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議論文範文點評

來源:果殼範文吧 5.34K

會考作文議論文範文及點評

會考議論文範文點評

1.學會分解分論點。

①並列法。即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分解出幾個分論點,以顯示思維的全面性。如《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分解為這三個分論點:①苦可以激發進取心;②苦可以培養堅強的意志;③苦可以培養創造精神。

②層進法。即對事理作縱深剖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如《在困難面前》可以分解成這樣的幾個分論點:①要承認困難,因為困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要不怕困難,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難,千方百計地戰勝困難,這三個分論點就呈遞進關係。

③對照法。即將事理分解成正反兩個方面,以顯示思維的鮮明性。如《學貴多問》可以分解成這兩個分論點:①多問可以相互參照,便於釋疑;②孤陋寡聞導致學業荒廢。

2.掌握議論的結構方式,做到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貫,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而要做到這點,就必須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方式。議論文的結構方式一般有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啟感式。其中啟感式的寫法是考場作文的常用結構方式。"啟"是指啟示類,"感"是指感想類。共同特點是先敘材料,後發感想。感想類可以先敘材料後發感想,也可以邊讀邊感,如文學評論。這種寫法一般由"引""議""聯""結"四步構成。當然也可以採取"聯""引""議""結"或"引""聯""議""結"的步驟。

3.典型而鮮活的論據。

論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分論點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是議論文的血肉。典型的論據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與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實,切合題旨。其次,選用的論據要棄舊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學作文,記住幾個經典論據,如司馬遷、居里夫人、張海迪,變換著角度使用,把它們當做萬花油。其實,這些論據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選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論據說理,使閱卷者在閱讀時產生新鮮感,效果會更好。另外,有些同學習慣用古代事例闡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聯絡實際,無時代的活水,也不能達到充分說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時尚言論和當前媒體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說理,加強說理的針對性、時代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4.處理好"事"與"理"的關係。

在議論文寫作中,既要擺出事實論據,又要有必要的理論論據,如何正確的處理好兩者的關係是文章寫作成敗的關鍵。就同學們的寫作實踐看,許多同學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實論據而輕理論論據,兩者沒有有機的結合。反觀成功之作,二者總是相輔相成的。另外,寫議論文還要注意對事例進行分析,將"事"與"理"有機結合起來,而不能"以擺代論"。 例文一[話題:感情親屬和對事物的認知]

別讓感情遮住了理智的雙眼

有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個富人,由於下雨他家的牆被淋倒。他兒子和鄰居的一位老者都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晚上家裡果然來了小偷。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卻認為老者是小偷。大概你也認同富人的說法,但若仔細一想便知不妥,親近的感情會影響理智的認識,所以請擦亮你的理智的雙眼。

聽罷這則材料,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倘若告訴富人將有小偷來時的人和富人沒有任何親緣關係,那麼富人恐怕會懷疑他倆,因為他們都和富人沒任何關係。所以說富人的判斷並非是理智的,而是受到世俗情感的影響,所以說生活中我們認識事物時或多或少會受到感情的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會被感情遮住理智的目光。一代清官包青天,在審理自己侄兒包勉的案子時,完全排除了個人的'感情,絲毫沒有受到情感的影響。用他的話說就是:公堂之上無父子。就因為此,他才被後世之人連連稱頌。

19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是力學系統的創始人,而在當時人們正在研究光的本性,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光具有粒子性,它是由無數看不見的微粒組成的;而另一種是說光只具有波動性。當時兩派各舉出了例子和實驗來證明了自己的觀點。但由於牛頓支援粒子說,反對波動說,所以人們也就認為光只具有粒子性。從而使光的波動說發展很緩慢,直到20世紀初才被人們所接受。

現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研究黑洞問題時,曾收到他的導師的信,說黑洞是不會向外輻射能量的,勸他放棄這方面的研究,但霍金並沒有被感情矇蔽,依然堅持認為黑洞會向外輻射能量。最終他因此獲得了"原子物理之父"的光榮稱號。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情感的干擾,因此我們要以"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尚情操來撥開情感矇蔽的雙眸,用客觀的、理智的、公平的態度來認識它。

"情感"猶如眼前的一片烏雲,撥開它我們會發現藍天、綠水……

解析:任何觀點都需要事實的支援,但並非任何事實都能支援某些觀點。本文作者所選取的作為論據的事實相當恰切精緻,像三根棟樑,成功地構建起了理論的大廈:撥開感情迷霧,把握理性光彩。這三個事例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補充,包青天以理性的頭腦來評判紛繁複雜的謎案,聲稱"公堂之上無父子",是古之典範,也是中國倫理血緣超越的成功範例;史蒂芬〃霍金堅持自己的判斷而避免老師的誤導從而取得巨大成就,是今之楷模,也是外國理性光彩的閃爍,牛頓的例子則從反面論證了本文的論點,這二正一反,非常具有說服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