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通用11篇)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1

高中歷史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更豐富,充實,更加註重能力的培養,對教師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該創新教法,精心設計最佳教學方案。

一、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原則

歷史教學必須具有開放的思想,要從過去那種狹隘的、封閉型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變為“寬廣型”的教學觀念。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觀念民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學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已具備的思想基礎,智力能力,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他們在自覺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研讀新課標,總體把握教材內容

閱讀教材時要突出分析以下幾大問題,課標中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本節內容的知識體系;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確定教學目標;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後教材內容的邏輯關係。突出重點,詳解難點。還應該思考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對學生學科能力甚至綜合素質的幫助,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影響等。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很好的利用教材,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三、有效地利用歷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舉例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這樣可以交叉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耳聞目睹、讀寫結合、講講練練,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資訊渠道;還可以使課堂教學輕

鬆愉快、生動活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全面辯證客觀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做好了歷史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回顧、總結、歸納的一種活動。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長期積累。教學反思雖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處於最後,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有利於教師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培養教師學習、研究的意識,促使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2

【摘要】高中歷史課程教學逐漸被大家關注,課程教學的實施是落實高中課程改革的關鍵。課程應當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廣大一線努力執行新課程的理念,對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面對新課程,一線仍有許多問題和困惑。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評價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xx-3089(20xx)06-0051-01 由於課程的改革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因此在歷史教學方面也有了相應的轉變,同以往的課程評價對比來講,新課程教學的評價設計更加展現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素質的'提升。可是,許多地區對歷史教學的評價設計標準都不統一,有些地方實施的評價僅僅是換湯不換藥,並沒有展現出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所以,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以及教學經驗,文章對高中歷史教學的評價設計提出一些策略。

一、對教學評價設計的分析

1.傳統評價設計的不足

教學評價設計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由於歷史新課程教學改革在我國大面積開展,傳統教學評價設計裡的不足在改革中逐漸表現出來。

評價設計體系不但要關注一般的史實,還要使學生可以認同很多具有專家個人情感的史論。

當前的高中歷史評價設計體系和機制對於學生的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阻礙的作用,大多會以智為重,智又以掌握知識為重。這樣的評價設計體系已經遠離了學生的社交生活及社會生活實踐,遠離了學生的立場和經驗,而對於學生全面發展最為重要的技能、技巧的構成方面來講,全面發展的評價設計、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合作精神以及價值觀等方面都過於忽視。這樣只注重知識的考核方式會讓學生的全面發展失去平衡。

2.新的評價設計方式

因為傳統的歷史評價設計標準有很多不足之處,並且由於新課程的改革以及新課標的執行,高中歷史教學一定要具備新的評價設計準則。而新的歷史課程所需的教學評價不但要遵從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3

一、梭倫改革

1、時間:公元前6世紀初;

2、內容:實行財產等級制度(依據財產多少,劃分四個等級);

公民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各等級公民均可參加;

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前三等級可以入選;

建立陪審法庭,廢除債務奴隸制度;

3、影響:動搖了舊貴族的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族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二、克里斯蒂尼改革

1、時間:公元前6世紀末

2、內容:劃分十個地區部落,以部落為單位實行選舉;

設立五百人議事會;

每一地區部落選一名將軍,組成十將軍委員會;

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利;

3、影響:基本剷除舊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擴大,標誌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建立。

三、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繁榮的表現

①除十將軍以外,各級官職向所有公民開放

②公民大會成為國家權力機關,每個公民在會上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

③陪審法廷是法院

④國家為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津貼。

四、雅典民主政治對近代西方的影響

雅典的民主政治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式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

1、陪審法庭制度;

2、議會制度,選舉制

3、公民民主、平等的意識等等。

羅馬法

1、瞭解《十二銅表法》、公民法和萬民法

2、認識羅馬法的作用

一、《十二銅表法》

1、時間:公元前5世紀中期,

2、背景:習慣法遭到平民的反對

3、意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標誌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二、公民法與萬民法

1、公民法:適用範圍主要限於羅馬公民。

2、萬民法

(1)背景:羅馬向外擴張;

公民法無法適應統治的需要,導致矛盾激化。

(2)範圍:羅馬境內的各族人民。

三、羅馬法的作用

1、羅馬法是羅馬統治的有力支柱。為國家權力提供法律依據,穩定社會秩序,保護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2、羅馬法是歐洲歷第一部比較系統完備的法律體系,對近代歐美立法與司法有重要影響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瞭解新航路開闢的原因、過程(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的地理大發現)和影響(包括歐洲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對美洲和歐洲思想文化的影響等)。

(二)過程與方法

1.運用世界地圖,瞭解古代文明區域的分佈以及新航路開闢的路線並繪製出各航海家的航線和所到達的地區。

2.採用歷史、地理和政治相結合的手段來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獨立、分散走向聯結的過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組織形式的形成以及商業革命、價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開闢文明交往航線的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不僅要認識開闢文明交往航線之前世界的狀態,瞭解開闢的原因和過程,也要認識開闢後世界的格局和變化,養成聯絡地看待歷史發展的能力,樹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新航路的開闢及其影響。

難點:地理大發現使世界聯結成一個整體。

三、教學方法

(一)教師通過提問、舉例、圖片和實物的展示、紀錄片或書籍的介紹等方式來多角度進行知識講授。

(二)學生參與問題的回答,材料的閱讀,課堂趣味測試、小組討論等多方式的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把握。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為紀念新航路的開闢,人們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個紀念碑。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都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終於開闢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學界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一般將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改變了世界各大陸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狀態,加強了世界範圍的聯絡,為世界市場的開始形成準備了條件。新航路的開闢也是充滿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奪和殖民地瓜分的開始。那麼,新航路的開闢具體是怎樣的一個背景和過程,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進入今天的新課。

(二)新課講授

1.新航路開闢的原因

(1)根本原因(經濟原因):15世紀前後,西歐國家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2)社會原因:歐洲人狂熱的追求作為貨幣的黃金、白銀,特別是《馬可·波羅行記》的流傳,誘使人們到東方“尋金”。

(3)直接原因(商業危機):引起商業危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義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間壟斷貿易,使歐洲獲利甚少;二是15世紀中葉以後,奧斯曼土耳其控制傳統商路,導致商路不通,引發商業危機。

(4)宗教原因:教會鼓勵人們到東方傳播天主教。

2.新航路開闢的條件

(1)主觀條件:

①14、15世紀歐洲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其主流社會思潮是人文主義,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價值,鼓勵人們敢於冒險、勇於開拓進取去挑戰並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並實現個人價值;

②西班牙、葡萄牙統治者的支援。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過海外探險獲得財富,以鞏固並加強自己的統治。

(2)客觀條件:

①歐洲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發展,為遠航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②物質條件:包括海船、物資和資金;

③地理知識:當時,歐洲已經開始流行地圓學說,繪製地圖的技術也已很先進。

3.新航路開闢的過程

(1)向東航行

①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援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援下,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沿著迪亞士開闢的航路,終於到達了印度。

(2)向西航行

①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援下,義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開闢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②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援下,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繞過了美洲南端的海峽,橫渡太平洋,完成了環球航行。

4.新航路開闢的影響

(1)消極影響

①對印第安人大肆屠殺,把美洲納入征服和血腥掠奪的物件。此後,西班牙、葡萄牙佔據了美洲大部分地區。在殖民者的屠殺、奴役,以及歐洲傳染病的侵襲下,種族幾乎滅絕。因此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②歐洲殖民者對亞洲、非洲和美洲進行殖民活動,將大量財富運回歐洲並轉化為資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極端貧困和落後。

(2)積極影響

①新航路的開闢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新航路發現以後,世界上原來相互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地區之間聯絡加強的第一步,也可以說是新航路開闢的最重大影響。正是由於世界走向會合,人類之間的聯絡越來越緊密。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

②引發了“商業革命”: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變化(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貿易中心也由原來的地中海區域轉到大西洋沿岸;

③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航路開闢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倍至2倍

半。資產階級一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一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

(三)鞏固提高

理解“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

1.“商業革命”表現為:

(1)世界市場的擴大。新航路開闢後,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同美洲、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

(2)流通商品的種類增多。世界市場擴大意味著產品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等傳到歐洲,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

(3)商路貿易中心的轉移。世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4)人類眼界擴大,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2.“價格革命”表現為:

美洲的白銀流向歐洲,使歐洲物價上漲,貨幣迅速貶值,傳統的經濟關係受到衝擊,這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稱為“價格革命”。受價格革命的影響,各階級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

(1)製造商品和銷售商品的新興的工商業資產階級一方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另一方面高價售出商品,獲得暴利;

(2)按傳統方式收取貨幣地租的封建主,因貨幣貶值而使實際收入減少,日益衰落;

(3)靠土地收入的農民和固定工資收入的僱傭工人,因通貨膨脹日益貧困化。這一切都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四)課後作業

比較鄭和的航行同迪亞士、哥倫布的航行,並做出評價。

五、板書設計

新航路的開闢

1.新航路開闢的原因

2.開闢新航路的條件

3.新航路開闢的過程

4.新航路開闢的意義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列舉普羅泰格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理解他們思想形成的原因,並對他們的思想作簡要的評價。

【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情景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學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繼承古典文化。

二、教學分析

【本課重點】智者學派、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及其評價。

【本課難點】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學觀點。

三、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大螢幕背景播放希臘文化的資料片,由學生講述所熟悉的希臘神話故事,通過故事中諸神的人格化,匯出希臘是歐洲文化中心,人文精神的發源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提到古希臘就不能不提到它為後世留下的無窮無盡的具有永久魅力的話題。大家都知道奧運會和它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奧運把競爭和友誼、衝突與和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希臘,去感受一下古希臘文化的人本主義特徵。

課文講授

一、人文主義的含義?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詞應該是humanism,通常譯作人文主義、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其核心思想為:一、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二、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三、主張靈肉和諧、立足於塵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廣義則指歐洲始於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簡單地說,就是關心人,尤其是關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價值,尤其是尊重人作為精神存在的價值。

二、“人是萬物的尺度”——智者學派

(1)智者學派的出現(背景)

公元前6世紀人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周圍的世界。

公元前5世紀,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雅典成為希臘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們越來越多地參與政治生活,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學者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人”本身。

(2)“智者學派”的概念、觀點及其代表人物

公元前五世紀,雅典成為人文薈萃的中心,人們崇尚公開的精神。在公開的討論或辯論中,必須具有雄辯、修辭、哲學及數學等知識,於是“智者學派”應運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邏輯、數學、天文、修辭、雄辯等科目為業。是一些在哲學、邏輯學、認識論、倫理學、政治學、講演術和其他一系列知識領域內深刻而大膽的改革家。他們並不構成一個固定的學派,也沒有統一的學說,只是在思想傾向上有共同之處,遂被稱為一派。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

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後被稱為“普羅泰戈拉命題”。這一命題以承認事物的客觀存在與運動發展為基礎,認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只能是個人的感覺和利害,把社會或國家理解為個人的集合,強調個人選擇。為當時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論根據。對當時流行的“神意”說加以懷疑。因為人是具體的個人,如果每個人都有其判斷事物的標準,就等於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

(3)智者學派的影響

智者學派是希臘社會發展,特別是民主政治發展的產物,他們很少有系統著作傳世,但他們在當時和對後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當影響。智者開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的有益嘗試,並從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與以往不同的結論。智者的啟蒙作用在於對自然、社會、國家、政治、法律、道德、人類社會的形式和規則,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明顯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隸主民主派有聯絡,具有進步的傾向,有的懷疑諸神的存在,有的認為政治制度由人們協約公議而產生,非神所規定,有的則反對奴隸制本身,認為奴隸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難能可貴的。

三、“美德即知識”——蘇格拉底

安排學生可以表演的小劇目:

第一幕:一個青年問蘇格拉底:“怎樣才能獲得知識?”蘇格拉底將這個青年帶到海里,海水淹沒了年輕人,他奮力掙扎才將頭探出水面。蘇格拉底問道:“你在水裡最大的願望是什麼?”“空氣,當然是呼吸新鮮空氣!”“對!學習就得使上這股子勁兒。”

第二幕:蘇格拉底習慣到熱鬧的雅典市場上去發表演說和與人辯論問題。他同別人談話、討論問題時,往往採取一種與眾不同的形式。這一天,蘇格拉底像平常一樣,來到市場上。他一把拉住一個過路人說道:“對不起!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向您請教。怎樣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人人都回答說:“忠誠老實,不欺騙別人,才是有道德的。”蘇格拉底裝作不懂的樣子又問:“但為什麼和敵人作戰時,我軍將領卻千方百計地去欺騙敵人呢?”“欺騙敵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騙自己就不道德了。”蘇格拉底反駁道:“當我軍被敵軍包圍時,為了鼓舞士氣,將領就欺騙士兵說,我們的援軍已經到了,大家奮力突圍出去。結果突圍果然成功了。這種欺騙也不道德嗎?”那人說:“那是戰爭中出於無奈才這樣做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不道德的。”蘇格拉底又追問起來:“假如你的兒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藥,作為父親,你欺騙他說,這不是藥,而是一種很好吃的東西,這也不道德嗎?”那人只好承認:“這種欺騙也是符合道德的。”蘇格拉底並不滿足,又問道:“不騙人是道德的,騙人也可以說是道德的。那就是說,道德不能用騙不騙人來說明。究竟用什麼來說明它呢?還是請你告訴我吧!”那人想了想,說:“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蘇格拉底這才滿意地笑起來,拉著那個人的手說:“您真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您告訴了我關於道德的知識,使我弄明白一個長期困惑不解的問題,我衷心地感謝您!”蘇格拉底把這種通過不斷髮問,從辯論中弄清問題的方法稱作“精神助產術”。

蘇格拉底是與智者學派同時代的卓越思想家,針對雅典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現象,他鍼砭時弊,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蘇格拉底認為社會中的人應該具備美德,美德來自於知識,最高的知識就是人們內心深處的道德知識,美德就是關於善的知識,於是他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他提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願作惡,人之所以作惡是出於無知。他進一步指出,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

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四、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關注的焦點也是人類社會,在《理想國》一書中,他根據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武士們保衛國家,農民和手工業者則負責生產。柏拉圖的這種想法儘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很多學術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他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階的。

高中歷史必修3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教學設計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6

(一)必須更新教學觀念,貫徹落實原則。

新編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教材,依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思想,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關於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創新工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精神及世界發展潮流編寫的,融於了現代教育理念。因此我們的教學理所當然應該依此指示精神設計。也就是說,更新教學觀念,落實四條原則:

1、開放性原則。歷史教學必須具有開放的思想,“要改變思想的參照系,擴大思維的空間,從過去那種狹隘的、封閉型中解放出來,變為寬廣型”的教學觀念(黃濟《教育哲學》P119)。在教學內容方面要求置中國歷史於世界環境之中,從更為廣闊的領域來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以更為現實的觀點來講解世界歷史和文化;適度向教材以外方面拓寬,引入體現時代性的史學新資訊,加強與其他學科間交叉滲透結合。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尤其是發散思維。要求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和國際競爭的意識。在教學方式上要求打破傳統封閉式教學,因教學物件、內容、環境等方面的不同而變化,並注意由課內校內延伸到課外校外。

2、民主性原則。教學中要求教師教學觀念民主,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學方法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學行為民主,教態和諧、平易近人,多與學生“商量”,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

3、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性原則。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自身已具備的思想素質,智力能力,獨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學生樹立“主體意識”和“學會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點考慮。教師要重視“主導”作用,特別是採取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

4、發展性原則。要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研究學生的認知障礙,尤其是學習心理方面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推動他們在自覺地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發展,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培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二)必須減輕學生負擔,澄清四個問題

新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其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和諧的發展;新教材是從高中學生的實際出發編寫的,每個學生都可在其各自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新教材是以全面發展為基礎的,要求通過學習,使學生生產一種內驅力,從而增強自信、自立的能力,並由此獲得成功的.體驗。新教材如何設計,使學生的學業負擔得以減輕呢?

1、要清除應試教育影響。長期以來,學校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嚴重地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這種傾向同樣存在於高中歷史教學之中。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如果不能改變應試教育的這種定式,仍然堅持單純的背誦名詞,記憶年代,增加作業量的做法,依然採取訂正、改錯,不斷重複知識點的教法,就不可能實現提高素質的要求。從素質教育要求看,記憶只是學習知識的一種行為習慣和技能。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尋找學生由知識障礙、能力障礙和情感障礙所引起的矛盾,並且提供一種消除這些矛盾的捷徑。教師應在教育中發揮學生的個性、興趣和才能。所以,歷史教師必須從應試的模式影響中解脫出來,才能設計出最佳效果的教學方案,才能減輕學生負擔。

2、應正確認識系統性。歷史教學的內容是從人類的全部知識中選擇的。而歷史材料浩如煙海,無所不包,每個系列自成體系。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族、外交等,各自內部又可分為一些小的系統。因此,每個時代歷史教材的內容都是自成系統的。編寫者按照當時的需要選定教材的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視野與思路的變化,內容必須有所變化,這就成了新的系統。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按照這種相對系統,科學有序地進行教學,才能圓滿地完成任務,切不可貪多求全,片面地理解系統性。比如,新教材一方面加強經濟史、文化史,尤其是科技史的內容,增加了中國現代史的內容,另一方面簡化了事件的過程或歷史現象的描述,加強了巨集觀知識和理性知識,這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就不能把用於開拓學生視野的教學內容自成體系,層層加碼,把增加或刪去的點,擴大成線,連成面;這種把廣闊分散的點變成專深嚴密的線的做法,勢必加重學生的負擔。所以一個最佳的教學設計,必須正確認識系統性。

3、需要正確認識重點與難點。重點、難點的確定,對於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它關係到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內容的調整及資料的選擇。分清重點、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從複雜紛繁的歷史過程中理出頭緒,抓住中心環節,從典型的歷史事件中看到歷史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分清重點、難點是設計最佳教學方案的關鍵。目前,對於什麼是重點的理解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對於作為判斷重點的依據則基本上相近的。即認為教學重點是指教材中體現歷史基本線索、主要環節的那部分內容。教學難點就是教材中學生較難理解、較難掌握的那部分內容。由於教學重點不明確而增加學生負擔的事情較為普遍。我們認為在使用新教材時,教師必須重新審定教學重點,只有認準教學重點,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減輕學生負擔。我認為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教材重點:

第一,從事物的矛盾規律看,應該抓住歷史發展過程中起著領導、決定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或主要環節。

第二,從事物之間的聯絡看,要把一事物與他事物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關鍵點為教學過程中的著眼點。

第三,要圍繞當時形勢來確定教學重點。

4、如何理解彈性。“彈性”按其本意是想用一本教材能同時調動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水平較高的學生能感到滿足,讓水平較低的學生,經過努力也可以接受。這種一本多用的設想當然有它的道理。但是,這種“彈性”往往運用得不好,很多教學設計因此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水平標準不好掌握,“高”與“低”的界線不好界定,尤其是它的“亦此亦彼”的特性,使教師不易分辨。另一方面是由於教師的自尊心,一般地說,每個教師都希望以較高水平、較豐富的內容教給自以為較高水平的學生,所以“彈性”中往往是上彈較多,搞得教學設計中繁瑣龐雜,無疑加重了學生負擔。新教材“彈性”不僅表現在課文、文獻資料、圖表,而且表現在“閱讀與思考”,教師必須切實把握學生水平,改進教法,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實現目的。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1、 知識結構

2、 教材建議

本專題是“思想史”的第一專題,教師要幫助學生逐句分析教科書正文前面的“導語”,向學生交代兩點:

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

第二、要從四個階段認識儒家思想形成與發展演變的脈絡。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眾家之長,經孔子創立、孟子和荀子繼承發展,西漢發揮。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對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簡要分析並指出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

第一,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

其中重點講述儒家思想。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徵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

概念解釋

“百家”指數量多

“爭鳴”指爭論和批判 興起原因

經濟:井田制瓦解 政治:分封制崩潰

階級關係上士階級的崛起 思想文化上學在民間派別代表及觀點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觀點

墨家:墨子及觀點

法家:韓非子及觀點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形成中國傳統文化體系

奠定中國文化基礎

歷史影響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道家:老子、莊子子及觀點

問題的`答案,並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運用“抗震救災”素材啟發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曆史與文化,有志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重點:“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社會原因和歷史意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韓非子思想的主要內容。

本課難點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的思想及對他們的評價

【設計思路】圍繞“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各家思想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進行教學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

【問題研討】本節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第一個專題內容,內容豐富,但在備課中對查閱資料不夠完整,教學中對諸子百家思想觀點的深入講解度把握不夠準,課題之間的過渡還需要流暢,課堂氣氛不活躍,問題設計缺乏新穎。但個人認為在教學匯入中結合現實生活。課堂總結感染力度強,激起學生愛國熱情,弘揚民族文化。爭取更大進步。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8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的推進,對歷史教學的要求也相應發生了變化,與以往的課程評價相比,新的課程評價更加體現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提高。但是很多地方對歷史教學的評價標準不一樣,有的地方實施的評價也只是對原有的.評價的一個改頭換面,並沒有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改善。因此,筆者結合這幾年的教學研究與教學經驗,提出了對高中歷史教學的評價策略。

1.對教學評價的分析

1.1傳統評價的弊端。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歷史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大面積鋪開,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地在改革中體現了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評價體系除了關注一般的史實,還要學生認同許多帶有專家個人感情色彩的史論。

現行的高中歷史評價體系和機制加重了學生的德、智、體等方面的不均衡發展,唯智為先,智又以掌握知識為重。高中生除了掌握五本歷史教科書上的知識外,還要掌握補充的歷史史實中關於原因、影響、性質、實質的分析,掌握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對比、歸納等關係的內容,還要經過超過正常作業量的歷史大學聯考模擬試題、全真試題的訓練。學生學到的僅僅是“歷史知識”,而對跨學科、超越學科的知識卻知之甚少。這種評價體系嚴重脫離學生的日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識記:希臘半島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點;城邦及其特點。梭倫改革為希臘民主制度奠定基礎;克里斯提尼改革正式確定民主政治。伯利克里執政時期是希臘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雅典城邦的權力機構。雅典民主政治對近代西方政治的貢獻。

⑵理解:地理環境在古希臘城邦形成中的影響。歸納並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民主政治的侷限性;希臘城邦的階級與時代侷限。

⑶運用:探究地理環境對古希臘城邦形成中的影響。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產生髮展的歷史條件、基本特徵、實質和作用。探究古代希臘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

2、過程與方法

⑴分析地理環境、問題探究。

⑵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資料,初步掌握資訊處理方法。

⑶引導學生聯絡時代背景,從雅典民主政治的興衰發展過程中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分步驟、分層次掌握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現象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體會古代希臘的輝煌文化為世界文明所留下的重要遺產。

⑵瞭解雅典民主政治“黃金時代”的重要內容,感受古代希臘的輝煌,分析古代希臘文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及其歷史侷限,感受人類文明的源遠流長。

⑶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產生髮展的歷史條件和實質,理解希臘奴隸制度的利弊得失,從巨集觀上把握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

重點難點:

重點:伯利克里時期的.民主政治

難點: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實質和歷史作用。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瞭解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徵。但在古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建設卻是主流,這在古代的希臘與羅馬錶現的尤為突出。當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和法律體系都是由古希臘羅馬的政治系統中逐步發展而來的。那到底古代西方的民主和法制到底是怎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學習第六單元第一課“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來了解一下吧。

[講授新課]

(一)希臘文明的搖籃

在接觸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希臘的地理位置。(展示地圖)

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半島---------巴爾幹半島。她被大海所環繞,因此我們稱希臘文明為“海洋文明”。由於希臘地形複雜,少有大塊的平原地區,而各個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的影響,交流不便,所以在古代希臘形成了許多的小國家,它們被稱之為“城邦”。

城邦形成於公元前8——前6世紀,它一般包括市區和周邊的農村地區,範圍非常小;而且,城邦一般是通過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共同團體、共同地域和政治經濟的獨立實體。小國寡民、獨立自主就是它的基本特徵。

在眾多的希臘城邦之中,雅典與斯巴達是兩個典型的城邦。西方的民主政治來源於希臘,而希臘的民主政治則以雅典最為完備。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雅典民主政治到底有哪些內容。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關鍵要掌握三大改革: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1.梭倫的改革

梭倫改革時,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這項措施使許多工商業奴隸主因財富上升了社會地位,他們與原來的貴族都佔據了第一、二等級。(打擊了貴族的統治。)同時設立公民大會,公民大會成為權力機關。除此之外,梭倫還設立新的政權機構——四百人會議和陪審法庭,前者規定除第四等級外,其他公民都可當選;後者參與例行審判,接受上訴案件。廢除了債奴制度。

影響: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礎。

2.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把整個雅典城邦分為10個地域部落,以取代過去的4個血緣部落。克里斯提尼的這一舉措,打破了血緣關係,大大削弱了氏族貴族的勢力。設立五百人會議、成立十將軍委員會、實行陶片放逐法。這些改革措施,使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確立起來。

(三)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

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

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比較全面,而且很徹底,共有六項:第一,擴大公民參政範圍:除十將軍外,執政官和幾乎所有其他官職向各等級男性公民開放;第二,改革公民大會,規定它是雅典城邦的權力機構,管理內政、外交、軍事防務、官員選舉任免等事項,凡二十歲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參加,每個人在大會中都有發言權和表決權;第三,改革五百人會議,規定在公民大會休會期間,負責處理國家大事;第四,提高陪審法庭地位:負責審理各類重要案件,參與立法;第五,擴大十將軍委員會權力;第六,發放工資和津貼,調動公民參政的積極性,(觀劇津貼)

(四)雅典民主制度的評價

雅典民主制度保證了希臘文明的燦爛輝煌,而且當今歐美眾多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政體差不多都來源於它。其次,雅典民主政治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限度凝聚本邦公民,以保

持自己的獨立性,對外則是為了掠奪他人的財富和奴隸。

雅典民主政治的侷限性:第一,它是少數人的民主,本邦婦女、廣大奴隸和外邦人都無權享受民主政治;第二,它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之上的。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10

【微課內容分析】

本節微課是嶽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第3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2子目“選官制”的內容。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建樹,是本節課的重點,而對此的理解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這是確定科舉選官制為本節微課講授內容的主要依據。

【學情分析】

首先,學生對一些重要歷史概念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和表面,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使認知由淺入深、由表及裡。

其次,學生的一些學習能力還不完全具備,在對歷史問題的分析、判斷、評價等方面尚有欠缺。這些都是學生目前學習中的難點,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逐一解決,使能力獲得提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世卿世祿制,察舉與徵辟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等歷史概念。

學生通過對中國選官制的演變歷程的學習,鍛鍊梳理知識的能力。通過對科舉制創立的特點和積極意義的分析,培養分析問題和評價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微視訊課學習,對自己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加深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學習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的發展和演變,是根據時代的需要而制定和不斷調整的。

古代的制度為我們今天也提供了歷史借鑑。

【教學重點】科舉制創立與完善

【教學難點】科舉制的作用與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微課匯入: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標誌之一——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科舉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結束,歷經1300多年。這節微課我們就從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五個方面來學習科舉選官制。

設計意圖:以解讀課題匯入,既點了睛又交代了任務,同時還希望能起到激趣、凝神的作用。

二、微課講授:關於科舉選官制的五方面的講授,依次是背景、創立、演變、特點和影響。其中,背景和影響兩部分有所側重,創立、演變和特點這三方面稍略。

設計意圖:根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為出發點,五方面內容的設定呈現一定的邏輯關係;注重設問的技巧與作用,抽絲剝繭,深入淺出,希望能對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三、微課結語:“一言概之,科舉選官制的創立統一了價值,延續了文化;促進了教育,培養了人才;穩定了政治,推動了發展!同學們,今天的微課——關於科舉選官制我們就學到這裡,再見!”

設計意圖:既結束了本課,又呼應了匯入,既學到了知識,又略有回味。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構成;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社會背景;瞭解巴黎公社革命的基本史實,總結其經驗教訓;通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對《共產黨宣言》的理解運用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19世紀中期工人階級生活狀況視訊,創設情景讓學生體會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過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立場對《共產黨宣言》進行解讀讓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及現實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和個人經歷讓學生體會馬克思、恩格斯偉大人格和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

教學難點:

由《共產黨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

教學方法:

講授法、探究法

教學手段:

情景創設、小組探究

教學過程:

匯入:上課之前先問大家,你們最喜歡的課外書是什麼?我這裡也有兩本在中學生中很有市場的書——

出示《三重門》和《夢裡花落知多少》,顯示其發行量。

我今天向大家介紹是不是這些書,而是一本經歷了160年的時間考驗,有著更強大的生命力,這本書就是

出示《共產黨宣言》,顯示其發行量和再版次數。

這本書為什麼能經歷160年的時間考驗,為什麼能流傳到那麼多國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書,走進它的作者,走進這個理論——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出示課題。

今年是這本書的作者之一——馬克思誕辰190週年,今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60週年,也就是說馬克思在他30歲時寫出了這本傳世之作,那麼30歲的馬克思到底看到了什麼?是什麼促使他窮盡一生之力為之奮鬥?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時代。

片斷一:機器轟鳴聲裡的抗爭與探尋——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

出示視訊——反映19世紀中期工人生活狀況的視訊。

19世紀中期的歐洲正在經歷著一次巨大的歷史轉折,這就是——工業革命,而從剛才的視訊中我們可以看出工業革命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機器的使用。機器給資本家帶來了什麼?——財富;那給工人帶來的又是什麼呢?——超負荷的工作卻無法滿足最起碼的生活需求,也無法給孩子帶來幸福的童年,面對如此的現實,怎麼辦?

——反抗。哪些反抗?

——探尋。哪些探尋?

但這些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而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都是沒有科學的理論做指導,所以迫切地需要科學的理論。

需要科學的`理論,理論就會從天而降嗎?——還需要有人為之而奮鬥和努力。傑出的代表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

出示材料。馬克思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志向、堅持、犧牲、創新……

片斷二: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陽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在繼承了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哪些優秀文明成果?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當時的工人們尊稱年僅29歲的馬克思為“老爹”,把這一偉大理論稱之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陽光”,而這“陽光“升起的時刻就是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這本2萬餘字的小冊子到底有些什麼內容讓全世界工人如此欣喜和充滿希望。請同學們閱讀材料一至材料五,歸納《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二)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三)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四)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

和意圖。他們公開宣佈: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五)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以上五點內容構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以後的30多年中,馬克思共撰寫了近20xx多部著作繼續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但《共產黨宣言》為其奠定了基礎。從發表至今,《共產黨宣言》經歷了160年的時間考驗,流傳到70多個國家,在不同的時空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穿越時空解讀這本《共產黨宣言》吧!

片斷三:穿越時空看《共產黨宣言》

我們來到的第一個時空是——19世紀70年代的巴黎。1871年的巴黎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一位歷史的親歷者這樣描述這件事。……………………到底發生了什麼讓巴黎人民這樣激動?——巴黎公社的成立。

巴黎公社做了些什麼讓人民如此激動?請看86頁,歸納巴黎公社的措施。

——新型的工人政權,並且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政權,可是好景不長,72天后,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

巴黎公社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並且敗得如此慘烈。雖然巴黎公社距《共產黨宣言》發表已經20餘年,但參加過巴黎公社的人可能並未真正系統地學習過馬克思主久,作為巴黎公社的倖存者,當他真正讀到《共產黨宣言》後,他又該怎樣總結那轟轟烈烈的72天的經驗與教訓呢?

材料一:

(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二)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三)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四)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

和意圖。他們公開宣佈: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五)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同學們在閱讀經典後總結出的巴黎公社的經驗和教訓與馬克思與恩格斯的觀點居然如此一致,大家很有做思想家的潛質。

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共產黨宣言》能不能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呢?讓我們一起進入第二個時空——20世紀的中國。

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最後讓我們一起回到21世紀的世界。當今世界,資本主義有沒有像《共產黨宣言》所預料的那樣滅亡?沒有,並且還在繼續發展。可是有趣是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在看《共產黨宣言》。、

出示材料。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六至材料十,用21世紀的眼光對《共產黨宣言》進行解讀。

材料三:

(一)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絡。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二)只要指出在週期性的重複中越來越危及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生存的商業危機就夠了。在商業危機期間,總是不僅有很大一部分製成的產品被毀滅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經造成的生產力被毀滅掉。在危機期間,發生一種在過去一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的社會瘟疫,即生產過剩的瘟疫。社會突然發現自己回到了一時的野蠻狀態;彷彿是一次饑荒、一場普遍的毀滅性戰爭,使社會失去了全部生活資料;彷彿是工業和商業全被毀滅了,……

(三)最先進的國家幾乎都可以採取下面的措施:

1.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

2.徵收高額累進稅。

3.廢除繼承權。

4.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5.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裡。

6.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7.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營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

8.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9.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

10.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

(四)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無論什麼時候,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只要有麻煩,就有《共產黨宣言》;當麻煩沒有了,這本書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麻煩再次出現,那些忘記它的人們就又想起了它。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煩不斷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產黨宣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