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9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7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穫著,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9篇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優化教師的教育理念,僅著眼於高中歷史的五大核心素質,即——唯物史觀、時空觀、史料論證、歷史解讀和家國情懷,結合高中歷史教學實踐,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二、現狀分析

1、高一共有10個班,分為三個層次,其中創新實驗班2個,實驗班4個,省招班4個。學生層次豐富,但整體素質相對較高。

2、教師方面,高一有兩個歷史老師,兩人都兼任高二歷史考級的教學工作,課時任務繁重。

3、隨著近年來歷史考試難度的增加,以及適應新一輪大學聯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迫在眉睫,高一年級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三、工作理念和目標

1、“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教師”,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踐行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

2、鞏固學生高中歷史學習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和複習計劃,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3、參與城市教研活動,積極開展組內聽課和評課交流,增強集體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關鍵任務

1、有效的分層教學

措施:針對高一三個班的現狀,分層教學要有針對性。創新實驗班和實驗班除了常規教學外,更應該注重綜合能力素養的培養,省招班更應該注重常規教學,進而努力提高學科能力。

2、高一歷史劇(12月)

措施: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好相關人員和具體任務。11月,他被分配到每個班進行劇本編排和排練。

3、歷史講座(待定)

措施:提前聯絡確認講座專家。此專案待定。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新校區住校部)共18個教學班,為更好地分層次教學落實因材施教,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分出三個教學層次,各班級學生均在50人左右。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閱讀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歷史。所以,在完成本學期必修1、2教學即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計劃主要做好初高中基礎銜接、閱讀教學和作文訓練,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學期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要完成必修一、必修二兩個模組的教學和對應測試評價分析。新編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歷史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時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

大部分老師剛從高三下來,雖然有上屆的經驗,但落實到教學實際,仍然有許多需要適應學情和值得改進的地方。教師一定要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三、教學措施

1、加強個人教學探索和集體備課,充分保證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先進得當,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落實。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個人探究式能力課型和小組合作探究提高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以知識點或能力點為綱,舉一反三或舉三反一,側重知識體系的初步構建和對應能力的逐級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加強教學常規的規範落實,特別是備課的充分和課堂效果的改進,同時重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歷史“作業觀”。

4、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高中歷史學習,“啟用”潛伏太久的歷史學習興趣和激情,“複製”以往優秀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建立”與新課改要求相適應的高中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時時“重新整理”新課改要求下的歷史全面素質培養和提升,順利完成每個模組的測試評價。

5、教師積極探討與必修一相銜接的知識點梳理,知識版塊的整理,能力專題的層級訓練,具體包括:

6、全年級歷史老師齊心協力,統一要求督促學生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做好歷史學習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配套訓練:

(1)堅持每天練字;

(2)做好每週新聞關注。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程序,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絡。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附:高一歷史教學進度

授課時間

授課專題

授課內容

9月1日—9月13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9月14日—9月21日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9月22日—10月7日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0月8日—10月20日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0月21日—11月2日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1月3日—11月11日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11月12日—1月21日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11月22日—12月2日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12月3日—12月11日

專題九

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2月12日—12月21日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得基本結構與特點

12月21日—12月30日

專題二

近代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2月30日—1月8日

專題三

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得探索

1月8日—1月18日

專題四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新學期又開始了,為使今後的工作能更順利的開展,特制定此工作計劃,請領導多多批評指導。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學期學習歷史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二、學生現狀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個的歷史教學工作。通過初步接觸和了解發現學生歷史學科基礎相當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都沒有養成,而且對歷史學科一慣當作“副科”,非常不重視。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強化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

就是要將課標要求的基礎知識記憶牢固,理解準確。要注意研究在複習中怎樣把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專題問題、熱點問題聯絡起來;要研究怎樣整合教材,怎樣加強三個必修模組內容之間的嫁接與聯絡,怎樣整合選修模組與必修模組之間的聯絡;要研究採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讓學生把主幹歷史知識紮紮實實地掌握起來,達到記憶牢固,理解準確,運用靈活。

2.加強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針對前面分析的學生在知識遷移能力、提取有效資訊能力、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採取得力措施:

研究怎樣實施問題意識教學,即怎樣在複習教學中滲透問題意識,將教材中陳述性的史實,轉換成問題性的素材,把說史變成問史和疑史,鼓勵學生尋找史實之間的因果轉化關係,把歷史的知識序列變成史實的問題序列。

研究怎樣提高學生理論認識能力,即學會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把理論觀點轉化為認識歷史的思維方法,用以全面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研究採取什麼措施和方法落實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即怎樣把各種能力培養與具體的歷史知識相結合,與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結合;怎樣把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測試等各個環節和各種教學活動中,做到能力培養內容化、方法化、經常化,以期切實提高學生解答歷史試題的基本能力。

研究採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資訊回答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能夠正確理解材料資訊的含義;能夠準確概括提煉有效資訊;能夠結合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3.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

初步設想通過老師明確要求和樣卷展覽、個別指導、限期做到等四個環節來落實加強學生行文答卷的規範性的訓練。

通過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三個教學目標:一是放慢速度,夯實基礎;二是理清線索,構建結構;三是注重能力,接軌大學聯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內容,優化教學模式,以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探究能力。

五、專業成長計劃

本學期繼續努力學習,廣泛涉獵本學科、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方面的.理論,並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對素質教育和高效課堂要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積極參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單元

第5-6周:第二單元

第7-8周:第三單元

第9-10周:第四單元

第11周:期會考試

第12-13周:第五單元

第14-15周:第六單元

第16-17周:第七單元

第18-22周:複習準備期終考試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新課標理解:

1、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編排的,而是採用模組的方式,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必修課和六個選修課。每個模組下又分為若干專題。從形式上看,模組和專題是各自獨立的。設計這種體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學成為國中教學的再一次重複,有助於學生學習的深入。但是,在現實中,政治、經濟、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對於很多問題,只有歷史的、多角度地觀察,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教學過程的試題不可能侷限於模組和專題來命制。而且,當前絕大多數省份大學聯考採用的是文科綜合的試卷,要求學科內和跨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從教學過程的實際出發,需要對新課標的模組和專題加以整合,構建學科體系。

2、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一些方法對此加以緩解,並且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課標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目標,需要納入教學過程目標。解讀新課標就可以發現,與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說明相比,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其中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並把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並列。以前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從學科本身的知識和能力考查出發來命題的,有時也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學過程目標之一。顯然,在新課標下,以往的教學過程目標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在確定教學過程目標時,應該把新課標提出的這些新的教學目標考慮進去:這些教學目標能不能轉化為教學過程目標,如果能夠轉化,又應該如何轉化。

二、新課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學科體系與傳統的通史體系有相當大的區別。一是主線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進,把人類文明的發展演變分為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以文明作為研究單位,從不同文明型別把握人類文明的多樣化,並且把中國歷史納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視至今仍然有重大影響的文明,從現實追溯歷史,從歷史聯絡現實。三是知識範圍不同,把思想文化、社會生活有機地融入文明的演變之中。顯然,解決新課標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首先需要史學觀念的更新。在這個基礎上,用文明史的觀點整合新課標的模組和專題,構建學科體系。教學過程應該依據這一體系來把握主幹知識,確定命題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認識的提升。

2、目前中學歷史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已經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這些教材雖然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採用的基本知識點有相同之處,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徑庭,基本知識點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不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範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這個作用。在進入試驗區的省份,也是多種版本並存,同時使用幾種教材。一綱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學過程不能依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據本單位教學所用版本。因為如果平時的教學過程依然按照過去的方法從使用的教材,必然導致未來無法適應全國、全省甚至地區的統一考試。教學過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賴的基本知識點出處。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編寫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應該遵循新課標,而不是具體教材。新課標中教學內容的表述比較簡略,和以前的教學大綱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學習要點,沒有內容概述。一些專題的

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三、學情與師資狀況:

1、學生經歷了國中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都對通史的情況有所瞭解。

2、高一歷史備課組共4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高中教學經驗,備課組對通史教學都相對熟悉。個人業務素質相對較強,重點是做好教學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巨集觀指導。

四、教學教研計劃措施及進度:

本學期我組將以學校及教務處計劃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多進行備課組備課活動,加強新教材的研究和鑽研,多交流,多學習,以期達到共同提高,促進同組教師專業養成,課堂注意講究方法,以期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取學生讀書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在這樣的研討中不斷地改變教學觀念,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組的戰鬥力以促進全體學生歷史水平再上新臺階。主要計劃做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必須以國中基本知識為背景對高中歷史模組進行新的整合,達到教學的優化設計,這就要求對國中歷史進行必要的回顧,在這一基礎上,構建合理的學科體系。

2、必須加大對材料題的全面考查,特別是加大對材料處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閱讀理解歷史材料,對材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的整理,聯絡所學知識等內容,能夠培養學生掌握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研究歷史的方法。

3、組織討論會,辯論賽,讓學生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進行具體的分析,提高辨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

4、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熱情,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對現實社會的瞭解。

5、每次考試必需設計自選題,調整命題的思路,使紙筆測試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也能更好地反映課課程的理念,使更多的學生在傳統的紙筆測試中也能體驗到成功。

6、必修模組學分認定,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高一歷史主要是學習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主要講述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的屈辱史、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的抗爭史、為中國尋找出路的先進中國人的探索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曲折前進的發展史。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建設史。這是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極好素材。在教學中,要注重從本學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強的特點出發,注重從高中學生更熱衷於從歷史與現實的聯絡去探討問題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集體智慧,高效穩妥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①初高中銜接問題及學生的歷史科的基礎薄弱問題。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的認識水平。在他們的概念裡,歷史是副科,開卷考試,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平時的學習時間就是給語數外理化。一方面由於初次來到一個新環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於國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儘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潑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②教師帶班多及課時少問題。我校高一年級共24個教學班,每位歷史教師帶8個教學班,每班每週只開1節歷史課。

③高一上學期學校不允許政、史、地訂教輔資料,沒有豐富多彩的史料可供學生閱讀,沒有靈活多樣的題目可供學生參考,只有靠老師的講解來吸引學生,作業就靠老師輪流列印活頁作業。

三、針對性措施:

(一) 精心設計教學,積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國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件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二) 細心組織教學,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去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 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改變國中對歷史學習的觀念,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五) 組內成員各盡所能,相互聽課、學習,共同探討,力爭較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四、教學進度:

由於每週只有一節課,到本學期末,計劃上完《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的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六節。其中第一章第一節、第五節和第二章第五節分別用兩課時上,其餘每節用一課時講。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為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為主題,著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程序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巨集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為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程序,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絡。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0%,優秀率為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為95%,優秀率為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核,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附:高一歷史教學進度

授課時間授課專題授課內容

9月1日—9月13日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9月14日—9月21日

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9月22日—10月7日

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0月8日—10月20日

專題四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0月21日—11月2日

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1月3日—11月11日

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11月12日—1月21日

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11月22日—12月2日

專題八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12月3日—12月11日

專題九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2月12日—12月21日

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得基本結構與特點

12月21日—12月30日

專題二近代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2月30日—1月8日

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得探索

1月8日—1月18日

專題四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以學生為主導,營造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二、學情分析

1、國中和高中的教材編排體例不同,國中教材是通史體例,高中教材是專題體例,貫古今,關聯中外,跨度大。但對相關歷史知識要素敘述不詳。兩種不同的編排方式,對學生是嚴重的挑戰,要求學生高質量、高標準掌握國中知識。

2、本屆學生的歷史基礎薄弱。這一屆新生是開卷考試進入高中的。國中時認為開卷考試翻書就可找到答案。因而很大一部分同學平時學習不努力、不紮實,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很難適應高中教材的學習。

3、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中既要讓基礎理論好的“吃飽”,又要讓基礎稍弱的同學有所獲。

4、通過半年的學習,部分學生學習習慣有所好轉,對歷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

三、教學對策

1、樹立團隊意思,統一思想認識,統一進度,集體備課。共同確立重難點,探究解決的方法。

2、據課標,依託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 依據課標,制定科學、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環節3、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歷史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逐步推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現代化。學生要進一步瞭解和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於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實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資訊,更好地改進教學。

5、 教師對高中三年教學的全部歷史課程模組提前作出整體規劃安排。36個課時一個模組,不要隨意打破,在教學時序的安排上,要打破過去一統的恆定模式,更加靈活的特點。

6、 教師要對即將實施教學的某個歷史課程模組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教師過去那種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已無法繼續,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裡完成一個模組的教學,怎樣進行一個模組的設計、一個單元的設計、甚至一個課時的設計、教師與學生活動課時分佈、學生的作業型別等等,都必須提前設計好。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學內容:

必修的歷史課(一)是政治文明課。注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指導思想:

新的高中課程計劃在明確高中培養目標、優化課程結構、保證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法轉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教學要跟上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保證大學聯考的順利進行和高中教育質量的穩步提高,教學應該有利於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材分析:

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的問題極其複雜。

歷史必修課(一)有8個學習題目,共27課。主要是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會從歷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解釋,理解人類社會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漫長而艱難的歷史程序,從而確立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人類的政治活動不僅受制於經濟和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還用於經濟和其他活動,對社會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我們研究歷史,瞭解人類社會在政治領域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四、學術條件分析:

高一有5個班,每個班近50人,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一定要鞏固和提高我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教學。對於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同學來說,做一些比較難的作業和試卷是很有必要的。根據學習情況和特點,教學中一定要適當強調和細化某些章節,以基礎知識為主。

五、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知識聯絡,注重學科間聯絡,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應用;擴大培訓,注重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展。讓學生既能從“點”展開,又能結合掌握所學的知識點。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是根據“研究課題”購買和建造的。共有八個研究課題,包括緒論、研究建議,主要介紹課題的歷史發展線索或研究重點,並對研究方法提出一些建議。自我評估、材料閱讀和思維在課文後輻射,拓寬我們的知識,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李的政治活動豐富多彩,極其複雜,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學生努力學習,認真探索,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體會到歷史的真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