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時應該怎樣讀教材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2W

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本人於上週四舉行一節公開課,課題是《第二單元課題3 製取氧氣》。從課型上說,本課題是實驗探究課。為了瞭解學生預習時閱讀教材的情況及預習程度,課前沒有告訴學生本節課的性質和具體上課內容,只是通知學生到實驗室上課。本節課涉及兩個分組實驗,預計總用時為15分鐘左右,可是在實際課堂中卻用了近25分鐘並且還有一個組沒有完成。為什麼會這樣?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這固然與學生第一次親手做化學實驗有關,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在預習時沒有認真讀教材更沒有讀懂教材!於是我在週五上課時用了大半節課時間和學生談了在預習時應該怎樣讀教材的問題。簡單地說,有以下幾點要求:

預習時應該怎樣讀教材論文

一、讀教材要咬文嚼字,不能理解大意就算完,特別是自然科學更應該這樣。例如:氧氣的水溶性是不易溶於水,可是有的學生說是氧氣難溶於水。雖然“不易”和“難”是近意詞,但是用在這裡其意義相去甚遠,是絕不能互換的。

二、讀教材要全面閱讀,不能丟三落四就結束,哪怕是犄角旮旯也要讀到。例如: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時,為什麼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要讓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等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本40頁面下方的註釋中,可是大部分學生沒有注意到,所以做實驗時不僅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三、讀教材要善於對比,不能看似一樣就放過,尤其是實驗裝置圖一定要這樣做。例如:教材38頁圖2-15與39頁圖2-17分別是用氯酸鉀和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裝置圖,兩圖只有一點區別,就是試管口有沒有棉花。不少學生注意不到,所以在做實驗或做題時經常因混淆而出錯。

四、讀教材要學會總結,不能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樣樣都想記,結果什麼都記不住。例如: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教材上寫了滿滿一頁,想全面記住很困難,所以在做實驗時往往有些學生看一步做一步,這樣做既浪費了時間又錯過了最佳觀察現象的時機,還有可能導致實驗失敗。如果將其實驗步驟總結為簡單的幾個字,效果將會大大改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