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分數》評課稿(1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分數》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分數》評課稿(13篇)

《認識分數》評課稿1

李老師執教的《認識百分數》這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和紮實的課。新理念的優越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有效性。

1、課堂關注的是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各個環節都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此外,本課還安排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數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此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他們自然是積極投入。數學課堂正因為重回於生活中而顯得有活力了。

2、課堂關注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對於現在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中百分數並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經常有“%”的存在。因此這節課知識生長點是建立在學生完整掌握分數意義以及比的概念、並對百分數已經有一個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礎上的教學,老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而師老師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編排,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感知百分數的產生過程,感知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嘗試著自己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百分數的強烈慾望。

3、課堂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整節課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匯入是從學生身邊素材得來的,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喚起已有生活經驗;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討論探究出來的;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是學生觀察習題分析比較出來的;百分數的作用是從分析資訊中歸納出來的。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

4、結尾處的設計也很新穎,讓學生說說百分數的成語,使得語文與數學融為一體,實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綜合,又給人於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後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感受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了教學的人文性。

百分數認識評課稿8

剛才傾聽了師小梅老師執教的《認識百分數》這一課,我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感想。本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和紮實的課。新理念的優越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示,教學目標完成較好,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有效性。

本節課的特點有:

1、課堂關注的是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各個環節都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此外,本課還安排了課前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數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此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他們自然是積極投入。數學課堂也正因為重回於生活中而顯得有活力了。

2、課堂關注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對於現在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對生活中百分數並不陌生,知道生活中經常有*%的存在。因此這節課知識生長點是建立在學生完整掌握分數意義以及倍比概念、並對百分數已經有一個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礎上的,老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而師老師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編排,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感知百分數的產生過程,感知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通過播放教師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照片,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嘗試著自己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百分數的強烈願望。

3、課堂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

整節課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匯入是從學生身邊素材得來的,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喚起已有生活經驗;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討論探究出來的;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是學生觀察習題分析比較出來的;百分數的作用是從分析資訊中歸納出來的。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

4、結尾處的設計也很新穎,讓學生說說百分數的成語,使得語文與數學融為一體,實現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綜合,又給人於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後以一句天才=1%的靈感+99%的汗水富有哲理的格言贈送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用途,同時又讓學生明白天才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更好的激勵學生,努力學習!

課堂教學是美麗與遺憾並存的一組行為藝術。對於本節課的建議是:

百分數的讀寫這個環節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的形式來學習,但是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寫作練習。

《認識分數》評課稿2

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分數,相對整數有很大的區別,意義抽象,表達準確比較困難。通過鄧老師的教學過程,使我對本節內容有了新的認識。

一、聯絡平均分引入新課,過渡自然。

本節內容大部分教師都採用這樣的匯入方法,但鄧老師在這裡,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分數和整數的不一樣,而且還在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的表達上對學生加以規範,我想這樣對學生後面敘述分數的意義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描述粉餅的過程是,有小朋友說出每個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這時,教師追問,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剛才月餅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樣嗎?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描述,將重要的讀出來、重讀。隨後教師點撥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師在這裡能讓學生比較自己的說法和書上有什麼不同,我想學生會對“這塊月餅的”理解的透徹一些,或許引導學生髮現與分到整數個的結果的描述有什麼不同,由此來理解分數與整數表示意義的不同。

三、有效預設將錯誤扼殺在搖籃中。

學生在讀分數時會讀,但寫出讀的方法時經常會大國小混淆,教師在課上故意出錯引起學生注意吧,我想學生在練習時這樣的錯誤會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問為什麼,激發學生的思考。

分數是1說明什麼?分母不一樣說明什麼?為什麼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價值的提問很好的幫助學生鞏固了對分數各部分的理解。

五、練習給學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臺,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群體的積極性。在形象的圖形幫助下進一步鞏固了對分數的認識。

建議:練習中多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折法並說說為什麼用這樣的分數。練習中有一題中出現卡通動畫,建議刪去。

《認識分數》評課稿3

對於《分數的初步認識》這個課題,相信各位老師都很熟悉,而今天聽了田老師的課,我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田老師先出示了下面分別有幾個餅和正方形,然後通過大量的物體和圖形的一半很自然地從整體引出分數,讓學生感受到分數是數,加強了分數意義的理解。再通過折一折後塗色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分數,再次感悟分數的意義。在摺紙學分數時,由扶到放,在折的過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同時自然地讓學生比較分數的大小。全課一氣呵成,在遊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鞏固。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新念,下面說說自己聽了這節課後的幾點思考: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人教版的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目標定位為:本冊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觀的方式,使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等動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的大小。而以後要學的“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逐漸脫離了直觀方式的支援,更多的是從數系發展的角度,去認識分數。田老師這節課目標定位準確,緊緊地抓住目標,層層落實。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1/2,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地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讓學生在長方形紙上折出了幾分之一的分數,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的比較。

二、藉助經驗,自主探索

“分數”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但“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熟悉的。因此田老師充分藉助學生的已有經驗,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親自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說一說物體或圖形的一半,架起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的聯絡橋樑;通過找一找、折一折、說一說等活動親身感受物體或圖形的“一半”都可以用分數表示,為繼續探究分數知識奠定了堅實得基礎,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認識分數》評課稿4

聽了胡老師執教的《認識百分數》這一課,我受益匪淺,本節課教學設計清晰,層次感強,是一節真實和紮實的課。下面我談談自己感想。

1、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使百分數的引入水到渠成。

課始,胡老師讓學生觀看一段足球賽的視訊,在學生興趣盎然的時候,緊接著出示三位參賽隊員投球情況統計表,很顯然,學生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狀態下學習,聽課效率應該是很高的。胡老師先讓學生算出三名隊員進球個數佔踢球總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以前通分的知識來比較這三個分數的大小,然後告訴學生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改寫成另一種形式,進而揭示課題:百分數的認識。如此引入課題,不但深刻剖析比較了分數和百分數的相同之處,同時又說明了百分數的優越性和學習百分數的必要性,進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百分數的慾望。

2、緊扣百分數的意義,使百分數的本質自然凸顯。

課中,胡老師始終圍繞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呈現了大量的素材,“現在,學生的視力情況不好,我市國小生的近視率是18%,國中生的近視率是49%,高中生的近視率是642%”、“我只完成了作業的80%”、“食品的合格率是32%”……,百分數的本質就自然凸顯出來,學生很輕鬆地就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接著,胡老師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百分數,數學課堂重歸於生活,孩子們每一個百分數的提出都與生活緊密聯絡。特別是服裝面料的成分、汽車銷售情況、下載檔案的進度等等,這些教學資源都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學生並不陌生,這更說明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課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整節課中,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匯入是從學生身邊素材得來的,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喚起已有生活經驗;百分數的意義是學生討論探究出來的;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是學生觀察習題分析比較出來的。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老師都是以一個合作者、傾聽者的`身份出現。

4、結尾處的設計比較新穎。

胡老師讓學生根據四字成語來猜百分數,如:十拿九穩、百裡挑一、十全十美等等,這樣設計不但富有趣味性,而且將數學與語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說

得頭頭是道,效果很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後,胡老師還送名言給學生: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用途,同時又讓學生明白“天才”需要付出“汗水”,以此更好的激勵學生學習。

5、教學語言幹練。

教師語言簡練,乾脆利落,並能對學生的發言能夠給與及時、恰當的評價,較好地調控課堂氛圍,給學生創設了輕鬆的學習氛圍。

總之,整體看來這節課是由實際生活抽象出具體的數學問題,在嘗試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各種能力的形成情況,再將抽象的數學思想運用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認識分數》評課稿5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

《分數除法》評課稿

主評:xx

這節課是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這節課的內容較簡單,如果單純的從形式上去教學它們的關係:一個分數的分子相當於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相信學生一定學得很紮實,但這樣以來算理往往被忽視,為了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漆老師這節課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做一個簡單的點評,有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明確,合理,符合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同時,漆老師還準確地抓住分數和出發這個教學重點,通過列式計算、觀察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運用規律進行練習等教學過程,進行了()次有效的強化,關鍵的知識得到落實。漆老師對教學素材做了個性化處理。這節課的開始從把8個蛋糕、4個蛋糕、到1個蛋糕平均分給4個同學,最後到3個蛋糕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蛋糕的多少?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老師讓學生在小組中動手分圓片。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不僅體現了“在做中積累數學經驗”的主題,而且學生個性在小組活動中得到表現,張揚思維個性化。郭長有評:同時製成分蛋糕的動畫課件,這樣的演示更能讓學生明白分蛋糕的過程,使重、難點得到了突破。既助於學生理解概念,也有助於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孫志忠評:對於本節課也有一些看法,和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在主動方面:這節課的內容較簡單,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老師還可以把更多主動權下放。例如:在後面總結規律的時候,教師大可不必一步步帶著學生,可以讓學生自己試著總結,老師適時的.點撥即可。分數與除法”重難點強化的次數不夠,後進生對“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是不是都理解了呢,學生的個性是不是都得到了體現,是不是還有泡沫?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團隊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增加一次小組活動討論,多一次“做”數學的機會:是提出問題:對於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你有什麼問題?讓學生提出,並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解決。在此活動中,學習的主動權再次下放,即達到了強化重難點的目的,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再次在做中積累數學經驗。篇二:《分數除法》案例設計評課稿

《認識分數》評課稿6

李老師所上的這一節課《百分數的認識》是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她這一節課的設計非常清晰,一開始就創設一個罰點球的情境,出示一個統計表,讓學生討論派誰去把握性更大些,經過討論,有的同學寫成分數並把分母通分成100,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百分數,從中理解引用百分數的重要性(變於比較)。緊接著就領著學生去學習百分數的讀、寫法,為突出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在這一環節中,李老師還來個反教為學,讓學生當了一回老師。認識了百分數之後,李老師又借罰點球統計表和種子發芽實驗統計表來探究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接下來就是鞏固練習,在練習中探究分數與百分數的區別,最後讓學生學以致用,就在總結的時候也不乏對新知識的應用。設計可謂用心良苦。

下面就本節課中的一些亮點和不足作如下點評:

一、綜觀全堂,這節課注意了學科的整和,注意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如:讓學生聽新聞解說,把收集到的百分數的意義說給同桌子聽、怎樣讀、寫百分數,還有成語改寫百分數,最後又用一句話說話自己的心情等。

二、說理清晰,不含糊,且各環節之間連線非常自然,過渡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在引出百分數之前,學生把表中得出的分數都化成分母為100,師問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便於比較)這樣就自然過渡到新知;在看成語聯想百分數的時候,師用“你們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過渡到新的學習內容。

三、學習形式上注重合作交流。本節課雖屬一節講述為主的課,可操作性不強,但李老師也能迎課改潮流,注重合作交流。如:討論派誰去罰點球;同桌互相讀讀百分數;把收集到百分數表示的意義與同桌說說;玩剪錘布的遊戲時,互相合作,把課堂推向高潮。

四、最亮點的'還在於她的練習設計,我聽過李老師的好幾節課,她在練習的設計上很善於挖掘教學資源,並且是學生熟悉的、能感悟到的資源。如學校附近攤點中食品的合格率為30;一次性筷子的事例;我國耕地少,人口多;課後小結時“100的熱情和99.9的滿意,0.1的遺憾”等等;這些都能很好地滲透愛國主義與環保意識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她讓學生練習的形式也多樣,一般的設計都是出於習題,讓生練後你說我評他補充,而李老師是讓學生看了題目,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突現了自主,也開放了思維,還有新聞解說,真是花樣百出。

五、板書設計精、妙。主要位置板了百分數的意義和重要性,且用了彩色筆作重點提示,下面板書的百分數均為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小於、大於100的,有小數的;還有分母是100的,方便學生區別。這樣精練的板書,既能高度濃縮這一節課的內容,有突出了重難點。

這一節課,從學生反饋的情況看,效果很好,既實現了目標和重點,又突破了難點。體現在:

1、學生會讀寫百分數;

2、學生能說出收集的百分數的意義;

3、做遊戲後能說出輸贏的百分數;

4、能說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知道百分數不能帶單位等。

唯一不足的就是在本節課中,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沒能很好地激起濃厚的學習氛圍。

總之,通過這一節課,我們不難看出,李老師功底是多麼的深厚,備課是多麼的深入,不愧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認識分數》評課稿7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學生第一次碰到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吳老師在教學中創設了一些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在主動的操作活動的基礎上,感悟理解分數的含義,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的教學觀念。主要有以下特點:

1、創設情境,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突破,為了給學生搭建突破的平臺,教師在課的開始,藉助“兄弟兩個分蘋果”的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整數表示兩個蘋果,一個蘋果,到兩人分吃一個蘋果怎樣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強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絡,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再如,學生認識了分數後,設計了“小猴和小豬分吃西瓜”的故事情境,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性。

2、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吳老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託,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3、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和主動建構

“分數”對於學生來講是抽象的,因此,吳老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絡,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學生在用正方形紙折1/4的實踐活動中,通過對不同折法的比較,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學生在用圓折一個喜歡的分數這一實踐活動中,每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提高,獲得成功後的體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認識分數》評課稿7

一、情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從學生野餐這樣具體的生活例項引入課堂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麼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很多老師在上本課引導學生說出“平均分”時費了很大的力,分數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許老師這裡引導得好,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並會說了。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個數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動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在構建“二分之一”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摺一折長方形的紙片,畫一畫摺痕;構建“四分之一”時,讓學生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正方形的紙片;到最後的放手讓學生創造“幾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上操作。在整個表象的建立中,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學習。

三、內容豐富,練習設計富有趣味性。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在構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後直接插入聯絡鞏固,判斷是否二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中創造“幾分之一”後,適時地進行了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對分數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後,能夠聯絡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實物,挖掘生活中的“幾分之一”,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似乎課的容量有些大,導致最後的分數大小比較這一塊內容想要涉及卻涉及不深。許老師作為新老師,在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靈活的將學生的資訊融為自己想要的資訊,這一點我也正在努力當中。

《認識分數》評課稿8

聽了白老師的《認識分數》的課,深受啟發,這是一堂值得借鑑的好課。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一個物體(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把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認識它的幾分之一。整節課的設計,結構嚴謹,條理清晰,環節緊扣,過渡自然。充分體現了教師為學生服務的宗旨,也真正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

本節課自己收穫之處:

1、創設複習情境匯入,複習了以前學過的分數知識,鞏固了平均分,並以次為銜接,順利引入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2、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本節課的一大特點,教師通過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等,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善於比較是本節課的又一亮點:平均分得以強調,通過比較,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可以把一個物體也可以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通過比較,明確了幾份的幾和幾分之一的幾的意義;練習也是在比較中進行。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在比較靈活運用知識,掌握了知識。

一點不成熟的建議:

在突破難點的處理上,平均分成兩份是1/2,有的學生表示為2/4,在這裡可不可以為以後所學做個小鋪墊,不要否定學生是錯的,分法的確實是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1份答案為1/2,但是學生是怎麼想的?可以適當的追問會更好,雖然都是2個桃子,答案一樣,但是分法不同,覺得用哪個分數表示比較合適。

我認為是學生在認識1/4的時候,沒有真正理解1/4的4是表示4份,1/4的1是表示1份,老師在這裡有過強調,但是學生還會把這裡的表示4個桃子;1個桃子。那麼剛好設計的題中是把4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學生可能在數字上產生了誤覺。因此,後面的練習還會出現錯誤答案。我覺得老師是否可以料到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意識地在學生上臺分一分的時候,加些分的標記,這樣就很清楚看出意義來了,或者說媒體的展示應該配合分的過程,加以鞏固。其實最後面一道題分小棒正好是鞏固練習這裡的,由於時間關係沒有深入展開很遺憾。

自己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說的不對請原諒,繼續向白老師學習!

《認識分數》評課稿9

聽了劉老師的《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後,我科的老師評課後都覺得受益很深。劉老師自然的教態,親切的語言,機智的引導都在這節課中發揮出來,下面談談我們的一些感受。

一、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

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重要的。教學時,劉老師從熊媽媽分月餅入手,從分4個月餅到兩個,再到分一個,複習平均分的概念時得出每隻小熊分得2個、1個、半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然後出示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讓學生動手摺出1/2和1/4,直觀比較它們的大小。課件顯示唐僧分月餅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問題設計有趣味性

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讓學生用紙折出1/4後,給學生的'折法起了他自己的名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折法。在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於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麼,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這節課總的來說上得很好,這裡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教師在總結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時,用了一句比較長的話來填空,學生可能理解不夠,完成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教師在學生填完後在讓學生用一句比較簡單的句子來總結,如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分母越大,分數越小。這樣的效果也許比較好。

《認識分數》評課稿10

《認識分數》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步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嚴琳琳老師的這節課,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並通過自主探索、實踐操作、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從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來看,不難發現,嚴老師對教材、教學要求的把握和定位是十分準確的,教學過程層次清楚,自然流暢,學練結合,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到達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是一堂質量不錯的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

通過這節課可以感受到嚴老師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駕馭教材,設計中力求體現新課程強調的體驗性學習,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身體去親身經歷,用心靈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實現有效學習。教師都能夠以建構理念為依託,在原有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創造力、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主動地建構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對事物的理解。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儘管學生在圓片紙上折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並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個別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會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8大,於是教師又藉助分蛋糕的情景,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正確的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嚴老師在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比如說分蘋果),然後“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這樣做的優點是能夠凸現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侷限,會導致到後面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們注意到嚴老師在分數引入的`時候,是用分蛋糕的情景來引入的,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於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比較恰當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此外,本節課老師以滿腔的熱忱、真誠的愛心,感染孩子們的情,粘住孩子們的心。老師以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導與孩子們同喜同憂。在這節課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知識資訊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地交流。 聽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體會到,我們的數學教學不僅應關注學生獲得怎樣的結果,更應關注他們是否經歷了自主探索的過程。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實踐、探究與交流的過程,才有可能懂得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讓學生在"做中學",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認識分數》評課稿11

一、情境引入,激發學生興趣。整節課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首先從學生野餐這樣具體的生活例項引入課堂內容,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怎麼分?平均分。平均分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很多老師在上本課引導學生說出“平均分”時費了很大的力,分數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出現的。許老師這裡引導得好,學生很容易就得出並會說了。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新的一個數二分之一表示。引入很自然,很到位。

二、動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在構建“二分之一”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摺一折長方形的紙片,畫一畫摺痕;構建“四分之一”時,讓學生動手摺一折,畫一畫正方形的紙片;到最後的放手讓學生創造“幾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上操作。在整個表象的建立中,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學習。

三、內容豐富,練習設計富有趣味性。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在構建完“二分之一”的表象後直接插入聯絡鞏固,判斷是否二分之一。在圓形紙片中創造“幾分之一”後,適時地進行了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對分數大小初步有了概念。最後,能夠聯絡生活實際中的眾多實物,挖掘生活中的“幾分之一”,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中,似乎課的容量有些大,導致最後的分數大小比較這一塊內容想要涉及卻涉及不深。許老師作為新老師,在對學生的因勢利導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靈活的將學生的資訊融為自己想要的資訊,這一點我也正在努力當中。

三年級數學《認識分數》評課稿2

今天聽了宗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環環相扣。《認識分數》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充套件,無論在分數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宗老師這節課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並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同桌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能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等。宗老師在本課的設計以及執教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特點1: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起點,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創設了十分貼進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兩人郊遊分食物,從分的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體驗由於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從整數兩個或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的變化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怎能不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了積極的探究情感。這個環節的教學通過情境的創設突出兩個層次:第一個,引出並理解平均分。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第二個層次: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引出新的數學數字用分數1/2來表示,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效能夠凸現,學生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特點2: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宗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探究環節,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並掌握分數。第一次操作教師首先組織學生用圓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觀的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數學化結果,在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設了認知橋樑,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讓學生直觀感知1/2產生的過程;並讓多位學生說一說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第二次操作折一張長方形紙並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這個環節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宗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說一說。明白折法不同沒關係,只要折的是這個長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顯數學教學最本真追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完成幾分之一概念的建構。第三次操作是全課教學的亮點,教師將教材進行調整利用同一種圖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張貼學生的塗色紙片(1/2、1/4、1/8)分別進行比較1/2與1/4,1/4與1/8,1/2與1/8的大小,同桌討論交流這三組分數,誰大誰小?從中發現了什麼?結合平均分的份數來理解體會到:把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這樣的規律,從而得出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較的方法,體會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從而達到有效的數學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特點3:

整節課可以感受到宗老師設計中力求體現形式的多樣性,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用語言表達,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交流活動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結合平均分,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寫一寫,充分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從而認識幾分之一;使學生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認識分數》評課稿12

聽了魏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一節課,感受很深,受益匪淺。總體感覺整節課教學設計符合生本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預習單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班內展示彙報展開教學,使學生經歷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引課自然。教師直接揭示課題,引導學生通過預習從哪幾方面來研究百分數,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檢驗了學生的預習情況。

二、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班內彙報操作規範,組內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並能做好記錄,學生都能大膽地交流。

三、讓學生蒐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說這些百分數表示的意義,使學生初步理解百分數,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

四、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上,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把百分數放在語言情境中讓學生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只做恰當地引導,這裡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得非常好,此時再次讓學生舉生活中的百分數的例子,並且讓學生說百分數所表示的意義,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了百分數的意義。因此,本環節抓得比較實,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非常到位,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五、練習題的設計有層次,能抓住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易混知識點進行。

六、不足之處:

1、規範班內展示彙報環節,引導學生自然大方地彙報,讓彙報過程再緊湊一些,效果會更好。

2、小組內交流時,學生只是簡單說自己自學的記錄,不會爭辯、反駁。需要教師長時間的指導、培養。

《認識分數》評課稿13

錄影課“認識百分數”由揚中實驗國小教師王泳老師執教,該課除了具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結構嚴謹、教師素質過硬等共性優點外,還集中體現在教法學法、能力培養上的與眾不同,或者說是獨特的教師個性,那就是:教師每個環節都以學生為中心,以生活為載體,時時處處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充分彰顯了新課改的理念,簡要地說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掘學生生活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區域中發現數學

無論是匯入部分投籃命中情況、種子發芽情況的比較,還是新授部分開資訊釋出會交流收集的百分數講意義,這些素材的取得都無不是來源於學生的生活,都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極為樸素,更為真切,學生理解深刻,接受順利,運用恰當,這不能不說是學生為“真”而“動”,因“實”而“悟”。

二、充分尊重學生學習權利,讓學生在發言交流中學習數學

王老師在開始引入“百分數”的意義時,十分注意教學的漸進性、層次性,非常講究學生的學法,通過學生自己比較、總結投籃情況、發芽情況,得到“百分數”的概念;接著在指導“百分數讀寫方法”,也同樣做到學生自己去親歷體驗的過程,讓學生從收集的百分數中看看、說說、比比,從而得出寫的注意點、讀的順序;然後開資訊釋出會,講講你的百分數從哪裡收集來,又表示怎樣的含義,這樣做既可以使所學與生活相呼應,又可以用所學驗證生活知識,可謂一石雙鳥、事半功倍;乃至最後環節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絡、區別和你本課完成任務的百分數都有意滲透學生的發言,其目的就是一個“服務學生的學習,發言為學習數學服務”。

三、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能力提升中感悟數學

縱觀王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王老師可謂教學設計匠心獨具,每每展開一個教學環節,都相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這主要體現在收集資訊的能力、發言交流的能力、獨立設計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都可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找到影子,可稱俯首皆可拾。像發言交流的能力,整堂課王老師各個環節都精心貫徹、滲透;收集資訊的.能力,學生課前準備的百分數商標;獨立設計的能力,最後設計圖案並比較兩種顏色所佔的百分比;至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則包括分析比較、總結歸納、靈活運用等多種能力,在溝通分數與百分數的聯絡、區別時就需要分析比較,在匯出百分數意義、闡述新課收穫時就需要總結歸納,在完成教材“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九”時就需要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王老師的這堂課是名副其實的優質課,這節課著力凸顯了“以生為本、以新課程為真”的要旨,因此它確確實實能登上“國小數學教學資源”的大雅之堂,我們一線的教師值得借鑑和學習。

《百分數認識》評課稿6

李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內容設計合理,要點清晰,講授條理清楚,層次漸進,過渡自然,效果好。具體體現如下:

1、李老師這節課教學目的明確,圍繞預定目標有條理的開展,重點突出,難點突破,雙基落實較好。

2、在教學過程中,李老師通過引導蒐集資料,在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再從學生經常接觸的事物、圖表等感性材料提煉“百分數”,使學生能較好地結合身邊的數學學習書中的數學。

3、在突破、解決百分數的意義時,設計一些分數和百分數比較的題目,讓學生加以理解和區分分數和百分數。通過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絡與區別貫穿於教學中,效果較好。

4、將數學學習與培養學生動口動手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如在學習百分數的認識知識後,教師引導學生用以解決三個問題:“說一說”、“讀一讀”、“寫一寫”,通過這三個問題,進一步鞏固了學生對百分數知識的認識,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