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稿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稿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稿1

上週有幸傾聽了章秀平老師的《烏鴉喝水》這一課收穫很大,這是一篇描寫一隻聰明的烏鴉口渴找水喝,並最終克服困難喝到水的小故事。在本課教學中章老師充分引領學生髮揮想象,開動腦筋,首先從題目《烏鴉喝水》做文章,讓學生朗讀,認生字,問同學們,“烏鴉喝水”想到了什麼?”學生“為什麼烏鴉要喝水?”“烏鴉喝水成了一個故事。”由此進入本課內容的學習。讓一年級的學生很快的進入了本課內容的學習氛圍中去。章秀平老師本節課堂教學總體上感覺很突出低段閱讀教學的特點,生字詞語教學紮實。在教學過程中章老師以下幾方面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

1、認生字詞,學生看拼音舉手起立朗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氛圍,之後教師點評學生,及時的鼓勵學生,並糾錯個別學生的讀音,加深學生的印象。遊戲開火車,一個學生讀,其他學生跟讀,既增加了學生的朗讀次數,又加強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朗讀的樂趣。最後去掉生字上面的拼音讓學生再次朗讀。

2、喝”和“渴”的區別,教師讓學生想想辦法,怎麼樣才能很好區別這兩個字?目的是學生通過自己找辦法區別兩個字來加深認識,而不是教師一味的去講解,體現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的主體性的學習方式。

3、我會寫:“石”“可”,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個字異同的地方?學生起立回答,都有一個“口”,一橫長短不一樣,教師再示範寫這兩個字,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佈置寫字,教師隨機拿三位同學的作業本投影集體點評優缺點,教師及時表揚學生,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層次清晰,教學語言生動活潑,能根據低年齡的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思路,章老師的語文教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教學示範。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稿2

周老師的這一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老師於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引領著學生走入文字,走入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課上學生個個小手高舉,小臉通紅,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已被老師完全調動起來了。

一、識字教學,穩中求新

關於識字教學,聰明的學生也能有模有樣地說一些。這課生字不多,“烏”“鴉”這兩個字連起來識記,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學生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周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喝、渴”的區別,“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二、抓關鍵詞,引導理解感悟。

周老師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說說”、“做做”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字,可以說這些教學活動是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好動、愛玩的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到處”一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想象:烏鴉會怎麼找呢?通過想象,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

周老師還通過演示放石子,引導學生觀察烏鴉是“一顆一顆”地把石子放入瓶子中的,還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水是漸漸升高的,引導理解“漸漸”。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用嘴巴銜著石子一顆一顆放入瓶子的感受,學生由衷感嘆:“烏鴉喝水真不容易呀”,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周老師的'這堂課立足於文字,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三、朗讀指導層次化

這堂課,周老師對課文的朗讀指導體現了二個層次:讀正確、讀好聽。讀正確,周老師是通過逐節朗讀、正音,把課文讀正確的。讀好聽,周老師是通過抓重點詞、關鍵詞、演示法多種方法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聽的。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水,最後通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在朗讀中,周老師還引導學生在體會烏鴉變化心情中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