛並結婚,可當他們度蜜月回來時奧地利卻被德國入侵,第三帝國要求上校到第三帝國任職。上校為了拒絕而打算連夜帶家人一起逃出奧地利。可行動卻被德軍發現,最後他們在修女們的幫助下終於逃離了奧地利。這部電影有很多角色都令人難忘

最令我難忘的是馮·特拉普上校上,他的愛國之情令我難忘。當他唱完”Bless my home land forever.”時看到期望祖國美好的希望破滅,不禁哽咽得無法繼續唱下去,這讓我們看到了上校高尚的愛國情懷。馮·特拉普一家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惜拋下自己所有的財產和地位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逃出奧地利的行動讓我非常的感動。

在現實中也有許多愛國的例子,如: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非常興奮,毅然決定拋開在美國的優越條件回國參加建設。雖然美方百般阻撓,但這並沒有讓錢學森放棄。當他回到祖國,他興奮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現在終於回來了!”這件事讓我深深的佩服錢學森爺爺的愛國之情。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民族,為了祖國,為了國家的尊嚴。愛國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不能因為被壓迫而放棄自己的祖國,放棄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美德。正所謂“威武不能屈” ,我們絕不能因為威脅而投靠侵略自己祖國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要忠於祖國、熱愛祖國的道理,這個道理絕對能使我受益一生。

一個退役的上校,家裡連續換了14個家庭教師,你要是第15個,你敢去嗎?

可是一個修女去了,不但去了,而且成功了。

第一:修女找到了愛情,成為上校的太太。

可是,上校的前女友,一個有地位的、有金錢、美麗、高貴的女人,在用盡心思,卻沒有得到孩子們和上校的心之後,只好傷心而退。

而修女,之前只是一個,一無所有的修女而已,一生的命運從這樣的選擇開始發生了轉變。

第二:那7個孩子和上校都愛她;

第三:她可以永遠不再做修女。

你敢想嗎?她成功不是用心機,而是用的真誠的愛心:

當她第一次到來的時候,面對孩子們的種種惡作劇,她真誠的與她們溝通:“當一個人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要和完全不認識的人在一起生活的時候,會怎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害怕,緊張,可是,我沒有感覺到,相反,對你們熱情的招待,我真是太感動了……”孩子感動的哭了,當她得知孩子們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再不許家裡有歌聲和笑聲後,知道孩子為什麼要惡作劇後,她開始教孩子們唱歌,做遊戲,她甚至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窗簾給孩子們自己做衣服,因為她說:她們漂亮的緊身衣不方便運動,她也害怕孩子們怕把衣服弄壞爸爸生氣,而玩的不開心。她帶孩子們一起到戶外郊遊,上樹、划船……同時,她隨時隨地的教孩子們知識,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會孩子們戰勝恐懼,和孩子一起快樂生活學習,正是由於,她出於一片真心,真正為了家裡帶來歌聲和笑聲,她甚至不同意上校用哨子喊孩子們,她說孩子有自己的名子,這樣不尊重人。

面對上校那張死板的臉,生硬的做法,她敢於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並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也敢於講清自己的想法,並說服上校。

相比之下,他的前女友,看上的是他的錢、地位還有大房子,雖然也喜歡他,可是,她不喜歡孩子,想要把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去,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應付,強忍著……。

和開朗、自然、大方、有愛心、愛唱、愛孩子的修女比起來,上校最後和前女友說:你走吧,我們不合適,不要互相欺騙了,這樣對你不公平……

當你聽到你將是第15個被折磨的人的時候,你害怕嗎?你還會面對嗎?你有信心走到那樣的一個新環境嗎?她選擇了,她成功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看到失敗,卻看不到失敗後面的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實際上是建立在他人失敗的基礎之上的。那麼,面對你目前的失敗,你會怎樣呢?

當你擁有的時候,你感到幸福嗎?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感到痛苦嗎?在得與失之間你更多的想到了的是什麼呢?一個人是要算計著活著,還是要真誠的象修女這樣的生活呢?你有過助人的經歷和被助的幸福嗎?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撐的,助人是快樂之本,受助是幸福之源。

音樂之聲觀後感3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歡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僅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麼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師。在那裡,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上校,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瑪麗雅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跳躍於靜靜流淌的小溪旁,喜歡象小鳥一樣歡快地歌唱。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裡眾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我做錯了事,應當向上帝懺悔。修道院的嬤嬤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瑪麗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對她,把她當成了惡魔。這其實應當代表了父母對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時存在的兩種心理。做為父母,我們有時候,會看孩子們像天使一樣可愛,有時候又像惡魔一樣讓人頭疼,甚至惹人厭惡。而院長嬤嬤所代表的,正是那種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認孩子身上的缺點,卻也看到了她的優點和長處,或者說她更喜歡瑪麗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純潔。“如何讓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雲釘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灘上?”她用自我的歌聲唱出了對孩子個體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與心胸的偉大母親的愛,唱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對瑪麗雅的真情讚美和認同。

像小鳥一樣歡樂單純的瑪麗雅來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恐懼,這正是一個人走向一個新的世界的恐慌與迷茫。最終,她最終帶著院長嬤嬤告訴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種提示“天主關上了門,又在別處開了窗”勇敢地走進了上校的家。她不明白等待自我的是什麼,但她堅信:力量不存在數字中,力量不存在財富中,力量是自我內心的一種自信。她是一個歡樂而堅強的孩子,她會讓陽光適時地照進自我的心胸,給自我勇往直前的力量與祝福。上校嚴肅的家規沒有嚇住她,孩子們惡作劇的捉弄沒有難倒她,她以她的智慧與熱情融入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也打開了上校久已經封鎖的心靈。

她的到來,猶如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縷陽光,給了孩子們溫暖,也給了孩子們活力,同時也讓上校冰冷的心開始融化了。當她問:“為什麼這麼可愛的孩子們愛捉弄人呢?”回答十分簡單:“這樣爸爸才注意我們。”這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回答。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迴應,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上校在喪妻之後完全沉浸在一種沒有笑聲、沒有活力的沉靜之中。他只是給了孩子們豐厚的物質生活,但卻忽視了孩子們心靈的飢渴。這不僅僅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搗蛋、調皮,甚至被定性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的行為不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內心的需要嗎?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父母和教師給予愛和呵護,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那麼優秀而得不到關注和寵愛,他們便用這種搗蛋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們往往會曲解了他們的行為,會更加的不待見他們,致使他們最終走向一條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瑪麗雅的到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關注的溫暖,他們不再惡作劇,而是用甜美的歌聲告訴父親、告訴大家,也告訴全世界他們心中流淌的歡樂。

瑪麗雅用自我的巧手為孩子製作了一件件得體的運動服,讓孩子們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來高貴的.衣服就像是緊箍咒,讓孩子們縮手縮腳,不敢動,不敢尋找自我,不敢承認自我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很愛自我的父母,所以他們不願意反抗,情願穿著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給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愛與歡欣。而我們家長總是把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認為適合孩子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創造的本事。其實,這也正是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們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瑪麗雅也記住了院長嬤嬤的一席話:“這些牆不是為了擋住你的問題,你要正視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論高低皆要尋求;踏遍每條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須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過小溪,追尋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夢想。這夢想需要你獻出全部的愛,在你有生之日一向走下去。”這些告誡,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我去走的人生真諦。瑪麗雅循著這條生活的原則,追求到了自我的幸福,也給上校一家帶去了歡樂與期望。最終翻過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繹,也應當算是對人們的一種提示,一種戰勝困難就是期望的鼓勵。

影片從始至終,都以愛與自由為主線,讓人們感受到了愛帶給人們的力量與支援,愛的偉大與珍貴,並告訴人們,愛要從內心流淌,從自我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個個親人愛起,最終便會演繹成為一種大愛,一種對國家的愛,一種對整個世界的愛。

音樂之聲觀後感4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所以,她熱衷於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麼認為,感覺她並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師。在這裡,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上校,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瑪麗雅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跳躍於靜靜流淌的小溪旁,喜歡象小鳥一樣歡快地歌唱。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裡眾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修道院的嬤嬤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援瑪麗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對她,把她當成了惡魔。這其實應該代表了父母對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時存在的兩種心理。做為父母,我們有時候,會看孩子們像天使一樣可愛,有時候又像惡魔一樣讓人頭疼,甚至惹人討厭。而院長嬤嬤所代表的,正是那種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認孩子身上的缺點,卻也看到了她的優點和長處,或者說她更喜歡瑪麗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純潔。“如何讓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雲釘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灘上?”她用自己的歌聲唱出了對孩子個體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與心胸的偉大母親的愛,唱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對瑪麗雅的真情讚美和認同。

像小鳥一樣快樂單純的瑪麗雅來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與恐懼,這正是一個人走向一個新的世界的恐慌與迷茫。最後,她終於帶著院長嬤嬤告訴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種提示“天主關上了門,又在別處開了窗”勇敢地走進了上校的家。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但她堅信:力量不存在數字中,力量不存在財富中,力量是自己內心的一種自信。她是一個快樂而堅強的孩子,她會讓陽光適時地照進自己的心胸,給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與祝福。上校嚴肅的家規沒有嚇住她,孩子們惡作劇的捉弄沒有難倒她,她以她的智慧與熱情融入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也打開了上校久已經封鎖的心靈。

她的到來,猶如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縷陽光,給了孩子們溫暖,也給了孩子們活力,同時也讓上校冰冷的心開始融化了。當她問:“為什麼這麼可愛的孩子們愛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簡單:“這樣爸爸才注意我們。”這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回答。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迴應,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上校在喪妻之後完全沉浸在一種沒有笑聲、沒有活力的沉靜之中。他只是給了孩子們豐厚的物質生活,但卻忽視了孩子們心靈的飢渴。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那些搗蛋、調皮,甚至被定性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的行為不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內心的需要嗎?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給予愛和呵護,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那麼優秀而得不到關注和寵愛,他們便用這種搗蛋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們往往會曲解了他們的行為,會更加的不待見他們,致使他們最後走向一條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瑪麗雅的到來,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關注的溫暖,他們不再惡作劇,而是用甜美的歌聲告訴父親、告訴大家,也告訴全世界他們心中流淌的快樂。

瑪麗雅用自己的巧手為孩子製作了一件件得體的運動服,讓孩子們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來高貴的衣服就像是緊箍咒,讓孩子們縮手縮腳,不敢動,不敢尋找自己,不敢承認自己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很愛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不願意反抗,情願穿著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給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愛與歡欣。而我們家長總是把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認為適合孩子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創造的能力。其實,這也正是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讓孩子們在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瑪麗雅也記住了院長嬤嬤的一席話:“這些牆不是為了擋住你的問題,你要正視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論高低皆要尋求;踏遍每條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須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過小溪,追尋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夢想。這夢想需要你獻出全部的愛,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這些告誡,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諦。瑪麗雅循著這條生活的原則,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給上校一家帶去了快樂與希望。最後翻過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繹,也應該算是對人們的一種提示,一種戰勝困難就是希望的鼓勵。

影片從始至終,都以愛與自由為主線,讓人們感受到了愛帶給人們的力量與支援,愛的偉大與珍貴,並告訴人們,愛要從內心流淌,從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個個親人愛起,最後便會演繹成為一種大愛,一種對國家的愛,一種對整個世界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