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6W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做好計劃可是讓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四篇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時光流逝,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歷史課,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以後的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特制訂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著眼於學生的發展,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課改的要求,注重弘揚中國和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屬於中國歷史的古代史部分,距今時間較久遠,特別是先秦史,跨度很大,學生的理解主要是跟時間有關的內容比較難一些,需要分析的較少,重點內容是在奴隸社會的基本發展及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還有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所創造的財富,對社會發展起到的推動作用;後半部分主要講到封建社會的誕生、發展,統一國家的產生、發展,創造的中國古代史上的燦爛文明及對世界的影響。

八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縱向為近代史,主要內容體現了近代的屈辱史,中國由封建社會沒落到開始社會轉型,接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打破傳統思想,摧毀舊的社會體系,這些內容貫穿本書的始終;主要內容是: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內戰烽火,近代的社會變化和成就。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的情況,現在還不是很細緻的瞭解,從目前的初步瞭解及課堂的表現來看,學生的課堂紀律尚可,態度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總共87名學生裡,優生較少,大約在15人左右,中等生是主體,大約在50人左右,後進生約20多人,而且學習習慣各不相同,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學習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八年級學生的情況都比較熟悉了,106名學生,優生在30人左右,中等生50人,後進生20人左右,在優生裡,學習主動性強,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的少,大部分都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和更多的指導;中等生裡,大部分都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在課堂上還不能進行完整的聽學;後進生的學習狀況就更加困難,不僅基礎差,而且態度問題特別難以處理、

四、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巨集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五、教學進度

整個學期總共有約19個周,每週2課時,共38節課,若除去節假日,所剩課時約有30節左右,現將七八年級的進度安排如下:

七年級: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到第十二課(大一統的漢朝)。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兩漢經濟的發展)到第二十二課(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八年級:

1至10周完成第一課(鴉片戰爭)到第十二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至12周,複習、段考。

13至17周完成第十三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到第二十二課(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8、19周,複習、期末考試、總結。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配合好學校的各項工作,進一步落實貫徹好教育教學方針,我依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制定瞭如下的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八年級歷史課,經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大多數學生課堂上缺少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不注意知識點的整合,缺乏歸納分析能力,這些都是教學的不利條件,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改善。

二、教材內容分析

《歷史》八年級下冊,內容主要包括了中國現代歷史部分,歷史時空跨度大、歷史問題高度概括、具有歷史現實感與社會實踐性、滲透了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它承接《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發展線索,設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五個學習單元,概述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歷經的兩次歷史鉅變,反映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改革開放、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發展過程。

三、教學任務與目標:

1、八年級下冊歷史教學,力求向學生傳授中國現代歷史基礎知識,基本線索,讓學生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瞭解現代中國基本國情,認識新中國的建國史、探索史、發展史、外交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開拓精神。

2、繼續傳授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與歷史現象,學會歸納整合歷史知識,學會從眾多歷史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揭示歷史規律,開啟聯想與想象,自主探究,從學會到會學。

3、通過中國現代愛國史實,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社會主義國情教育,領袖人物的開拓教育,民族團結教育,使學生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具有創新與開拓才能,掌握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本領。

四、具體措施

1、本學期繼續以打造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為己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與增強學生素質、思想、培養能力,按質按量完成教學教育任務,使學生掌握中國現代時期的的歷史。

2、重點學習前五個單元的內容,為會考打好基礎。

3、認真鑽研課標、教材、教參;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導學案,上好每一堂課;耐心輔導學生,教書育人。

4、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髮現歷史問題與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5、積極探索多種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與利用課程教育資源。

6、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與教研能力。

7、優化課堂教學。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與學會學習與做人。

五、教學資源的開發:

利用學校圖書室、網路及其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相關歷史背景資料、影片等播放給學生觀看,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對歷史資料的理解。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1 第一課

2 第二、三課

3 第四、五課

4 單元複習測驗

5 第六、七課

6 第八、九課

7 第十、十一課

8 第十二、十三課

9 期中複習

10 期會考試

11 第十四、十五課

12 第十六、十七課

13 單元總結測驗

14 第十八、十九課

15 第二十、二十一課

16 第二十二、二十三課

17 單元複習測驗

18 期末複習

19 期末複習

20 期末考試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摘要:當前,國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普遍效率較低,究其原因在於教師的教學模式陳舊,不能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由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國中歷史教師,需要積極吸收新的知識理念,進而探尋出符合新時代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當前國中歷史教學階段較為適合的是學講計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成績。筆者結合自身對學講計劃的理解,以及自身實際的運用闡述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給廣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國中歷史;教學成果;學講計劃

學講計劃是針對當前國中歷史教學效率普遍低下應運而生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用心體會和深刻理解學講計劃的核心,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高效運用到自身的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學習效率的提升。由此,教師也能夠獲得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一舉兩得的教學模式,值得廣泛推廣。

一、積極做好備課環節的準備工作

為了貫徹學講計劃的理念,教師需要在備課上花費更多的心思,以幫助學生體驗學講計劃的全部流程。教師在備課環節需要注意的點:確定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題,合理規劃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成果展示以及最終的反思小結。每一個點的規劃中,教師都需要切身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獲得提升。例如,我在講述《春秋大變革》的有關內容時,在進行準備工作環節中首先明確了本節課中的重點在於“大變革”,並在此基礎上規劃了此次課堂上有一半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四分之一的時間進行成果展示以及四分之一的時間進行總結反思。在準備工作做好的情況下,整節課都能夠按照學講計劃合理地開展,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在備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學講計劃的流程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此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配合學講計劃進行學習,就需要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能夠有代入感地進行學習。具體的做法如下:

(一)自主學習環節中做好引導者的角色

除去備課環節,學講計劃的第一個環節在於明確學習的主題內容,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此環節中,為了能夠發揮此環節的功效,需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思考最多的問題,此時教師需要做到不打擾學生的思考,只需在學生思考中斷的關鍵時刻提供必要的幫助,即使學生的思考天馬行空也不要加以阻止,這是學生的思考產物,對於學生今後的歷史學習有極大的幫助。例如,我在講述《秦始皇的功過辯論》的相關內容時,在自主學習環節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方向:你覺得秦始皇的功過誰大,為什麼?學生就這個主題進行自己的思考,併為了自己的論點開始尋求足夠多的證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對秦始皇的生平有一個瞭解,從而為學講計劃的後續工作做好準備。

(二)在小組討論的環節中做好協調者的角色

當自主學習的工作做好以後,學講計劃就進入到了小組討論的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務必要協調好學生之間的關係,即教師務必要合理依據自己班級的學生特徵進行小組規劃,讓小組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並且能夠有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只有如此,才不會出現部分學生偷懶的情況,從而保證學講計劃順利實施。

(三)在學生交流辯論的過程中做好主持人的角色

當小組成員都闡述自己的看法,每一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統一意見之後,教師就需要鼓勵不同小組之間進行合理辯論,從而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多角度地看待歷史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鼓勵辯論,不鼓勵惡意抨擊,適時總結,進而完美謝幕。例如,我在講述《秦始皇的功過辯論》的相關內容時,在進行到小組辯論環節時,首先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按照學號的順序進行發言,在一輪發言結束以後,我加以總結,接著再選出有代表性的理由,讓小組長進行二次辯論,最後讓所有同學進行投票。在此環節結束以後,我總結髮言:秦始皇的功是無可爭議的,但是功不抵過,所以需要客觀地看待一個人,看待一個問題。學史以明志,我們需要學習先人的優點,摒棄先人的缺點,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這才是學歷史的意義所在。由此昇華了主題,讓學生獲得了境界上的提升,這就是學講計劃的優勢所在。

(四)在反思總結過程中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

每一節課的最後,都應當存在總結反思的環節。只有總結反思,才能夠保證學生的每一節課都學有所得,這也是昇華學講計劃教學模式的.必備環節。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講計劃的功效,教師務必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總結反思。只有自己的思考才是屬於自己的,教師強加的只能是外部作用,不能夠讓學生在今後的歷史學習之中有所收穫,此點教師切記。由此,就能夠實現學講計劃的完美迴圈,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高效地進行歷史學習,並能夠收穫學習方法,在自身今後的歷史學習之中獲益。

三、結語

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實行學講計劃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當前國中歷史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並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在今後的歷史學習中獲益。但需注意,教師在實施學講計劃時需要有效依託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幫助學生能夠在已有的條件下獲得提升,真正地幫助到學生。

參考文獻

[1]尚海燕.淺談歷史新課程標準對歷史教學的影響———師範教育者眼中的新課程[J].黑龍江史志,20xx(19).

[2]萬偉,秦德林,吳永軍.新課程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J].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國中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新的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圍繞教研中心和學校“集體教研”、“學案導學”、“習慣培養”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在繼續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成長,促進 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發揮集體教研的優勢,抓好學生習慣培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此,在總結上一學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制訂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 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為習慣成為新學期的常規工作,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成為今後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 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 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展概況,認識到傑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通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 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注意培養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國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為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優生髮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探討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優秀品質,

對 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經常深入學生,瞭解學生髮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為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著健康軌道發展;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援。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學習奠定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