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性原則教學體會歷史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1W

活動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讓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學教應走在學生髮展的前面)充分發展的保證。活動既有個體與自我關係的反思、重建,又有個體與周圍世界關係的實踐,是動態開放的學生必須依*生活所提供的廣闊背景時空,與教師、學生、學教內容一起構成課堂學教不可剝離、相互鎖定的有機整體。學習化社會的學科知識已不是學生可以獲得的唯一學習資源,課堂學教必須成為連線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的橋樑,成為學生整個學習活動的“策劃中心”。活動是具體生動的,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形象和個性的學習內容。

活動性原則教學體會歷史教學反思

主體性存在於三個層面:精神層面、需要層面以及活動層面。

倘若沒有活動,主體性只存在於人的觀念當中。以自己的新觀念、新方式取代舊觀念、舊方式都是通過活動、交往形成的。學生的學習是通過內化其成長過程中所交往的人的活動、習慣、語言、思想而進行的。活動是“參與、合作、探究”學教的機制。過程是事物存在的一種基本形態,體現著事物間的聯絡,反映著事物的運動、變化與發展,顯露著事物的屬性、相互關係和內在規律。素質教育是培養人不斷提高並超越自身素質的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活動過程。“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活動生成生氣和活力。

因此,我們要充分開放學教活動的空間、內容和方式,讓學生在充分自主的活動過程中去體驗、發現和發展學教內容;要堅持圍繞學教內容,通過共同參與、相互對話、溝通(書本世界、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的溝通)和合作、探究活動,產生互動影響,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學教活動的過程;在尊重學生的本能和率真及其文化的特殊價值的前提下,積極組織開展課內、外活動,力求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支援學生進行跨越時空侷限的基於豐富資源、真實情境、專案的互動合作的學習活動過程等;認真研究教材,弄清知識的背景、內涵,特別是它的延伸發展,掌握教材體系及編導的編寫意圖,讓學生的`學習融入活動,讓活動走向學生的學習

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拓展學習渠道,讓學生在開放(開發的本質是聯絡,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與學生智力水平的聯絡,與相關課程的聯絡,與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發展的聯絡)的拓展性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不斷髮現抽象的書本知識與人的生活世界和與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知識過程的豐富、複雜的聯絡等;像“導演”那樣組織一臺臺目標明確、內容紮實、形式活潑、師生互動的學教活劇,注重創設寬鬆的活動空間,留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時間,培養“喜歡活動的學生”,讓學生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通過諸如觀察、調查、製作、收集資料等,去體驗(是主體內在的歷時性的知、情、意、行的親歷、體認與驗證,是對經驗帶來感情色彩的回味、反芻與體味)、積累、探究、創新,以發展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特別是空間智慧(空間智慧是在腦中形成一個外部空間世界的模式並能夠運用和操作這種模式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