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留學前做好科學的留學規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2W

本文《打造最IN留學方案的N個決定性因素》由出國()07月05日轉載於《新聞晨報》。 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都會迎來一波留學的浪潮,今年也不例外。如今的大學聯考成績都還沒出來,前來諮詢出國留學的學生就一天天多起來。大多數打算出國的學生把出國留學看成大學聯考後的另一出路。雖然同以往相比,現在的家長和學生在選擇留學時越來越理性。然而,眾多家長和學生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在留學前做好科學的留學規劃。

如何在留學前做好科學的留學規劃

學校選擇,關鍵看4個標尺

晨報留學專家:IDP留學首席顧問陳鴻翔

Q:許多留學專家都說,選擇留學院校不能僅看排名,可是面對美國上千所的院校,究竟怎樣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校呢?

隨著出國熱潮的日益升溫,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把孩子送出國門,其中又以美國作為最熱門的國家位居榜首。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關係著整個家庭的未來生活,家長慎之又慎的態度是必然的。為了選擇好學校,上網查資訊、尋訪中介、諮詢親朋好友,家長為了孩子心甘情願地包攬了所有前期的查詢確認工作,排查出滿意的學校。然而當蒐羅了鋪天蓋地的資訊後,家長卻發現自己反而是一頭霧水了,太多資訊,各有說辭,無奈最後還是繞回了排名上,用這個相對讓自己心安的標準來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學校。名校是大家都趨之如騖的,但一定就適合自己的孩子嗎?很多家長心裡明白,名校未必是孩子最適合的選擇。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量:

  標尺1:GPA、託福等語言成績

學習能力可表現在學術成績,即平時的在校成績(GPA),美國院校申請所需提供的語言成績諸如IBT、IELTS、SSAT、SAT、GRE、GMAT等。雖然目前國內學生的應試能力很強,但這些學術英語考試還是以能力為主的考試,和國內的英語考試型別有很大不同。特別是新託福(IBT)考試,它是機考形式的,聽說讀寫都在電腦上操作,考試時間全程需要4個多小時,習慣了傳統紙筆考試的學生是很難適應的。很多家長會用孩子在國內的英語考試成績來尋求一個對比標準,希望能夠預測孩子對應的IBT成績。其實這很難做到,因為這兩者的考試體系完全不同。如之前有個會考英語成績142分的學生利用暑假去考IBT,希望申請美國的私立高中,但第一次IBT的成績只有50分,她所在學校是以英語特色為主的學校,學生本身的英語聽說能力也很出色。但她告訴陳鴻翔,面對機考的模式,對著電腦螢幕,她很難發揮出平時與人交流的英語水平。

  標尺2:面試時的溝通能力

在申請美國中學的時候,除了語言成績以及相關文書材料,面試是一個對錄取起到關鍵作用的重要環節。學校招生老師會在面試過程中體察學生的溝通能力,判定學生是否能在新的環境中良好成長,是否適應自己的學校文化和理念。成績和文書材料可以在短期內通過培訓和包裝達到理想的狀態,但是溝通能力有時還和學生的性格相關,並不是短期內能一蹴而就的。

打造最IN留學方案的N個決定性因素

  標尺3: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承壓能力

國內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都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大。有些孩子從小到大沒做過一頓飯;有些孩子一旦面臨困難,第一反應就是逃避,給家長去處理,這樣的學生是很難適應在美國學習生活的。美國的大學本科教育雖說是基礎教育,以能力應用為主,但課業還是很難的,特別是名校的課業更難,淘汰率相當高。

之前有個來自全國重點中學的北京學生從美國打來電話做轉學,她就讀伊利諾伊香檳分校大二,當初以IBT100,SAT1950考入這所自己夢想的學校就讀電子工程專業,但是由於自己選課不慎,最終導致了GPA下降,面臨被學校要求強制退學的境地。她滿心以為自己即使轉學,本身學校是前50的排名,轉去前100名沒有問題。殊不知以她的GPA,前100名已無可能,甚至連簽證續簽都會存在問題。最後建議她擴大學校選擇範圍,同時在新的學校提升GPA之後再回國,否則續簽遭拒的話,再想赴美深造就會困難重重了。

  標尺4:未來的職業規劃

美國在中學階段就會指導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的職業發展,但國內沒有這樣的課程設定,致使很多學生並不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以及對行業實際就業和工作內容並不瞭解。美國的本科課程設定以基礎課程為主,碩博課程才是深入研究階段。以商科為例,很多研究生院課程招生時更偏重於理工科的學生,如金融工程專業會更偏向於本科是應用數學、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的學生,而非商科的學生。這和國內的普遍實行的專業對口並不一樣,所以,學生要謹慎選擇自己的專業,避免浪費時間,走了彎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