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學業考試中高質 高效複習的策略的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1W

[摘要]在學業考試複習中減負增效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本文結合筆者的對科學教學實踐對如何進行高質、高效複習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在科學學業考試中高質 高效複習的策略的論文

[關鍵詞]學業考試高質高效複習策略

國中科學的學業考試複習具有時間緊、內容廣、任務重、要求高的特點,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九年級科學學業考試複習是教學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學生對所學國中科學知識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次整合的過程,是進一步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

我認為國中科學學業考試複習要達到以下四個目的:一是對照會考命題依據科學課程標準和《浙江省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使學生對要求的知識點逐個過關,通過清理歸納,形成便於提取的知識結構網路;二是進行查漏補缺,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調控和反饋機制,發現和彌補學生在平常學習中所掌握的知識與學業考試要求之間的差距;三是加強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複習,強化解題訓練,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四是根據科學的考試特點,進行應試心理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心理素質。為了在科學的學業考試複習階段能達到上述預期目的,我認為在複習階段不僅要理順複習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眾多複習的關係,而且還要講究複習的策略。理順關係是高質、高效複習的前提,事物的發展過程自始至終充滿著矛盾運動,科學的學業考試複習也不例外。只要複習一開始,直接關係到複習效率的許多矛盾就擺在我們面前。這些矛盾由許多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組成。如何理順這些關係,將直接影響到學業考試複習的效率。不理順這些關係,就會使我們的複習思路紊亂,無處適從。

  一、要理順科學課程標準和《浙江省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以及新課程科學教材與眾多複習資料的關係是高質、高效複習的前提

由省教育廳教研室制定的課程標準和《浙江省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是教學大綱中可測量目標的體現,也是我市自主命題的準則。在考試目標中,對要求的知識的範圍和深廣度有明確的界定,規定了考試的性質、內容和形式等。因此,組織教師和學生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有助於減少複習的盲目性,增強複習的生。歷年來,義烏市科學學業考試命題從沒有沒有出現“超綱”的試題,確保了考試的正確導向,大大推進了考試的科學化、標準化和規範化,提高了考試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有些教師和考生對學業考試命題是否會超出《考試說明》界線的疑慮是多餘的,是不利於高質、高效複習的。

科學教材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它是以準確的語言和鮮明的圖表等,明晰而系統地闡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教材在內容上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完整性;在編排上具有順序性、系統性、邏輯性;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可讀性。教材不僅為教師備課、上課、佈置作業、檢查評定學生的知識等提供了基本材料,也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深刻理解知識的主要材料。在學業考試複習中,教育學生認識教材的作用,指導他們認真閱讀教材,就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功能,從而進行高質、高效的複習。

一本好的複習資料是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專家,對學業考試命題的原則、思路和特點進行了分析後編寫的,確實是由教材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具有最本質屬性的東西,是教材內容的精華和重點。有些複習資料還提供適量的複習材料,能幫助學生比較全面、系統地訓練,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正確利用好這些複習資料,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對提高複習效率這一點上顯然是不容置疑的.。

《考試說明》、科學教材與複習資料有著各自不同的作用。要理順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一是複習過程中要堅持以《考試說明》為依據,二是複習過程中要讓學生反覆感知教材,三是適當使用複習資料。有些教師在複習時不顧《考試說明》,經常講一些難、偏、怪、超的題目,認為可以盡居高臨下;有些教師在複習時,緊抱基本複習資料而忘掉指導學生使用教材,甚至錯誤認為複習資料是複習應試的捷徑。這些本末倒置的做法和觀點都是片面的。

因此,在複習時應以教材的系統進行分析和歸納,又適當的選擇複習資料,既用教材導向,又用複習資料拓寬。這是因為學生要在反覆感知教材之後才能對科學知識的質獲得準確清晰的認識。扔掉教材進行復習,就等於缺少感性認識的基礎,要他們盲目去接受複習資料中一些理性的東西,並達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也並非易事。只有不斷溝通科學教材和複習資料的關係,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教材和複習資料所敘述的知識點,使學生對要求的知識點的認識程度得到螺旋式的上升。

  二、要理順瞭解、理解、掌握三個考試層次之間的關係是高質、高效複習的基礎

科學學業對考試內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瞭解”、“理解”、“掌握”,這就為我們複習提供了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嚮導,就能使我們的複習做到有的放矢,也便於我們組織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由於《考試說明》明確規定了考試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理順這三個層次之間的關係,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是認為學期基礎差,達不到要求,有意拔高教學目標。這兩種錯誤傾向,其裨是混淆了三個考試層次之間的關係,勢必會影響到複習的效率。

瞭解是指對知識的初步認識,包括有關的符號、術語、事物以及概念、定理、法則、定律的再現或再認。這一層次側重於識記水平的考查,即感知和記憶自然科學知識的能力的考查。關於瞭解水平的知識點的複習,教師最好在複習前,根據瞭解的知識點,結合教材內容,將其中涉及的基本知識加以羅列,編擬出一系列提綱式問題,用幻燈片展示給學生。課堂上可以巧妙設定認知矛盾,以生動有趣的實驗或形象幽默的語言,誘發並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回答提綱中提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發揮其主導作用;學生通過主動地閱讀課本,發揮其主體作用;另外,還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記憶術”來加速記憶,從而達到這一層次的要求。

理解是指把握所學知識的意義,能作必要的解釋、說明、形式的轉換、結果的預測等,它要求學生在識記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概念,聯想想象,歸納規律,把握科學知識的深刻內涵和廣闊外延,並能舉出或說明簡單的應用。從資訊角度來講,理解應該能將知識資訊換成另一種形式或利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進而系統地整理已獲得的知識資訊,並能把已學過的科學知識和實際中瞭解的有關科學現象相結合,形成知識鏈,貯存於大腦之中。關於理解水平知識點的複習,宜選用討論講解的方法。教師先提出問題,再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最後教師作歸納性的講解。講解方式最好能借助於實驗、掛圖或一些形象化的比喻,採用一問一答的談話式,使難點分散,重點突出,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理解順其自然,容易接受。

掌握是指能應用所學的概念、定理、法則、定律解決一些比較複雜的實際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處於新的情境或處於有一定干擾因素的情境中。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必須能準確地分辨交錯在一起的自然現象,將複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簡單部分;能從自然科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絡靈活運用多種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或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的論證。關於掌握水平知識點的複習,宜選用範例討論和實驗的方法。教師精心選擇符合實際的例題,通過板演講解,啟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或引出實驗探索的課題引導學生動手實驗,分析實驗現象,歸納整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專門的心理學研究令人信服地證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學習動機和積極參與學習的情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保證。因此,在科學會考複習中,讓學生明確某一知識點究竟要達到“瞭解”、“理解”,還是“掌握”的程度,能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誘發學生的有意注意,產生期望效應,使複習效率得到提高。

  三、要理順培養尖子、轉化差生及面向全體的關係是高質、高效複習的保證

培養尖子從狹隘意義上說是為了升學競爭的需要,從長遠來看是為了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國家建設人才的需要。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得意門生”,要善於當好“伯樂”,經常注意去觀察尖子,發現尖子,考察他們各方面的才能。一般地說,尖子生有較強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表現出較高的智商;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他們表現出:學習動機明確,求知慾旺盛,有良好的注意品質和意志品質。在培養尖子生方面,教師應該能充分估計優秀學生學習和創造性的潛力,引導他們算覺地發揮潛力,教師應“變教為導”,學生應“變學為思”。在複習階段,切忌為了照顧少數幾個尖子生能“吃飽”,在課堂上採取加快進度,加大難度的方法,而應指導尖子生自覺學習鑽研,擷取知識,並作適當的課外輔導。

做好轉差工作是全面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說:“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全變得十分相似。”因此,作為教師如果秉著“轉化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尖子生同樣重要”的想法,設身處地為差生著想,千方百計為差生轉變創造條件,轉差並不會像有些教師說的“徒勞無功”。差生一般都是基礎較差,智力稍鈍,反應較慢;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對頭。因此,在複習階段,對差生要“多一點關心,少一點責備。”教師應按中下等學生的實際水平制訂複習計劃,設計複習方案,教學過程儘可能放“慢鏡頭”,讓他們看起來清楚,聽起來明瞭,想起來有道理。

要理順培養尖子,轉化差生及面向全體的關係,首先,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評估教學質量的好壞不應過分著眼於幾個尖子生,而應在全體學生上;其次,教師要了解學情,摸清尖子生還需要什麼,差生還缺少什麼,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做到因材施教;最後,在複習階段應堅持“立足中間,照顧兩頭”的原則,在教學中儘可能解決一些學生學習中存在著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爭取大面積豐收,小面積高產。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們只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認真探索,銳意進取,一定能夠做到高質、高效的學業考試複習,在一年一度的學業考試中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