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個人簡介

來源:果殼範文吧 2.47W

王梵志 [唐] (隋末至唐初年間前後在世),唐初白話詩僧,衛州黎陽(今河南浚縣)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號生平、家世均不詳,隋煬帝楊廣至唐高宗李治年間前後在世。下面聘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王梵志個人簡介

王梵志個人簡介

初唐僧人。原名梵天,黎陽人。他的身世頗具傳奇色彩。其詩多為白話詩。

王梵志

梵志翻著襪,

人皆道是錯。

乍可刺你眼,

不可隱我腳。

王梵志詩鑑賞

王梵志的白話詩,大多有感於日常生活瑣事,而歸結到某種生活真諦,具有禪理式的機趣。

凡襪皆有正反兩面,正面即外層,光滑美觀,反面即內層,粗糙難看,人們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為美觀,而粗糙的一面緊貼肌膚並不舒服,“梵志”把襪子翻過來,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可能是出於粗心,但也可能是有意為之,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說他穿錯了。然而正錯都是人所言,“人皆道是錯”未必就是錯。象梵志這樣的人卻認為寧可讓別人看著不舒服,也不能讓自己的肌膚受罪,錯誤的反是眾人。

世上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喜歡圖慕虛榮,不顧實際效果,可怕的是,他們竟把這種圖慕虛榮的行為視為正確的,作為他們行事的原則。

這首小詩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詩作,語言質樸、自然,宛如平常話,卻能以小見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詩歌中並不多見。從中也能看出詩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

黃庭堅說:“王梵志詩云‘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太修行人也。昔茅容季偉,田家子爾,殺雞飯其母,而以草具飯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勸使就學,遂為四海名士。此翻著襪法也。今人以珍饌奉客,以草具奉其親,涉世合義則與己,不合義則稱親,萬世同流,皆季偉罪人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六)

詩二首

王梵志

城外土饅頭,

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

莫嫌沒滋味。

世無百年人,

強作千年調。

打鐵作門限,

鬼見拍手笑。

王梵志詩鑑賞

王梵志詩多無題,這兩首詩的內容都是肯定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釋為否定長生的觀念,即對世事加以譏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對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實,詩人無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饅頭”, 以土饅頭這樣的大白話來喻墳墓,雖不免殘酷,還是讓人忍俊不禁,“土饅頭”棄之城外,可見世人身死之後的孤寂,而生時的榮華富貴顯見得是沒有意義的了。“餡草在城裡”, 墳墓既然是土饅頭,墳中的人便是饅頭中的肉餡了,這一比喻,幾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為肉餡的顯然是死人,卻“在城裡”,可見生死乃必然,倏忽間兩個世界,“一人吃一個”

這樣的大白話,竟然也可入詩,只有王梵志這樣徹悟的人才敢為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論你愛不愛吃這個“土饅頭”,都得吃一個,而且只能吃一個。死後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與城裡的繁花似錦相比,可是,縱然“土饅頭”內的.生活沒滋沒味,卻由不得你選,不如老老實實“莫嫌沒滋味”!

在這首詩中詩人坦然面對生死,語調輕鬆幽默,但又並非視生死如兒戲般的不負責任的輕鬆,也並非強作歡顏的故作輕鬆,而是在正視自然規律徹悟生死後,對世人的諷誡。第二首的幽默感似乎少了些,而冷嘲熱諷卻激烈了許多,“世無百年人”意思是凡人,皆不可能長生不老,這其實是每個正常人都知道的,但是偏偏有許多人不願正視這一點,而是在活的時候,廣置田產或遍求仙求,作著妄圖長生不死的幻想,此即“強作千年調”。據傳王羲之的後人陳僧智永善書,名重一時,求書者多至踏穿門檻(“ 門限”),於是不得不裹以鐵葉,取其經久耐磨。詩中就用“打鐵作門限”這一故事,形象表現凡人是怎樣追求器用的堅牢,作好長遠打算的。在詩人看來這無非是作無用功,故可使“鬼見拍手笑”。說見笑於鬼,是因為鬼是過來“人”,應該看得最為透徹,所以才忍俊不禁。鬼笑至於“拍手”,是梵志語言生動恢諧的表現。

宋代范成大曾把這兩首詩的詩意鑄為一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十分精警,《紅樓夢》中妙玉就很喜歡這兩句詩,而“鐵檻寺”、“饅頭庵”的來歷也在於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