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會考試中一道試題引發的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4W

在本次期中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用一個平底鍋煎魚,每次能煎兩條,煎一條魚需要分鐘,要煎7條魚,最少需要多少分鐘?

期會考試中一道試題引發的反思

這道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全班68個學生,解答正確的只有4人,正確理解題意的還不到1%,多數同學都毫不猶豫的用×7=(分鐘),這樣的結果也許是可以預料的,但我們恐怕都不願意接受這一事實。

認真分析,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所運用的數學知識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人人都會,可為什麼學生有勁使不上、不能正確理解這個真實背景中數學問題的含義呢?綜合起來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題目中第一個條件“兩條魚”以文字的方式呈現,有別於常見的“應用題”;二是學生平常做的大量練習題都是經過認為加工的純數學問題,儘管有的問題題材來源於實際生活,但是加工後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數學模型,實際上代替了學生完成了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數學化”過程,學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複製”到模型中去就能解決問題,降低了學生季節問題、分析問題的難度。

事實提醒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大多是不規則的,而教科書上的應用題是刻板的,如何拉近現實與書本的距離,使應用題教學內涵豐富,讓學生變“學數學”為“做數學”,這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儘可能地給學生呈現生活中原本的數學問題,或者只對顯示問題做簡單的加工,不要“濃縮”成百分之百的純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的學習過程中覺得應用題離自己並不遙遠,解答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從而深入思考顯示情景與數學之間的聯絡,真正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其次在教學中,還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增強應用數學的能力,鼓勵學生應用生活經驗理解數學,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又開闊了數學視野,體驗數學的實踐性。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