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

來源:果殼範文吧 2.38W

八月十五夜是唐代詩人徐凝的作品之一。相信比較的陌生吧,pincai網為您帶來這首詩。一起來看看。

八月十五夜



《八月十五夜》

是唐代詩人徐凝的作品之一。

詩詞正文:

皎皎秋空八月圓,常娥端正桂枝鮮。

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八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作者:殷文圭

原文:

萬里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滿衣冰彩拂不落,

遍地水光凝欲流。華嶽影寒清露掌,海門風急白潮頭。

因君照我丹心事,減得愁人一夕愁。

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諍友張佑(792?-853?)年歲相當,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稍晚。元和間(806-820)有詩名。明人揚基《眉庵集》卷五"長短句體"賦詩云:"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徐詩102首,五七言絕句佔了96首,其中五言絕句16首,七言絕句80首,七絕高手亦。

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詩作,首首是無以復加,為後人所推崇。

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人物簡介

徐凝,唐代著名詩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前後在世。字不詳,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廬縣分水

鎮柏山村)人。與施肩吾同裡,日共吟詠。初遊長安,因不願炫耀才華,沒有拜謁諸顯貴,竟不成名。南歸前作詩辭別侍郎韓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無人重布衣。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抨擊了當時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實學的社會現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嘗於杭州開元寺觀牡丹,見徐凝題牡丹詩一首,大為讚賞,邀與同飲,盡醉而歸。後與頗負詩名的張祜較量詩藝,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優勝題牡丹詩,為白居易所賞,元稹亦為獎掖,詩名遂振於元和間。至長安,不善干謁,僅遊韓愈之門,竟不成名。將歸,以詩辭韓愈,有“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之句。唐元和中,舉進士,官至金部侍郎。

人物詩風

徐凝的詩樸實無華,意境高遠,筆墨流暢、自然。《題處州縉雲鼎湖》:“黃帝旌旗去不回,空攜片石碧崔嵬。有時風捲鼎湖浪,散作青天雨點來。”被奉為絕唱,後來竟無敢題者。徐凝的書法著稱於時。據《宣和書譜》載:“徐凝,書有行法,其筆意自具儒家風範,非規規於書者。”其《黃鶴樓》、《荊巫夢思》兩詩的墨寶,為宋代宮廷所收藏。

在唐詩史上,徐凝並不十分顯眼,至今還沒有一篇專論他的文章,不過徐凝流傳下來的詩並不算少,據《全唐詩》載大約有101篇,雖存篇目較多,但因其“樸略稚魯”的詩風並沒有引起學者的關注,今讀徐凝詩,也有佳句,因此對徐凝及其詩歌有做一研究的必要。

相關作品

揚州

徐凝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說是憶“揚州”,實際上是一首懷人的作品,所以詩人並不著力描寫這座“綠揚城郭”的宜人風物,而是以離恨千端

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不寫自己的殷切懷念,而寫遠人的別時音容,以往日遠人之情重,襯出今日自己情懷之不堪,是深一層寫法。

前兩句,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極寫當日別離景象,蕭娘、桃葉均代指所思;愁眉、淚眼似是重複,而以一“難”一“易”出之,便不覺其煩,反而有反覆留連、無限縈懷之感。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今日無窮的思念。於此思念殷切之際,唯覺一片惆悵,無可訴說之人,於是,抬頭而見月,但此月偏偏又是當時揚州照人離別之月,更加助愁添恨。雖然時光沖淡了當日的悽苦,卻割不斷纏綿的思念。這種掙不斷、解不開的心緒,本與明月無關,奈它曾照離人淚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無動於衷,卻又可憎。於深夜抬頭望月時,本欲解脫此一段愁思,卻想不到月光又來纏人,故曰“明月無賴”。

古人律絕的結尾處,有時用一種叫做“一筆盪開”的方法,往往會產生一種“寄意無窮”的效果。這首詩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時即已“盪開”。曰愁眉,曰淚眼,雖作者餘情未盡,而他事已不必增添,於是忽然攬入一輪明月,以寫無可奈何之態,可謂詩思險譎。這兩句看似將全詩截為兩段,實則欲斷不斷,題中用“憶”字,將全詩連貫起來,依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別是一般滋味”。

張泌的《寄人詩》:“別夢依稀到謝家,小廊回合曲欄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與《憶揚州》幾

乎寫同一內容。而在寫法上,卻是春蘭秋菊,各佔一時之選。張詩的謝家、曲欄,同於徐詩的愁眉、淚眼,意指所思之人。後兩句,也同樣以夜月寄懷。一個說春月多情,一個說明月無賴。雖語言各異而詩意相同。

無賴二字,本有褒貶兩義,這裡因明月惱人,有抱怨意。但後世因驚賞這對揚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離開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來只作為描寫揚州夜月的傳神警句來欣賞,這時的無賴二字又成為愛極的暱稱了。這也是形象有時會大於作者構思的一例。

本來月光普照,遍及人寰,並不偏寵揚州。而揚州的`魅力,也非僅在月色。詩為傳神,有時似乎違反常理,卻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無賴的奇幻設想,也有它的淵源與影響。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謝靈運的名言。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後宋人蘇軾的《水龍吟和章質夫楊花》:“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並不遜色。這些數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論的,而它的藝術效果卻是驚人的。以徐凝此詩而論,後世讀者讀此詩後,對揚州的嚮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為揚州的代稱。至如“月色無賴”,後世如王安石“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中的“春色惱人”即與之同一機杼。

《憶揚州》是一首懷人詩,但標題卻不明題懷人,而偏曰懷地。這是因為詩人把揚州明月寫到了入神的地步,並用“無賴”之“明月”,把揚州裝點出無限風姿,與《憶揚州》的標題吻合無間,因而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嚮往揚州的美好。這也許是作者有意的安排,無論如何,這種大膽的藝術構思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為之驚歎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