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評課稿 10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29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於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評課稿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評課稿 10篇

個人評課稿 1

前幾天,聽了三年級組老師上的《趕海》,特別是繆老師的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思考。

一、繆老師親切自然的教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她就像一個引路人,一個朋友,引領孩子們在知識中探索、暢遊。或許正因如此,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才那樣活躍。

二、以音樂為鋪墊,以畫面為背景,引入情境。

教學伊始,以一首《大海啊,故鄉》的歌曲為背景,旋律輕柔,歌聲美妙,同時出示大海畫面,把學生們的心緒一下子帶到了大海邊。

三、緊扣“趣”字,統領全篇。

本課的教學重點非常鮮明,那就是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尋找趕海的“趣”,在閱讀中感受趕海的“趣”,於對話中感悟趕海的“趣”,在體驗中回味趕海的“趣”。一個“趣”字貫穿了全課。通過自讀圈畫重要句子,捕捉有趣畫面,再引導交流,發表自己的理解,充分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在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的教學層次分明,學生的理解逐漸加深。

其中有這樣四句話:“嘿,一隻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那邊一個小夥伴,正低著頭尋找著什麼。”“咦,怎麼我的.腳也癢的?”“哦,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呢!”這四句話還是課後的練習,要求體會句中含者的情趣。繆老師在備課時注意了這一點,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能穿插結合,提高了效率。尤其是對“嘿、哎、咦、哦”四個語氣詞的指點,繆老師不僅讓學生說說它們所含著的意思,更能運用“朗讀感悟”的方法,使學生在悟中讀、讀中悟。

四、滲透寫法的指導。

文章寫作上有兩個十分明顯的特點,一個是本課以歌詞開頭,巧妙地引出下文,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應開頭,這是典型的首尾呼應。繆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這個寫作方法重點介紹給了學生。

另一個是課文第三段是一個重點段,文中採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先總體寫出趕海的活動,接著生動具體描寫了我和一個小夥伴抓蟹、捉蝦的趣事,這是典型的先總後分的方法,這些明顯的寫作特色如果繆老師能在講解課文時適當提醒點撥下,會使學生在做設計的課後作業“模仿《趕海》這篇文章寫童年趣事”真正有法可循。

個人評課稿 2

一、一節好課應該是“快樂學習、主動學習”,因為興趣是學習發展的動力,幼兒是否感興趣、是否快樂,是首要的,我想,石老師的這節課,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告訴了我們,這就是快樂的學。

二、目標——具體明瞭,有針對性

1、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與遊戲,培養幼兒的大膽勇敢自信的個性品性2、通過走跑跳的方式鍛鍊孩子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過程——設計巧妙,新穎,敬禮一環節很好的結合了軍訓,讓孩子馬上回憶起了軍訓時的狀態,並且很快進入了本節課的`狀態。

同時,環節流暢,層層推進,第一環數數,第二環金箍棒打

手,第三環神祕樹,第四環打地鼠,大環節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每個小環節也是由易到難,如金箍棒打手,先慢後快,同時每個環節都緊緊圍繞目標的設定

三、好課應該是“看似簡單,實為不簡單”,這也是教學價值的體現。

一張隨手哪來的報紙轉眼捲成了一根金箍棒,一把很普通、很不起眼的掃帚,難道也能用來上好一節課嗎?看過石老師的課後,我們應該明白,生活中每一個不起眼的時間、物品都可以成為良好的教育契機,就在於我們有沒有用心去發現。

四,石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很穩重、很有經驗、很優秀的教師,她的語速雖然稍顯慢了一點,但是娓娓道來,別有一番韻味。

五、不足------結束語:”老師你放吧!”語言長,無法顯現遊

戲的緊張感、刺激性,改成”快!”

個人評課稿 3

孔霞老師執教的公開課《唯一的聽眾》,給我印象深刻。她不但吃透了教材,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行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展示了語文教學的魅力。

縱觀整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

一、線索明朗,層層深入。

孔老師這節課,教學流程簡潔流暢,教學思路清晰。這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神態變化。通過這兩條線,表現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孔老師緊緊圍繞這兩條主線組織教學。她先讓學生根據“課後導讀思考題”來自讀自悟,學生很快地理清“我”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沮喪—自信——感激”;緊接著,孔老師緊扣老婦人的'語言、神態,讓學生進行深入地品讀,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感悟。線索明朗,層次井然,省時高效。

二、以“讀”為主線,貫穿課堂。

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整節課,學生的默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老師的引導讀等多樣化的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審美的享受;整節課,書聲琅琅。

三、關注細節,突破難點。這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孔老師獨具匠心,以關鍵詞“平靜”為抓手,讓學生通過品讀“平靜地望著我”這三個句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平靜的眼神包含著老教授的期待、關愛、鼓勵、稱讚等等,這是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不過,我想如果能再花一點時間,引導學生反覆品讀這三句話,學生的體會會更深切一些。

總之,孔老師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紮實有序的語言訓練,為學生打開了一個美的視窗,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課,能擁有越來越多的聽眾!

個人評課稿 4

聽了劉老師上的《圓柱的體積》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的一開始,劉老師複習以前學習過的一些圖形的計算公式,再讓學生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bh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aah,統一成一個計算公式v=sh。並向學生提問:這個統一的計算公式是否也能用來求圓柱的體積?通過設疑揭題從而引入新課。教者溝通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銜接自然。新課引入“引”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思路,,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新課教學,教者積極創設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教者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足夠大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者讓學生拿出課前佈置的預習單作業,把自己預習的結果在四人小組討論,同時,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到學生學習小組活動中去,體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新知過程中,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圍繞預習單的問題去進行實踐、探索、發現。學生四人小組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把圓柱體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學生在操作、比較中,緊緊圍繞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絡,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昇華(較抽象的認識——公式)。學生在逐題彙報預習單內容時,教師的"導"、"放"、"扶"層次分明,教師雖然沒有講太多東西,但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彙報、交流、評價與反思,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師與生、生與生間的交流評價,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使學生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本節課採用了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是:

(1)處理推導過程不夠到位,只講清了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圓柱的高=長方體的高,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體積,沒有進一步弄清圓柱和長方體之間的關係,如:圓柱的半徑=長方體的寬,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長方體的長。

(2)本節課我覺得在練習上還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設計一些開放的習題。總之,本節課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學得靈活,體現了重在思,貴在導,導思結合的原則,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是為了會學"的素質教育思想。

個人評課稿 5

潘老師《圓的面積》一課,善於引導學生知識遷移,本節課我認為的亮點是:

一、數學思想的滲透。

一開始潘老師從引導學生思考“圓的面積跟什麼有關?”,讓學生答出跟“直徑、周長、半徑”有關,然後直入課題問“求圓的面積是求圓的哪部分?怎樣求圓的面積?通過什麼來計算?”。又複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把圓轉化成已學的平面圖形,及時板書“化曲為直”幫助學生建立解決求圓的面積問題架構。這一點就是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在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滲透。

二、課堂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六年級學生特點,潘老師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時,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在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再引導學生交流、驗證自己的推導想法,師生共同傾聽判斷學生的彙報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看看他們的推導方法是否科學、合理,使學生們經歷實驗操作、總結驗證的學習過程。這樣有序的學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深刻的,學到的知識是活的,對學生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板書設計科學,突出重點,課件演示過程也科學實效,特別是演示圓切

割成效三角形時直觀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轉化,增強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一點個人看法,時間分配上我認為在學生動手教學環節花的時間多,由於要剪、貼,大多數小組還沒能完全操作完畢,可以在佈置預習是讓學生自行操作,課堂展演一下可以節省時間。第二是鞏固練習設計方面相對單一,三道題的條件都是半徑,可以有變化,或直徑、或周長,讓題目靈活度加大,也顯得有層次感,這是一點不成熟的見解。

在此我們感謝張老師的辛勤付出,為大家提供這麼好的優秀評課稿,此評課稿僅供參考。

個人評課稿 6

x老師的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她根據了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來選材的,將幼兒身邊顯而易見、觸手可及的現象巧妙的運用到了教學活動中。

另外,活動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x老師的用意,她是想通過幼兒身邊的事、物來了解家鄉,瞭解家鄉寧波所屬的各個縣、市的名稱及其特產或著名景點的。活動中巧妙地運用了現代化多媒體的展示,由一箇中國地圖到省到市再到各個區的,滑鼠的步步點入,讓幼兒更直觀、更容易地掌握了教學內容。

活動中,x老師的教態溫和,非常有親和力,這就使整個活動氛圍輕鬆,孩子在活動中沒有一絲緊張感,孩子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突出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幼兒拼圖遊戲中,教師又運用了適合的音樂做背景,又給活動的開展營造出了一種輕鬆的氛圍。

活動的安排上,每個環節都能充分地為活動的目標服務,在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方面又是從面到點,由大到小的遞進方式開展的。x教師在活動中的每一個提問都是開放性,發散性的,孩子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教師充分關注到了所有的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

建議:在幼兒拼圖遊戲結束後,教師直接將幼兒帶到大螢幕前進行欣賞活動了,在這裡我覺得可以對幼兒的拼圖結果進行一下適當的評價。

個人評課稿 7

今天我聽了金老師一節八年級思想品德課,《正確認識集體和個人的關係》練習課,聽了之後我受益匪淺,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下面我著重談談對這節課的看法。

一、評教學目標:

金煊老師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課中能緊緊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去選取材料和開展活動。

二、評教學重、難點:

金煊老師藉助多媒體課件提供的平臺,根據國中生好奇善動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有條理、輕鬆愉快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破了重難點,基本達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

三、評教學方法:

金煊老師的這節課,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中將討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融為一體,通過觀看圖例、情景分析等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了知識,擴大了知識容量,使學生在一節課中掌握或接觸了更多的知識。

四、評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中,金煊老師創設情境,通過複習上一節《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引出本節課,直接的導課簡單明瞭。

2.金煊師在體現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這方面做的比較好。她能圍繞學習目標,出示了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認真閱讀教材,學生的閱讀要圖文結合,邊讀邊思,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出標記。

3,金煊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內基礎知識與課外熱點相融相通,堅持理論聯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真正讓學生走向社會,把時事請進課堂。使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通過對生活的感受和體悟,激發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輕鬆的理解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

以上是我認為金煊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所呈現給我們的閃光點,更是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學習的地方。

個人評課稿 8

《分式方程》是七下內容,李老師精心設計了知識的呈現過程,創設情景,以舊引新,層層推進,由淺入深,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充分鼓勵學生自主發現,自我嘗試,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得到了有效體現。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符合數學新課標理念,概念引入得比較清晰,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課堂教學過程流暢,方法得當,把握了課堂節奏,問題層層深入,難點各個擊破;強調解題的步驟,注重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內容擴充套件適中,語言精練清晰;尊重學生認知過程和個性的差異性;老師精神狀態好,充滿激情,語言幽默。

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脈絡關係,對知識具有整體的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表現的比較強烈,學生有較多的交往互動,學習狀態積極活躍。主動參與實踐、思考、探索,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參與性。

設計學習問題步步深入,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在問題面前積極思考,調動同學們參與討論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語言親切,富有激勵性,思路清晰,鋪陳有序,娓娓道來,把握課堂節奏的能力強,坡度設定較好,適合學生接受能力。

數學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李老師由生活中的實際“順流、逆流”引出了數學分式方程,然後尋求方法,最後拓展解決複雜的分式方程。整個課堂幽默、風趣,很有親和力,但也不乏知識性、系統性,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了學習!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真正體現了“輕負荷、高質量”的辦學理念!

感覺到李老師在關注學生主體性,以問題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發生的過程,激發學習興趣,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上值得我學習。體現在:

1、引入新課由已學數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對比由問題列出的有字母的方程,提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對學生更好的理解概念打下鋪墊。

2、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學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索,類比數字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發現分式方程解法,步驟,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發生的過程。

3、組織學生討論增根的原因,使學生重視分式方程驗根的必要性。

能準確把握教材和學情,由實際問題自然引出分式方程定義,由解一元一次方程類比啟發總結出分式方程的解法,課堂安排嚴謹有序,教師點撥及時到位,特別是在滲透數學思想和指導學法方面值得學習。

符合數學新課標理念;選材上認真細緻,精益求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教者對學生進行了很好的滲透;課堂教學過程流暢,方法得當,把握了課堂節奏,問題層層深入,難點各個擊破;概念引入得比較清晰,注重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強調解題的步驟,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的合作意識的培養,內容擴充套件適中,調動有方有度有章法,語言精練清晰;尊重學生認知過程和個性的差異性;老師精神狀態好,充滿激情,語言幽默,有較強的感召力。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方向上逐步走進問題的核心,發現探究過程清晰;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的脈絡關係,對知識具有整體的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慾望表現的比較強烈,學生有較多的交往互動,學習狀態積極活躍。主動參與實踐、思考、探索,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參與性。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較好。教師如果能國家權力大膽地讓學生來自主探究,那樣可能會更好。

個人評課稿 9

今天早上第四節課有幸聽了X老師的《個人收入分配》複習課,從整體上看,X老師的課風格嚴謹,板書清晰,語言規範,所以使得整個課堂比較流暢,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當然也有讓我們反思的方面。本人就將這節課做如下淺析。

1、對教材內容處理得當,重難點突出。

個人的收入分配這課的內容對於高中生來講,其重難點是應該讓學生掌握我國的分配方式及如何實現收入的公平分配。在X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他對教材、學生,及其高中會考的要求做了充分的分析,無論是板書還是作業都突出了這方面的重要性,重難點比較突出,像收入分配的公平的含義和意義,只要讓學生能達到識記就可以了,X老師只是讓學生簡單閱讀了一下。達到教學的目的,也符合會考要求。

2、風格嚴謹,板書清楚。

這堂課X老師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在X老師的教學的過程中,語言比較精練,沒有很多老師所慣用的口頭禪,言簡意賅,雖然這節作為複習課,涉及的內容與新課相比要多得多,但整堂課聽起並不覺得很累。X老師的板書也非常精煉,基本上沒有多餘的字出現,這有助於上完課之後,學生看黑板就能一目瞭然的知道這節課複習的主要知識。

本節複習課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在這裡與X老師做幾點交流。

1、複習的有效性思考。教學方法的實質是處理好教與學之間的關係。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的標準是學生的學能否處於積極與持續的狀態。讓學生的學習處於積極而又持續,避免思維疲勞,要做到問題預設、知識體驗、知識生成以及知識運用的合理安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縱觀這一節課,除了一開始上課的時候,X老師邀請學生自己講這課要掌握的知識外,基本上是X老師自己講為主,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習、探究,不僅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也會導致複習效率低下。

2、夯實基礎與整合知識的思考。X老師所上的這個班級是一個不錯的文科班,但從學生的回答情況看,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不理想的。作為會考複習還是為將來的'大學聯考,我們應該關注普通高中學生的知識基礎,應該夯實基礎。X老師在講我國分配製度的原因時,只是簡單寫了生產力狀況和生產資料所有制,從學生角度根本無從回答,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上,不能走個形式。作為文科班,除了要夯實基礎外,同時還要注重整合知識,構建知識網路。分配是由生產決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製度,在複習分配方式時,始終應強調這一點,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按勞分配對應的是公有制經濟,其他分配方式對應的是非公有制經濟。

3、理論聯絡實際的思考。高中政治無論是會考還是大學聯考,除了要夯實基礎外,還必須把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論應用於實踐,用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即必須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理論聯絡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和生命力所在。政治科會考複習中應該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努力把社會熱點問題與教學結合起來,使之與思想政治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X老師這節課作為文科班的複習課,不僅要引導學生熟練地掌握書本知識,而且還必須善於引導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關注熱點,學會遷移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在學習中不重視知識的遷移,而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以上評課僅是我一個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個人評課稿 10

在這節課中上,夏老師利用了一個電費單引出如何怎樣測算家庭電費,引入新課,這樣引入新課會使學生感到電功這個概念並不陌生,而且與學過的知識(機械功)也有聯絡,同時探究式學習能保持學習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

接著夏老師又提出:我們如何測算電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關?夏老師改變了課本上演示實驗的做法,因為演示實驗要煤油,比較危險。而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知道電流做功多少?”,設計出通過觀察小燈泡的亮度來反應電流做功的.多少。並通過小燈泡的亮暗來確定電功的大小。小燈泡越亮,說明在相同時間裡做的功就越多。學生通過比較燈泡亮度來判斷電流做功多少既直觀,又解決了課本實驗裝置中容易出現玻璃瓶爆炸的問題。然後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①將兩個小燈泡串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壓表測兩燈泡兩端的電壓。

②將兩個小燈泡並聯(兩個小燈泡的電阻不同),用電流表測通過兩燈的電流。

最後得出實驗結論。整個過程使學生經歷了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真正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本節課教學中夏老師能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正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設計實驗並能親自動手實施最終能夠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