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評課稿7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46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的型別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優秀的評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草船借箭》評課稿7篇

《草船借箭》評課稿1

聽了高老師的《草船借箭》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覺上她的課學生很輕鬆,大概是因為她上課不緊不慢,胸有成竹,讓人不僅放鬆,而且樂於學習。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在教學手段方面,高老師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靈活運用,極大的.提高了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圖片、視訊等教學手段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悟課文,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明確、恰當,“三維”目標整合,年級語言訓練目標突出,並且將目標落實到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教學中教師注意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注重讓學生聯絡上下文找句子,並且從“知天”“曉地”“識人”幾方面來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緊緊抓住文字去讀,去品、去悟,有助於學生對課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認為非常好。

總體說來,這節課很成功,教學就是這樣,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這也是我應該努力的地方。

《草船借箭》評課稿2

高老師執教《草船借箭》一課時,在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情節的基礎上,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清晰的教學思路,讓在場的聽課老師深有體會。短短的一課《草船借箭》,既反映了一個智奪的謀略故事,又反映了其中不同人物的豐富個性,而且還可以體現三國時代的歷史、文化、軍事概貌。憑藉這一基礎,課堂教學中可以融看、聽、說、演、唱於一體,涉及多個知識領域。在高老師執教這一課中,學生不斷地聯絡課外閱讀對人物性格的瞭解,結合課文談體會。

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高老師所執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草船借箭》評課稿3

聽了於xx老師講的《草船借簡》一課,感覺於老師準確把握了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環節合理,採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努力啟發誘導,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合作學習、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在學生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重視探究過程中的指導,親自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問題。這些指導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潛心探究,更是引導學生很好地解決問題。在學生充分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後,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通過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並說明喜歡的原因。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深挖課文的興趣,值得學習。

關於品讀內容引導的思考

1、品讀的條理學習理解課文,就像提起一串珍珠。只需要提起一條線,上面的珍珠就可以一粒自由欣賞,如果是幾串珍珠,就可以按一定順序逐條提起。

首先,老師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到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為了避免學生找得過泛,老師提示學生“諸葛亮神機妙算”三個方面:知天文、懂地理、知人心。這裡,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這樣,孩子就形成有了閱讀的條理,和歸納總結的方法。這就是引導學生逐條提起珍珠。才不會一片混亂,老師自己要讀得透,看得明。

2、品讀詞句,語言的準確優美,文學的效果,文化的薰陶,盡在其中。

欣賞珍珠,雖然順序不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尋找,欣賞,但老師要引導學生找到珍珠中最好值得欣賞的珍珠。讓學生先找“知天文”的句子。諸葛亮立軍令狀時,魯肅的驚歎,與三天後天氣的變化就是兩顆最有價值的珍珠。老師引導孩子對比讀,讓學生自然體會“知天文”神機。引導學生理解地理位置,老師利用地名讓學生理解方位。“兩方的地理位置大家知道吧?”當學生反應的時候,老師順口說“東吳東吳”,學生頓時恍然大悟,老師則在學生僅有的方向感基礎上,出示地圖,讓學生明確了兩軍地勢。此外,老師引導學生抓住兩個細節描寫內容:“喝酒”與“掉頭”,讓學生思考原因,最後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順風順水”,讓學生聯絡風的方向,長江水流的方向,雖然只是理解一個詞,而學到這裡,學生自然而然得到了一種文化的薰陶。語文的廣度、厚度大大加強,學語文完全就是一門有意思的科目,不再枯燥的語言點而已。在“知人心”的內容品讀中,老師不侷限也不多談學生找到的句子,而讓學生談諸葛亮言行的原因,直截了當體會諸葛亮所“知”。此外,李老師又讓學生體會“諸葛亮笑著說”中諸葛亮為什麼“笑”,並進一步與周瑜的“嘆”對比,讓學生從可能忽略的兩個字中體會諸葛亮談笑風生間的舉重若輕的智慧,與周瑜無奈服輸的情態。這一“笑”一“嘆”的引導,其實就是文學評論的引導。怎能不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名著?關於引導方式的思考提出問題式的引導不是不好,當這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去思考,並無形中教給學生思考方法的時候,即使是最任務式的問題都是有趣的,有效的,有用的,李老師這堂課中,學多問題的提出有些甚至顯得突兀,可是,學生興趣昂然,常常在思考中恍然大悟,豁然開朗,體驗到文章深層意味的智慧的收穫。比如,李老師問:“他們為什麼喝酒,而不是下棋?”

《草船借箭》評課稿4

聽了劉xx老師執教的《草船借箭》我受益匪淺,《草船借箭》是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內容,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說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作品的人物形象是較為常見的,這為課堂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情感的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執教這一課時劉老師根據學案導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其主要圍繞"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方面?"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劉老師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然後讓學生進小組交流。學生都能找出相關的語句,並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每個學生回答問題時已經習慣性地把自己的.體會說一說了,這和劉老師的長時間訓練有關,平時注重學生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不僅如此,劉老師在教學中都能把課程標準的訓練重點落到實處,就像我聽導師的常態課,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就以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為主,第二課時就深入地分析課文,抓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很好。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劉老師主要抓住句子:"諸葛亮笑著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來引導學生理解,抓住"笑"讓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諸葛亮會笑誰?"。然後通過重點詞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魯肅的忠厚老實、周瑜的嫉賢忌能。在引導的過程中,覺得學生們都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可是我認為劉老師這個環節的導學少了點激情,沒有把當時那種緊張的氣氛營造出來,如果氣氛調動起來,課堂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閱讀課的教學,不是老師灌輸式的教會學生知道人物有這麼一個形象,而是要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到怎麼會有如此高大的一個人物。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劉老師的課也體現了閱讀課中書聲琅琅的場面,通過默讀,自由讀,小組讀,男女讀,在讀中促學,在學中促悟。如果能在指導學生情感朗讀的時候更明確些,那效果可能會更好。

整體上來說,整節課結構嚴謹幹練,思路也很清晰,從文字的學習到拓展訓練,充分體現自主建構這樣的教學理念。這節課突出的亮點是變教為導,伴著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整節課充滿了師生的討論、溝通和理解,教學中劉老師注意了學法的指導和滲透,不僅反映出教師課題的研究與課堂教學的緊密聯絡,同時培養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草船借箭》評課稿5

今天,我聽了於xx老師講的《草船借箭》,感觸很多。《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諸葛亮的才能,並自嘆不如。課文讚揚了諸葛亮傑出的才能和廣闊的胸懷。

這堂課,於老師在課型設計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讀讀、說說、議議、寫寫中不知不覺理解了課文。整個教學設計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教學中,於老師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指導,並抓住“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個主要問題,適時、適度地巧問妙點,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如果課上多讓學生多朗讀課文,效果會更好。

《草船借箭》評課稿6

聽了徐正烈校長講得《草船借箭》一課,覺得這堂課課堂流程清晰,重點突出,沒有繁文縟節的課文分析,也沒有拖泥帶水的激情過渡。徐校長注重的是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是語文知識點落實到位,體現了“自主發展”的課堂理念。

一、以讀為本,讀思結合,實現課堂自主發展

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這節課,徐校長根據學情,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視訊範讀,為自讀鋪墊;自由選擇讀,檢查正音;自主發現,默讀思辨;小組合作,個性朗讀;師生合作,角色體驗讀。”等等,循序漸進,步步深入。課文很長,但是徐校長捨得讓學生在文字中多走了幾個來回。先以問題引路,引導學生默讀尋求答案,再在交流後進行分角色朗讀。從讀得不夠好,到讀得好,引領有法,引導有序。同時尊重學生對文字的個性化理解,避免出現“千人同腔”的現象。整節課,“以讀代講”貫穿始終,學生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出了個性體驗。

二、以生為本,合作探究,實現課堂自主發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徐校長這節課始終以學生為主,做到以學定教,以學論教,順學而導。課堂上,小組合組學習有序、有效,例如:圍繞“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一問題,學生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先是自己獨立默讀,思考,勾畫。然後在小組內把自己劃出的句子、自己的讀書感受與同伴交流,互通有無。最後在全班彙報時,小組長結合自己組的特點,借鑑其他組的展示形式,給組內的每個組員選擇彙報的內容。有四人齊讀,然後由組長總結讀後想法,有的是四人讀、感分工明確。還有的按照序號互相補充的'。在小組展示交流時,教師完全是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喚醒者和激勵著。“很了不起!”“重新讀這句話,別緊張!”“還有哪個小組沒有展示?”等等,樸素的話語,透露出教師的關愛、關注,引領。整節課,師生關係和諧,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宰者。

三、以學為本,教會方法,實現課堂自主發展

這篇課文比較長,選自名著,在解讀文字時,可關注的“點”很多。徐校長提綱挈領,長文短教。一是教會學生抓住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四個人做了一件事,是什麼事?”“誰?向誰?借了多少箭?為什麼借箭?”幾個簡單問題引領學生梳理出了故事起因、經過和結果,並對全篇結構有了大致的把握。二是教會學生前後聯絡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小組合作展示環節,徐校長注意引領學生關注前後文,學生在體會“神機妙算”的同時發現了“伏筆”的妙處,一舉兩得。最後,在師生聊起諸葛亮的故事時,很自然地說起了沂南的諸葛亮文化藝術節,從課堂到生活,學習也必定會從課內走向課外。總之,課堂流程簡簡單單,課堂訓練紮紮實實。看來“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

《草船借箭》評課稿7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我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一個故事。高豔紅老師在執教這一課時,在簡介諸葛亮,做好了充分的鋪墊以後,就直接找準“神機妙算”這個切入點,給出本節課的目標就是體會諸葛亮是怎樣“神機妙算”的。首先,我覺得這個點找得非常準。

其次,高老師讓學生找出諸葛亮“笑”的句子,接下來的探究都圍繞諸葛亮“笑”什麼而展開。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笑”引出一系列問題:為什麼作者不直接寫第三天?諸葛亮為什麼那麼胸有成竹?曹軍真的不敢來嗎?所有問題的引出都顯得那麼自然,探究的.過程是那麼輕鬆,教師的點撥是那麼恰到好處,結論的得出又是那麼水到渠成。

第三,“借箭”一部分是個難點,學生不好理解,高老師採用了看視訊和自己動手演示的辦法,很容易就突破了這個難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