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反思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8.98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9篇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

高中音樂課改至今已歷時數年了,教學實驗也經過了完整的輪迴。在教學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不斷更新音樂教學觀念,改善音樂教學行為,進而提升音樂教學水準。課程要求教師要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不斷更新音樂教學觀念,改善音樂教學行為,進而提升音樂教學行為。因此,有必要進行全方位的反思。

一、以教材為主

補充內容為子音樂欣賞課的實質是欣賞,它是通過有目的的選擇和安排,提升學生的音樂感覺和鑑賞能力的學科。但是隨著社會語境的變化和發展以及高中生心理的變化,學生的喜好也變得更為廣泛和多樣,因此,僅僅依靠既有教材的內容,恐怕很難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個性”的教學理念,應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主要依據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的普遍心理規律和接受能力,也體現出教育教學的一種目的性和內容安排的連續性,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欣賞和教學的統一性。但是,畢竟各地區、各年齡段、學生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每個時期都有具體的需求和不同的興趣愛好,教材的制定和頒佈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為出發點的,所以,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多樣化需要,在有限的課時內來補充教材以外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進一步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課下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就變得十分必要,補充的內容一定要在調查的基礎上做出選擇。同時,在課上可以壓縮教材上的內容,將一部分可以由學生課下完成的內容拿出來,讓學生課下進行自學;而課上則有重點地對教材部分內容和補充部分的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引導,從而既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實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初衷。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因素,實現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靈動性,充分激發師生雙方的熱情。欣賞,是一項充分發揮個人內在激情和想象力的一種內在和外在活動,我們可以通過充分的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來實現對學生個人情緒的調動,然後再使得學生的欣賞活動進一步體現教材和教師的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

二、以審美感受為主

講解教育為子音樂欣賞,是一門多功能的活動,除了具有審美功能外,還具有教化在內的多種實用性功能,但是最根本的還是本身的審美功能。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最為關注學生的審美感受,其次才是認知、教育等。音樂欣賞課絕不能上成講解課,況且音樂欣賞的實質是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能適當點撥,最為關鍵的還是學生的個人內心感受,教師的任何講解都無法替代學生的親身體驗。因此,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絕不是一種講解性質的“傳授課”。教師所應該講授的大多是音樂之外的外圍知識或者資料資訊,而且在講解過程中,不應該摻雜教師個人對音樂的體會與理解,以免影響學生的體會。教師的任何導向性的言論都會使得學生的想象和感覺出現“定勢”或者“定向”的傾向,而這正是欣賞的大忌。一千個人在不同的心理背景、生活閱歷、歷史經驗以及知識儲備的狀況下欣賞同一部音樂作品,內心會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面對如此複雜多樣的內在想象力和審美感受問題,教師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管”,否則就會將眾多不同的感受與想象限制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框架下,而成為一種最為糟糕的欣賞課了。在審美感受之外,音樂欣賞也理所當然地承擔著其他的一些實用性的、附帶性質的功能,這些功能在不同的時間內、不同的具體情況下會有不同的體現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最為主要的還是認知與教化功能。在當今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試圖將音樂欣賞課作為一種多門、多種類知識的綜合體或者“大雜燴”進行教學的情況,通過音樂喚起學生在歷史、地理、科學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的記憶。教師什麼知識都想講,學生什麼都學不深,還妨礙了對音樂主體本身的感受與鑑賞。

三、以學生的欣賞為主

教師的點化為輔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是一種主導性質的導師,對學生進行點化、適當的提醒是主要的手段或者教學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將主動權放給學生,讓學生去進行主動的欣賞和體會,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學生的欣賞不是被動的、無選擇的,而是一種參與性、靈活性、多選擇性的,這種欣賞狀況構成了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得音樂欣賞成為一種靈活的二度創作性質的欣賞,是一種主觀中有客觀、客觀中有主觀的互動性的活動,而不是教師在課堂上放音樂,學生在下面低著腦袋聽的“單向活動”。音樂的進行和學生的內心活動同時進行,音樂影響到學生的內心變化,學生的內心變化也參與到音樂的進行中,從而體現出音樂的“永遠存在”和“音樂的不斷變化”的統一。教師的作用並不是不重要,讓學生完全自由的去欣賞反而會導致欣賞活動的偏差,學生的主體性並不妨礙教師主導性的發揮,也必須有教師主導性的參與,否則就是放任自流,最終的教學結果也會偏離教學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應該注重的僅僅是具體手段、方式問題以及對自身作用的“度”的控制,倘若講解太多固然會造成教師為主體的情況,但若是點化、提醒或者相關知識、資訊傳達不夠,又會造成學生不知如何具體欣賞的問題,因而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也是為了實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能夠順利的欣賞音樂,並在長期的過程中找到鑑賞音樂的方式、途徑以加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從而進一步啟發智慧與思維的目的。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音樂欣賞課,上述三方面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係到能否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與智慧。處理好這三方面的關係,才會使得學生和教師的作用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否則,就會在某些方面大打折扣,從而妨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2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裝置,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3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意義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為實現這一歷程而提供適宜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

在國小欣賞教學課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採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確國小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吸引學生了解音樂,熟悉音樂,進而演繹音樂,創造音樂。下面是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的幾種教學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學,拉近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

以《抗敵歌》為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戰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再如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藉助於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讓學生“看”、“聽”、“想”結合,在腦海裡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們用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遊戲形式教學,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遊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於底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但是,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遊課,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組織音樂遊戲教學時,還要注意將學生的活動面鋪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

三、表演形式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音樂表演是將作曲家的創作真正成為音樂,是將音樂作品從音樂符號變為音樂的過程,學生將在二度創作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器樂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

在《動物狂歡節》的欣賞教學中,先由學生聆聽音樂,對作品較為熟悉後,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各種動物,如“獅王”、“大象”、“公雞”、“母雞”等等,或歌或舞,盡情發揮。學生在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後,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四、圖譜結合教學,進行音樂的再創作。

曲式結構對音樂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樣,瞭解了曲式結構就知道了音樂作品的構成。國小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往往是一理半解,藉助影象可以將音樂理論淺顯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瞭然。學生掌握了曲式結構以後,再根據曲式結構進行音樂創作就會容易多了。

《春天來了》是很簡單帶反覆的三段體,ABA結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歌譜,他們很容易就能總結出歌曲的曲式結構來,教師可以將曲式結構用圖形表示出來。然後,讓學生根據這種曲式結構進行旋律的再創作。學生從單純的音樂欣賞中走了出來,提升到了音樂創作上來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幾種形式,只是為了提高國小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兒童理解音樂,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不是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靜心聆聽,全神貫注地感受音樂,讓思維在時空中自由馳騁,超越自我,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音樂需要的是聆聽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時要注意,不應在欣賞時干擾音樂,破壞了音樂美,不要只重視形式而忽略了音樂本身。

在國小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審美主體的興趣,提高欣賞趣味性,發展想象力,讓音樂聽覺觸動靈魂!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4

《悉尼歌劇院》是要讓學生知道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悉尼的標誌,它不僅外型獨特,美麗,而且內部結構科學。同時要求學生能收集自己喜歡的建築物的圖片,並配上文字,向同學作介紹。根據課文的結構、語言以及教學重點,我採用了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在課前,我就向學生布置語言直播廳的作業,要求收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以及自己最喜歡或自己最想了解的各國的建築物的圖片或文字,而我則利用網路資源收集了有關的“悉尼歌劇院”和悉尼風光的影音資料,然後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製作了簡報。

在教學時比較注意引導學學生主動積極地朗讀語言。描寫悉尼歌劇院美麗、獨特的外形的這三個比喻句,我先利用媒體讓學生體會到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之處,再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反覆誦讀,結果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文字,學生讀得聲情並茂,潛移默化中積累了語言,為語言的運用作了鋪墊。

在本堂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以講代練,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手、眼、腦、口等齊動,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掘,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網路上有關悉尼的影音資料畫面優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一下子對悉尼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同時課題也由出示的畫面引入十分自然,有生活氣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理解比喻句和“巧奪天工”這個詞時,能配以多媒體演示,從不同的角度悉尼歌劇院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三處比喻句的貼切。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5

轉眼開學有一個月了,這是我踏入高中音樂教學的第一個月,作為一名新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時刻告誡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絕平庸,注重自身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不辱使命感、歷史責任感的優秀教師。

在新老師培訓期間讓我學習到音樂新課程教育思想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對新課標的要求,傳統音樂課表現出明顯的侷限性,流行音樂衝擊高中音樂教育是一個值得時刻關注的音樂教育現象,也是個值得探索的音樂教育領地。要想以音樂為媒介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必須認清現狀,積極面對。

在第一個月中我也面對了很多問題,我發現每個班級都有所差異,比如有的班級很喜歡流行音樂,有的班級則喜歡民族音樂,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同學都喜歡流行樂和節奏感強的音樂,對傳統音樂卻以“離我們生活太遙遠”為理,在現今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以我講你學、我講你聽、以自身感受代替他人體驗、以間接經驗代替直接經驗進行教學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它致使學生機械地、被動地、接受式地學習。教師的這種教學方式泯滅了音樂課程的自身魅力和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已經步入終身學習時代的當今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了。如果我們的音樂課不能讓學生喜愛音樂,音樂不能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那麼,任何所謂的“音樂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更不用談“終身學習”了!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科的自身特點,把興趣歸還給學習者,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熱愛音樂,從而對音樂產生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願望這讓我思考,怎樣才能在上好音樂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呢,

音樂欣賞教學必須突出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聽覺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我認為音樂課不是以“課堂、書本、教師”為中心單純的“聽”,而應該運用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聽多遍同樣的音樂而不覺得枯燥、乏味,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對這段旋律已有了較深的印象,(熟悉就會有興趣)此時他就會感受到音樂的美了。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尊重學生的審美體驗,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總之,音樂教學應以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以師生共同探究、共同創新、共同進步為互動過程,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教師職責的變化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互動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上課前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有效的和創造性的活動,結合學科自身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正確引導學生主動走進課堂;指導學生去發現問題並確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去探索和實踐;引導學生去分析和交流,形成自己新的知識。使學生變“學會音樂”為“會學音樂”,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6

提到音樂中的美大家都能說出幾點道道來。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精神食糧,人們之所以需要它,是因為它能夠給人愉悅,能使人在精神上產生美感。因此一節優秀的高中音樂欣賞課讓學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覺到音樂的愉悅,這既是音樂教學能否獲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那麼如何讓學生體驗到音樂中的美呢?從教學實踐中粗淺談兩點認識:

其一,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做學習的主人

在實踐教學中,我認為當學生處於愉悅狀態的時候,最有利於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於主動接受的色彩,這種變“苦學”為“樂學”的狀況最適於在音樂教學中體現。音樂教學方法的趣味化和遊戲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樂趣,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和歸屬。如我在上《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這一課中深有體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大精深,一節課根本無法講完,欣賞完,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幾個代表性強的幾個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個民族,分別從他們的音樂中的旋律、節奏、節拍、調性等因素讓學生體驗,實踐,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因此整個課堂,學生討論熱烈,見解獨到,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特別是一段簡單的筷子舞,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蒙古音樂特點,蒙古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韻味,把整個課堂氣氛推到了極頂。

其二,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

大家都知道,聽覺和視覺環境的優美,兩者和諧是創造好的音樂教學氣氛和情境的外部條件。音樂是聲音藝術,音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聽,音響美可以是創造良好的聽覺環境,音質清晰,悅耳的音響會給人的聽覺帶來美感,而糟糕的音響則使人生厭、煩燥這就涉及到優美的教學環境問題,我認為有極當一部分農村中學還沒有任何現代化教學用具、教學用的樂器和資料,或者現代化教學用具不健全,那麼如何為同學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值得領導的關心和同仁的深思,也是擺在教者而前一個相當嚴峻的事實。以上兩點只是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7

音樂鑑賞在高中音樂課中佔有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的高中音樂鑑賞教學中,怎樣才能使音樂鑑賞課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樂鑑賞課體現優質高效的特點,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研究的重點。

一、引導學生充分想象

要想讓獲得音樂感知則必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才能獲得音樂體驗。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感知、領會音樂的過程。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是主體,教師具有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領會作品,進入作品所描繪的世界當中,受到音樂的感染,才能抓住音樂作品的本質。講通、講透音樂知識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在欣賞相同的音樂作品時,學生也會依據自身經歷與生活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呈現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課中不宜過多講解音樂內容,而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與創造空間。

二、加強師生對話、交流,增強師生互動

建立科學高效的音樂課堂,常常以師生間的合理互動為前提。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就是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教師利用設問和創設問題情境的辦法,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對話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教師的角色由此發生了改變,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和主持者,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學生在寬鬆、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掌握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個體間的交流與互動,共同享受同學間的音樂感悟,可以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自多個方面增加自己對音樂的認知。教師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對那些存在顯著錯誤的、與科學道理相違背的看法要及時給予指導;而針對那些立意新、創造力強的意見,則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三、加強體驗,促進學生課堂參與

體驗式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強調與教師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學生與教師處於平等地位,也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體驗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鞏固原有知識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應用問題體驗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置於各種問題當中從而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善於創造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展示各種音樂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對音樂學習產生強烈願望,進一步體驗學習過程;如教師可以反覆播放經典音樂,然後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如賞析《黃河大合唱》時,首先要求學生必須瞭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具備對音樂作品的初步認識,才能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戰火紛飛年代的意境,在具備一定的感情基調以後,教師可以展示設計的問題,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認識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與國中音樂教學目標相比,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關於學生體驗音樂情緒和情感的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緒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要求學生自理解音樂主題開始,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和特點,然後結合音樂內容和創作背景親身感受作品的構成與體裁,感悟音樂作品中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賞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感覺等多種器官的參與,在賞析作品時具有認知、強化、研究、評價等多種情感體驗與昇華。所以,要求學生加強體驗音樂情緒和情感的過程,在當前的審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有效引入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音樂鑑賞教學中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它可以豐富音樂鑑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更加多樣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當中,提高音樂鑑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很多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易捕捉到學習重點,有時還會出現偏差。有時教師也易將精力用於製作各種多媒體課件上,而用於鑽研教材的時間過少,不能進行認真的教材教法設計。做到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發揮這種教學手段的特點和長處,才能使高中音樂鑑賞課得到成功。

總之,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隨著人們對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視,高中音樂教學質量也必須提到提高,因此廣大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致力於研究課堂教學效果,總結經驗與發展創新,積極創造有利於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音樂鑑賞課水平。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8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在緊張地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的能力。比如欣賞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民間歌舞音樂、戲曲和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4、採用多種方法,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縣方設法的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具體為:

⑴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觀看視訊,對各單元的內容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⑵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打拍子、打節奏,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的學生有困難,但是從長遠和整體性來看這是很有必要的。

⑶利用多媒體課件和音響裝置,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便哼唱旋律,反覆練習,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⑷課堂內讓同學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主體主動的參與,實踐的能力,從而使的學生的情緒高漲,是的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活潑。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學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學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出音樂中最純淨的美。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9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於反思。那麼,音樂教學反思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一、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同於語文、數學,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某些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可以先給自己設計這樣的幾個問題以供反思。例如:“學生對本課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樣設計學習歌曲的教學方式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中會出現哪幾種問題,如何對症處理”等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備課也不會流於形式。因為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特別有興致,或者無動於衷,就該問問自己是什麼原因,積累經驗教訓,並在平行班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幾十名學生可能有幾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症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於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

三、在課後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交流進行集體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鑑意義的一種方式是編寫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反思,就是通過具體的典型的教學個案,來研究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一種寫作方式。雖然案例有其個別性、特殊性,但是也從中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等等。教師將這些典型案例通過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可以提供給同行借鑑。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觀摩分析他人的範例來進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築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還是旁觀者清。所以,教師應該多觀摩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樣內容的課,會有什麼不同,什麼相同,我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發,等等。最好也能在聽完課後寫成文字。音樂教師往往由於自身條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長,比如器樂,比如聲樂,要善於利用自己的特長,別人的特長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鑑,看看別人是如何來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