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京之戰歷史評價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9W

易京之戰

易京之戰歷史評價

易京之戰於197年爆發,建安三年(198年),袁紹率兵攻公孫瓚。公孫瓚只守不攻,袁紹遂設下伏兵。公孫瓚中伏後,心知必敗,逃回城中自殺。

易京之戰歷史評價

從軍事角度講,公孫瓚“築京屯田”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辦法,形式也有所創新,但公孫瓚不能主動出擊,僵板固守是戰略上錯誤,對被困士卒不欲援助,造成外圍陣地丟失,削弱了戰鬥力。在反擊袁軍地道進攻戰中乏術,袁紹則採用挖地道至樓底,再放火燒木造成樓坍塌,其法之妙是攻防戰中的成功之處。

對於袁紹在此戰中的出色指揮,公孫瓚在給張燕的求救信中曾說:“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於地中,梯衝舞吾樓上。日窮月蹴,無所聊賴。”

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作《武軍賦》讚頌袁紹攻滅公孫瓚的功業,辭曰:“其攻也。則飛梯臨雲,行閣虛溝,上通紫電,下過三壚。蘊隆既備,越有神鉤。排雷衝則高雉,烈炬然則頓名樓。衝鉤競進,熊虎爭先。墮垣百疊,敝樓數千。炎燧四舉,元戎齊登。若乃清道整烈,按節徐行,龍姿鳳峙,灼有遺英。南轅反旆,爰整其旅。胡馬駢足,戎車齊軌。”

清朝學者黃山將公孫瓚的易京之敗與呂布的下邳之敗並提:“瓚、布垂敗,眾叛親離,守且不能,尚安能戰耶?況瓚非紹敵,布尤非操敵,棄城出戰,敗或可逃死於一時,欲恃苟且之謀,以繳行險之幸,則瓚出將士必送款於紹,以求全其老小,易京立危,直如關靖所料耳。布出而操以兵綴布,與之戰仍決水以灌城,陳宮又豈能支乎?”

民國小說家蔡東藩在《後漢演義》裡評價易京之戰說:“公孫瓚之致死,其失與袁術相同。術死於侈,瓚亦未嘗不由侈而死。觀其建築層樓,重門固守,婦女傳宣,將士解散,彼且詡詡然自誇得計。一則曰吾有積穀三百萬斛,食盡此谷,再覘時變。再則曰當今四方虎爭,無一能坐吾城下。誰知紹兵驟至,全城被圍,鼓角鳴於地中,柱火焚於樓下,有欲免一死而不可得者,較諸袁術之結局,其慘尤甚!”

關鍵詞: 易京之戰 袁紹 公孫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