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方程的意義評課稿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6.31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方程的意義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秀]方程的意義評課稿7篇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1

《方程的意義》評課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我被執教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設計和拋磚引玉的回答所震撼,不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老師得不出自己預想的答案,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要想上岸,你必須有一個碼頭。老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聽完這節課,我深切的感受了一句話,“可能你的孩子沒有給你出想象的答案,但是請你不要輕易的否定他”。那麼下面淺談一下自己聽課之後的體會和感想。

第一、教學設計

“循序漸進,環環相扣”,體現課改新思想從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來看,執教老師的課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教學目標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他改變了書上傳統的教法,從天平的平和與不平和引出等式,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根據老師提供的天平教具,按照天平的平衡情況,寫出相應的式子,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寫出的算式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找到分類的標準。整個學習過程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想到用式子來辨識,引出等式中含有未知數,不含未知數的兩種形式。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尋式子的特點,再把這些式子進行兩次分類,在分類中得出方程的意義和構成方程的兩個條件,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是等式。

第二、由淺入深,小組合作探究,瞭解方程的意義

執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方程是一種數學模型。通過讓學生觀察天平的相等關係,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係,對方程的認識由淺入深,逐步深入。並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討論分類的標準,然後操作交流分類的結果。經過探索和交流,進一步的認識方程的特徵,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第三、練習設計靈活多樣,重細節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經說過“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如寶庫而空返”,而如今在增效減負的要求在,練習的設計更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由簡到難,做到靈活多樣,這位老師就是遵循了這樣的原則,從找一找那些是方程作為切入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交流發現新的知識,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接下來根據學生的回答,提醒學生注意,列方程的時,我們一般不把未知數單獨放在等式的一邊,這位老師充分的`利用了課堂的再生資源,引出思考,未知數的只能是一個嗎?一個式子中同時出現幾個行不行?從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未知數的個數是不限的。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結合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根據數量關係寫方程,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學習,獲得知識。

以引導為主,從學生的答案中提出疑問,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第四、我的幾點建議

在揭示了方程的意義後,在找一找那些式子是方程之後,如果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方程的理解,“寫出幾個自己心目中的方程”,並且分析、評判每一個方程的合理性,這樣會不會更好一些,因為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此外,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彩的細節。執教老師的不論是對課題的匯入、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提問的設計,還是對學生的回答因勢利導作出鼓勵性的評價和點撥,都體現了教師善於關注課堂細節,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流暢,體現新課程的合作與分享的教學方式。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2

1、靳老師用課件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然後利用天平稱空杯子,在天平平衡的狀態下,空杯子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然後往空杯中加水,這時天平向左傾斜,而不知道加入水的質量,怎麼表示水的質量,用字母x代替。接著提問要想稱出水的質量應該怎麼辦,學生自然想到加砝碼。從而得到不等式100+x>200。讓學生感受到加100G砝碼仍然沒有使天平平衡。繼續加砝碼。得到100+x<300。天平向右側傾斜。引起學生的思考。砝碼加多了,應該加一個小一點的砝碼。從而得到100+x=250。得出這些式子後,老師繼續提問,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2、比較100+X=250和2+7=9,都是等式一樣嗎?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方程的含義。問題引領性強。

3、練習及時,認識方程後及時進行判斷練習。形式多樣,有集體練習,有獨立練習。

4、看圖列方程,靳老師鼓勵學生:你能列幾個?激發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僅為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

建議:剛認識了方程時刻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幾個方程。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3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我被執教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設計和拋磚引玉的回答所震撼,不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老師得不出自己預想的答案,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要想上岸,你必須有一個碼頭。老師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聽完這節課,我深切的感受了一句話,“可能你的孩子沒有給你出想象的答案,但是請你不要輕易的否定他”。那麼下面淺談一下自己聽課之後的體會和感想。

第一、教學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體現課改新思想

從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來看,執教老師的課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思想,教學目標體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他改變了書上傳統的教法,從天平的平和與不平和引出等式,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根據老師提供的天平教具,按照天平的平衡情況,寫出相應的式子,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寫出的算式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找到分類的標準。整個學習過程符合兒童的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想到用式子來辨識,引出等式中含有未知數,不含未知數的兩種形式。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尋式子的特點,再把這些式子進行兩次分類,在分類中得出方程的意義和構成方程的兩個條件,第一含有未知數,第二是等式。

第二、由淺入深,小組合作探究,瞭解方程的意義

執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了方程是一種數學模型。通過讓學生觀察天平的相等關係,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絡,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係,對方程的認識由淺入深,逐步深入。並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討論分類的標準,然後操作交流分類的結果。經過探索和交流,進一步的認識方程的特徵,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第三、練習設計靈活多樣,重細節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經說過“學數學而不練,猶如如寶庫而空返”,而如今在增效減負的要求在,練習的設計更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由簡到難,做到靈活多樣,這位老師就是遵循了這樣的原則,從找一找那些是方程作為切入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交流發現新的知識,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接下來根據學生的回答,提醒學生注意,列方程的

時,我們一般不把未知數單獨放在等式的一邊,這位老師充分的利用了課堂的再生資源,引出思考,未知數的只能是一個嗎?一個式子中同時出現幾個行不行?從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未知數的個數是不限的。我們都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結合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根據數量關係寫方程,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學習,獲得知識。以引導為主,從學生的答案中提出疑問,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第四、我的幾點建議

在揭示了方程的`意義後,在找一找那些式子是方程之後,如果讓學生根據自

己對方程的理解,“寫出幾個自己心目中的方程”,並且分析、評判每一個方程的合理性,這樣會不會更好一些,因為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此外,學生不僅展示了學習的結果,感知了方程的多樣性。同時在對自己所列方程的一一判斷中。加深了對方程意義本質的理解。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彩的細節。執教老師的不論是對課題的匯入、學生學

習興趣的激發、課堂提問的設計,還是對學生的回答因勢利導作出鼓勵性的評價和點撥,都體現了教師善於關注課堂細節,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流暢,體現新課程的合作與分享的教學方式。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4

我個人認為一節課是否成功關鍵就看它是否有效,而有效就包括有效率和有效果。

一、鄭老師上得有效率。

這節課鄭老師上得有效率體現在課件的使用上,大家都知道這節課的教學根據從直觀到抽象的原則,是從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狀態入手讓學生列出用以表示這些狀態的數學式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教師只用一個天平來演示,學生在臺下看,然後再讓學生列出式子來,顯然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接收的資訊量是少的,學生的學習是低效的。鄭老師用課件的方式依次顯示出好多鍾天平的狀態,讓學生用相對應的數學式子來表示,學生獲取的資訊量大,直觀感受較強。再說電腦課件演示也比實物演示簡潔、高效、參與面廣。因此,這節課的課件使用切合教學所需,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鄭老師上得有效果

這節課上鄭老師在鞏固練習環節,主要有找方程、寫方程、猜方程三個層層遞進的練習內容,學生的對知識的鞏固、內化層層深入,達到良好的鞏固效果。從課堂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80%以上的學生通過了課堂練習。

三、鄭老師應對課堂突發錯誤資源富有教學智慧

在引導學生根據天平不平衡狀態寫式子時,有個學生該用大於號的卻用小於號,鄭老師從保護學生的自尊的角度出發,微笑著對全班同學說,這位同學在回答時給我們指出了一種方向——可以用大於號、小於號、等於號來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當大家一起回答了50+2>180時,我明顯看到這位學生沒有因為一時的常識性的.錯誤而被其他同學嘲笑,自己也沒有太多的自卑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帶有不好意思的欣慰,因為他覺得雖然我錯了但老師說我為大家指出了寫式子的方向。這不僅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學機智,更體現了教師心中有學生。

四、從個人角度提出一些教學思考

1、能否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適當降低一些教學梯度,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學習,即給學生一些墊腳石,讓他們能通過跳一跳而摘得到。

課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看天平的狀態,直接要求學生寫出算式,結果許多學生感到茫然,甚至有點學生寫出了與反應天平左右兩邊關係不關聯的如100—20=80的式子。如果教師能教師能這樣引導:同學們,現在看看天平,左右兩邊怎麼了?左右兩邊有什麼關係?應該用什麼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關係,請您列出數學式子來表示,這樣引導一下,學生就明白了要根據天平左右兩邊的關係來列數學式子,學生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數學化、符號化的過程是不是就可以更順利地實現呢?

2、能否在教學的重點處、學生掌握新知的關節點多給學生一些時間、空間,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呢?

教師在這節課上讓學生通過看天平列式子——給式子分類——指出分類中的方程,我個人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那麼教師是不是應該在學生分類後,指著是方程的等式告訴學生這些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它們叫做方程,然後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這些是方程的式子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指著剩下的式子反問學生:為什麼其他的式子不可以叫作方程。這樣學生對方程的意義的建構就是自主實現的,我想方程的意義對他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勝過教師把方程的意義說上十遍甚至二十遍。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方程的意義》是人教版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第1課時的內容,是學習方程知識的基礎。方程在國小乃至中學的學習過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節課主要是要求學生理解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什麼是方程,會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從而為以後學習解方程和方程的應用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和創新能力。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確定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明確方程與

等式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觀察

比較、抽象概括和發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和應用價值,獲得

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義。

難點:弄清方程和等式的異同。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認知水平:首先,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其次,國小生對直觀具體的感性材料較容易理解和接受。

2、學齡特點:學生好動、好奇心、求知慾強,愛模仿,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穩定性差。

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些特點,設定直觀形象或有趣的情景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採用的教法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因此,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合作探究法來引導學生開展探索性學習,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思維、合作交流的方法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設的目標。

2、學法分析

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正所謂“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在學法上,我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利用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動腦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知識。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充分對教材、學情進行分析以及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首先用課件出示小時候玩蹺蹺板的圖片,讓學生談談玩蹺蹺板的感受。現在,老師(52kg)和同學們(如學生40kg)也來玩一下蹺蹺板,會發生什麼情況?怎樣才能使它平衡?你能用式子表示嗎?(401252)

(設計意圖:創設貼近學生實際、溫馨快樂的情景匯入課堂,不僅能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也為下面出示天平做好鋪墊。)

2、感知素材,探究新知

這裡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直觀演示

先介紹天平的原理,然後用課件演示天平稱量水杯無水和有水時的質量的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知天平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建立素材:100x200,100x300,100x250。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演示活動,在老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為下面的分類討論環節做準備,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分類比較

讓學生自主對“401252,100x200,100x300,100x250”

四個式子進行分類。然後著重討論“相等於不相等”的分類,引出等式的概念,接著再讓學生比較401252與100x250的異同,引出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最後出示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方程。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分類比較,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層層遞進,達到理解方程意義和掌握方程判斷方法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對比、概括能力和發散思維。)

(3)合作探究

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小組交流,最後總結出結論: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交流過程中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

3、鞏固新知,應用新知

讓學生動手做課本上的練習題。然後根據題目的難度有針對性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

(設計意圖:

(1)、檢測學生掌握新知的程度,鞏固新知,同時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做到因材施教。

(2)、通過這些聯絡為後面學習解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和應用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4、課堂小結,強化新知

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穫,還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大膽發言。這樣既可以回顧和整理本節課所學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能力。

5、文化薰陶,拓展視野

向學生介紹方程的歷史形成和發展過程,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五、教學反思

1、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6

這節課的給人的總體感覺就是層次清晰條理、重點突出。

《方程的意義》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由於它的理論性和學術性,教起來往往會顯得枯燥乏味。這節課圍繞著方程的意義一步步深入,由淺入深,整節課下來不僅毫無乏味之感,而且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情緒高漲、意猶未盡。

這節課共分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探究新知——鞏固應用——總結拓展。整節課的重點和精彩之處是在第二個環節,這個環節一共要解決三個問題,張老師採取先扶後放的辦法:第一個問題老師“扶”著學生走,在這裡老師處理得很到位,恰當的引領、適當的提問、及時的小結,每個環節都很順當自然。尤其是通過天平演示,引出等式、不等式,讓學生感受等式的特點,在這過程當中,老師只充當導遊的角色,不停的啟發、誘導學生髮現新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三個問題則“放”給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教師的引導,根據老師提供的天平圖,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再把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從中得出方程的意義。學習的整個過程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學生有生活的經驗,很自然地想到兩種不同情況,並用式子表示,引出等式;其中有含有未知數、不含未知數的兩種形式。體現“生活中有數學,數

學與生活的關係”這一大眾數學觀,也體現了數學的本質——————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通過觀察,探尋式子特點,再把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在分類中得出方程的.意義,反映了認識事物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過程。第三個環節練習的設計也很有條理性和層次性,通過幾組富於變化的設計練習再次鞏固了對於方程意義的理解。

總之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各個環節處理都比較到位。

方程的意義評課稿7

聽了李老師執教的《方程的意義》一課。由於長年和李老師在同一個組備課,人又年輕、好學、好鑽。這一節課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的第二課時《方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明確,抓住了重點、難點。

三、教具

教具準備充分,課件設計新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四、教學過程

新授環節充分利用教學實物的作用匯入新課。從認識天平的作用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天平的狀態與等式(不等式)的關係。然後利用天平稱空杯子,在天平平衡的狀態下,空杯子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然後往空杯中加水,這時天平向左傾斜,而不知道加入水的質量,怎麼表示水的質量,引起學生回憶舊知,用字母(x、a)代替。得到不等式100+ x>100。接著提問要想稱出水的質量應該怎麼辦,學生自然想到加砝碼。從而得到不等式100+ x>200。讓學生感受到加100G砝碼仍然沒有使天平平衡。繼續加砝碼。得到100+ x<300。天平向右側傾斜。引起學生的思考。砝碼加多了,應該加一個小一點的砝碼。從而得到100+ x=250。稱出了水的質量。得出這些式子後,老師繼續提問,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而非老師的想法進行分類,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意識到這些式子可以按有沒有等號,有沒有未知數進行分類。接著老師並沒有直接拿出方程的意義,而是讓學生自己寫式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對組員寫出的式子再進行分類。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知。然後老師用集合的`形式列舉出這些按不同標準劃分的式子。讓學生初步感知等式與方程的關係。最後讓學生體會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緊接著老師反扣概念,進一步強化方程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是否含有未知數,二是是否是等式。

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XXX老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再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係,並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還很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師的練習設計很有意義,為學生更好的鞏固方程的意義很有幫助。如練習設計緊密聯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幾方面來練習,學生從中更深刻的理解方程的意義。

五、最後提幾點不足之處

1、方程的左右兩邊應該以學生的方向為準。

2、後面幾題練習有點難,導致時間不夠,因為在國小階段這一課時,一般只要求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只要學生知道什麼是方程,能判別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在知識上,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就可以了,所以我的感覺有點急功近利。

3、沒有進行課後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