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評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道德與法治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精選【3篇】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1

聽了盧xx老師所上的道德與法治《安全記心中》一課,我認為亮點較多。盧老師首先從平安出行知識點入手,讓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從而匯入新課。整堂課以安全常識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是一節很成功的常規課。

縱觀整節課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鑑、學習: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絡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

但選用什麼樣的教學素材,這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

本節課盧老師選取常見的.生活安全素材,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安全常識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哪些行為是有危險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了學生躲避危險的能力。

二、情境材料選用精確。

課程標準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學會把日常生活場景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並把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確” 。主要運用圖片、事例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自覺躲避危險的意識。

三、教學理念體現明確。

這節課,立足於“安全第一”,盧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並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較多。

四、教學方法採用正確。

教學方法的選擇決定著一節課的成敗,本節教學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創生出一節優秀的課。在這過程中,盧老師通過點撥、引導,啟發學生深刻領會安全的重要性,做到了讓學生“安全記心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常言道: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個人認為這節課在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2

聽了顧xx老師所上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九課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我認為亮點較多。顧老師首先從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點——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入手,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說出自己對法律的感受,從而匯入新課。接著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亂圖片開始了對法律特徵的探究。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為載體,以問題探究為龍頭,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不失為一堂成功的常規課。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好課,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一、任務目標定位準確。

理論聯絡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麼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為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課主要圍繞著法律的三大特徵為主線貫穿本堂課。

二、情境材料的'選用精。

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時政熱點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並把時政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時政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匯入中主要運用圖片:法律制定機關、國家強制力、高官落馬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三、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這節課,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並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著“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較多。

四、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於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程序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創生出一節優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下面我提幾點建議: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係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節較為薄弱。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評課稿3

《這些是大家的》是部編版國小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學期有幸聽了區道德與法治優質課競賽。本課的教學以“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作為教學的基本理念。下面談談個人淺薄看法:

1、貫徹生活化的原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章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在本堂課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實際情況為主要的內容開展活動,針對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學生的交流、探討、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1)調動生活中的經驗。讓學生說生活中的公用設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進行有機結合,使面對學習主題感到有話可說,因而樂於探究,善於,政於發表自己的意見,深切感受公用設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充分利用好生活中的事例,為達到教學目的服務。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已身邊愛護公物的真實事例,讓學生積極發言,通過積極歲與,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2、積極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揚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才有可能拉近師生間的感情距離,學生才能有話說,有真話說。

商榷點:

①如何正確地處理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通過教師在一個個問題的“開導”下,採用“一問一答”的`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跟者教師在轉,削弱了的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缺少對學生多元化的激勵性評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了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卻忽視了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因為只有通過學生激勵性的評價,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

③教學的形式比較單,致使蔡個課堂氛圍還不夠輕鬆、活躍。

④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注重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的同學,忽視了反應較慢的同學的參與,教育物件的全體性。教學環節不夠嚴謹,教學語言不夠簡練,有重複羅嗦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