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 珍愛生命

來源:果殼範文吧 2.04W

生命,是每一位母親用血肉與靈魂孕育的瑰寶;生命,是每一位藝術家用感情和肢體塑造的奇蹟;生命,是每一位智者用心智和時間探討的奧祕……

感恩教育 珍愛生命

可見,生命誠可貴。不要輕視自己的生命,不要拋棄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費自己的生命。人活在世上,必須將生命緊握在手中,永不放開,永不遺棄。珍愛生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我們的另一個責任,就是感恩。

有一次,我在汽車上看到一個小男孩把座位讓給了一位孕婦,然而沒想到這位孕婦不但沒正面看一眼小男孩,而且連句感謝話也沒說,就心安理得地坐下了。男孩下車後問媽媽,為什麼我讓座了,那個阿姨不說聲“謝謝”呢?

我寧願把那位孕婦的麻木行為看作是一時的疏忽,而非內心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他絕不是為了換取一聲感謝的話語才讓座的,他的'讓座行為完全是心甘情願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聲謝謝,其實並無多少實際價值,然而,這聲道謝又是無價的,因為它象徵著對社會美德的認同。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誰都有窘迫的時候,窘迫的時候施人以援手對被救者是一種幫助,對施救者也是一件樂事。中國古人有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據歷史記載,漢初韓信功成名就後,費盡千辛萬苦,尋到對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優厚贍養以報其恩;諸葛亮感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儘管後主“樂不思蜀”,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古人尚且明白的淺顯道理,可是為什麼在我們今天看來卻是如此的難以施行呢?為什麼不斷出現被救者冷漠絕情的聲音?為什麼知恩、報恩的聲音越來越少?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臺灣著名作家劉墉也在他的一篇勵志文章中,勸勉一些年輕人要心存一顆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

一個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懷有感恩之心,處處心生感激之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才會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陽光,少一點冷漠。這樣也會使得我們所處的社會更文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

當有人“哇哇”地哭著降臨到這個美麗繽紛的世界,就意味著這個世界又多了一個生靈,世界變得更加亮麗;當有人躺在病床上,和親人難捨難分時,世間瞬間又少了一種獨特的聲音,世界變得安寧了許多。這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來去之間,我們應該把握生命,珍愛生命,讓有限的生命變得更精彩。反而,在珍愛生命的同時,也要去學會感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