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觀念與致用觀念

來源:果殼範文吧 8.52K

歷史觀念在中國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先民的神話傳說。它不僅表現為人們記憶和追尋歷史的意識,而且表現為人們觀察社會問題的方法論。歷史觀唸的內涵相當豐富,反映在人們的世界觀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為歷史是發展變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聯絡,前後繼續而不能割斷;二是認為歷史可以為現實提供借鑑,歷史經驗可以為現實社會服務。歷史觀念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主要是由中國曆代史家和思想家傳延和發展下來,如顧頡剛先生所說的“只限於少數人的使用”。直到現在,缺乏自覺的歷史觀念,沒有養成歷史主義觀察問題的意識。這種現狀亟待改變。

淺談歷史觀念與致用觀念

今天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不僅需要運用現代科學知識,而且也需要運用歷史知識及其經驗。無論個人還是社會,所具有的歷史知識越豐富,借鑑歷史的素養越高,其發展程度就越成熟和完善。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如果掌握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具有歷史和現實相互聯絡的意識,當遇到與歷史上性質相同的事件,就不會茫然失措,可以運用歷史經驗應付事變,尋求對策,把事情處理得更好。運用歷史經驗處理事情可以吸取前人教訓,避免再犯歷史上出現的錯誤,使個人的修養逐步提高。同樣,人類社會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歷史的性質。人只有把自己置於歷史之中,才能清楚是從何處來,將要到何處去。現實社會政策的制定不外兩大依據:一是根據現實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順應時勢潮流;二是考慮現行制度的歷史延續性。現代化建設需要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智慧,特別是能夠運用歷史經驗解決現實問題的現代化人才。只有具備歷史觀念,善於從歷史上借鑑得失,汲取營養的人,才能不斷提高素質

致用觀念的產生早於歷史觀念,但卻具有不同的層次。物質層面上的致用觀念,其實用價值比較明顯,容易被社會普遍接受;而文化層面上的致用觀念,因其價值是間接反映出來,往往不容易深入人心。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歷史學經世致用的觀念,不僅社會上大多數人沒有自覺意識,即使在史學工作者中這種觀念也不普遍。古往今來,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一些史家,出於種種意圖,強調史學的獨立性。這種治史觀念造成研究歷史脫離現實社會的偏向,史家以考證清楚歷史的真相為研究的終極目的,把考證功力誤以為學問,往往習慣於以是否具備考證功力評價史家和史著的成就,結果研究歷史侷限在少數專家的範圍,讓史學走進封閉的象牙之塔,而不關心是否為社會需要。在今天看來,史學致用觀念包括兩層內容:一是促進史學自身研究水平的提高,二是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研究歷史離不開考證史實,考據對史學發展無疑會起促進作用;但如果就此止步,把揭示歷史真相視為治史歸宿,而不重視歷史學的理論建設,終究會阻礙史學發展,導致史學衰落。特別是僅僅認為考證史學才是學問的觀點,危害更大,因為不關心社會對史學提出的問題,史學就不可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不考慮史學成果是否為社會需要,就無法達到致用效果,不可能有益於社會。

我們認為,新世紀中國史學的發展,應當把歷史觀念與致用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史學工作者不僅需要明確歷史和現實的關係,尤其應當明確史學和社會的關係,不斷增強史學的致用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歷史教育普及歷史知識,提高全社會的歷史觀念。全民族歷史觀唸的普及和提高,有利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增強愛國主義信念,關心民族命運和國家前途,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自覺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形成更高層次上的致用觀念。倘若如此,就能真正實現顧頡剛先生“歷史觀唸的發達自然一日千里,而無用之用也必定超過致用觀念所收穫的實惠”的美好願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