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的啟示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7W

田忌賽馬出自《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去對付對手的短處,從而在競技中獲勝的事例。田忌賽馬的啟示,歡迎閱讀

田忌賽馬的啟示
田忌賽馬的啟示一:

古代齊國大將田忌每次和齊王賽馬都失敗,很是苦惱。找到好友齊國的著名軍師孫臏訴苦,孫臏詳細瞭解情況後,告訴田忌一個新的策略,結果田忌按照孫臏的策略再次和齊王賽馬,雖然也有失敗,但最終結果是贏利的次數大於失敗的次數,終於戰勝了齊王。

起先田忌的策略是上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中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下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齊王是一國之主,自然他的資源要比大將的資源更好,相同檔次的馬相比自然田忌沒法和齊王比,結果必定是每戰必敗。孫臏給他調整了出場次序:那就是用下等馬對齊王的上等馬,自然必敗,第二次用上等馬對齊王的中等馬,第三次用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雖然齊王由於權勢地位都要優於田忌,但後兩次田忌採用更高一級的檔次對陣齊王的稍低的檔次,自然三打兩勝,取得了總的勝利。很有點類似投機交易的策略選擇,若在下軌做多,中軌作多,上軌作空,雖然有可能上軌作空會虧損,但也比儘管在中軌作空即使短期贏利,但在一個上升行情中最終會虧損要好,同樣若在下軌作空暫時贏利,但有可能會導致爆倉。可能這個不能和賽馬作完全類比,但思想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策略比具體的建倉位置的選擇的優先順序要高得多,若把投機也當作一種比賽的話,則判斷投機最終是否成功的唯一準則是最後是否贏利。而不是太去計較某次的得失。

前面賺得再多,但最後的結果若是虧損,那都是一場空。在進入這種比賽前就要從總體上設計完善的策略,而不要一開始就陷入具體的細節。從總體上去有效制定打贏投機戰爭的`策略,才是投機成功的關鍵。

田忌賽馬的啟示二:

一是劣勢中找到優勢。世上不是沒有好馬,只是缺少伯樂;相信自己總有自己獨到的優勢所在。

二是學會取捨。什麼都想得到,往往什麼都得不到,舍掉小我成就大我是上策。

三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四是先謀後戰。謀略在先事半功倍,焉有不勝之理。

五是在區域性,從沒有以弱勝強,實力永遠是取勝的基礎;

六是瞭解對手,隱藏自己。過多過早的暴露自己已失先機,只能被動挨打,知己知彼,隱藏自己,才能百戰不殆!

戰國時代,齊威王與大臣田忌賽馬,兩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馬,齊威王的三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因此,田忌三戰三敗。後來,軍事家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以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以上馬對他的中馬,以中馬對他的下馬。結果,田忌一敗二勝。同樣的馬匹,由於田忌改變了排列組合,從而實現了由敗到勝的轉變。這個生動的故事表明:客觀事物內部排列組合不同,往往會引起量的變化進而導致質變。

這使人想起拿破崙曾經描述過騎術不精但有紀律的法國騎兵和當時最善於格鬥但沒有紀律的騎兵--馬木留克兵之間的戰鬥。拿破崙認為,“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三個法國兵,一百個法國兵與一百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三百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三百個馬木留克兵,而一千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一千五百個馬木留克兵。”這裡的奧妙何在?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指出的那樣:“許多人協作,許多力量融合成一個總的力量,用馬克思的話說,就造成‘新的力量’,這種力量和它的一個個力量的總和有本質的差別。”也就是說,一個連、一個營、一個團的戰鬥力決不等於全連、全營、全團官兵戰鬥力簡單相加的總和。一個由眾多勞動者實行協作分工的工廠或企業的生產能力,決不等於全工廠、全企業各個勞動者個人生產能力簡單相加的總和。這就說明戰鬥組合、勞動組合的不同,會引起戰鬥力、生產能力發生變化。

事物內部排列組合不同引起量變進而導致質變,要求我們思考和處理問題時不應該僅僅把眼光盯在人力物力絕對數量的增減上,還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著眼,精心協調,科學使用現有人力物力,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平時工作中應當合理搭配人員、合理使用力量,防止“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現象。

為什麼有的單位人員增加、材料增加、資金增加而工作效率、工作進度、工作質量沒有多大起色呢?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各種因素排列組合不當,造成了力量相互抵消,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又例如,在軍事鬥爭中注意排列組合,就可以達成這樣一種局面:即使在全域性上處於劣勢,也可以在區域性上形成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最終贏得全域性的勝利。

戰役中有時收縮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表面上看起來是退一步,實際結果卻能進兩步,可以形成絕對優勢兵力,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迅速達成戰役目的。

田忌賽馬的啟示三:

田忌賽馬的故事人人皆知: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

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進行一次比賽。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賽的時候,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到馬,下等馬對下等馬。

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失敗了。

田忌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馬場。這時,田忌發現,他的好朋友孫臏也在人群裡。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從剛才的情形看,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說:“想不到你也來控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控苦你,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讓你取勝。”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說另換幾匹馬?”孫臏搖搖頭,說:

“一匹也不用換。”

田忌沒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

“怎麼,難到你還不服氣?”田忌說:

“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來吧”一聲鑼響,賽馬又開始了。

孫臏讓田忌先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場輸了。 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讓田忌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勝了第二場。齊威王有點心慌了。第三場,田忌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勝了一場。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結果,田忌勝兩場輸一場,贏了齊威王。

還是原來的馬,只是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可孫臏幫助田忌反敗為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多數人一般都會歸結為是孫臏改變了比賽方法。而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孫臏反敗為勝的關鍵不是因為改變了方法而是因為採取了正確的策略。

因為方法是更為具體化的操作性很強的方式、手段,就賽馬來說,就是如何“策馬揚鞭”的具體騎術。而策略是更高層次上的總體上的程式性、步驟性的東西,就賽馬而言,是怎樣從整體出發安排好賽馬的對陣順序的根本性問題。

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有效學習的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的總和;它是內隱的規則系統和外顯的程式步驟的統一;是決定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鑑別會學與否的標誌,是衡量個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它決定著學習者的總體方向,制約著學習的效率和學習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