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音樂的作文合集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4.34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欣賞音樂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欣賞音樂的作文合集五篇

欣賞音樂的作文 篇1

什麼是音樂欣賞?對這個問題,似乎很容易回答:音樂欣賞就是音樂。確實,聽就是欣賞的俗稱,一般人都是這樣用的。我們常說:"去聽音樂會,""請你聽聽這段音樂",卻很少有人文縐縐地說:"去欣賞音樂會,"和"請你欣賞這段音樂。""聽"在這裡和"欣賞"是同義詞,面且用得更為普遍。 不過,嚴格地說,欣賞和聽還是有差別。欣賞,是從審美的角度去聽音樂,而不是隨隨便便地聽。要求有所不同。 音樂欣賞,說得清楚些,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去感覺音樂,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悅和認識的滿足。它是音樂作品與表演的最後的歸宿。

無論是音樂創作或表演,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供人們欣賞的,如果沒有音樂欣賞這個環節,它們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存在產意義。一位美國音樂學家默賽爾說得好:"音樂欣賞在一定意義上是音樂活動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可見無論是哪個時代,也無論是哪種傾向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們的藝術創造活動,不管是有意識的或是下意的,都是圍繞著音樂欣賞這個中心環節來進行。有一些現代派的音樂家喜歡談什麼"超前意識",似乎他們的音樂不受群眾歡迎不要緊,將來總有一天群眾會理解它。其實這種觀點只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被欣賞者儘快理解的。

就連十二音體系的創始人勳伯格也說:"用十二音寫作,僅僅是為了便於理解,別無其它目的。 話說回來,做一個稱職的音樂欣賞者也不是很容易,這裡面的學問也真不少。首先,他必須具備理解音樂的知識和能力,也說是說,他必須善於掌握音樂這個審美客體,懂得它是怎樣構成的,構成音樂的要素是什麼,作曲家是怎樣運用這些要素來表現的,演奏家又是怎樣加以再創造的,不同體裁不同流派的音樂各有什麼特色,對於二三百年來歐洲浩如煙海的那許多經典性作品是否熟悉,等等,都是我們掌握音樂時所應該具備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起我們的欣賞能力。

有了這些知識以外,還需要進一步培養欣賞音樂時的審美能力,從審美的角度去聽音樂,進入音樂審美的範疇,這是更高層次的音樂欣賞。 人的審美能力是一種文化的累積,是歷史地形成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審美感官及其審美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產物。"人們一旦進入了審美的範疇,他和外界社會的關係。這樣,他不僅僅要通過自己的眼睛客觀地理智地來看世界,而且還要帶著感情的眼光來看世界,要動真感情。這個感情的投入,就是審美欣賞的第一個關鍵之點。正所謂"萬水千山總是情",沒有這個情字,人和社會的關係可就冷淡多了、乏味多了,而且也沒有了藝術。

審美能力的研究,是對審美主體--欣賞者的研究。這個研究的內容也很多,現代音樂美學特別把目光轉向音樂的接受者,把它提高到音樂創作與表演同等重要的地位。欣賞者在音樂客體影響下所產生的感覺,是欣賞者意識中所產生的心理性的東西,它和音樂作品本身是並不完全相同的兩個東西。音樂欣賞歸根到底是欣賞者主體性的意識活動,在欣賞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體意識滲入到欣賞物件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音樂本來的在面貌,體會和理解也各不相同。對音樂欣賞的主體性與創造的研究,是一個新的美學課題。 最後還要強調指出:音樂欣賞並非僅僅作為音樂的接受環節面存在,它同時還以反饋的方式給音樂創作和表演以影響,它的審美判斷和審美選擇往往能左右作曲家和表演的審美選擇,每一個嚴肅的音樂家都不能不注意傾聽音樂欣賞者的資訊反饋,來調整和改進自己的藝術創造。我們堅信:格調高尚的音樂能潛移默化,培養出格調高尚的音樂欣賞者。反過來,具有高度審美趣味的高尚的音樂欣賞者同樣可以培育出品格高尚的音樂。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良性迴圈。

欣賞音樂的作文 篇2

直到學了音樂好多年後我才清楚,我所學的這些是屬於古典音樂的範疇,當然不可以望文生義的理解為古代而經典的音樂,而是狹義的古典,特指發端於17-18世紀的歐洲,由我們所熟悉的 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大師群體所創造的那些文明成果。那不是僅僅學幾首名曲,而是從記譜法到音樂理論、音樂作品、教學系統,創作方法、審美原理以及哲學思想一整套的體系。

西方的進步不僅僅是科技和政治,而是全方位的, 就說西方那些音樂大師們吧,也真是能幹,短短二百多年的時間把他們的音樂文明發揮到登峰造極的高度,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山峰讓人無法企及。如果說我們五千年的音樂文化浩如煙海,而西方大師們每個人都是一片深海。我們這些音樂後人掉進這一片片海里除了接受已沒有其他任何選擇的餘地。一些搞民族音樂的總習慣說借鑑西洋什麼手法之類,我總以為那不過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而已,不是借鑑,而是在西洋音樂體系框架下還能保留多少民族元素的問題。

上大學時王澍老師給我們講西方音樂史,曾經帶領我們“認祖歸宗”,從我們的師承關係逐級追溯,還真能追溯到貝多芬、巴赫等師爺,著實讓我們又新奇又有點自豪。天天與大師同行,時時與大師對話,那真是一段沉迷的時光。

但學府之外音樂界卻熱鬧的多,八十年代伴隨改革開放,人的思想趨於多遠,音樂也日趨多元,流行音樂已經開始已不可阻擋的勢頭而風靡,我們這些人便如衛道者一般還堅持著一份清高與孤傲,對流行音樂抱著一份輕視與排斥。

上大學前我常去山東藝術學院學習單簧管,有一次琴房外面有人大聲唱了一句當時很火的流行歌,頓時很多琴房門口探出一個個腦袋,有一位教聲樂的老教授立刻出來追查,那位唱歌的學生如大逆不道滿臉愧疚,趕緊承認錯誤。大概老師是怕把嗓子唱壞吧,聲樂,也就是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用假聲,而流行歌用真聲是也。

孩子很喜歡音樂我甚感欣慰,以為我那許多沒有實現的夢有所安放了,我拼命上課,教學生也教孩子,教樂器也教聲樂,家裡便琴聲歌聲不斷,感覺如魚得水漸入佳境。可是逐漸的孩子對所學的這些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反感,再三宣告自己將來不這樣用假聲唱歌,尤其令人沮喪的是她竟說聽著這樣捏著嗓子唱歌就令人噁心。

我是深深驚異於這世事的翻覆,兩代人僅差二十多年,鴻溝竟至於如此深闊。莫非是我真的老了?跟不上時代潮流?思想保守?多年古典音樂的浸潤已使我油鹽不進了嗎?我要重新審視這一切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情的原因,這過程異常的順利,很快我的藝術觀便產生一次極大的轉變。突然發現流行唱法 或通俗唱法(我現在把它叫做自然唱法)不是比美聲唱法更具備藝術的本質嗎?藝術是講究一個“真”字的,但這真卻怎麼能排斥表現手法即聲音的真實呢??藝術是最講究個性的,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但假聲又有多少個性呢?現今不是都在抱怨那些美聲 民族歌手千人一面不分彼此嗎?自然唱法用的是自然的真聲,表達自然的真情,只為黎民舒心聲,不為帝王唱讚歌,這不正是最高的藝術境界嗎?美聲不是藝術的全部,無論哪種唱法都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段而已。

至於孩子,我怎麼會再去勉強她去學不喜歡的美聲呢?人各有夢, 那精美絕倫的美聲咱就捨棄了吧。

欣賞音樂的作文 篇3

當我聽到《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那雄壯的主旋律奏響時,渾身的細胞似乎被激活了,音樂把我帶到惡劣一望無際的俄羅斯白樺林,我彷彿看到了白樺林裡生機盎然的生靈:奔跑的小鹿、自由飛翔的鳥兒……尤其是連續八度的彈奏,那火熱的激情表現了俄羅斯民族粗獷而旺盛的生命力,催人奮進。

當輕快的'《鈴兒響叮噹》奏響時,我的眼前出現了一組鏡頭:在冰雪覆蓋的北國,幾輛由馬拉著的雪橇衝破風雪、飛奔向前。雪橇上坐著歡樂的年輕人,他們唱著奔放的歌曲,趕著馬兒,馬兒脖子上的鈴鐺“丁零丁零”響個不停。

當延長、漸弱的高音DO結束全曲時,彷彿雪橇已漸漸遠去,而歌聲仍在風雪中迴盪,讓人回味無窮。《聖母頌》那優雅、舒緩的旋律,自然、流暢,似乎把我帶到了天堂美麗、溫柔的聖母瑪利亞抱著聖子耶穌,臉上呈現著慈祥、幸福的微笑,聖子耶穌沉睡在母親懷裡,極其安詳。平穩流動的豎琴扣人心絃,委婉動人,全曲營造的純淨、聖潔的氣氛洗滌了我的靈魂。

每一首樂曲都把我帶入不同的境界。音樂豐富了我的童年、少年生活,陶冶了我的靈性,滋養著我成長。感受音樂的同時,我發現了生活的美好!

欣賞音樂的作文 篇4

音樂是治療我們心靈的最佳良藥。一個人在情緒低落時,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人便會把傷心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心情就會變的愉悅。

在我們無聊或者工作一天累的時候,可以做下來,喝著茶,水或者飲料,邊聽著最近喜歡的歌曲,這也是一種享受。我們在聽歡快的音樂是,嘴會跟著哼起來,身體也會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舞動起來。在聽著比較憂傷的音樂是,我們的心情也會變的一落千丈——跟音樂的音律變的一樣悲傷.而在聽著那些描寫平淡生活和描寫校園生活的歌曲時,我們本來煩躁的心情也會歸於平靜,音樂帶給了我們喜怒哀樂。

我這人表面看起來很文靜,其實內心卻是搖滾,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我比較喜歡那種描寫平淡生活和描寫校園生活的歌曲,因為這種歌曲能讓我的心情歸於平靜,也能讓我感到快樂。音樂,能帶給我們很多感受,也能讓我們的心情千變萬化。音樂,能讓我們找到靈感。

欣賞音樂的作文 篇5

有一句話說得極美:音樂,是一種心境。 或許,我與音樂有一種難尋的緣分。不經意間,她已經成為我的第二生命。猶如花草對水的需求一樣,當生命有了音樂,她便是我所有悲傷和快樂的源泉。曾幾何時,獨自呆在寂靜的小屋裡,開啟錄音機,讓貝多芬的《命運》鋪天蓋地而來。音符如潮水般湧動,我的心也隨之時起時落。錄音機裡飄出的旋律,時而輕快,時而凝重;時而清脆,時而深沉,那個時候,心,裡有說不出的愜意和愉悅。 我深深地喜愛克萊德曼的鋼琴,肯尼基的薩克斯,親聽他們演奏時,心永遠是純潔的,容不得一絲瑕疵。在我眼前,這個原本不完美的世界,在音樂的渲染寫,也變得多彩起來。 很喜歡在黃昏時,懷著平靜的心情彈上幾曲雖不動聽卻還熟悉的樂曲。

雙手出沒著琴鍵,全身心陶醉在這種怡靜的氛圍中,確實是一種享受。最欣賞《梁祝》,儘管我彈得遠不迷人,但我並不可以模仿藝術家的表情,動作。他們儘可以才華橫溢,我也自有盡我之力的充實。 除了彈電子琴,聽流行歌曲也是我的最愛。我由衷喜歡蔡依林璀璨奪人的氣質,Twins稚氣天真的嗓音,孫燕姿清純亮麗的歌喉,以及SHE甜美可愛的聲音。從張柏芝的《星語心願》到陳弈迅的《十年》;從SHE的《你太誠實》到范逸臣的《I believe》;從Twins的《下一站天后》到張敬軒的《斷點》,我都來者不拒。 知道自己天生缺乏歌唱家應有的素質,雖然如此,我對唱歌仍是熱情滿腔。一有空閒,就哼上幾句。即使無人喝彩,也樂此不疲。 音樂已經伴我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將永遠伴我向前邁進。我想讓音樂支撐起所有的價值和尊嚴,因為音樂讓我多了一份睿智,讓世界多了幾縷溫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