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化學教材中的“討論”發揮作用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9W

  1.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力

讓化學教材中的“討論”發揮作用

學生的學習動力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明確的學習目的;二是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化學新教材中的“討論”發揮作用。由於社會的變遷,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中學生的學習毅力也變得越來越脆弱,學習興趣就成了他們搞好學習的關鍵。利用青少年強烈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參與問題討論,認真鑽研去獲取知識,通過努力去解決問題,當他們求得知識後,這種勝利者心理就得到了滿足,因而增添了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習動力。如新教材中有很多“規律型”討論題,其中《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一章就有13個。這些題目不難,學生願意討論,討論的結論帶有規律性,就容易使學生產生愉悅地“成就感”。再說,討論過程實際上就是應用化學知識及方法去解釋或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可以直接領悟到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只要學生感覺到所學的知識有用,學習興趣就會倍增。

  2.有利於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問題和用多種方法通過不同的途徑去探求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離不開教師對學生髮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效地誘導學生去“發散”思維,關鍵在於設計“發散點”,而新教材上的“討論”題目是在長期地教學實踐中總結或挖掘出來的,具有優選性、廣聯性、密集性和科學性。例如,“如何用實驗的方法鑑別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種溶液?”和“採用哪些方法可以增大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反應的速率?”這類討論題,放手讓學生討論,就能聯絡到諸多化學知識,也可得到很多的好答案,化學論文《讓化學新教材中的“討論”發揮作用》。再如“歸納SO42-的檢驗方法”一題,學生能討論出十多個方案,教師再引導學生廣聯知識,深入討論,優化結果。這樣的討論過程,就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過程。因此,合理使用這些“討論”,不僅可使學生加深理解所學內容,而且對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有利於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在討論中,教師和學生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通過互相切磋甚至是爭論,都可以從多方面接受資訊,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新教材上有一討論題:“收集氨氣的試管口的棉花應用什麼溶液浸溼?為什麼?”這是一個開放型的問題。用什麼“溶液”?多數教師想到的是非揮發性的.酸溶液,而有的學生卻想到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等。在回答“為什麼?”時,教師易受到舊教材思維定勢的影響,認為棉花的作用是阻礙NH3與空氣對流以便得到較純淨的氣體,而學生考慮則是環境保護問題。像這樣的問題還很多,只要師生共同討論,相互補缺,相互激勵,就能共同提高。

  4.有利於開展研究性學習

新教材上的“討論”所設計的題目雖然是單一的,但學習內容並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有許多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如“為什麼醫院裡用高溫蒸煮、照射紫外線、噴灑苯酚溶液、在傷口處塗抹酒精溶液等方法來消毒殺菌?”等問題。在討論時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這樣,研究性學習就水到渠成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