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西遊記的作文合集五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76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西遊記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西遊記的作文合集五篇

西遊記的作文 篇1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的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長篇小說,書裡的故事自然不是真的,但這本書的情節可真讓人腦洞大開啊!

就如悟空的那根金箍棒,相傳那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針,重一萬三千五百斤,讀到這麼大的數目,我的心裡產生了一種敬畏,如此重的定海神針悟空是如何拿起來的,他到底有多大的力氣,拿得了這麼重的棒子,悟空應該也要重個幾萬斤吧?

又如悟空在黑風嶺與黑熊怪大戰時,那怪說要吃完飯才能與悟空再戰。悟空卻說他曾五百年不吃不喝,是怎麼活下來的?我就想:悟空明明不吃飯不喝水,為什麼他在取經路上要吃齋飯呢?我實在想不出來為什麼。

又比如悟空以前在花果山打天兵天將時,孤身一人奮戰到底,天兵天將都打不過他,而在取經路上每次遇到妖怪,戰鬥力就不行了,大部分都是請了菩薩或者說仙君,才能將妖怪制服。我想,他連天兵天將都打得過,難道還打不過凡間的小妖怪?我想入非非。打天兵天將時,悟空不怕火不怕水,而在人間,卻怕燙和火,還怕水,在水下比不出他的本領,這不是《西遊記》中的前後矛盾處嗎?我再一次帶著這隻些問題去思考為什麼。

這樣的《西遊記》,可真是令人腦洞大開啊!

西遊記的作文 篇2

這本書裡有許多人物,比如大家最明白、最瞭解的人物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唐僧……

《西遊記》這本書是寫唐僧到西天取真經,一路上遇到的事。

我最喜歡孫悟空,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神仙想把孫悟空燒死,結果卻把孫悟空練成了火眼金睛!孫悟空神通廣大,很聰明。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做人不能作惡多端,要有善良的心!

西遊記的作文 篇3

五六歲時,我和爺爺奶奶住一起。臥室裡有一臺電視機,離電視機最近的那一席床,便是我少時流連忘返之地。

我爺爺常常看一部叫《西遊記》的電視,刀光劍影,好不熱鬧。久而久之,我便也被他傳染了,一看到興奮之處,便會在床上跳得老高,嘴裡還不停的吶喊助威。

我那時最喜愛看的,便是二郎神楊戩,興許是因為他也姓楊,為人也正氣凜然,還能跟齊天大聖孫悟空打得難分難捨,沒有雷公嘴,長得更不似豬八戒和沙和尚,頭上那隻眼睛更是有了幾分神祕。

一直以來,我覺得楊戩是很厲害的,至少比孫悟空要極高一籌。九頭駙馬那會兒,若不是他與梅山七兄弟相助,只怕是要讓那九頭蟲逃了。那九頭蟲渾身黑漆漆的,一雙眼睛竟長得狹長而細,嘴尖而長像一柄鋒利的尖刀,九個脖子極長好似把頭吊起來,讓脖子生生地被抻成那麼長。我那時雖年少,卻也深知其可怖,如此就越發顯得二郎神與他的哮天犬的勇猛了。

雖說勇猛但楊戩也不是一個莽夫,他是有勇有謀的。當孫悟空變成一隻麻雀,他便變成一隻惡鷹;孫悟空變成一條魚,他也變做魚鷹;孫悟空變為一條水蛇,他就變做灰鶴;兩人打得不可開交。卻更顯出楊戩的智謀。

有勇有謀,此不為大丈夫乎?

西遊記的作文 篇4

我想《西遊記》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但電視劇終究只看個打鬥場面,只圖個新鮮,卻忽略了它本身的意境。相比文字版的《西遊記》雖然頗有幾分乏味,既沒扣人心玄的場面,也沒華麗的場景,但卻能令人靜下心來去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當然兩者就算相差再大,結果可都是一樣的。師徒四人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重難後,最終取得真經,造福人間。我情不自禁地感嘆一番,這不是印證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我也受過挫折,遇到過苦難…但我相信:堅持意味著一切!是的,在我們前行的道路上難免會坎坎坷坷,只要我們能相信自己,因為只有去做了,才有可能。我想,在不久之後的將來一定會有回報的! 而我們的生活就恰似師徒四人一路走來一樣,又是白骨精,又是蜘蛛精;又是滅火焰山,又是過通天河…但自古以來邪不勝正,就好像是在烏雲之後必定會出現陽光一樣。那都只是暫時的',所以我們不要因為一時的苦難而放任自我,而是要咬緊牙關,讓自己勇敢些!我想,成功與否,這一步就是關鍵。事成之後,孫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沙河尚被封金身羅漢,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唐僧被封為旃檀功德佛,而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五人就各歸其位,共享極樂。----我想這是他們應得的回報。 挫折,困難------比起勝利的光輝,或許是一種陪襯,或許是一種考驗,在或許是應有的。人可以被打敗,但不能被打倒,我想這是對的。

西遊記的作文 篇5

《西遊記》這部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我覺得最為之震撼的,是文中那些個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有那暗藏著的,人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每每讀《西遊記》,會情不自禁地憶起那些精彩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情陷女兒國??更有甚者,看書的同時,腦海裡總跳出六小齡童版的電視劇,深入人心的。不管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孫悟空,還是一身正氣的唐僧,或是憨厚老實的沙僧,又或者那個愛自作聰明,搞怪的豬八戒,對於咱們七零後的人來說,它給予我們太多的樂趣。如此美好、純真的童年記憶,想來不是什麼東西能輕易取代的。

“我是從哪裡來的”,不由得記起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常愛問媽媽這類白痴的問題。想來有此種經歷的人不少,而且得到的答案也相差無幾,媽媽們總是摸摸咱們的頭,笑臉盈盈,滿臉的愛意,“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哈,如此,我就是孫悟空。得到滿意的答案,蹦跳著繼續玩鬧起來。現今想想,自打咱們出生,小孩的皮性,任性,真是令媽媽們操粹了心,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孫悟空嗎。無怪乎,總是聽人說,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如今,我已為人母,兒子愛玩愛鬧的天性,對此自然是更加的感同身受。

不管是過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抑或此時的我,在《西遊記》裡,給我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孫悟空。如果說,小時候佩服的只是他的武功蓋世,無所不能。那麼此時的我,更敬佩他的知恩圖報,寬巨集大量。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用他的所作所為予以最好的詮釋。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空,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唐僧途經,信手撕去了符咒,讓它重獲自由。就這份恩情,孫悟空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經的路上,驚險重重,妖魔叢生,如果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沒有孫悟空的從旁相陪,任憑唐僧是如何的執著,怎樣的努力,也是取不回來真經的。在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