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猴畫歷史探尋範文參考

來源:果殼範文吧 6.57K

作為與人類同屬哺乳動物中最高階的靈長目動物,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類的動物,這使得人類對通身透著聰明伶俐,靈活敏捷而又滑稽有趣的猴子,天然地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而吳承恩《西遊記》中那隻大鬧天宮,護衛唐僧西天取經的孫猴子更因其正直、善良、調皮、可愛的多重性格,引得男女老幼為之折腰。

關於開展猴畫歷史探尋範文參考

猿猴在中國文化中出現很早,根據文獻,傳說中的西王母,很可能就是猴神。《山海經西次三經》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像人有尾,頭髮蓬亂,有尖齒,善嘯叫,不正是猿猴的特徵嗎?遠古的動物崇拜與圖騰文化還催生出十二生肖。流行了2200多年的干支紀年法中,丙申排第33位。猴與申相配,排行第九。故稱申猴。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就是丙申猴年。

善於形象思維的中國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錄入了象形字。在古代,猴的相關名稱甚多,有猴、狙、??⑩?⒃場⑨酢ⅹ?、?、蒙頌、猢猻、狒狒、猩猩、山魈等十餘種,有的字現代詞典、現代電腦已經沒有收錄或儲存了。這是因為古人將能在指間筆筒嬉戲的墨猴、善於捕鼠的蒙頌、最常見的獼猴、身形較大的猩猩、長臂猿、狒狒以及傳說中體型巨大、能食猿的獨,一併歸於猿屬。

猿猴入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由來已久,可追尋到2000年前的西漢時期,從出土的漢畫磚上,就可以看到有人牽狗玩猴的畫面。據唐代《歷代名畫記》中所載,東晉著名畫家戴逵(326396年)就繪有《胡人弄猿圖》。唐代則有邊鸞的《石榴猴鼠圖》等。此外,據《畫繼》《圖畫見聞志》等著作記載:五代南唐的`王齊翰,金陵人。後主時為待詔,筆法入細者勝。畫花鳥如生,尤以獐猿名於時。另一位五代南唐的畫家唐希雅,亦工書善畫。《宣和畫譜》稱其翎毛草蟲之類,多得郊野真趣。北宋劉道醇譽之為江南絕筆徐(熙)、唐(希雅)二人而已。

《易繫辭下》雲:吉事有祥,即吉利的事情必有祥兆。《莊子人間世》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代學者成玄英將其解釋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在古代,由於圖騰崇拜和神話傳說等文化基因,猴一直被奉為吉祥物,是正義、勇敢的化身。猴更因為發音同侯,成了官職爵位的代名詞,顯現了人們盼望入仕封侯、吉祥富貴的美好願望。

在民間繪畫中,以馬、猴入圖(馬上封侯)或蜂、猴(封侯)入圖的比比皆是。流風所及,文人繪畫也概莫能外,歷代畫猴之作屢見不鮮。

猴在中國民俗文化中一方面寓意仕途榮華,另一方面也意味延年益壽。葛洪所著《抱朴子對俗》稱:獼猴壽八百歲變為猿,猿壽五百歲變為?。?壽千歲。蘇軾詩亦言: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特別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猿產於川廣深山,其臂甚長,能引氣,故多壽。進一步使得猿猴在古人心目中成為長壽康泰的象徵。現代齊白石的《白猿獻壽圖》、張其翼的《紅葉雙猿圖》、劉奎齡的《楓猴長壽圖》等作品,體現的都是這一寓意。

畫獐猿最為有名的當屬北宋易元吉,為了更好地表現猿猴,易元吉深入萬守山區,於樹上結巢而居,經年累月地觀察猿猴獐鹿的習性,他筆下的猿猴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充滿天趣。據記載,《宣和畫譜》著錄北宋末年宮廷收藏易元吉的作品達245件。其中猿猴繪畫佔有相當比重。如《夏景戲猴圖》《夏景猿獐圖》《群猿戲蜂圖》《案石獐猿圖》《猿猴驚顧圖》《竹石獐猿圖》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作品將猿猴與獐鹿或蜂繪於一圖,符合民間祈福求祿的信仰。南宋宮廷畫家毛鬆,也善繪猿猴。其僅存代表作《猿圖軸》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毛鬆的猿猴繪畫,超越了宮廷繪畫單純的寫實,工筆細膩自然,呈現出一派野逸樸實的畫風。

善於畫猴的畫家中,身份最高的是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1435年),即朱元璋曾孫,建元宣德,是明中期畫院發展的有力推動者。代表作品《戲猿圖》,現藏於臺北故宮,生動地描繪了猿的三口之家。母猿愛憐地懷抱幼猿,調皮的幼猿摟著母親的脖子,右臂伸向父親。而雄猿正攀緣在樹上,摘了一串果子,引逗小猿。三猿神情生動,墨色濃淡枯澀,巧妙結合,體現了畫家精湛的藝術功力。

有意思的是,過去一些文人的案頭書桌,還蓄養著珍稀的墨猴,清代《武夷山志》記述:珍猴(即墨猴)小巧,大僅如拳。它能為主人磨墨、遞紙,在書桌上活動,一旦累了,就鑽到大筆筒裡休息。古代文人之所以喜歡養墨猴,一則它珍奇,且易於飼養;二則它那幫主人舔墨、遞紙的滑稽、靈巧相和手腳不停的勤快勁兒,大大緩解了古代文人做學問的辛苦和寂寞。

自印度佛教文化傳入,猴的形象便常見於佛教藝術中。在中國早期開鑿的佛教石窟中,新疆的庫車克孜爾洞窟中出現了大量猴王本生故事壁畫,描繪了猿猴形象。另外,西夏中晚期的安西榆林石窟壁畫《玄奘取經圖》,是最早出現猴行者的壁畫。雲海渺茫間,白馬旁猴首人身的猴行者合十敬

擅長猿猴的佛教繪畫代表人物,最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的畫僧法常和畫家張思恭。據有關資料記載,法常(?-約1281年),號牧溪,蜀人(今四川),後居杭州。他性格豪爽,蔑視權貴。因抨擊奸相賈似道而被通緝,無處藏身,最後出家當了和尚。作為一名藝術造詣極高的禪僧畫家,他的作品大量流入日本,深受追慕,被日本人稱為日本畫道之大恩人。他的著名傳世禪畫作品《觀音猿鶴圖》由三幅獨立的畫作連在一起。中間一幅為白衣觀音,左邊一幅繪有穿林而過的仙鶴,右邊一幅則有一隻懷抱幼猿的母猿。畫面中的猿猴形象,正是借猿猴好動的特性反襯心神安定、雜念全消的心境、禪境。

南宋劉松年(12世紀13世紀),錢塘(杭州)人,畫院待詔。其繪有猿猴形象的《羅漢圖軸》現藏於北京故宮,此圖又名《猿猴獻果圖》,為《十六羅漢圖》之一。畫中有兩隻活潑的猿猴在摘果子,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沙彌正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隻猿猴扔下的果子,極富生活情趣。

古往今來,歷代都產生過傑出的猴畫作品,既包容著史前圖騰文化的吉祥寓意,傳遞著民間祈福求安的信仰,更融合了各個時代佛、道、儒三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相信在未來會湧現出更多猴畫題材的精品佳作,讓人們在欣賞之餘得到更多心靈的慰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