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教育格言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8W

每一個職業,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每一個人,都有為家人提供更豐富的物質生活的責任,你會寫下什麼樣的教育格言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怎麼寫教育格言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怎麼寫教育格言

1. 新學期的工作已經進入軌道,一直忙碌的你是否會停下來思考已走過的教育歷程?今天小編幫你精選了一些杜威的教育名言,或許在工作間隙可以為你帶來一絲教育靈感。

2. 從經驗中學習,從只是跟經驗有關的書本或別人的言論中學習,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但是學校卻同社會生活的通常情況和動機如此隔離,如此孤立起來,以至於兒童被送去受訓練的地方正是世界上最難得到經驗的場所,而經驗正是一切有價值的訓練的源泉。

3. 我們希望兒童從他自己心中“發展”出這個或那個事實或真理。我們叫他自己思維,自己創造,而不提供發動並指導思想所必需的任何周圍環境的條件。沒有一個東西能夠從無中發展出來,從粗糙的東西發展出來的只能是粗糙的東西……發展並不是指僅僅從心靈裡獲得某些東西的意思。它是經驗的發展,發展成真正需要的經驗。

4. 只有應用才能檢驗思想,只有通過檢驗才能使思想具有充分的意義和現實性。思想不經過運用往往自成一個特殊的世界。

5. 教師和書本不再是惟一的導師;手、眼睛、耳朵、實際上整個身體都成了知識的源泉,而教師和教科書分別成為發起者和檢驗者。任何書本或地圖都不能代替個人的經驗;它們不能取代實際的旅行。物體下落的算術公式不能代替擲石子或把蘋果從樹上搖下來。

6. 每個人都有家庭中兒童的生活,市場上的生活,人與人往來的生活,以及與自然界接觸的生活。從這許多生活當中得來的種種知識,種種思想,種種習慣,都是廣義的教育。這種廣義的教育,簡單地說起來,就是社會的能力。這種能力和影響,是可以拿來陶冶人的習慣和性質的。

7. 學校的任務不在把青年從一個活動的環境轉移到死記硬背別人學問的環境,而在於把他們從相對地說是一個偶然的活動環境,轉移到按學習的指導選擇的生活與活動的環境。

8. 關於兒童的學習,可以談得很多,但學校不是兒童生活的地方。現在我們的教育中正在發生的一種變革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場革命,一場和哥白尼把天體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那樣的革命。在這種情況下,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各種措施圍繞著這個中心旋轉,兒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種措施圍繞著他們而組織起來。

9. 教育如果偏於技術,做事雖巧如扒手,好像斯巴達的教育,做得巧妙異常,使人不得而知。

10. 我們不知道什麼叫能力,我們不知道什麼叫發展,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和諧。能力只有與它所派上的用場聯絡起來,只有與它必須履行的職責聯絡起來,才成其為能力。如果我們拋開了社會生活所提供的用途,我們就只能用陳舊的“官能心理學”來說明什麼叫能力,什麼叫特殊能力,等等。

11. 簡單明瞭的事實是,除了有獨創性的做鐵匠的能力、做木匠的能力、或製造蒸汽機的能力以外,沒有任何孤立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或推理能力。簡略地說,能力是為完成某些特定型別的工作而使之協調起來、組合起來的特殊的衝動和習慣。

12. 教育必須使每個人懂得,不妨礙他人和在某種程度上積極尊重他們的利益,這是謀求自身幸福的可靠保證所必需的。

13. 教育的力量,對人影響最深的,就是改變了他的好惡和愛憎。不能使人在根本上產生感情的教育,只是膚淺的教育。教育須使人對社會有適當的感情。

14. 在生活的實際衝突中,個人必須有能力站得住腳,有所作為。他必須有主動性、堅持性、堅定性、勇氣和勤勉。簡言之,他必須具有“性格的力量”所包含的一切東西。毫無疑問,個人在這方面的天賦差別是很大的,但是每個人的衝動、前進的傾向和對做事的迫切願望仍然有一定的基本特徵。在這方面,教育的問題就是要發現這種天生的能力蘊藏的是什麼,然後利用它(提供刺激和控制的條件),把它組織到一定的.、繼續儲存下去的行動方式——即習慣中去。

15. 思維是探究、調查、熟思、探索和鑽研,以求發現新事物或對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總之思維就是疑問。傳統上既定的講課的特點是由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但這種提問常常以取得答案為滿足,而不是引起疑難,由師生共同討論。

16. 只有在思維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而不是偶然得到的知識,才能具有邏輯的使用價值。有些人幾乎沒有什麼書本知識,他們的知識是同在特殊情況下的需要聯結在一起的,因此他們時常能夠有效地運用他們所具有的那些知識,而一些博學多識的人,卻時常陷入在大堆知識中而不能自拔,這是因為他們的知識是靠記憶得來的,而不是靠思維的作用得來的。

17. 如果要創造一種科學的教育,兒童的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沒有它,就不可能蒐集種種素材,而沒有素材,也就不可能建立起一條條原理;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或為了充分發展品性以養成獨立人格,自由也是不可缺少的。

18.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19.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20.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21.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22.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階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階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階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23.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24.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25.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26.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27.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28.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29.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30.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31.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32.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33.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34. 不要以為孩子到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到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國小,那麼,這個孩子在國小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35.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36.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37.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38.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歲前後,第二個在歲前後,第三個在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39.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40. 如果你的孩子在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41.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42. 心底祕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祕密說出來。

43. 在孩子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44.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45.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46.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47.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階,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48.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