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評課稿(精選2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的型別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的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樂的評課稿(精選26篇)

音樂的評課稿 篇1

聽了陳欣老師的這節示範課,讓我受益匪淺。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著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節課充分滲透了音樂課改的教學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展,承認個別差異,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與地理等學科的整合。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師面對有感情的學生。下面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為本節課制定了比較恰當、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首先從學段劃分來看,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第一個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再從三維目標來看,音樂教育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是因為音樂教育本身是通過薰陶、感染、淨化、頓悟等來體現,音樂教育要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顯然,陳老師對這些瞭然於心,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自始至終把學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組織教學,所有的音樂活動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而精心設計

二、以情景為主線,體現音樂性。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音樂語言的作用,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的聽、唱、活動等都以音樂為主。例如:活動前,用音樂師生問好;活動中,教唱、遊戲、創作等都以音樂形式為主;活動後,以音樂結束全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遊戲、創作等活動結合為一個整體,既使課堂更加完整,又增強了音樂性。

三、教學環節銜接自如。教師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奏美,使課堂教學流暢自如,這與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分不開的,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不留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完整性。

四、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係,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展示機會,如集體唱、獨唱、即興演奏打擊樂器等,每個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賞者。通過這些活動教師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也體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教學原則。

五、教師善於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比如:清晰悅耳的樂曲、優美地電子琴彈唱、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藝術化的多媒體課件等都有助於學生徜徉於音樂世界之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陳老師能根據農村孩子音樂底子薄這一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對於學生不懂的地方,用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感知,用靈活的技巧教給學生歌唱方法。這些都為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也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七、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教學效率高。作為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關鍵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本節課中,教師準確的彈奏、動情的範唱、生動的講解、簡練的語言、自然大方的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

音樂的評課稿 篇2

聽了張老師給大家獻上了一堂精彩的音樂優質課——《小黃鸝鳥》。張老師投入的表演、極富有感染力的教學、學生們美妙的歌聲讓在場的聽課老師彷彿置身於蒙古大草原之中,讓大家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美麗,蒙古人民待客的熱情,聆聽到了原滋原味的蒙古助酒歌。

這節音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過渡太自然了,一點痕跡都沒有!這是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把握上,對教材的深度挖掘的基礎上進行課堂教學的。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記肢體語言,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專家的點評更是給我們以後的教學之路點亮了明燈。

在此次活動中,真是收穫頗豐,感想頗多!以前我只是把公開課當做是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教師展示自己教學風采的地方,不能以一顆平常的心態對待公開課。但聽了張老師的《小黃鸝鳥》後,我改變了看法,張老師把歡快、輕鬆的氛圍還給了學生,整堂課學生學習的熱情非常高,對歌曲掌握的也很好,學生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與快樂。

音樂的評課稿 篇3

這堂課最突出的就是引導學生生成體驗與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字性體驗。“文字”是本堂課的關鍵詞。執教者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多種方式的讀(放聲朗讀、默讀、跳讀)生成體驗。新課標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本文屬於人物描寫的佳作,必須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語感。在讀的同時,教師又很有層次地要求學生:

1、圈點勾畫,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語句,談出獨特的感受。這一做法就緊扣住文字語句,從一個小的切入點開啟整篇文章,使得學生能夠把從《命運交響曲》中的'感性認識逐步昇華為理性思維。

2、結合文字內容,感知貝多芬的人物形象。這一環節既是對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總的歸攏,更是從文字篩選、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

3、畫出貝多芬外貌描寫的語言並分析。這一環節是本科教學的重點所在。執教者巧妙地運用了“換詞法”使得學生通過對兩組外貌描寫的語言的對比,形象且深刻地認識到外貌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個板塊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寫法收束,處處離不開對文字的分析,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參與性體驗。即新課標所要求的通過設計體驗性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本堂課,教師設計了“眾說紛紜,評點人物”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傭人、來訪者、貝多芬本人等等)評價人物。看似只是評價點的豐富,實際上卻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學生充分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對貝多芬形象的“偉大”“平凡”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三、形象性體驗。也就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在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具體途徑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播放樂曲,把文字中抽象的文字元號和形象化、音樂化的可感藝術相結合,把學生帶入並使之沉浸在體現文字內涵的具體情境中去。

音樂的評課稿 篇4

整節課關注了音樂作品美感的傳遞與表現。為了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歡快、幽默和風趣,通過圖片的設計,教師的歌聲、表情、情緒的帶動和感染,營造相應的情境氛圍,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在教授歌曲重點句時,重點進行練唱,注意音準。將一些小知識點都融入到重點樂句的練唱中。在歌曲的處理中,教師從歌曲中小樂手的心理出發,引導學生用聲音正確的表現歌曲,表現自豪的情緒,襯詞“得兒喂”的作用,比較兩個“得兒喂”的不同,從而注意0和0的時值區別,還有三個道白“咦,嗯,哎”,引導學生正確的表現,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結束句的唱法運用手勢教學,引導學生注意音高的變化。為了豐富課堂,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都願意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並熟練掌握新授歌曲,教師通過各種演唱形式,如集體演唱,表演唱,分組分段表演唱,來達到教學效果。

教師將這堂音樂課設定在了一個小動物們開的音樂會中,把孩子們帶到了一個充滿快樂、童趣的情境裡,一下子提高了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用小動物們開音樂會,這條線貫穿於整個數學過程之中。

歌詞較以往所學歌曲內容繁多,不宜於低年級學生的掌握,由於三段歌詞說的是三種不同的樂器,教師利用課件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形象的瞭解了這三種樂器。在這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模仿樂器發出的聲音,以此來引出新歌中模仿樂器聲音部分的歌詞。同時通過模仿樂器演奏的動作,幫助學生形象的記憶歌詞,理解歌詞。

但是匯入環節教師沒有激情,沒有進入狀態,預想的效果沒有達到,還有就是課堂上隨機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反映出課堂靈活性不夠,最後的成果展示老師也沒有完全放手給學生,這節課的氣氛也沒到達最好。以後平日裡教學要做到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做到活而不亂,把學生的情緒調動到最佳狀態。

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生能用活潑歡快的情緒,明亮柔和的聲音,完整地演唱歌曲,通過“我來模仿”的環節也瞭解了嗩吶、小鼓的聲音及演奏方法,歌曲的節奏難點也基本掌握。在課程環節的安排上也比較清楚,過渡自然,重難點突出。從模仿聲音的環節開始,學生會很容易在課上隨意發出樂器聲音,甚至怪聲不斷。所以,教師應提前將要求講明,告訴學生不要隨便模仿樂器聲音,在組織教學的調控能力,這一點教師還應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多多加強。由於這首歌曲有幾處襯詞——“得兒喂”的地方,讀出來會很彆扭,也不好聽。所以在讓學生讀歌詞時,教師會盡量讓他們不讀出來。教師先讀,給他們一個感受。在教授歌曲重點句時,教師還需多仔細觀察瞭解學生到底學會沒有,不能只停留在形式教學上。在課堂上還要時刻關注學生,關注他們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和情況。歌曲的前兩句都是學生不易掌握的樂句,還要重點進行練唱,注意音準。多將一些小知識點融入到重點樂句的練唱中。例如:一字對雙音,兩字對一音的地方要唱好,還要注意咬字與吐字,以及八分休止符處要唱準。

“快樂的'音樂會”

1 、課堂教學設計完整,教師講解清晰,重點解決得很好,能一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2 、難點找得很到位,解決的時候方法很科學,講解清晰,講解和模唱能夠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能努力創造機會和學生互動,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進度。建議:歌曲鞏固階段的方法要多樣化,以免孩子聲帶太累,可以用分組唱,分男女生唱,分段唱,接龍唱等,相信這樣的課堂效率會更高,也更科學。

教師動情的範唱,生動的講解,為啟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 ”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這節課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

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學生能通過有序的音樂活動,理解歌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積極參與歌唱,表現比較活躍。

貼近學生生活,師生互動頻繁,符合中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師生在同一個平臺上活動,體現平等互助原則。在音樂教學中充分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對情感的處理還不夠細膩,要加強。

音樂的評課稿 篇5

本節課我重點關注了目標的達成情況,本節課張老師制定了三個目標:

1、能用圓潤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彝族兒童嬉戲的情景和歡快的情緒。

2、在多樣的音樂活動中,感受民族音樂的優美旋律和鮮明節奏,感受和理解音樂之美。

3、進一步感知民族音樂的風格,激發對生活和我國民族大家庭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學會用歡快活潑的歌聲和歡樂的音樂情緒,來歌頌、讚美新生活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掌握正確地歌唱技巧,使歌聲更加圓潤明亮、歡快活潑。

(2)、創編動作,進行舞臺表演。

這節課張老師能夠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欣賞歌曲讓欣賞充分體會歌曲的情緒為完成目標1做了很好的鋪墊,接下來教師通過分析歌曲、節奏練習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鮮明的節奏,很好地達成了目標2,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中張老師多次指導學生正確的坐姿和唱歌技巧,注重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這節課學生的表現看,教學效果良好,但如果有學生的創編活動和個人展示就更完美了。

音樂的評課稿 篇6

今天xx老師執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課,以欣賞為主,在初聽歌曲後,用小樂器立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後面的教學環節做了基礎鋪墊。綜論此課,教學過程中音樂要素突出,邏輯思維清晰,學生不僅會唱,更會跳,會奏,顯得整個課很充實,教師在課堂中顯示了較強的調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現了出來,不過整堂課的感覺是知識點太細碎,也許對於音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有點應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過程偶爾會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聯的那一樂句中,教師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這點稍有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諸老師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反映了出來,最後部分請學生設計的“好行為宣傳語”,很好地體現了歌唱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雙基落實。

從xx老師的精心準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上課老師能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關注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

音樂的評課稿 篇7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1、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本節課,教師著重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主線,讓他們主動來學習。

(1)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匯入本課,通過說故事匯入小烏鴉的出現,揭示本課內容;

(2)在學唱後,給孩子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器樂教學的加入,再一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好的演唱歌曲。可以說,本節課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切實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2、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科整合與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學會歌曲後,給學生們講解了著名的“烏鴉反哺”的故事,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著,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也進一步深化了本節課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主題,達到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的德育滲透目的。

音樂的評課稿 篇8

今天佳佳老師執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課,以欣賞為主,在初聽歌曲後,用小樂器立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後面的教學環節做了基礎鋪墊。綜論此課,教學過程中音樂要素突出,邏輯思維清晰,學生不僅會唱,更會跳,會奏,顯得整個課很充實,教師在課堂中顯示了較強的調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現了出來,不過整堂課的.感覺是知識點太細碎,也許對於音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有點應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過程偶爾會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聯的那一樂句中,教師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這點稍有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諸老師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反映了出來,最後部分請學生設計的“好行為宣傳語”,很好地體現了歌唱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雙基落實。

從諸老師的精心準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上課老師能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關注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

音樂的評課稿 篇9

第一節課上,教師的教學設計層次分明,從開始的歌曲部分旋律入手,帶領學生高位置的發聲練習,為下面的演唱鋪墊了較好的發聲位置。同時教師能夠分樂段學習歌曲,這樣培養學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但是對於這樣的一首旋律性較強的.歌曲,教師可以嘗試不用傳統的聽唱法學唱,可以直接跟唱法,這樣不僅使得課堂的效率提高,同時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唱的學習能力。總的來說,學生在課堂上還是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第二節課上,教師是彙總前面一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經過成員的探討再加入自己的一些理解,臨時現場完成教學設計,在匯入部分進行簡化,直接從校園民謠入手,讓學生先入為主。下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採用第一樂段聽唱法,第二樂段跟唱法的組合方式,學生完成的情況還是較好的,但是教師在範唱中如果能夠再柔和一些貼近旋律本身,效果會更好。

音樂的評課稿 篇10

課題:音樂欣賞《命運》

科目:中學音樂

點評:伴著貝多芬時而激昂、時而舒緩的《命運》交響曲,老師向同學們丟擲了問題———這美妙的樂聲中包含了多少對生命的思考?……今天聆聽了一堂音樂課,受到了很多的的啟迪。特別是老師紮實的音樂功底和素養,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自己對這堂課的一點體會:

1、課前準備充分。由於本節課需欣賞完整作品,課的容量很大。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老師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上網查詢有關資料、自費購買相關影碟、製作了課件。圍繞如何用簡明、生動語言介紹?應教給學生哪些欣賞知識?通過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這些知識?怎樣才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精心設計了教案。

2、運用VCD視聽工具,將抽象變具體,學生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學生接受教學資訊是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對於剛上國中的學生來說,以他們的認知水平來理解深刻的.藝術形象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恰當的運用VCD這樣的視聽工具可緩解這個難度,通過影像再現作品內容,表現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臨其境,幫助了學生對作品進行理解。

3、教師提高匯入,緊扣教學主題:貝多芬在《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開頭,便寫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語:“命運在敲門”,從而被引用為本交響曲具有吸引力的標題。作品的這一主題貫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種無可言喻的感動與震撼。教師介紹:貝多芬在第三交響曲完成以前便已經有了創作本曲的靈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時間推敲、醞釀,才得以完成。樂曲體現了作者一生與命運搏鬥的思想,“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通過分段和完整的欣賞,學生從作品中領會到這是一首英雄意志戰勝宿命論、光明戰勝黑暗的壯麗凱歌。

音樂的評課稿 篇11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純音樂的樂曲,一聽到馬上就能夠使人感受到森林裡的氣息,鳥聲、蛙聲、溪流聲……很好聽,而幼兒同樣也能夠輕易地感受的到。活動中對於動物角色及樂器的選擇,也是非常形象與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樂器“圓舞板”無論是外形還是聲音的特質,幼兒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鈴鼓敲響的一霎那和孔雀開屏的動作都很相似。所以,無論是音樂素材本身、還是樂器的選擇,這些外部因素都為順利開展活動打好基礎。從中說明教師的選材非常適宜大班的幼兒。整個音樂分了三段進行,第一段學習小青蛙的唱歌的節奏,第二段學習小鴨子跳舞的節奏,第三段學習孔雀開屏的節奏。利用音樂中聽起來比較明顯的小動物的叫聲和相對比較好表現的動物來貫穿整個活動,感到非常的和諧與完美。

整個教學活動主要通過簡單有趣的圖譜這條主線,讓幼兒感知樂曲的基本節奏,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樂器演奏的興趣。音樂分為三步走:熟悉節奏、樂器輪奏、以及最後的大合奏。對幼兒來說,在第一環節幼兒掌握了用拍手熟悉樂曲的節奏後;第二環節只是用樂器替代拍手,進行輪奏;最後環節樂器大合奏,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需要幼兒動用所有五官高度集中注意進行演奏,耳朵聽音樂,眼睛看圖譜,手還要演奏樂器。教學中執教老師沒有很好的把“打擊樂關鍵經驗”實施好,只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其實在欣賞環節中,幼兒根本沒有感知和熟悉好樂曲的節奏,到最後是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演奏完畢。在音樂與樂器匹配中,老師對於幼兒的匹配還是給予否定,在演奏中教師還是拿出事先自己匹配好的圖譜給幼兒演奏。又迴歸於以前的.教學模式。

建議:

1、在班中建立打擊樂的常規:如要事先讓幼兒熟悉打擊樂樂器的拿與放的正確方法及樂器的使用方法(敲與停)。

2、在音樂與樂器匹配時,教師要嘗試在幼兒的選擇樂器中提醒幼兒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進行匹配,而不是單單地拿出自己的圖譜進行演奏。

3、課前多讓幼兒接觸更多的打擊樂樂器,提高他們的知識經驗。

音樂的評課稿 篇12

週三,我們研修班進行了第一次培訓。陳青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的亮點是,陳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為之欽佩。在課中,陳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裡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陳青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陳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匯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陳青老師一樣即便是拿著教學光碟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陳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才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音樂的評課稿 篇13

這次的區級教研課是由姜老師展示的一年級歌唱教學《法國號》,這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圓舞曲風格的歌曲,讓學生通過看、聽、動、唱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聽了姜老師的課,感受到姜老師用輕鬆愉快的語言帶領孩子們走完這次音樂的旅程。整個課程環節非常清晰,每個環節都對孩子有了音樂的引領。具體有以下過程:先是老師帶領孩子在音樂中律動,轉圓圈進入音樂課堂,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課程開始,讓孩子敲鼓感受音的強弱,以此引出三拍子強弱弱的節拍,並邊打節拍邊引出這首三拍子的歌曲《法國號》;然後就進入歌曲的`學習,這首歌曲一共四句,老師用一三句音是相同的,二四句不同,來進行對比的教學,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接著進入音樂遊戲環節,姜老師一共設計了兩個遊戲。第一個是歌詞接龍,在紙條上把歌詞分四句,讓四組孩子分別演唱,在聽到相應的音樂時就唱出對應的那一句,這個環節也加強了對歌曲的練習;第二個是拍節奏的遊戲,老師帶來了沙錘、鈴鼓、手鼓等打擊樂,讓孩子們敲出強弱弱的節奏,其餘的孩子在小凳子上敲,孩子們積極地想辦法,在平時天天坐著的小凳子上也敲出了好聽的節奏,併為歌曲伴奏,這正符合了在生活中感受音樂的理念;最後一個環節是歌曲創編,老師用自己小手鼓咚咚咚的示範引出這個活動,讓孩子根據生活中的聲音來創編歌曲,孩子們有的唱小貓,有的唱小狗,大家都樂意參加創編活動。最後在《法國號》的音樂下,孩子們愉快地走出教室,結束活動。

整堂課姜老師都帶領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這也是音樂課堂帶來的魅力所在。

這節課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姜老師由於身體原因,嗓子受傷,不能很好的範唱,這樣的情況可以採取用錄音來代替範唱,讓孩子能體會到歌曲帶給大家的感情;在學習歌曲的時候,這首歌曲本來就很簡單,可以不用把每一句進行分句教,並進行說明,強調某一句較難,破壞了歌曲的整體性;在遊戲環節,歌詞接龍時孩子沒弄清哪裡該自己那組唱,老師彈琴是所有孩子都是在進行齊唱,樂器打節拍的時候,打擊樂的運用也比較少,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怎樣用這些樂器打出強弱弱的節奏。

這些都是我粗淺的看法,姜老師活潑親切的教態,以及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都是我要去學習的,一年級的孩子正是在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的階段,姜老師的這種音樂素養,正是她在教學時的優點。

音樂的評課稿 篇14

現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是一個很複雜的時間段,新的教學方法還剛剛起步,老的教學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讓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尤其是對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徐煒老師上的課是四年級的一節音樂課——《牧童》。這節課一開始,徐老師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鬆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鬆,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很好。

一、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為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老師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樂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通過“聽一聽”環節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唱一唱”環節充分地感受到快樂美。

三、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圖片,為啟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四、“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對新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郭老師這節課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郭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後會更加出色。

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幾點:

1、歌詞小黑板應抄大一點。

2、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性。如:教學歌曲的唱法還可以再形式多樣些,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唱歌曲難點時應注意聽歌曲的前奏與間奏掌握節拍。

總體來說在聽完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音樂的評課稿 篇15

《田野在召喚》是節奏歡快活潑的一首義大利民歌。它以天真活潑的語氣表現了孩子們出發去郊遊的歡快心情。歌曲採用的是大調式,旋律前半部分寬鬆,後半部分緊湊。

朱老師執教的《田野在召喚》一課的設計,比較充分地考慮了五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這節課有以下特點:

一、注重情境創設,聆聽感知

在新課匯入階段,朱老師先播放了一組義大利田野風光的圖片,自然地把學生引入《田野在召喚》的情境中。然後出示了兩條不同的旋律,突出第二條旋律中有附點八分音符,讓學生通過聆聽,發現有附點八分音符的那條旋律聽起來有跳躍感,比較活潑。接著讓學生踩著腳印,步伐整齊地走向田野。在反覆地一邊走一邊唱的體驗和用“bong”唱中,為後面二聲部的演唱做了充分的鋪墊。這也使歌曲二聲部演唱大大降低了難度。

二、注重難點突破,體驗實踐

在新歌的教唱階段,老師先讓學生聆聽新歌,然後,讓學生說說對這首歌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歌譜上有什麼值得注意到地方?從而在學生的提問中,很好地解決了八分休止,重音記號,反覆記號等問題。在開始聽音樂的聆聽感知模式下,老師首先讓學生學唱歌譜。再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模唱——邊走邊唱的教學過程。首先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表情達意又不可具象性的.功能,在音樂中發揮想象,熟悉旋律,注重對學生進行演唱情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表達和表現能力。

三、注重創造拓展,突出重點

由於這首歌是二聲部的合唱歌曲,而且二聲部佔有極其重要的節奏和聲調作用,所以一開始,朱老師就強調了二聲部旋律的體驗,並且根據此年齡段學生演唱發生和嗓音特點進行了聲音的模唱,意在發聲訓練給學生一個二聲部的潛在熟練的鋪墊過程。歌曲學會後,老師並不急於將一聲部主旋律進行反覆練習,而是繼續熟練二聲部,同時,為兩個聲部的對位進行鋪墊,這使得歌曲二聲部合唱大大降低了難度。而在單獨演唱一聲部的環節又解決了兩段聲部銜接的問題,對於知識難點和音樂表情記號,老師雖然只是點到為止,但學生卻是心領神會,整堂課氣氛活躍,一氣呵成。

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學會兩聲部的合唱之後,老師如果能讓學生加上一些動作進行表演就更好了。

音樂的評課稿 篇16

《山谷靜悄悄》,這是一首意境美好,旋律優美中夾帶輕快,難點較多的歌曲。今天,我們就聽了紅老師的這節課。

一、聽了這堂課,也引發了我很多思考:

1、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把握。備課前反覆瞭解教材是備課之本,反覆吟唱,可以讓我們找準歌曲的難點,以及學生在學唱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對歌曲情感的處理也會更妙。反覆聆聽,可以讓我們挖掘出欣賞曲中的有效要素。

2、教師問題的設計。可以說教師的提問是串聯課堂的主繩,是推動課堂前進的動力,所以在問題設計上我們還要下更大的苦功,爭取能夠簡煉、指向性強,有吸引力。

3、手勢輔助教學。在這節課上,王老師運用手勢來提示音高,我想,手勢真的是一個有效地輔助手段,感情、時值、節奏等都可以涉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發展。

4、扶與放。一般來說,按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扶與放,對於低段學生可以多扶些,中段的扶逐漸向放過渡,高段多放些,但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總害怕學生會出錯,扶得較多,還是要好好告訴自己,放吧,相信學生能行,當然,在事先要培養他們的能力,也不能一放了之,要且扶且放,等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和自信了,就事半功倍了。

二、主要教學特色:

1、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精心設計,使課堂教學的`實施與教學環節的銜接體現出有效性。

2、分段賞析過程中對旋律的分析指導、引導體驗的過程比較細膩,方法比較有效,效果比較明顯。

三、聽課後的收穫體會:

1、教學三維目標的制定理念和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操作的有機融合,是我們音樂學科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

2、音樂課程實施的有效性需要關注:音樂特質的理解把握;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有效落實;教學理念和操作行為之間的差距要儘可能縮小。

3、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資源的運用使課堂變得活潑輕鬆,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音樂課真正成為一種欣賞性的課程。

4、欣賞課教會學生們從樂曲的作者、情緒、速度、力度樂段等很多方面去思考,讓他們自己分析樂曲尋找答案應該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音樂的評課稿 篇17

王潔老師的《電影音樂展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想去總結評價一下,給自己的教學增加一點新的資訊。

一、評教態:

王潔老師年輕而富有朝氣,教態自然,言行舉止也落落大方,在對待學生的答題中,她總能懷著教師的寬容、耐心、親切幫助學生,使學生消除緊張的心理,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帶來心情的愉悅。

二、評教材

教材的選材接近生活,獨特而新穎,用學生喜歡的電影作為背景,把優美、形象的電影音樂提煉出來,深化、剖析、解釋,更加科學的教給學生每一段電影音樂的創作目的,音樂形象、氛圍烘托,全面而細緻的告訴學生電影音樂的作用。課件的製作也是精緻,又很吸引學生的目光,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接近生活,畫面動人,音樂優美,讓人彷彿真正置身於電影展廳之中。

三、評完成情況

從學生的反應來看,課的`完成是十分成功的,學生在每一個環節的積極參與,每一個欣賞時目不轉睛的投入,每一次舉手發言的踴躍之態,看出他們的喜悅和滿足、好奇和汲取,在老師環環相扣提問中,潛移默化的掌握了老師所給予的新知識。

從聽課教師的角度來看,大家覺的彷彿一陣清風吹過,創新的理念,獨特的取材,也被王老師一步一步帶入電影展廳,針對王老師的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對照,完成的十分到位。

四、評拓展環節

拓展環節中,王老師用了根據聲音做出動作,表現音樂場景,十分精彩,讓學生從另一個角度瞭解了音樂和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絡,人們生活和電影欣賞的聯絡,從而也感受到電影和音樂的不可分割的關係。

五、評不足之處

整堂課的效果非常好,在一些細微處還應該再仔細定奪。比如,在欣賞《臥虎藏龍》的片段時,鼓點對人物心理的描寫十分重要,王老師讓學生練習了鼓點,卻沒有學以致用,是在可惜,也讓學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體驗機會。

一堂有質量的課,就像一杯清香的綠茶,給人回味,給人回憶,給人品賞。其中,肯定包含了上課老師以及其他老師的共同智慧和付出的努力,作為聽著,認真的欣賞,客觀的評價,才是這堂課真正的意義所在!

音樂的評課稿 篇18

陳老師執教的物件是一年級學生,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較小,他們性格處於好動、好玩、好奇、好勝階段。本課《法國號》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圓舞曲風格的歌曲,讓學生通過拍、聽、唱、表演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聽了陳老師的課,感受到陳老師用輕鬆愉快的語言帶領孩子們走完這次音樂的旅程。整個課程環節非常清晰,每個環節都對孩子有了音樂的引領。具體有以下過程:先是老師帶領孩子在音樂中律動,進入音樂課堂,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課程開始,就利用了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了一個活躍的課題氣氛。以音樂王國舉行音樂會闖關模式為開端。教學從第一關認識法國號,匯出本課歌曲;第二關拍打二拍子的強弱強弱規律,引出三拍子特點,為後面做鋪墊:第三關聽旋律及第四關學唱歌曲等等,環節環節設計恰當,做到了環環相扣。這些環節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對解決重難點非常有效。最後,以《法國號》的音樂加上模仿演奏圓舞曲的律動作結尾,結束新課。整堂課姜老師都帶領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這也是音樂課堂帶來的魅力所在。

值得學習的地方是陳老師用PPT課件將整個課堂設計成一個童話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首先亮點1:是通過二拍子的鋪墊,快速的讓學生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其次亮點2:這首歌曲一共四句,陳老師讓學生通過看圖譜和聽旋律,引導學生知道一三句音是相同的,二四句不同,來進行對比的教學,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

這節課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在學習歌曲的時候,這首歌曲本來就很簡單,可以不用把每一句進行分句教,並進行說明,強調某一句較難,破壞了歌曲的整體性;其次,在演一演環節,由於時間關係並沒有很好的落實。

這些都是我粗淺的看法,陳老師親切的教態,以及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都是我要去學習和借鑑的,一年級的孩子正是在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的階段,陳老師的這種音樂素養,正是她在教學時的優點。

音樂的評課稿 篇19

《跳繩》是一首一年級的歌曲,歌曲活潑短小,2/4拍,宮調式。節奏規律性強,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組成,旋律以跳進為主,活潑、跳躍,結合生動的歌謠體歌詞,形象地表達了小朋友喜愛跳繩的心情。歌曲有明顯的節奏型,孫穎老師就以節奏為主,開展各種教學活動。

活動一:走格子游戲

在黑板上畫出十六格子的方形,在每個格子裡寫上節奏X,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拍節奏,橫著走、豎著走、斜著走,多種不同的走向不僅鞏固學生對四分節奏X的認識,還加強了他們的反應能力。

活動二:節奏恆拍的練習

一年級學生必須建立節奏恆拍的概念,孫老師在課中就進行了相對應的練習,出示XXXX,進行讀奏,在其中一個X節奏上用XX代替,再讓學生讀奏,讀奏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內心有恆拍才能夠讀好,所以鍛鍊了學生節奏恆拍的能力。因XX節奏出現的位置不確定,所以學生的專注力高,效果好。

活動三:節奏卡片的遊戲

孫老師設計的第三個節奏活動是節奏卡片的遊戲,將X和XX兩種節奏做成若干個分發給學生,學生拿著節奏卡片,跟著音樂跑動,等音樂停止時,排好隊伍,每個學生手中的節奏卡片就形成了一條節奏,讓其他的學生讀出節奏。

因教學物件面對的是一年級才剛入學兩個月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讓他們在40分鐘的時間裡端端正正地坐著,是不可能的,所以孫老師運用了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而且確保每一次的遊戲活動都能有效開展,使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對X和XX兩種有了深度的體驗,鍛鍊了學生聽覺能力、節奏能力、聽辨能力等多種音樂能力。

在課堂中還能看到孫老師非常重視對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如:將學生分成紅、黃、藍、綠四組,哪一組紀律好,就用這種顏色的粉筆來寫節奏;在課堂中對學生適時表演,給予獎勵等。

整堂課設計清晰,課堂呈現較好,有一點建議:在恆拍訓練時,教師應給學生有恆拍速度的預示,若用響板或雙響筒等打擊樂器以輔助,學生會聽得更清晰,形成恆拍的內心感受。每次讀節奏時,應讀兩次,有效重複,加深印象。

音樂的評課稿 篇20

3月23日,我們xx學區社群組織音樂新教師培訓活動在城北國小開展,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感受到現在的新教師了不得,後生可畏,真是音樂教育界的大喜事。下面是我對吳寧寧老師的一堂《我是小小音樂家》音樂課進行的點評及對自己今後教學的一點探討。

整堂課中,吳老師運用手中小巧的尤克里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的演唱加以伴奏,抓住學生的情緒來開展教學。有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領,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學習興趣濃厚。吳老師優點很多,說我印象深的幾點:

1.吳老師的基本功很紮實,能唱能奏能跳,人又漂亮,很受學生關注。

2.歌曲處理很細膩,在聆聽第二段第三段歌詞時,運用填表格資訊,加註學生注意力。

3.吳老師注重習慣的培養,而且處處尊重孩子,從兒童的視角、用兒童的思維,尋找教育的途徑。

4.對孩子音樂課上的表現,吳老師的評價多元有特色,細緻不籠統。

5.難點突破層層深入,多遍重複,徹底到位。

6.在演唱各類樂器的歌詞時,如果利用電子琴的音色來伴奏,輔助孩子演唱,更加熟悉吉他、小提琴和法國號樂器音色。

7.在拓展創作歌詞中,要是利用我們民族地域來填唱歌詞:比如新疆的手鼓、蒙古的馬頭琴,雲南的葫蘆絲等,既瞭解祖國的地大物博,多民族特色,又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聽了吳老師的課我也有一點對自己的反思:新課標指出: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在我以後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創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地方少數民族的心愛的樂器。“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複習鞏固歌曲時,可以開音樂會的形式開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這樣的音樂課不是單純的學唱歌,而是感受音樂的美好。由於對音樂課的瞭解有限,說得不到之處,請指教。謝謝!

音樂的評課稿 篇21

聽了《小烏鴉愛媽媽》這節錄像音樂課後,讓我獲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以故事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教師上課的過程充分利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讓學生在音樂引導中自然地進行學習。例如:1、在引入音樂活動前,用音樂進行師生問好。2、活動中,律動音樂、遊戲音樂、創編活動的背景音樂等,都以音樂為主。3、活動後,以《世上只有媽媽好》等音樂作為結尾,結束新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緒的音樂,讓學生在教師語言和音樂中得到充分的音樂情境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和模仿、律動、遊戲結合成一個整體,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

二、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

本課教師將烏鴉媽媽出去為小烏鴉們找蟲吃,到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找蟲子喂媽媽的故事情節先後順序貫穿始終。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三、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並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四、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效率高。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音樂的評課稿 篇22

崔老師的這節音樂課,是八年級上冊音樂課本中隨心所唱中的歌曲《鴻雁》,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對《銀盃》這首蒙古族歌曲的欣賞和演唱,瞭解和體驗了蒙古族民歌長調與短調的特點,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寬廣美麗的草原風景,同時也瞭解蒙古民歌,可愛蒙古民歌,熱愛民族文化。

教學中,崔老師首先一邊讓學生回憶歌曲《銀盃》,一邊播放音樂讓學生齊聲演唱,由於《銀盃》是一首蒙古宴歌,再國上老師播放的蒙古風情圖片,所以這個開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瞭解蒙古族音樂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長短調的區分”,介紹了《銀盃》屬於一首“短調”,通過聆聽、比較,體驗等方式,學習歌曲《鴻雁》,著重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了“長調”。最後,通過介紹歌曲《鴻雁》及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對學生進行了熱愛草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便課堂教學得到了昇華。

欣賞完崔老師的這堂課,我從中發現以下幾個亮點:

首先,崔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材處理把握全面到位,她通過讓學生欣賞幾首體裁、特點迥異的音樂作品――《銀盃》、《鴻雁》《馬頭琴獨奏鴻雁》等,使學生對音樂的形式有了形象的瞭解;然後,又指導學生進行音樂鑑賞實踐,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區分蒙古族音樂中的“長短調”,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感受音樂作品本身的內在美,從而實現了對本課重難點內容的教學。

其次,崔老師充分意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中,她注意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地、互動的師生關係,努力創設充滿美感的課堂環境,追求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最後,崔老師整堂課中,無論是組織教學的語言,還是與學生的互動,她都非常注重音樂語言的規範性,例如,關於長短調音樂的介紹或總結,用語簡潔準確。

當然,我個人覺得這堂課也存在著個別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長短調”區分的這個教學重難點上,我個人覺得還應該更加充分地展開,比如可以在《鴻雁》學唱後介紹長調,加強學生對長調這種音樂體裁的理解;其次,我個人覺得崔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技巧還有待改進,比如,在她的課堂上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發言積極性。

總得來說,崔老師的這堂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堂課。

音樂的評課稿 篇23

吳老師的《小星星變奏曲》一課是一節集歌唱、表演、知識、娛樂於一體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並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讓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

這一課我認為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師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教師創設情景,啟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比如說:“給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來唱”、“模仿動作”等等這些活動都符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快樂中感知了音樂。在匯入時,教師用星星引入,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音符,讓學生的小腦筋來參與音樂活動,抓住了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各個音符。

吳老師通過學情分析,瞭解到小朋友們在大班曾學過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這首歌時,吳老師先用學生熟知的歌曲來引入,並引導學生運用“害羞,調皮”的方法來演唱,然後再使用簡筆畫來教授第二段,讓學生通過較熟知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的語言非常生動,此時此刻她就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孩子們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願意去聽去唱,效果很不錯。

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而吳老師這點做的很好,在教學中她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和聯想的關係,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了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併合理地利用了教學資源來吸引小朋友,使他們的興趣高漲?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例如: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唱《閃爍的小星》,但在複習匯入花的時間過去長。

2、在課堂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可以讓學生個別展示表演等。這樣,這節音樂課就能顯得更加完美了。

音樂的評課稿 篇24

教改後的音樂新課標它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技巧,還強調學生綜合智力和素質的開發。包括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因素的訓練和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達到教人的目的,通過教人來更好地學習音樂。課改後的音樂教育著眼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重視個人的素質能力的培養。那麼通過劉老師的這節音樂欣賞課,我更能夠感受到她對音樂課程新課標理解和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1、在組織教學,設計的很有新意。將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流行影視歌曲《大長今》的主題曲和亞洲藝術節的主題引入課堂。既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直接的進入本課的主題:東亞音樂之日朝民族音樂。

2、在新課教學中,首先通過欣賞一些圖片來感受日朝各個民族之間不同的文化風格,在全面的感受這份文化氛圍的同時,又能夠對音樂的探究和分析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3、節拍和節奏的探究這一部分,沒有像傳統的教師講解那樣由學生跟著練習,而是讓學生自己聆聽和感受找出朝鮮民族音樂在節拍上的特徵,既發揮了學生主觀學習的意識,又鍛鍊了學生音樂的聽覺能力,並在節奏的探究方面,引用了他們民族的語言,通過語言來感受這種民族音樂的節奏,富有新意又貼近生活,也給學生在自主探究日本的民族音樂方面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4、學生自主編創旋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標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更能夠讓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日朝音樂的民族風格和文化特徵。

本節課劉老師的教學層次分明,語言簡練,重難點突出並著重的解決,體現了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養。

在這裡我提兩點建議:是否可以在欣賞各民族的特色圖片時也加入一些對這些民族和國家的風俗文化的介紹,使學生能夠從各個不同的文化領域感受這個民族的文化以及音樂文化;是否可以在對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的探究時,將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各個不同的民族音樂做一個大體的比較和介紹,這樣學生就可能將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和風格以及特徵很好的區分和掌握。

音樂的評課稿 篇25

如何在音樂課課中讓學生喜歡音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體現一個音樂老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高低的體現。聽了張娜老師上的《恰利利,恰利》這節音樂課後,我感受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該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教學設計巧妙,過程精確,以旅遊為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教學理念。

張老師上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學中她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運用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教學方法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張娜老師以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通過了解印尼——歡迎問候——學習印尼語言——遊覽印尼農莊為主線,帶領全班同學遊覽印尼為情境貫穿始終,巧妙的將教學重難點設計到遊戲之中,運用直觀形象的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時值、音高等音樂要素,音樂知識教學恰到好處。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說、唱、賞、演等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

二、學生自主創編綜合表現,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用非洲鼓為樂曲伴奏,同時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替代樂器非洲鼓,學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節奏為樂器伴奏。在激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時教師也沒有限制學生思維,而是用兩幅簡單的簡筆畫表現歌曲場景,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想像各種動作,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課堂上同學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動作。同時張老師設計了由學生自制自己組成表演隊、合唱隊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著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態,還是彈唱表演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有很多閃光點,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討。例如:1、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注重有效性,同時分清評價的是個人還是集體。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時讓小組代表上臺自選塑料水果作為獎勵未能達到有效評價學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學中有兩個樂句學生容易混淆,教師用跟唱的方式試圖解決,但效果一般。

音樂的評課稿 篇26

聽完竇雅鯤老師的《晚鐘》一課後,感覺一節課內容充實、方法靈活、情境巧妙,使大多數學生都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達到了高效課堂的標準。

1、內容:內容緊湊、條理清晰,使學生學習起來興趣十足。

例:從音階—分組發聲訓練—舊課分聲部演唱、新課學習、師生互動演唱、口風琴展示,環環相扣,在聲音訓練和口風琴技能上表現尤為突出。

2、情境:課前準備創設新穎。

例:有律動的進教室,並交替進行表演,英語問好,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被調動起來,課程中部當學生稍有鬆懈,教師組織學生二聲部合唱,使學生即將鬆懈的注意力在一次集中起來。

3、方法:教師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提問的學習方法,鞏固知識、由淺入深、有效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把學生緊緊的吸引在課堂的各環節中。

例:講到《晚鐘》時,播放課件,使學生通過視覺來體會意境,在學生自主唱譜後填詞唱,師生共同完成(老師打手勢學生演唱)。

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竇老師用提問的方式,一點點貼近主題。

例:想讓學生用歌聲表達出情感的時候

師問:襯詞都是什麼呢?

生答:Hm、當。

師問:當、當、當……像什麼呢?

生答:像鍾,很沉,彷彿教堂深處傳來的鐘聲一樣,很美。通過這樣的問話,學生頭腦中會出現一幅教堂深處鐘聲四起的美麗畫面,在歌唱的時候自然會流露出來。

學生在聲音的表現上和口風琴的演奏上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可見竇老師在教學中是成功的。

學習了金玲老師講的.《小烏鴉愛媽媽》一課,感覺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情感表達的比較細膩,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使學生學會了歌曲,並且通過歌曲中敘述的小故事,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1、情境:提問式設定,巧設情境。

例:師:老師帶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認識她呀?

生:想。

師:我們一起去她家做客好不好啊?

生:好。通過這種問話的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跟隨老師一起進入課程的學習。

2、內容:內容有教育意義,富有情感、生動活潑。

例:師問:小烏鴉的媽媽老了,小烏鴉跑到哪去了呢?

生答:給媽媽捉蟲子去了。

師問:同學們能不能像小烏鴉一樣,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生答:能。

3、方法:採用教唱和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養。

例:循序漸進、形象的學節奏。

背書包的國小生(卡片)××小兔子5454小烏龜×—

走走蹦蹦跳跳爬

動靜結合:前半節課學生都坐著演唱,後節課通過加打擊樂器,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最後通過“烏鴉反哺”這個故事使學生明白我們要像《小烏鴉愛媽媽》一樣去愛自己的媽媽。金玲的《小烏鴉愛媽媽》是成功的一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