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計劃集合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74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穫,為此需要好好地寫一份計劃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歷史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教學計劃集合15篇

歷史教學計劃1

一、教學內容:

這學期的世界史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講述世界近現代史。一共21節課,每節課一個課時。

二、背景分析依據是:

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在全面落實政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指導下,在上級領導下,以課程改革為模式,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研究,深化高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和班級狀況分析:

九年級的情況是:難動,難說話,死板。雖然大部分同學上課都能把老師的思路轉過去,但還是有同學答的跑調,放出來也拿不回來。今年第三年,尾巴大,尖子生少,中低成績失敗率高。特別是九年級(X)班有大量男生學習態度差,習慣差,理解力不足,很難達到100%通過率的目標。一般來說,有很多人不願意學習,智力低下。所以今年的歷史畢業考試成功的負擔是很重的,所以在教學上一定要下更大的功夫備課,做好每一個課件,及時鞏固和消化功課,爭取每一節課都能取得實效。

四、這學期的要求和努力實現的目標:

1.加深對《歷史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把握課堂45分鐘的效率,在教學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當凝練,概念清晰,組織清晰,重點突出,難點明確,認真落實三個基礎,打好基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2.做好後進生的個別輔導,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閱讀、思考和訓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3.深入學習和了解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實踐。比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重點是思維和分析能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是掌握大綱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這樣才能順利通過畢業考試。

4.加強教育科研,理論聯絡實際,搞好歷史研究。

5.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方式的多樣化,充分利用文化景觀和歷史遺蹟,豐富歷史課內容。

6、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使用幻燈片放映、投影、錄音、錄影、電影、模型多媒體、網路等。

7.認真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和繼續教育活動,豐富自己的專業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動詞(verb的縮寫)具體做法:

1.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這學期九年級的歷史內容是世界近代史。梳理各階段的歷史線索,總結各階段的歷史特點,找出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這學期教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2.以問題教學為起點,提高學生思維品質

智慧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體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計劃,資訊科技的使用是一個重要內容,響應學校的要求,我在這半學期中,力圖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改進以往的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以課改的理念作指導,對新教材進行摸索

新教材教材插圖多,直觀性強,能力要求高,所以準備好好研究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5.對課型進行研究,認真學習多元智慧理論,並用於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歷史教學計劃2

歷史教師個人教學計劃由中國小蒐集整理,提供於廣大教師免費下載使用。同時本站還配套有大量的學科同步免費教案,免費課件及免費試題等資料供大家下載。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五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打算把工作幹好,現計劃如下: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淨化學生的心靈,努力培養又紅又專的合格人才 。

二、加強學生管理,培養優秀的學風、班風,深入全面地瞭解學生,努力培養“赤誠、嚴格、活躍、奮進”的班集體。 九年級年級是學生的世界觀發展、變化的重要階段,同時,還面臨著要升學等實際問題,隨著課時和知識複雜程度的加重,很容易產生兩極分化,有的學生甚至會感到迷惘,對前途失去信心,趙宇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想工作顯得更加複雜和重要。在這個學期裡,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對學生自治自理能力培養的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既注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行為品質;又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把教育和娛樂融入一體。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規劃、料理、調空自己,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班集體的建設者,而不是“包袱”。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責,努力做學生的榜樣。

三、積極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努力使後進生以失敗者來,以勝利者走。 後進生的教育 和管理歷來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工作的難點,卻又是影響班級整體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在這方面,我首先做到了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們,深入調查摸底,搞清他們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對他們處處真誠相待,時時耐心相幫,真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賴的朋友。及時對後進生加強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消除或減輕種種心理擔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同時,我還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後進生表現其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

歷史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高一歷史科教學。學生基礎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績發展不平衡。但是經過分科以後,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大為增強,學習風氣較好。80%以上的同學對歷史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主動的複習和研究課本,參與探求和討論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經過本學期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

歷史學科成績將會有一個整體的提高。

二、課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程序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訊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感知歷史、積累歷史、理解歷史與現實和主動參與的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個人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上述三維課程目標是一個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連續過程和有機整體。

三、教學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地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啟用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教學,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相互配合學校進行綜合知識競賽,開闢第二課堂,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撰寫歷史習作和製作歷史課件等。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組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為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1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內容課時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第2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1

第2周

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1

第4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1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

第3周

第5課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1

第4周活動課黑暗的西歐中世紀2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5周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1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課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充套件1

《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課鴉片戰爭1

第7周

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1

第8周

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2

第8周

第13課辛亥革命1

第9周

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2

第10周

第15課國共的十年對峙1

第16課抗日戰爭1

第11周

第17課解放戰爭1

《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第18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

第12周

第19課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1

《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

第13周

第21課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1

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1

《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14周

第23課新中國初期的外交1

第24課開創外交新局面1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15周

第25課兩極世界的形成1

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1

第16周

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1

這節課的組織安排也同樣是在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時也照顧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大學聯考。但也同樣存在著時間安排的問題。

歷史教學計劃4

一、教育進度及內容

1、七年級:《我國前史》第二冊。期中授完1—14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全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編制。師生共同商定本期教育計劃。全期用2——3周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考試。

2、八年級:《我國前史》第四冊。期中授完1——17課,期末授完全部內容。開學第一週,教師引導學生通覽教材。全體感知教材內容及編排編制。比較新舊教材的異同,師生共同商定新的教育計劃和戰略。全期用2—3周的時間組織學生期中、期末溫習考試。

3、九年級:《國際前史》第二冊。期會考試或5月1日以前授完全冊內容。期中至會考前完結我國近現代史、國際近現代史的三輪溫習。即分冊系統溫習,重點、難點、熱門專題溫習,綜合模擬訓練。教師新授《國際前史》第二冊前,要引導學生全體感知教材,分析新舊教材的異同,調整好教育計劃和學習戰略。

二、教育要求及建議

1、基礎年級應嚴厲開設課程,開足課時。九年級年級要根據新授和溫習要求恰當增加課時。

2、各年級均要配備專職前史教師。兼職前史教師要力求講堂教育規範化,前史學科常識專業化。

3、要建立前史教師的訓練機制,健全前史學科教研組活動規章,積極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和前史課題研討。

4、要深入學習前史新課程標準,進一步加深瞭解,查詢人教版、北師大版、華東師大版新教材,積極開展對新教材的學習與研討,為20xx年秋季新教材試驗作好充分準備。

5、切實加強講堂教育變革,努力提高教育的民主性和開放性。推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習氣。

6、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相互學習,揚長避短,不斷提高。前史教師的教育比武和論文競賽要作為常規要求落到實處。

7、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樣化,重視前史活動課的教育研討,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觀和前史遺蹟,積極開發當地校本前史課程。

8、積極推動教育方法和手法的現代化。積極運用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影、影片、模型、多媒體,網路等進行輔助教育。各校在教材徵訂時要嚴厲訂齊訂足掛圖、地圖冊等教育材料。

9、注重前史學科與政治、地輿等學科的相互浸透,培育學生綜合運用常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

10、加強畢業年級的溫習備考作業,發揮團體力量,搞好重點研討。即《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前史教育大綱》(試用修訂版)的研討;市會考考試闡明和市編溫習材料的研討;近年來會考考試形式與內容變革的研討。

三、學科活動的組織

1、組織教師參與省、市、縣三級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訓練。

2、恰當的時候,組織全縣畢業年級教師開展溫習備考研討活動。

3、以新課標的要求為標準開展講堂教育規劃或教案競賽。

4、在全縣重點開展前史活動課教育研討。

5、組織教師參與新教材試驗區的教育調查與學習。

歷史教學計劃5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的隨機問答和第1、2周的歷史課堂教學發現,學生對於歷史學習的認識,還停留在國中的水平。在他們的觀念中,歷史課堂是非主科,平時的所花學習時間不多,主要讓給語數外。對歷史科的印象,教學照本宣科,測試開卷照抄,考試思維量不大但不知怎樣答。另外他們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往往是知“是什麼”,不知“為什麼”,甚至“是什麼”都不熟悉,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同時培養基本的歷史思維能力。

2、教師及課程基本情況

高一隻有本人一位歷史教師,中學歷史一級教師,9年教齡,負責六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兼任班主任,平均每班每週2節課,每週坐班2晚共6節晚自習。課時相對每班不多,但是教師的整體課時量不少,所以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額外增加教學時間。

3、教材分析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歷史(嶽麓版)必修1,屬於中外古今政治發展史,採取的是模組化設定,每一單元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絡,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學生和老師都相對生疏,更應該重點把握。相對國中歷史而言,學生比較適應編年體的教材,當今的高中歷史教材,以模組化設定,更加需要學生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三、針對性措施:

1、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2、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四、教學安排:

針對學生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及必修一前幾模組知識比較重要的的特點現在考慮給予前幾模組相對較多的教學課時,最後幾個模組適當加快速度,做到有重有輕,合理安排。

具體時間安排

教學內容

第一週~第四周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五週~第八週

1、專題二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2、專題三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九周~第十一週

1、專題四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期會考試複習

第十二週~十三週

期會考試、試卷講評

第十四周

專題五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十五週~十八週

1、專題六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2、專題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第十九周~二十週

專題八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第二十一週~學期末

高一段歷史總複習期終考試

歷史教學計劃6

新的學年立刻開始了,為了在有效的時光內有目的、有計劃的搞好歷史學科教學,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計劃為指導,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重探究性學習,倡導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九年級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處於變化時期,其思想波動幅度大,對於世界歷史的學習缺少必須的心理準備。從上學期的學生學習狀況來看,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比較好,但不一樣班級的學生在個性、學習風格等方面截然不一樣。應對新學期學習方式的進一步改革、學習資料的深入,學習任務的加重,加之有些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夠,教師應幫忙他們正確自身實際,激發學習興趣,分析其學習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要學習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下冊,複習《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且有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資料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的資料包括:西方禮貌之源、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及資本主義的發展、兩次工業革命、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等。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的資料包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及挫折、國際關係格局的發展演變、亞非拉美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運動等。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複習資料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戰國大變革的時代、秦漢大一統等資料。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教材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4、資料分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在亞非的大河流域、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相繼誕生了燦爛的古代禮貌,出現了國家,進入了奴隸社會。世界近代史是16世紀前後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醞釀、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階段中,人類逐漸步入相互聯絡、相互依靠的世界一體化階段,進而產生了真正好處上的世界歷史。世界現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程序。進入現代以來,世界日益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構成了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又相互競爭的複雜局面。

中國古代史開始於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於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革。前221年秦兼併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初步鞏固。中華禮貌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輝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

四、教學目標

透過學習,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潛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培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創新潛力和自主學習的潛力,提高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細讀會考說明、課程標準,進一步分析歷年來的會考試題,拓展視野,把握會考脈搏。

2、全面完整的閱讀全套教材,理清教材體系安排,找準重點、難點、考點、熱點,合理安排教學資料。

3、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尊重學生的差異,鼓勵探索整理,啟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必須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認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4、使學生用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及時鞏固所學資料,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5、針對學生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對關鍵學生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更要注重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壓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教學時光及資料地具體安排:

第一週《世界歷史》上冊第2、3課

第二週《世界歷史》上冊第8、9課

第三週《世界歷史》上冊第10、11課

第四周《世界歷史》上冊第12、13課

第五週《世界歷史》上冊14、複習測試

第六週《世界歷史》上冊第17、18課

第七週《世界歷史》上冊第19、20課

第八週《世界歷史》下冊第21、22、23課

第九周《世界歷史》下冊複習

第十週《世界歷史》下冊複習測試講評

第十一週《世界歷史》下冊第1、2課

第十二週《世界歷史》下冊第3、4課

第十三週《世界歷史》下冊第5、8課

第十四周《世界歷史》下冊第9、10

第十五、十六週11、14、15、16、17對《世界歷史》上、下冊進行綜合複習

第十七週複習《中國歷史》第一冊第4、6、7課

第十八週複習《中國歷史》第一冊第8、9、10課

第十九周複習《中國歷史》第一冊第12、15、16課

第二十、二十一週複習《中國歷史》第一冊測試、講評

歷史教學計劃7

根據湖北省20xx年大學聯考方向及新課改省份(特別是寧夏、海南)大學聯考歷史試題的特點,結合新課標下高三歷史教學的現狀,特制訂高三歷史複習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能力培養為核心目標,爭取在20xx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複習依據

1、內容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湖北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為依據。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檔案;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複習的重要依據。三個依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新課改下的大學聯考是正確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與理念,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特點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

20xx年是湖北省新課改後的第一年大學聯考,因此應認真研究其他新課改地區的大學聯考試題(特別是寧夏、海南等地),通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達到有機的統一。

三、複習方法

1、時間安排: 20xx年暑期—20xx年2月底(一輪複習)

2、複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複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並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充套件,結合現實,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並且每節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方法: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後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組結束後要進行模組過關測試。

採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絡,構建相對嚴謹的教學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

第二環節——講(析):在熟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基本史實,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歷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知識並逐步形成歷史學科思維能力)。同時,要針對考點進行知識擴充套件,教師最好做到精講多練,講重點,要突破每個考點的核心問題

第三環節——訓練:在課時複習結束後,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採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後,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通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

第四環節——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組測試後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特別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能力。

一輪複習側重點在於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徵也屬於這一範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複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可以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象、內在聯絡和規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我們必須抓好細節,很多問題並不難,但考察很細緻,於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決定成敗。

四、具體要求

(一)瞄準大學聯考,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能力。

調動學生參與,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老師重在幫助學生整理思維層次和指導思維方法;邊講邊練,這樣才能做到訓練及時、訓練充分

2、改只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大學聯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形成材料處理能力。

3、改只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大學聯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大學聯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大學聯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

(大學聯考考的許多是老師講不到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思維能力單憑老師講授是培養不出來的,需要在訓練中參與和培養)

(二)落實常規

1、認真備課。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大學聯考連結、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因此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發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檢查。每天應佈置一定量的作業,並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於督促學生在課後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4、週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後作業外,還須通過週考、月考去強化。週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內容。要強調的是,週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範養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週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必須講評。只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老師能下班輔導。歷史老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於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於歷史知識的鞏固。

五、複習內容與進度

1、複習內容

(1)必修內容:

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

必修Ⅱ《經濟成長曆程》

必修Ⅲ《文化發展歷程》

(2)選修內容:

選修Ⅰ《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選修Ⅲ《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2、複習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 訓練評講

暑期補課 必修1第1—5單元

讀(熟讀課本)

寫(默寫基礎知識)

析(分析歸納)

練(限時訓練)

評(精析精講)

課課訓練

單元過關

精講精練

側重方法

提高能力

重在落實

1 必修1第6單元

2 必修1第7單元

3 必修1第8單元

4 必修1總結、測試

5 必修2第1單元

6 必修2第2單元

7 必修2第3-4單元

8 必修2第4單元

9 必修2第5-6單元

10 必修2第7-8單元

11 必修2第8單元

12 必修2總結、期中複習

13 必修3第1-2單元

14 必修3第3-4單元

15 必修3第5-6單元

16 必修3第6單元

17 必修3第7-8單元

18 選修1第1-3單元

19 選修1第4-7單元

20 期末備考

歷史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以學生為主導,營造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學情分析

1、國中和高中的教材編排體例不同,國中教材是通史體例,高中教材是專題體例,貫古今,關聯中外,跨度大。但對相關歷史知識要素敘述不詳。兩種不同的編排方式,對學生是嚴重的挑戰,要求學生高質量、高標準掌握國中知識。

2、本屆學生的歷史基礎薄弱。這一屆新生是開卷考試進入高中的。國中時認為開卷考試翻書就可找到答案。因而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學習不努力、不紮實,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很難適應高中教材的學習。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中既要讓基礎理論好的“吃飽”,又要讓基礎稍弱的同學有所獲。

4、通過半年的學習,部分學生學習習慣有所好轉,對歷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

三、教學對策

1、樹立團隊意思,統一思想認識,統一進度,集體備課。共同確立重難點,探究解決的方法。

2、據課標,依託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 依據課標,制定科學、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環節3、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資訊,更好地改進教學。

5、 教師對高中三年教學的全部歷史課程模組提前作出整體規劃安排。36個課時一個模組,不要隨意打破,在教學時序的安排上,要打破過去一統的恆定模式,更加靈活的特點。

6、 教師要對即將實施教學的某個歷史課程模組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教師過去那種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已無法繼續,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裡完成一個模組的教學,怎樣進行一個模組的設計、一個單元的設計、甚至一個課時的設計、教師與學生活動課時分佈、學生的作業型別等等,都必須提前設計好。

歷史教學計劃9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

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即通過學習能瞭解中國歷史的基本情況,瞭解中國歷史的重要歷史事件、人物、歷史現象、歷史概念等。

對學生初步進行唯物主義教育,社會發展規律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和人類和平事業,進步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和歷史責任感。

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表達歷史的能力並能初步運用唯物主義來觀察問題的能力。

1、思想教育目標:愛國主義教育;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大團結的觀念;社會發展的觀點;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的觀點;階級與階級鬥爭的觀點;歷史辯證的觀點;理想情操、道德品質的修養。

2、基礎知識教育目標:掌握年代、世紀的計算方法;瞭解從人類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時期的歷史發展線索;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現象概念等。

3、能力培養目標:能填寫歷史填充圖;提高對歷史史實物件的閱讀理解能力;能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能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談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改革的設想與措施

1、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進一步鑽研教材,深入理解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精心備好每節課,精選習題,精講練習。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確保課堂紀律的穩定,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啟發誘導他們積極開動腦筋,重點培養學生分析、綜合、運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小組活動,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4、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三、解決教材重點和難點的具體措施

1、重點:元謀人、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的情況;南北方農耕文化的基本情況;中華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啟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商鞅變法;秦始皇統一中國加強中央集權採取的措施;陳勝、吳廣起義;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漢武帝的大一統;光武中興;漢朝的對外關係;三國鼎立的基本情況;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難點:歷史年代世紀的計算方法;猿為什麼向人轉化;南北方農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與“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變法的原因;如何評價農民起義;漢朝的對外交往;三國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對漢武帝大一統的評價;諸子百家的思想本質。

四、組織開展學科活動的設想與措施

1、用精彩、引人入勝的匯入把學生帶入每一節課中。

2、用嚴格的要求來規範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加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切實瞭解學生的需要。

4、平時的工作要做到勤奮。

5、抓好學生的課堂知識的過關工作。

歷史教學計劃10

以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間建立對話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活潑好動,作為新來的老師,我還不是完全瞭解每個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但從這幾節課的觀察來看,他們的歷史知識還是相對比較薄弱,不瞭解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但由於七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所以我對提高這屆學生的歷史文化水平充滿了希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培優補差,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任務及目標

1、完成七年級下冊所學內容。

2、提高教學質量,使得期末測試的綜合評價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則僅涉及“民族關係的發展”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教科書對新課標中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和組合。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規管理,重視非智力作用的因素,對學困生既要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

3、強化質量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

5、經常向老教師請教、學習。

歷史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規範教學全過程,全面提高歷史與社會的教育教學質量,及培養一支業務精幹、團結協作的團隊。

二、工作目標:

1.努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把各項常規落實到位。

2.在20××屆會考成績上保持穩定。

3.建設一個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教研組集體。

三、主要工作:

1.制訂學科組計劃。

2.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同時兼顧整個教研組的集體教研備課活動。

3.認真按照5+30+10的課堂教學模式上好每一堂課,注重45分鐘的課堂實效。

4.上好學校人手一課的錄影課

5. 加強教學常規的督察落實,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到實處。深入研究近三年的會考試題,在科組教師評議、篩選、組合的基礎上組織編寫應知應會,建立教學資料庫。

6.開展互相聽課、評課,及時總結。

7.參加學校和市、區教研室開展的各項活動,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任務。

四、活動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組、備課組制訂學科計劃。

2、召開科組會議,講解工作重點。

3、隨堂聽課。

4、區九年級複習備考會。

5、配合出好月考卷。

十月

1、配合教導處進行常規檢查,如教案、進度、作業批改等。

2、繼續推門聽課。

3、學科活動:研討效益課堂

4、全國中學多媒體教學課件大賽

5、參加區觀摩課

6、期會考試

十一月份

1、備課組集體備課

2、準備德育評估的相關材料

3、優秀教案評比

4、優秀作業展

5、說課和命題比賽

十二月月份

1、九年級歷社學科備考會

2、備課組經驗交流會。

一月份

1、學科沙龍:如何培優輔差。

2、教學常規檢查。

3、複習備考:期末複習備考研討。

4、期末複習公開課。

5、期末閱卷。

6、期末結束工作。

歷史教學計劃12

一年一度的會考即將來臨,為了確保複習工作的質量和複習策略的科學性,下面就今年會考思品、歷史科目的複習計劃做以介紹。

一、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本學期將完成會考歷史和思品兩門課的教學和複習工作。

歷史包括:八年級歷史(下)第一、二、四、七單元

思品包括:

(1)七、八年級思品教材中的法律常識,共兩單元四課內容

(2)九年級思品二、三、四單元共八課內容

(3)民族政策和時事政治材料

二、會考思品、歷史複習策略

1、“把握重點,落實雙基”。會考試題中約有60%至80%的題是用來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因此,應引導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通過一些常見題、典型例題的訓練,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和速度,並養成自檢的習慣,儘量做到不失分。

2、“考點透視,落實雙基”。在總複習中,首要的就是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確定會考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有多少,具體是什麼,應掌握到何種程度;其次,結合教材進行系統複習,使學生對教材中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按知識塊分類複習,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

3、“迴歸教材,夯實雙基”。夯實雙基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吃透教材,落實並掌握教材中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和插圖、格言及主要輔助材料的內涵,以利於學生能準確、靈活的運用每一個知識點解決相關的問題。

4、“題型分析,訓練思維”。研究會考政治試題模型,探求會考命題的規律,把握命題的動向,這對於國中思品、歷史教學以及考生應試,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完成單元複習之後,具體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操作:

(1)題型介紹。就是對每種題型的特點、考察內容的目的和意義作詳細地說明,並對每種題型常見的解法作一介紹,明確解法對題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考題分析。以往年各地的會考題為素材,選取與題型有關的各類考題進行分析,以體現解法的可行性。

(3)題型訓練。圍繞每種題型,選配一套與之有關的練習題,供學生練習,以監測學生對本題型的掌握情況。通過對題型進行全面地、針對性地分析研究,使學生能適應題型的變化,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特別是對開放性試題、探究性試題,揭示考題的本來面目,克服應試的畏懼心理。

5、“綜合模擬,培養能力”。經過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的複習,接下來便是綜合訓練,便於學生應考。會考要取得好的成績,首先基礎要紮實,其次真實水平要能發揮出來,綜合訓練既要把知識、能力兩者結合起來,按考試規律辦事;又是一次心理訓練,有利於考生把穩定的情緒帶進考場,進行最佳競技狀態的發揮。

三、會考複習中練習卷的命題原則

1、命題嚴格依據《課程標準》,結合我區三種思品教材版本的內容及結構命題。

2、命題旨在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1)考查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對簡單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知識運用能力。

(2)以生活為基礎,以知識為支撐建構試卷結構,淡化抽象知識的考查。

(3)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重視答案方向的正確性和答案點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四、主要的教學措施

1、訓練學生的快速翻書能力;

2、利用多媒體開展複習工作。

歷史教學計劃13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第一、總體目標

1、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大學聯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因此我在教學程序中,將有目的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2、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我在教學中,將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3、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我將採用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同時把教學計劃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第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屆高二文科共有X個班,共計X人,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學習習慣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學措施

1、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度。

2、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高三第一輪複習的要求來進行高二歷史教學;真正做到常規教學落到實處。

3、關於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閱卷,認真講評。

4、關於作業: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教師平時加強監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

5、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群策群力。

6、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材《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中國古代史》。

1、假期補課期間完成《中國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學。

2、下學期第X周完成文科完成選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學任務。

3、第X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節教學任務。

4、第X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後四節教學任務,進行一次模擬測試。

5、第X周複習準備月考。(節假日放假,則據實際情況往後進行調整)

6、第X周進行《中國古代史》第六章前四節教學任務。

7、第X周進行《中國古代史》第六章後三節教學任務。

8、第X周完成《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第一章的教學,

9、第X完成《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第二、三章的教學,進行第二次模擬測試。

10、第X周複習,準備期末考試。

歷史教學計劃14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著眼於高中歷史的五大核心素質,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論證、歷史解讀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二、現狀分析

1、高一共有10個班,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創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有兩個歷史老師,兩人都兼任高二歷史考級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繁重。

3、隨著近年來歷史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適應新一輪大學聯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在眉睫,高一年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三、工作理念和目標

1、“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2、鞏固學生高中歷史學習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複習計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3、參與城市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組內聽課和評課交流,增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關鍵任務

1、有效的分層教學

措施:針對高一三個班的現狀,分層教學要有針對性。創新實驗班和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省招班更應該注重常規教學,進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2、高一歷史劇(12月)

措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他被分配到每個班進行劇本編排和排練。

3、歷史講座(待定)

措施:提前聯絡確認講座專家。此專案待定。

歷史教學計劃15

一、集體備課主備課人及任務安排:

1、劉桂英——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2王相國——第二單元第四單元

3.王剛——第五單元第六單元

二單元測試命題人安排:

1、劉桂英老師-----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2、王相國老師-----第二單元第四單元

3、王剛老師-----第五單元第六單元

三、高二歷史組公開課安排:

1、三月-----劉桂英老師(內容待定)

2、四月-----王相國老師(內容待定)

3、五月-----王剛老師(內容待定)

四、教研課題:

1、課題名稱:課堂隨機問題

-----在歷史新課程標準框架下怎樣處理

2、主負責人:劉桂英老師

3、課題成員:王相國老師、王剛老師

五.工作要求:

1.本組教師必須統一要求、統一進度、統一課件、統一練習。

2.主備課人主要負責課件製作,必須做到80%以上的課件為原創課件。

3、單元測試題題量為90分鐘,按大學聯考命題要求,認真選題、制卷和試卷發放。

4、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命題由年級、學校統一安排(或三人每人輪流命題一次)。

5.課題成員必須及時總結經驗,按時上交階段性研究成果。

6.公開課必須體現新課改理念,希望本組老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