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7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

經過七天的吉林省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專案《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培訓。在傾聽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也能夠跟眾多老師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著教育方式和教學過程,也改變著教師分析和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路,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就“模組4:授導型教學設計”我的一點收穫的:

一、對授導型教學的理解

授導型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以講解、演示、操練及練習、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問題化學習等方法綜合運用的課堂教學形式。也就是授導型教學是在傳統的“講授”教學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繼承了講授型教學高效率、成本低(經濟性)的特點。他更多的關注學生自己活動獲得知識,老師只起導演的作用,課堂氣氛較前者活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習者/學生?

學生是說服自己從教學中獲取特殊知識和技能的人;學習者則是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自己的意義的人。——梅瑞爾 (Merrill, M.D.) et al.

首先分析認知發展的特徵:

認知發展的特徵指學習者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間發生變化的過程和現象,其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最有較大的影響。

認知發展階段的理論對於教學上的啟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學生認知發展階段特徵制約教學,教學必須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二是教學又可以作為學生認知發展的一個有效條件,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適應是基礎,促進是目的。

認知風格指個體在認知活動中所偏愛的加工資訊的方式,即表現在個體對外界資訊的感知、注意、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

其次分析學習者起點水平:

學習者起點水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對預備技能的分析:瞭解學習者是否具有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二、是對目標技能的分析:瞭解學習者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學目標中的部分內容;

三、是對學習態度的分析:可採用態度量表、觀察、會談等方式進行。

學習風格指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的傾向性,包括學習者在接受、加工資訊方面的不同方式,對學習環境和條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認知方式方面的差異等。

在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時,不可能對每個學習者的所有特點都進行分析,但是我們要根據需要了解那些對我們進行教學設計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三、設計教學目標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內容或主題等有關的知識內容,對教學開展後需要達到的目標作出一個整體的描述,包括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具備哪些知識和能力、會完成哪些創造性產品以及取得哪些潛在的學習結果、增強哪些發方面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分析和表述教學目標是,要抓住以下一下四個方面:

(1)闡明學習行為的主體

(2)要用行為動詞和動賓結構短語表述教學目標

(3)要說明達到該目標的條件

(4)對於和目標相關的行為狀況要有一定的判別標準

教學目標包括:A:教學物件(Audience)B:行為 (Behavior)C:條件(Condition)D:程度或標準(Degree) 這一方法稱為ABCD陳述法。ABCD陳述法是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觀點所總結的教學目標編寫方法,其最大優勢在於它的清晰性,能夠清楚地告訴教師與學生目標能力的含義以及如何觀察和測量這種能力,可以有力的克服教學目標表述的模糊性。

A是目標表述句中的主語。

B是目標表述句中的謂語和賓語(最基本的成分,不可缺少)

C是目標表述句中的狀語(條件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

D 是明確上述行為的標準,指學生對目標達到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結果的達成度。

總之,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2

本人蔘加本次培訓受益非淺,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對於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几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裡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學習收穫巨大。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這次培訓,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更易於理解與接受。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現代教育是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

通過培訓討論,使我們對教育技術的理解又提升了一個層次,教學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最後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要儘快行動起來,利用現在教育技術和國際互連網,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3

經過幾天的資訊科技新課程的培訓,能夠跟眾位老師在一起學習、交流,對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

第一天,經過培訓老師的指導,我申請了一個免費的電子郵箱。我發了一條郵件,還收到了兩條,我真高興,我又學到了一種和好友聯絡的方式。通過網路和朋友聯絡比經過郵局通道快多了,這真是一條快捷而又經濟的通訊方式。

在幾天學習中,讓我感受到:

1、壓力大,高密度的培訓任務又迫使我們拿出十分的精力來學習這門適應未來教育的必須掌握的技術,並且從中受益非淺。

2、 從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思想上的轉變。雖然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已經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但學習讓我們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培養上,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人,他們才能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適應激烈的競爭。從他們的身上才能真正看到我們的祖國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保證。

3、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像powerpoint多媒體簡報製作在現今的現代化教學中經常使用,上網查詢資源和一些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培訓老師認真的指導下,自己努力認真完成了老師佈置的全部作業,雖然並不十分完美,但是我的教學思維方式的轉變將引導我在培訓結束以後,還要進行認真的修改和完善。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收穫也非常大,學會了很多以前不曾做過或做不好的事情。

最後,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餘再培訓會收穫些須的欣慰吧!雖然培訓已結束,但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於資訊科技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資訊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後的最終目標。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4

為期一個多月的教育技術培訓將近結束,我的收穫甚多。線上培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一個增強自我學習能力的平臺,具體收穫

(一)對本次培訓的理解

理論上的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從研究物件看,教育技術包括兩個部分,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的資源;從研究範疇看,教育技術包括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五個方面;從應用目的看,教育技術指運用技術支援與優化教學過程達到優化教育教學的目的。

通過老師對各模組的深入剖析,不同小組精闢見解的介紹及同組成員的集體討論,共同作業,我對教育技術有了新的想法。即把教育技術當作手段,把思想和觀念轉變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上來,教師利用各種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而資訊科技只是教育技術中的一個,或者說是實現教育技術的技術基礎,以提高教育技術使用的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資訊科技為本次培訓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評價的平臺和技術支援。

(二)感受新理念教學的獨特魅力

1、團隊合作學習的形式貫穿了整個培訓過程,隊員間的合作與互助組、團隊內、團隊間的熱烈討論幫助我們理清了概念,同時也促進了反思,這樣的活動效率很高,值得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借鑑使用。

2、資訊科技為過程性評價提供了高效、簡潔的平臺,每次的討論,每次的反思,學習全部記錄在相應的網路空間中,將學習的點點滴滴記錄了下來,幫助我們記錄了這次“培訓的成長歷程”,在我培訓結束的時候回顧一下,成就感驟升,這也體現了資訊科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想而知,如果能把這樣的平臺真正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那麼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興趣必然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形式更加豐富,給學生的自主空間,幫助學生確立自主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通過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育效果。

(三)新認識和學習了一些實用性極強的軟體,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

本次培訓中用到的思維導圖軟體、網頁設計軟體,特別適用,有效的降低了教學備課時的負擔。同時在運用的過程中對於教學技術的理解更加清晰。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用理論來指導實踐。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5

我有幸參加了縣教育局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集中培訓,在集中培訓期間,我按時到校,認真聽課並做好學習筆記,按時完成培訓老師佈置的作業。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教育技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對教育技術的理解又提升了一個層次。現將學習收穫和感受總結如下:

1、通過培訓使我提高了教育資訊科技的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天的遠端教育培訓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只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資訊科技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資訊科技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問題,特別是中老年教師。資訊科技使老師面臨著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的問題。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資訊科技應用在學科教學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學生明白易懂,為我的教學增添了光彩,使我對課程發展、教育資訊科技有了新的認識。

2、通過培訓使我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緻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於不斷地提高。特別是這次培訓所學到的東西,要在今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複習、鞏固、運用。

真正的把教學和教育資訊科技整合,融會貫通。

3、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感受到教學工作的艱鉅。

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更易於理解與接受。我收穫最大的是管理觀念的更新。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現代教育是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同時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這次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學、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6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學創新的魅力。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絡,實用性很強。比如建立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後能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後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於開放式,氣氛輕鬆。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在這裡我們見識了很多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資訊科技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瞭解了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學習收穫巨大。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資訊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穫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一定會在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我深深瞭解到了多媒體三大特點: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有助於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只要點選滑鼠,它就可以進行大量的演示,或呈現現象,或創設情景,或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還能通過顏色、字型的變換,影象的閃爍,聲音的變化,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為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特點之二,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漂亮的介面和不斷變化的圖、文、聲在深深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特點之三,是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因為一方面多媒體可以通過多種資訊傳輸方式,讓學生多種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腦兩半球都活動起來,另一方面可大量節省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書寫板演的時間。

培訓時我通過公告欄、QQ、瀏覽其它等方式解決了很多問題,順利完成幾個模組的作業。儘管與老師和學友之間的交流不多,但啟發幫助很大,要感謝輔導老師的幫助和鼓勵。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今後我會充分把這次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敢於嘗試、探索,為優化課堂教學,為促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做出自己的無私努力。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7

參加教育技術培訓後,通過學習、交流、互動活動,對網路教師教育培訓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對網路平臺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中國,利用網路平臺進行培訓學習已經不是個新生事物,不再是罩著一層神祕的面紗,隨著資訊科技的普及,利用網路學習愈來愈呈現出其特有的優勢。學習資源豐富,學習時間靈活,其教學資源亦日趨成熟,此次國家利用教師培訓平臺開展培訓就是一個嶄新的培訓模 式。

通過與各位教育同仁的學習與交流,結合自己的一些學習經驗,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作到是熟悉和了解培訓平臺的各個功能板塊,作到心中有數。同時要即使掌握和知曉培訓學習任務,做到有備而來。

其次是每天都要登入平臺學習網路課程,做到看讀互換。每學完一個單元,便及時填寫學習記錄,認真完成作業並按時提交,這也是回顧已學知識點的很好的途徑。登陸時要注意瀏覽檢視是否有新的公告通知,掌握學習動態。

再者就是經常登入學習論壇,瀏覽與所學課程有關的帖子,汲取所需,同時自己也要積極參與其中。

總之,網路平臺的培訓學習與集中式的培訓學習最大的區別在於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國家已經為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資源,只要按照下發的學習計劃要求,根據自己所需善加利用,必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此次參與培訓輔導工作,既是一次工作,也是一次學習。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人民教師,我將充分的利用這次培訓,把培訓所得,學習所見加以總結,為以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8

9月下旬我參加了省電教館舉辦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班,通過為期一週的學習,使得我平時教學積累的經驗碎片,得到系統化、理論的昇華,現就聯絡平時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過程中的一些實踐所得,談以下幾點粗淺的體會,僅與同仁共勉:

人類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資訊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逐漸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是資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中國小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自然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也成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大課題。

一、整合與傳統的課堂教學之間的關係。

很多一線教師認為運用整合資源上課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格格不入。無可非議,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遭致批評。但是,課堂教學無論在現在還是在將來都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把現代教育技術僅僅作為輔導教或輔導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資訊科技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以實現能支援自主探索、多重互動、情境創設、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方面要求的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情充分調動起來,使課堂的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改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也就真正落到了實處。從這個意義上講,整合並不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全盤否定,而是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進和優化。

二、明確整合的目的。

眾所周知,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授課教師在進行學科整合的教學設計中,應密切注意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的地位與作用,片面強調以“學生樂學”為中心,盲目運用豐富的媒體資源來博得學生一笑,而忽視既定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整合是沒有意義的。我校每學期都要開展聽、評課活動,所聽的課全都是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課。其基本模式大都是:課前授課教師蒐集整理了大量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製成多媒體簡報,並拷貝到多媒體電腦裡(稱作“資料庫”),也做了課件儲存在教師機中,可謂是運用了不少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準備這節課。然而45分鐘時間大部分仍然是老師在控制,其教學過程依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這些課有精心設計的課件,有豐富的媒體資源,也有轟轟烈烈的小組討論,更有先進的網路教學環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但是,這些課自始至終都被老師那隻無形的指揮棒操縱著,計算機、網路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只在其中偶爾充當演示或做練習的工具,並沒有讓學生充分利用網路來自主探究或協作交流。學生的地位沒有得到實質性改變,仍然是消極、被動的接受。這樣的課並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整合,至多隻能算是淺層次上的資訊組合。因此,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課必須明確教學目標,並緊密圍繞目標組織課堂教學。

三、整合要遵循一定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系統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還要再增加一個教學媒體要素。既然是一個教學系統,幾個要素就不是簡單地、孤立地拼湊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聯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整體。但這並不意味著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就必須要遵循一定的教學模式。因為整合涉及的問題很多,如:學科間的差別、資源的性質、裝置的效能、教師的素質、學生的水平等等,你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按照某一固定模式來進行整合。如果根據某一學科的性質和教學內容特點提出現代教育技術與該學科整合的一個基本教學模式。那麼隨之而來的將是所有有關該學科的研究課、觀摩課、評優課等都千篇一律地按照這一模式來進行教學設計,無情境想辦法捏造情境,沒有協作內容搞個遊戲活動也說成是協作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即沒有科學性,也沒有實用性,更缺乏針對性。生搬硬套,只會束縛教師的手腳,對教學的改革和創新也極為不利。因此,整合沒有固定模式可循,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四、整合就是現代教育技術加上學生活動。

近年來,我校把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廣大教師大膽嘗試,努力實踐,遠端教育裝置資源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但是,大部分老師又走入了一個誤區,他們認為整合就是“課件+學生活動”。因此,他們的改革仍然停留在內容、手段和方法上,而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還沒有從根本上轉變過來。課件僅僅是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變,它本質上並沒有改變教學內容,更沒有改變教學結構。而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是要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所建立的理想學習環境和全新的學習方式,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因此二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不過,在課程整合過程中,有時也可以用課件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所以整合也並不完全排斥課件。對於以計算機或網路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不能把他們僅僅看作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教具,而應當更強調把它們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並要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整合的各個環節之中。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作為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以及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協作的內在感染力,是傳統教學方式所無法匹敵的。只要我們正確理解整合的內涵,努力去探究、實踐,我國教育資訊化的全面實現就指日可待。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9

為了提高中國小教師教育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習。重點學習了媒體與資源利用、探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學習的設計、教學實施計劃設計、資訊科技與整合探討等內容。這次培訓學習,我無論在教育教學水平還是在資訊科技操作上,都收穫很大,受益匪淺,對現在和今後的教育教學有較大的指導和幫助。

在培訓中,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習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訓操作中,我學會了的輔助教學的計算機軟體以及應用;學會了如何收集和處理對課程有利的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跟眾位老師的學習和交流,加深了我對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進一步理解。我也感受到王玉龍老師對教學事業的熱情和專業水平,也要求自己要不斷學習和拓展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升自身教學教育能力與專業水平。

課堂是靈活的,教學模式是多變的。在整個培訓中,我理解了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還要懂得如何利用和挖掘有利於課堂教學的一切技術手段,去成就一堂精彩的課。教育技術是為教學而服務,它不僅侷限在音像、多媒體技術上,還應充分應用各種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重視教育過程的研究與開發,重視教學設計和評價。作為一名新老師,更應懂得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用什麼方法教;應把現代教育技術理論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用於課堂教學,用於個性化學習,用於課外活動,用於思想教育和素質培養。

過去,我曾認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圖工具、視訊剪輯工具等軟體就可以把課程上好,認為老師只要教給學生課堂知識就夠了。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懂得了資訊科技對新課程的支援作用,更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並學會了進行課程單元的教學設計,學會了綜合應用各種技術資源創設高效學習環境,真正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將取決於教師自身的綜合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今後我將不斷努力學習和鑽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經逐漸成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培養面向資訊社會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實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本文就課程整合的含義、目的,資訊科技與各科教學整合採取的方法,整合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粗淺的探討。

1、學生主體性不強,教師仍為主導。學習效果不好這種情況表明,備課很不科學,能夠完成教學目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每節課的時間是固定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任務。

2、譁眾取寵,偏離教學的本質。發生這種情況,我認為一是課件的設計太花哨,注重感官欣賞而忽視教學效果,有譁眾取寵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是很成功,就像放風箏一樣,注重放,卻沒注重收,這樣教學任務很難完成,還不如沒有資訊科技介入,反而更實在一些,教學在於效果,而不是表演。

3、不能濫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資訊科技輔助課堂教學。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依賴資訊科技,不管教學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資訊科技,更不顧資訊科技的出現時機是否恰當,學生用於觀看螢幕的時間過長,用於獨立探究、閱讀、實踐的時間太短。

4、不能孤軍奮戰近幾年來,寬頻、校園網鋪天蓋地,而面對優越的條件,有些人思想認識還不到位,仍舊“不走陽關道,只走獨木橋”,對課程整合理解片面,認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多數是資訊科技老師的事,因為資訊科技老師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殊不知“眾人劃漿,開大船”,需要各科老師共同努力,資訊科技老師可以提供技術上的服務,其他學科的老師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務,這樣才能將整合課上得有聲有色。

5、不能只有公開課、評優課才注重整合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要達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實現的,有的老師只在要求上整合課、公開課時才想到整合,放著資訊科技的優越條件不利用,仍舊“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師,認為自己在從教的多年沒有整合,效果也不錯,殊不知現在提倡的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使用資訊科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可以為教學注入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

6、一味依賴資訊科技有的老師發現了一個“好”網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術的課程和相關資源。結合自己所需,找到並下載了一門課程設計以及整合技術的工作表。該單元的工作有兩個技術整合活動:找到並列出有關知識資訊網站

列表;

7、不重實效,譁眾取寵有的老師認為,越是採用高階的技術軟體,就越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教學課件越是新穎,所用圖片、動畫和音響越多,就越能體現資訊科技的作用;或者,有老師認為,在教學中使用的技術手段越多,就越能體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力度。在這種誤解下,許多老師大力開發“精品課件”,以便在公開課上“亮相”一回,結果卻導致了學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術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得課堂教學變成了新型技術裝置的展覽會。

8、缺乏掌控能力,課堂失控在許多資訊科技支援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對於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性技術問題束手無策;或者不能對學生的教學進行有效地引導。例如,在讓學生分組完成學習任務時,往往是由一、二個“小能人”包攬一切,其他同學無所事事。又如,在讓學生用技術分組展示學習作品時,各小組通常只關注自己的展示內容,而對其他小組的展示內容一無所知或漠不關心。

9、“作秀”嫌疑太大目前,儘管有許多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公開課,然而它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卻應用得很少。許多整合行為只是為展示需要而設,沒有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公開課“作秀”的背後蘊藏著教學改革面臨的實際困擾:許多一線教師表示,考試的壓力迫使學校和教師傾向於採取填鴨式

的口授式教學,而無暇顧及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實踐。這是因為,儘管資訊科技對教學效果有促進作用,但當採用技術時,許多教學內容都無法在原先規定的教學課時內完成,即定的教學任務無法落實。在單一課時或課堂教學中,一些精心設計的整合技術的教學活動難以展開。此外,並不是所有的學科內容都適合於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如果強行使用資訊科技來開展所有內容的教學,反而適得其反,加重了師生的負擔,效果又不明顯.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1

今天利用雙休日的時間,我參加了廣州市中國小繼續教育的培訓課程,在已有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又吸收了新的有營養的元素。

《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告訴我們:教育技術的本質就是運用技術手段去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與效益的理論與實踐。它研究的物件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我國一般強調),主要包括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五個方面。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等無形技術的指導下合理的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資訊科技是指一切能夠擴充套件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應用於教育技術的資訊科技通常有視聽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衛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網路技術和虛擬技術等。資訊科技與課程教學進行整合時,教學應用功能主要體現在:創設真實的情境,共享豐富的資源,快速靈活的獲取資訊,提供多種多樣的互動方式,不受時空限制的進行協作交流,支援學生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

通過兩天認真的學習書本,觀看光碟,我真切地感覺到在學習思想上有了很大轉變:由傳統單一的學習提高到了混合學習的高度上來;實現了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的結合,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結合,將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融匯在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中。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2

幾天的教育技術的培訓,使我收穫頗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1、"老師引導---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學習形式,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知識,而且是一個以符合教學、學生和學生學習發展需求的教學方式。

2、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等概念。教育技術: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教學設計:指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3、明白了以課程為本位的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⑴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促進學科/領域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⑵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技術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⑶利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和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4、通過討論練習進一步明確了"授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教學設計"的特徵。

5、讓我們明白了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⑴能滿足多主題、分層次的教學任務;⑵可以預設和提供學習支援功能;⑶或以支援全員成果展示或全參與式的互評;⑷具有動態資訊釋出功能,使教師蒐集過程性評價資訊成為可能。還有就是網站的持續存在性和互動支援功能可以延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6、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不應該是課程順應資訊科技,而應該是課程同化資訊科技,應該是"課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⑴課程內容的適用性,必須適合利用資訊科技教和學的內容;⑵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科技應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多樣化需求;⑶學科/領域的不同特點,不同學科培養目標與認知規律的不同應該是技術選擇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更加努力,將會上所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為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進一步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3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從教以來我接觸教育技術也有一段時間了,但在教學中總存在這樣或那的困惑。這次培訓正好是我一個學習的機會,使我受益非淺。下面就談談我對教育技術培訓的點滴體會。

1、通過學習,使我真正認清了“教育技術”與資訊科技的區別,什麼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如何科學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及教育技術在國小課堂教學中運用的真正意義。 明白了以課程為本位的資訊科技整合的目標定位,即“三促進”弄清了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更讓我體會到網路教學的優勢所在。

2、通過學習,我體會到資訊時代已經到來,資訊科技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應用資訊科技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學習領會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使我認識到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把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緊迫的。

3、在這裡我是作為一個學生的角色在課堂上感受學習,探究學習,對比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教育資源。把教育教學和資訊科技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利用多種媒體的優越條件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為造就新一代新型人才而努力。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4

為了提高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學習。重點學習了教學媒體與資源利用、探導型教學設計、探究性學習的設計、教學實施計劃設計、資訊科技與課程.合探討等內容。這次培訓學習,我無論在教育教學理論水平還是在資訊科技操作上,都收穫很大,受益匪淺,對現在和今後的教育教學有較大的指導和幫助。

在培訓中,我學會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在學習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訓操作中,我學會了更多的輔助教學的計算機軟體以及應用;學會了如何收.和處理對課程有利的教學資源,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加深了跟眾位老師的學習和交流,加深了我對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的進一步.。我也感受到王玉龍老師對教學事業的熱情和專業水平,也要求自己要不斷學習和拓展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提升自身教學教育能力與專業水平。

課堂是靈活的,教學模式是多變的。在.個培訓中,我.了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還要懂得如何利用和挖掘有利於課堂教學的一切技術手段,去成就一堂精彩的課。教育技術是為教學而服務,它不僅侷限在音像、多媒體技術上,還應充分應用各種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重視教育過程的研究與開發,重視教學設計和評價。作為一名新老師,更應懂得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用什麼方法教;應把現代教育技術理論以及相關技術手段用於課堂教學,用於個性化學習,用於課外活動,用於思想教育和素質培養。

過去,我曾認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圖工具、視訊剪輯工具等軟體就可以把課程上好,認為老師只要教給學生課堂知識就夠了。但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懂得了資訊科技對新課程的支援作用,更深刻的.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並學會了進行課程單元的教學設計,學會了綜合應用各種技術資源創設高效學習環境,真正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有效.合,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將取決於教師自身的綜合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今後我將不斷努力學習和鑽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教育技術培訓心得體會15

XX年8月10日, 我參加了江西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織的為期一週的“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在這短暫的幾天培訓中,使我終身受益,老師的精彩講解,學員間的集體討論,使我對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將促使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建立與管理部落格、教育技術、網路教育資源的檢索與管理、數字音訊編輯技術、用Flash製作動畫、多媒體教學簡報的製作、學生資訊管理技術、多媒體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多媒體網路教室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各專題的學習,這些教學活動實現了教師教學資源在網上的共享,加強了老師們的教學交流,提高的教學效率,更有利於老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

本次的培訓也使我區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兩個概念。教育技術必須以資訊科技為基礎,但卻並不同於資訊科技。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資訊科技是指一切能夠擴充套件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資訊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在我們的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還將繼續擴大其影響。21世紀以來,資訊科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教育技術的改革,在教育資訊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網路、計算機、多媒體等元素已經在現代教育中凸顯優勢,同時對站在教育戰線的教師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的“資訊化”,並不是說教學中用上了電腦網路,老師就資訊化了。我們的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很多還只是停留在“複製”+“貼上”的低認知水平,簡單技術操作上;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應用還滯後於其在其它領域中的應用;甚至還有人認為:資訊科技在教學中只能發揮輔助的作用,造成其在教學中可有可無的尷尬境界。我想這和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師的認識水平不無關係。

經過培訓,學員們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相信大部分教師在今後都會積極採用資訊科技與各學科的整合,相信這些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很好的保證。我們應該繼續積極探索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為培養新世紀的人才做出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