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遇見最美的古詩詞 徵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3W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遊子吟遇見最美的古詩詞的徵文,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可以借鑑的哈。

遊子吟遇見最美的古詩詞 徵文

範文一:

作文課還可以這樣快樂。

遇見何捷老師,觀摩了他的作文課《讀繪本故事,練習表達》,我被他徹底征服了。

何老師上課,但凡和孩子交流,他都是蹲下身,看著孩子的眼睛在說話,無論是講課還是評論,何老師的語氣總是那樣親切溫暖,他照顧每一個孩子的心,無論是調皮的還是文靜的;在孩子的作文當中,一些看似不可以的元素他都能夠包容,不但允許孩子們寫,還鼓勵他們大寫特寫;孩子們在何老師的課堂會慢慢放鬆,後來漸漸發了狂,等著盼著下一個環節快出現。

他的課堂,風趣、創新、規範、紮實,孩子們小手如林,小臉通紅,老師們笑聲不斷,掌聲不絕

他的作文課講究“博”,在遊戲中有效整合各學科知識,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理解知識、習得方法;

他的作文課講究“趣”,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老師恰如其分的引導,都充滿了激情和無限樂趣;

他的作文課講究“活”,他善於從孩子身上捕捉寫作資源,極其敏銳地關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他將自己做成一個活的教學資源,引領孩子進入寫作之門;

他的作文課講究“實”, 鼓勵孩子自由想象,暢所欲言,卻又不斷強調語言的規範,思維的縝密,讓學生在各種仿寫練習中習得寫作的方法,寫出讓自己滿意的作文

聽他的課,彷彿是在翻閱一本厚厚的書,裡面沉澱了教師的個人魅力; 聽他的課,好像是在觀賞一部劇情緊湊的電視劇,內心升騰起滿滿的認同和崇敬;

聽他的課,宛如一股清泉流淌心中,給墨守陳規的作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何捷老師的身上,有一種研究型教師的特質,他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作關注學生、因勢利導;他讓我見識了什麼叫作遊戲作文、快樂作文:他讓我深思,原來作文課還可以帶給孩子們這麼多快樂。

範文二:

詩卷能深切的滲入社會給予人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人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看待人生。詩歌教會了人們用泛神論的精神和自然融為一體,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鳥的歡鳴,感懷時光的有形流逝,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在林老的眼裡,詩歌從某種意味上講相當於中國人的宗教。這是林語堂老先生對詩歌的一種頗有趣的說法。他認為詩歌的意義在於詩人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詩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與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間的歡樂與悲傷。

于丹老師《重溫最美古詩詞》一書中的一些觀點與林老對詩歌的看法很相似。“我們的眼睛看風景,我們的心靈產生波動,我們將心靈的感動於天地萬物的活動融為一體從而深刻的認識自己,喚醒自己抵達最真實的自己勇敢、坦率、真誠、天真,詩歌使我們能觸控到內心不敢作假的人性。”勇敢、坦率、真誠、天真,這些正是兒童的天性,也說明了詩歌與兒童天性相連,也讓我自然而然的開始思考:國小階段我們可以借詩歌教會孩子什麼?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內容教?看完《重溫最美古詩詞》這本書,倘佯在作者對古詩詞巧妙的歸類分析和解讀後,我對前面的兩個問題的思考有了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 是否可借詩歌教會孩子理解“意象”,體會情感。

“意象”是傳遞詩情、詩意、詩境的載體,是詩的核心元素,詩人借意象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重溫最美古詩詞》一書中聊到了許多“意象”。有圓有缺寄託思鄉的明月;代表時間流逝的春秋變化和斜陽晚鐘;春風、柳樹、芳草、鶯啼那是春的“意象”,荷葉、梧桐、芭蕉、那是秋的聲音;田園林泉是寄情山水,出世脫俗的一種狀態;登臨是嘆息,是思念,也是離愁。讀懂詩中的“意象”就能讓學生更加貼近詩的'本意,更易體會詩人藏在詩中的心境。

二、 是否可抓詩中的個別字詞,“推敲”詩人的情感。

“推敲”一詞的由來意境讓我麼關注起適中的字詞,這些個字詞往往是詩中的點睛之筆,細細品讀,越讀越耐人尋味。于丹老師在書中也點出了許多讓人容易忽視的字詞,讀她的解析讓我會想起自己的古詩詞教學課堂,很是慚愧。她看到了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最是一年春好處,決勝煙柳滿皇都”中的“煙”字裡面體會到了嫋嫋蕩蕩的早春氣息。她能從李清照“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中貼別容易讓人忽略的“又”字裡,提出疑惑:是驚覺時光匆匆還是想起去年的重陽?她喜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淵鎖清秋”中的一個“鎖”,想象一個寂靜冷清的院子分隔開李煜和不屬於他的世界。她愛品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的“直”與“圓”。“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讀者的生活經歷不同,品出的味道也不同,而充滿幻想的孩子們,對這些字詞的“推敲”想必是千奇百怪的,是有趣味的。我想這也應是在詩詞教學中應該強調得、鼓勵孩子們去做的事吧。

三、 是否可運用對比賞析的方式領悟詩詞的內涵,進行群文賞析。

于丹在《重溫最美古詩詞》中多處運用對比賞析的方式,將柳永的《八聲甘州》與《雨霖鈴》放一起,對比同一個詩人不同題材的詩詞,同個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進行對比,如李煜不同時期寫月亮的詩詞對比賞析。同個題材意象,不同詩人所寫的詩詞歸類比較,如王維、王勃、楊萬里寫夕陽的詩金相分析。這樣賞析的方式讓我不由的想起了國小高段語文單元整組教學專題培訓的幾堂語文課。同樣是運用對比的學習方法,找出課文與課文間相同或異同之處,整合賞析,總結方法然後遷移運用。這與于丹賞析古詩詞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我想,古詩詞教學是否也可以有這樣的單元整租,將同個詩人不同時期同題材的作品放一起整合教學,體會社會背景和環境對詩人的影響。或是將同個詩人不同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分析,發現詩人不同的心理特徵。或者同題材同意象,不同詩人創作的詩詞對比鑑賞。這樣

既可以讓學生全面的認識詩人或這一類古詩詞也可以教會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

跟隨著于丹老師一起這樣品讀曾經熟悉的古詩詞有時彷彿就像是在品人,好詩可品出人性,就像欣賞女子。有的詩詞漂亮的像一個盛裝麗人,打扮得很隆重;有的詩詞是淡妝的佳人,令人神清氣爽;有的初看似乎什麼打扮都沒有,但是讀得越久越掩不住天姿國色;還有的像是田野的村婦,卻不時流露出那通身優雅與沉靜;這樣讀詩學詩的確是一件有趣的事。於是我思考是否可以學習這樣品詩詞的方式,讓學生也能覺得詩詞的有趣,讀出詩詞中不一樣的風情,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