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6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在努力,勤奮的學習,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正確的學習方法。那麼,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5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

1、尋找回答問題的規則和方法。夯實地基,我們應該注意回答問題的規則和方法。做綜合題時,要準備兩套好的複習材料,一套高質量的自測綜合試卷,另一套高質量的專項培訓,經測試後用於相應的強化。根據大學聯考時間做綜合題,對發現沒有掌握的知識做重點複習。這是一個測試和補充,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材料應附有解釋和想法,答案很容易理解。達到5月中之後,回到課本上,適當降低練習難度,慢點`節奏。注意課本的重點章節,理清缺失的知識點。

2、根據教科書,掌握基礎知識。綜合複習應以教材為依據。綜合考試的成敗取決於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不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練習上而不是課本上。離開最基本的,任何能力、技能是空中樓閣。它應該從教材中構建“樹形”知識體系,培養歷史思維;找出歷史上發展了什麼“一般情況”,把整個歷史放在一起;澄清和完善共同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

3、歷史與理論相結合。歷史知識的回顧不應侷限於是列出事實,在教材中要注意對這些事實的評價,同時,要注意課外閱讀。歷史知識淵博,只要是簡單地理解和記憶課本上的知識,那隻能得到簡單的歷史事實,所以便同時掌握教材的內容,我們也應該多讀一些相關的資料,深入分析了相關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這將提高歷史成就是很好。高中回顧歷史有很多方法,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運用複習法的同時還要考慮自己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習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複習的效率。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2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係、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絡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對於歷史科的複習,由於個人情況不同,側重點也會有差異。我個人認為,考前應注重書本和筆記上的基礎知識,因為30題選擇題佔據半壁江山,而選擇題往往是一些基礎知識。對於材料題,是需要靠平時積累的,如老師要求我們每星期三題,就算真的不想做,也應該把材料閱讀後,對照一下答案,對材料有一個大概印象,因為材料題往往會涉及到我們沒有接觸過或書本沒有詳細說明的問題,做材料題可以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一個不需要很高思維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維的嚴謹,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樹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那麼在大學聯考考場上就無往不利了。

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一、 產生興趣

對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好起來。如何對歷史科產生興趣呢?

首先,歷史事件和我們們息息相關。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問題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條約有關;今天南斯拉夫的內戰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關係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時事並探本尋源,定能鞏固書本上的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的用處。歷史可以訓練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以勵志,進可以建功立業 ----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是歷史學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專攻歷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為修讀文科,尤其是歷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和識見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歷史事件的要素和閱讀及記誦技巧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

(1) 時間有先後,你只要把大事年表裡的重要事件多看幾遍,自然記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確知其發生年分(如維也納會議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須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後次序(如維也納會議先於凡爾賽會議),便可以了。

(2) 地點有東西南北,你只須認識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對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結合,確認各國今天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和中日的國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轉變也應緊記。

(3) 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會考要求並不太高,我們祗要熟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便可以應付考試了。如自強運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后是必須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一律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代和事蹟也應知其大概,才不會張冠李戴。

(4) 事件由時地人三項元素構成。明白了上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自能對重要史事瞭如指掌。歷史事件的相關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課題的次序;次念某課題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國的大事包括自強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瓜分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然後記誦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節,如自強運動分為三階段,辛亥革命分為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個時期。至於枝節瑣事,似非會考的重點。

(5) 事件的原因和結果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戰爭的爆發原因為例:政治方面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異;經濟層面有工業和農業經濟的不同、公行制度.貿易不平衡、貿易;社會因素如英國工商業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文化方面如中國中心主義與英國自由思想的分歧,個人責任與集體負責制的衝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則徐銷.林維喜事件。若能緊記這些重大事情,則對戰爭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總之,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歷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關係應建立於史實和邏輯上。因先於果,果後於因,兩者要合乎情理。從這一角度看,不應把歷史事件孤立來看,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導致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前者是因,後者是果;但此後法德關係惡化,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割地是因,而大戰是果了。因此,假如能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舉一反三,則事件的因果關係瞭如指掌,而學習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經過祗須記重大事件,如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爾的改革和外交,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貢獻便可以了。因近年會考並不強調背誦史實,故你只須知道最重要的史實便行了。

(8) 近年考試強調分析,也會要求考生就歷史學家對同一史事的不同觀點作出評論。初學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論迷惑,不知信那一學說;同時對歷史解釋的客觀性產生懷疑。我的建議是:首先明白一種解釋 分析其長短處;但同時卻抱著懷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見比較,得出自己的結論。

(9) 和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上課留心聽講,不明之處,向老師請教;課後溫習,整理筆記,把重點記熟;多讀、多思考、多寫、多做模擬試題(在法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前重溫重點;考試時冷靜選題和作答-----能夠做到上述各點,自可獲得好成績。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3

第一遍,是高二下學期為歷史會考而準備的

這一次的複習與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個個知識點的背。記得當時背中國近現代史,看一個小節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對史料不熟,由此可見一斑了。

第二遍,是在高三開始

這一遍的複習比起第一次無太多變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時先把一個整章快速瀏覽一遍,有個整體印象,再細背下去。

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學期末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接觸了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因而決心要將知識整理成體系。

第四遍,是從第二學期開始

主要也是著眼於線索的整理記憶即縱向整理,理清各圍歷史發展脈胳,各個事件之前因後果。又整理不同歷史階段,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進入壟斷後各國情況之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及產生原因,又如一戰前後民族解放運動之異同等等,這是橫向整理。這樣厚厚的幾本歷史書就被穿連成了一個有經有緯的網路。

在整理中,為節省時間,並不寫下全部內容,只寫出主要框架、思路、要點。

複習時就將沿著框架進行,從而打破了歷史書原有的編輯體系,在整理中,還可鍛鍊幾種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大學聯考時間有限,為爭取最多的分數,答題要答出要點、提煉出觀點,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羅列;分析判斷能力,事件之前因後果,任何事物的背後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背景;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分析兩種事物的異同,等等。

第五遍,是在第二學期中期

這次又回到課本上,加深課本在頭腦中的印象,主要過程是:按塊複習,有時包括幾章的內容。先背標題,從章列節到黑體字,再往每個標題下填補內容,背完之後合上書,在腦子裡回憶一下,看是否能記清標題,看是否能記住標題下的要點和大致內容。

第六遍,是臨大學聯考前

主要將課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闕補漏,是屬於收尾工作了。這樣在一年時間裡,平均兩個月,將歷史徹底複習一遍,每一遍複習結束就著手計劃下次的復劃。而在兩個月內,由於要與遺忘作鬥爭,往往是背了的東西隔幾天再溫習一遍。這樣的歷史複習就是經歷從點到塊到面,然後又刪其旁枝,留下一個主幹分明的網路。

透過試卷找問題,將失分點變成得分點

期會考試後,成績,名次又成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不少學生表示自己考分不高在學校要“被比較”在家中還要“被數落”,令他們感到十分反感。期會考試要重視的是各科暴露出來的學習問題而不是最後的分數結果。家長要懂得利用期會考後的時間讓老師幫著孩子透過試卷找出學習問題,弄清失分原因。

理性看待成績,重視考後分析

期會考試考得好說明階段性知識點掌握良好,但是也要再接再厲,保持領先優勢;考得不好,說明知識體系中存在不足,要封死學習上的缺口,消除學習上的漏洞。

直面考試暴露的學習問題,才能找到“捷徑”

能知道自己在學習中有哪些不足,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所謂早發現,早解決,不要將問題都視作為阻礙,“有問題”是取得進步,彌補不足的機會。“會考試、成績好”的學生都善於聽取老師的意見,在第一時間內調整學習策略,將學習問題與不足一併消滅。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4

練習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圍繞每個考點精心設計訓練習題,分層次訓練。每個專題複習結束後進行單元訓練,每冊書複習結束後要進行綜合訓練,考前一月進行五次以上的學考模擬模擬訓練。根據學情,因材施教,適量練習,規範答題,鞏固複習,讓每個學生對學考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我們在歷史學考複習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查漏補缺,分層推進,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學有所獲。對每個學生的歷史學考情況都要了解清楚,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要抓兩頭促中間,抓好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答題習慣,鍛鍊其考試心理素質,提高歷史學考的複習效率。

1.讀歷史教材

“閱讀歷史教科書”需要“閱讀”目錄、序言、文字、插圖、材料、地圖、引文、筆記、思維問題和重大事件的年表。首先,在瞭解各章目錄和內部聯絡的基礎上,明確了本章所講的問題,以及圍繞這一問題的內容的哪些方面。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各個方面的幾點,每一個方面包括什麼基本知識,並以簡潔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中的關鍵詞和關鍵詞,明確什麼是必須記住的,並抽出關鍵詞來增強記憶。

2.上課要專心聽

課後記得更多,記住一些歷史時期的背景。要了解歷史事件,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後才能瞭解歷史事件的意義、作用、影響等,從而瞭解歷史事件的記憶。讀更多的歷史書籍,不僅是為了拓寬你的知識,也是為了幫助你理解歷史文字。

3.知老知新,善於思考。

研究是基於歷史的記憶,所以不斷審查先驗知識和新的歷史知識是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增強記憶力,也可以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休閒,比如,突然想到了一個名詞或參與歷史上一個故事,應該立即回憶教材的知識,如果可能的話,想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歷史知識和課本知識,理解知識,充分利用時間。

4.整理和整合歷史知識

針對歷史知識中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組織和整合,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在教科書中整理出大量的史實,並將其簡化為歷史線索。建立骨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之間的關係。當然,在整合試題時可以參考研究,將上面的高光摘錄或剪掉,反覆消化,融入自己的知識。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5

如何學好高中歷史課程呢?筆者以為,歷史教材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和學習資源,要緊緊依託歷史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五化”。

高中歷史課程在深度、廣度、能力要求等方面都較國中階段增加了許多,因此,許多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在學習時遇到了新的困難,他們不能適應高中歷史的新要求,不少同學產生了一些困惑和迷惘,甚至對高中歷史產生了一些畏懼情緒,及時排解這些困難對他們適應新階段的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以新課標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為例做一說明。

一、 知識系統化

歷史課每一章、每一節都是一個系統。要從整體上把握每一章、每一節的知識結構,形成系統。具體來說,學完每一節要知道其中有幾個子目,每一子目講了哪些大的的問題,對每一子目以“目的、背景、原因、內容、過程、概況、結果、影響”等提示性詞語概括出其結構。學完一章時要回憶本章有幾節,每一節有幾個子目,每個子目中的“目的、背景、原因、內容、過程、概況、結果、影響”各是什麼。總之,學習時應首先想到這些提示性詞語,以這些這提示性詞語為抓手統領教材,不致於讓所學的知識支離破碎,顧此失彼。

如本課知識體系主幹可構建為:

二、內容條理化

當我們對每節的內容劃分成幾大塊之後,接下來就是如何掌握的問題。條理化是對教材主要內容的梳理。對每塊內容要分成幾條要點,使雜亂的內容變得清晰。本課知識結構條理化後如下:

三、 要點簡練化

為便於記憶,需要在系統化、條理化的基礎上將所要掌握的內容進一步簡練化,爭取做到化大為小,化多為少,以點帶面,從而構建起簡潔明快、層次清晰、利於統攬的知識結構。如對較為複雜的“分封制內容”可抓住“分封的物件、諸侯的義務、諸侯的權利“三個方面進行掌握。宗法制的作用可抓住“保證壟斷和特權,有利鞏固和團結”兩個方面進行掌握。

四、 閱讀精細化

從歷年的大學聯考試題看,考試內容涉及到教材的各個角落,需要我們適當注意教材中一些邊緣化的內容,如引言、歷史縱橫、資料回放、圖片、表格、文獻資料、小字註釋等,這些都在考試之列,如若忽視,往往陷於被動。如本課中有三幅插圖“戴冠冕的夏禹”、“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辭的牛骨”、“漢墓畫像石中的周公輔佐成王圖”、有一幅歷史地圖“西周分封示意圖”、還有“學思之窗”、“歷史縱橫”,都是經常考到的內容,不能對它們視若無睹。

五、記練一體化

要想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能紙上談兵,不能只練“唱”功不練“做”功,必須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去,在練習中發現記憶中的盲點和理解中的偏差,從而完善知識結構並逐步培養能力。

例:夏啟以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

①鞏固部落聯盟的需要②私有制發展的結果③階級對立的產物④統一國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王朝,“鞏固部落聯盟的需要”的說法不符合夏朝的實際;“統一國家的需要”之說又過於超前。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運用階級分析法和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原理去分析。故正確答案為B項。

由此可見,本題是典型的能力題,來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若僅僅侷限於記一記、背一背本課表面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加以解決。在平常的學習中對此類試題要反覆揣摩,透徹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6

一、線索與整合,每一個專題都有一個或幾個大的線索,這需要我們的觀察與思考。

二、進行大整合。打破政治史、經濟史、思想文化史的限制,打破必修與選修的界限,要搞總體史教學。

1.時間與效率

有的同學說已經投入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沒有取得相應的成績。首先同學們應該認識到,大學聯考與會考考查的方式與能力要求的不同,我們即將應對的不是會考了,而是大學聯考。大學聯考歷史考什麼?大學聯考歷史學科不僅明確要求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時間,歷史學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識點,掌握它們是學好歷史的前提,必須要有時間保證。如何有效果,我覺得應該堅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時間,記憶一定量的歷史知識要點。具體地說,每天用於記憶歷史知識要點的時間以當天學習到的那部分知識為基本標準,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提高。

2.記憶與遺忘

進入高三以後,同學們學習歷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遺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丟掉課本後頭腦中出現空白。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一點生理學知識,一定的遺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明確的告訴學生,很多知識你並沒有遺忘,而是儲存在你記憶的倉庫裡,在你需要用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能夠很快調動這些知識。

同時指出,在投入時間的時候,要避免一種想法,那就是別希望通過一次性投入後,把一個知識點記得滾瓜爛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大學聯考。也許對於容量少、難度低的國中學習和高一、高二的階段性學習還能勉強應付,對於高三歷史學習來說,一定要避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堅持每天記憶的同時,每隔三天左右複習一遍,每隔一週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後面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延長,每次投入的時間可以逐漸減少。

3.掌握與應用

有的同學課本知識很熟悉甚至整個章節的知識都能夠背誦,課堂老師授課也能夠接受,單元知識考查的時候也能夠考出很不錯的成績,但是一旦大考時卻分數不理想。這種情況在高三學生尤其是平時很是用功的同學中較為常見。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7

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張載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克成。”楊振寧亦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

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律:什麼是學習的主動性呢?就是不靠別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動下學習。怎樣才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呢?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二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迴圈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裡,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絡實際,具體領悟。然而,“溫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溫故知新”走向“溫新知故”,從後者中找方法和規律,與“溫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溫新知故”就是不拘於舊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路系統,顯現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係,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著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上課要專心聽,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絡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瞭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聞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要做到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一是對課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時要認真記錄好老師提出的重點內容,三是背誦;但即使是背誦也要講究方法:以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

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複習時的指導方針,應側重從這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8

歷史地圖是幫助同學們學好歷史知識的重要輔助材料。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充分利用歷史地圖來學好歷史知識呢?

一、看圖例。在圖的右下角出現的火把、箭頭、橢圓等即為圖例內容。弄清圖例是學好地圖的前提條件。只有弄清了圖例,才能有針對性地去看圖、識圖、析圖。如上圖,只有找出了太平軍從金田到南京的進軍路線,才能清楚太平軍進軍南京時主要經過了哪些地區,才能對太平軍北上經過的千難萬險有一個較為直觀的瞭解;另外,通過找出圖上出現的幾條不同的路線,你才會清晰地看到定都南京後,太平軍又開展了北伐、西征等重大軍事行動,從而對太平天國形成軍事上的全盛局面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通過圖上顯示的兩種不同的活動地區,你就會直接感受到農民起義者從拜上帝教直接活動的狹小範圍,發展到鼎盛時期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區,發展形勢迅猛由此可見一斑。

二、聯教材。我們看歷史地圖是帶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讀圖是為了輔助對教材正文內容的學習,所以聯絡教材是讀圖中很關鍵的一步。只有聯絡教材內容,我們在讀圖時,才能知道圖上的哪些地點、線路是需要掌握的重點,也就是需要側重記憶的內容。如上圖中出現的金田、永安、安慶、湖口、天京、揚州,是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所以也應該成為我們學習地圖時關注的重點內容,它們的位置,我們一定要搞清、記準。

三、挖隱性。隱性知識,即隱藏在圖中,而沒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出來的內容。通過讀上圖可知:太平軍西征的起點是天京,最西到達長沙;太平軍北伐的起點不是天京,而是揚州,最北到達過天津附近,最終失敗地點是馮官屯;在1855年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之時,黃河曾有過一次改道,由原來的在黃海入海變為在渤海入海。

四、析緣由。有人問,為什麼在1862年清政府“借師助剿”,英法侵略軍會幫助清政府而進攻太平天國呢?回答這個問題,如能結合以上地圖及教材內容即可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們知道,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又被迫開放了11個通商口岸,英法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擴大了;從圖上可知其中的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四地則處於太平天國主要活動地區;而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是主張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綜合以上三點內容可知:在太平天國控制的地區,英法侵略者是得不到不平等條約規定的侵略權益的,所以,為了保護已有的和為了獲得更多的侵略權益,英法對太平天國的作戰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9

在會考複習中,首先必須搞清楚要複習哪些內容,每個內容的複習要達到什麼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關於考什麼內容

《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歷史科綱要》(以下簡稱考綱)已作了非常明確的說明。

高中會考是水平考試,只要學生努力學習,在正常情況下都可達到合格水平。

考綱指出了考試的範圍和內容以及目標。

要求,並對不同的內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三種不同的層次。

識記要求記住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文物、文獻等等,把綱要列出的知識要點,記得越多,會考中小題的失分就會減少。

理解是在識記的基礎上,正確簡述或說明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活動的背景、內容、作用、意義、它主要用於應試的選擇題和問答題。應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對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對歷史人物的主要活動進行初步分析、歸納、綜合,以形成正確的認識,作出正確的評價。

例會考題:與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麼新特點?

又如:兩次世界大戰都對美國的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歐洲分別推行了什麼外交政策?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政策的具體表現。

此類問答題就包含著對理解和應用的要求。考綱是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複習的依據。

因此,必須指導學生去熟悉考綱,明確複習要求。對於要求較高的內容,要他們化較多的精力,達到較高的程度;而對於要求較低的內容,則只需化較少的精力,適可而止。這樣才能對症下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0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學生沒有學好歷史是因為我對歷史不感興趣,錯誤地認為學習歷史需要死記硬背,你得記住很多時間、性格、地方、事件等。事實上,這個是誤解,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地方、當然是時間,但這要看你怎麼背了,有些人能理解地背誦,有些人死記硬背,背部的效果正好相反。對學習歷史感興趣的人會主動背歷史,理解背誦,我們能抓住它歷史學十一的要求。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往往與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的,也許吧是現代史還是現代史,只要我們注意把它和書結合起來,有興趣學習歷史嗎。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

學習史是常規,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它的位置、時間、性格、情節與功能。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可以掌握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這是事件的背景。

3、建立歷史知識網路體系。

學生學習歷史是地理課,經常學習是一些獨立的歷史事件,完成一個單元或一本課本之後,只是是非常完整的歷史,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網路體系,才能逐步實現歷史知識的整合,加強記憶不只是重要的,加強了解是這很重要。

4、學習歷史的分析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目的不僅僅是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我們應該學習歷史分析方法,這樣,我們就可以系統地從歷史事件出發,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錯綜複雜的歷史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歷史發展的必然性。

5、知識應該經常使用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我們已經在21世紀之初,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還會有許多類似的事件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總是聽到這樣或那樣的關於社會發展的資訊。我們應該利用現有的.歷史知識進行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期,學以致用,這樣不僅可以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會不斷提高我學習歷史的興趣。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1

學習歷史的時候,你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專心聽,下課後多記筆記、然後對於老師已經講了的知識你要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絡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比如說學到了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瞭解,然後把我們要弄清它的意義、作用和影響等,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方便了我們的記憶。

平時我們也可以多閱讀一些課外書,做到理解記憶。有時候書本上的知識並不是全部,所以我們可以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這樣可以更好的增長我們的見識,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歷史課文。

其實學習高中歷史還是需要我們來記憶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對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斷地記憶和思考,這樣可以增加我們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還可以鍛鍊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我們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我們就可以馬上想起他是有什麼歷史知識有什麼背景。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2

1、養成濃厚的學習的興趣:張載說過:“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克成。”楊振寧亦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興趣是自學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究世界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

2、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律:什麼是學習的主動性呢?就是不靠別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動下學習。怎樣才能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呢?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二是要採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於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3、“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迴圈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裡,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絡實際,具體領悟。然而,“溫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溫故知新”走向“溫新知故”,從後者中找方法和規律,與“溫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溫新知故”就是不拘於舊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路系統,顯現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係,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4、學歷史其實是不用死記硬背的,只要帶著心去看課本,認真多看幾次課本,記清事件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就可以了。

5、上課要專心聽,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絡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掌握問答題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瞭解,再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作答,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聞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6、要做到熟練地掌握歷史知識,一是對課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時要認真記錄好老師提出的重點內容,三是背誦;但即使是背誦也要講究方法:以時間為主軸,形成一條歷史事件演變的線索,如以“北美獨立戰爭”為例,1773年、1774年、1775年、1776年各發生的事件串成一條歷史線索。也可以歷史事件的性質為中心點,把同類性質的事件聯在一起比較、記憶:如美國獨立戰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等。

7、牢記歷史教學的目標是"掌握分析、歸納、綜合、比較、概括、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這是進行歷史複習時的指導方針,應側重從這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應試性的歷史複習,應注意把握模式與事例的結合,即把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為答題的框架、結構,把各個重大歷史事件的事例充當這種模式的基本內容,即使用歷史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和論證。此種方法的應用是進行各種形式邏輯的練習,以加強自己的應試技巧性。

在複習歷史教材時,不僅按歷史的具體面貌進行,還顧及抽象理論要前後一貫的原則。比較和分類,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應手的方法、橫向的,縱向的,比較始終是訓練邏輯思維的有效方法。選擇、例舉、材料、問答是歷史的基本題型,它們的題目和答案中都含有歸納和演繹的萬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別是答問答題時很注意前後的關聯性、條理性和系統性。我總結的歷史發散性思維和收縮性思維的並用,思路要開放,要全面,但觀點要統一,要準確。即思想要受觀點的約束。同時答題時應先有條理的列出答題要點,即觀點,然後再根據觀點來擴充歷史事件,以事實來證論觀點,圖表始終是解答歷史題的一種有效途徑。

8、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應注重考查我們分析史實、理解的能力。因而歷史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後果,在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同時,我們還應將歷史與馬列主義的方法論緊密相連,用方法論作指導,去正確的評價每一歷史事件。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3

四輪學習法

第一輪:預習,查出障礙;

第二輪:聽課,排除障礙;

第三輪:溫習,打掃障礙;

第四輪:功課,學會運用。實在這四輪與上面瞭解程序的感知、理解、鞏固、運用是對應符合的,固然所述的角度差別,但都有分階段的4步,每一步的學習要求特別很是類似。預習就是為了對一節課初步感知,聽課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溫習是為了鞏固,功課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4輪學習方略是近幾年風行天下的一種學習方法,因為它吻合一樣平常瞭解程序,故嚴厲堅持按這四個步驟學習每一節課,必能獲得較好的結果。

4輪學習方法中還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法子,如四輪溫習法:①通讀,進行體系溫習;②精讀,進行重點溫習;③演練,進行解題溫習;④回想,進行磨練溫習。4步解題法:①審題,搞清是什麼;②構想,搞清為何;③解答,搞清怎麼辦;④磨練,驗證怎樣。4步記憶法:記憶、維持、再認、再現。這些看似常見的步驟,但一旦可以或許照步履行,學習結果就會當即表現出來。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4

  第一:重要的歷史知識點必須背誦下來。

作為一門純文科類學科,背誦的確是一種非常關鍵的學習方法。因此,對於課堂上老師劃出來,對於老師重點強調的考試大綱必考的一些歷史知識點,那是必須要背誦下來的。當然,為了幫助記憶,同學們在會考複習階段,可以通過同學之間互相提問,同學們可以通過一些巧妙性的方法去進行記憶。

  第二:適當的做一些歷年歷史大學聯考真題是很有必要的。

歷史雖然是純文科學科,但必要的習題訓練還是必要的,歷史類的習題訓練至少也應該達到理科類的一半,因為通過習題的訓練,同學們不但可以積累的做題的經驗,能夠了解一些解題模式,而且可以通過做題加深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第三:針對一些大學聯考大綱歷史必考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

大學聯考都是存在側重點,大學聯考歷史題目就那麼多,肯定不可能每個知識點都會涉及,肯定不會每個歷史知識點都是一樣的分值,因此同學們需要對歷史大學聯考大綱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對於大學聯考考試大綱指出的重要知識點,那麼同學們就需要去做一個重要突破了。

  第四:在老師上課複習的時候,同學們必須認真去聽,認真去做筆記劃重點。

第一輪的複習目標是要重視基礎知識,突出主幹知識。這一階段的核心是“迴歸教材”。要全面閱讀教材,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高應用能力。掌握基礎知識的具體操作,我們強調三點:

1.少量多次的不間斷學習

必須保證每天持續不斷地學習,不可一曝十寒,許多天不學習歷史,將大量的學習內容集中在一兩天突擊完成。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們在學習了新知識以後,遺忘速度最快的是學習後的24小時之內,一般以上的學習內容會在這一時間段內遺忘。每天堅持不斷的學習實際上是克服遺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每天學習一門課程的時間不要太長,以保證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的效率。

2.加強熟讀與記憶,夯實基礎知識

第一階段的複習應強化對歷史教材熟讀,並牢記其中的重點內容。理解是增強記憶的祕訣。反覆琢磨,是加深記憶的好辦法。

第二輪複習

第二輪複習要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絡。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高應戰能力。在掌握住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進行關於知識的整合、遷移和運用的訓練。

第三輪複習

進入第三輪複習,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衝刺階段複習。這一階段的複習過程中,應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具體到歷史科的複習就應該:

1.越是臨近大學聯考越是要抓牢基礎知識,將“應該拿的分”都拿到。

每年都會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後為丟了“應該拿的分”而捶胸頓足。這些應得分題,依據考生的實際水平,完全有可能答對,但若考生對其中的基礎性知識識記欠準確,也極有可能丟分。因此,衝刺階段仍然應該以基礎知識為主,多做一些背誦和基本概念、基本定義方面的梳理工作,將掌握得不是很準確的內容記準記牢。

2.有針對性、計劃性做練習題,一定要講究實效。

要在老師指導下,針對教材的重點,易考的熱點,自己的薄弱點,加強針對性訓練,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側重對選擇題的訓練,因其不用書寫,可以在短時間內做相對較多的試題;選擇題是分數最大的題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他型別的試題,則需要有選擇地做一部分。為了節省時間,簡答題只要寫上三言兩語的要點。回答題可只寫審題角度,歷史小論文也要練習,但寫上四五篇即可,不必用過多精力。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5

首先,先看書,後背書。

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點的背。這理由很簡單,它符合人自身大腦的記憶規律。所有的東西你都背下來是不可能的,而看書,是緣由於“熟悉”對於事物記憶的幫助。很多事情,你沒有特意去背,但你卻記住了,而且,終生不忘,就在於,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書後,不劃重點的去做題。

重點不是不需要劃,而是,要看是誰來劃,如果是老師,是其他同學給你劃,那你便是一個被動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題,遇到看書時沒注意的問題了,再去書中找出來,劃上好學校,長此以往,這便是你自己的重點。你會發現,無形中,你已經對那些要背的重點了如指掌了,何須再背。

第三,熟練記憶採分點詞彙。

做過考試練習的同學都知道,考試是按點得分的。一道大題的標準答案通常只有幾個要點,答出要點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寫再多也沒分。而要點通常都是很簡潔、乾淨,課本上的一大段內容可能只需要一個詞或一句話就能概括,一個詞一句話就是要點。很多同學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課文,而且還要求自己背的與課本內容一字不差。這麼做,既難以記住又佔用大腦空間。

第四,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詮釋要點。

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你記憶。只有你知道怎麼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書裡的話了,你才能夠真正的記住它的內涵。考試時,你才能夠想起書裡的採分點。有的同學是不知道怎麼組織語言,怎麼展開來寫,就把死記硬背的課本內容套進去,其實可能是他對課本內容還不夠熟悉。這時候不妨多看看書。這裡更加體現了看書的重要性,平時看書看熟了,在回答大題尤其是主觀題時,自然而然會用學科語言展開答題,也不用擔心會出現寫完要點不知如何展開的情況。

第五,勤練習,保持“手感”。

考試四門考試中,文綜是最能拉分的一門。畢竟文綜三科不像語、數、英是從高一就練起,它是等到高三才開始三合一大綜合,大家適應這門考試的時間都不長,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這方面奪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學平時單獨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歷史、地理什麼的都挺強的,但一到三合一練習就不行了。這種情況,我也有過。說到底,就是還不適應。要適應的話,有個既笨又土但很有實效的方法:加大練習。成績是其次的,關鍵是練手,熟悉這門科目的考試感覺。做得多了,有些規律也就摸索出來。像大家都挺頭疼的文綜大綜合題,其實題目裡都會隱藏著線索,做題的時候先要找出這條線索,才能把握答題的方向。比如線索是農業,那就調出史、地、政三科有關農業的知識再做題。再如做題順序、做題時間,這些都是在平時的考試、練習中琢磨出來的。不要考試到最後,一看沒時間了,看到大綜合題就亂了陣腳。如果平時就找到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給自己定出做選擇題、單科大題、最後一題等各用多少時間的話,大學聯考時就可以保證所有的題目都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