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3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

很久沒有如此激動的感覺了——看著孩子們讀國學後的點滴進步,我深深地感到:山高方知路遠,水激才感源深。

國學,這是孩子們人生中收集的第一滴露珠,心靈沐浴的第一縷陽光!在這些欣欣然張開眼睛看世界的孩子身上,人類無盡的潛力充分顯示了出來。一花一世界,每一個可愛的孩子,都向我們展現了國學對他們的潛移默化。這潛在的內化過程,對於孩子們即將展開的花樣人生,彌足珍貴。

我們知道,展開的書本,相伴的經典,並不能將這些孩子與社會絕緣,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去面對人生與社會。但是,在每一日的誦讀聲裡,孩子們用天然的純淨和聖賢進行交流,獲得“學與思”的力量,這力量將為他們構築永恆的精神家園,使他們前行時免於流俗的平庸和卑微。在孩子們日常踐行對經典最純樸的理解裡,我們分明能感到一種久遠的歷史和文化積澱的力量,在激盪著他們純淨的心靈。

今天的每一個小小改變,都會影響孩子們漫長的人生之旅。為了明日的遠行,孩子們需要這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我們慶幸:人生之初的關鍵幾步,有國學的精華,滋養他們的心靈。有多少人在感慨傳統的'喪失,在眾聲喧譁的時代,相信我們這些讀著“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念著“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長大的孩子,終將釋放巨大的人格與精神的魅力。

所以,我們為之欣喜,為之驚奇,為之激動……

他們的成長,記錄在文字裡。成長的背後,是知遠國學與我們共同的堅持與努力。

感謝知遠國學的奉獻與支援!感謝李老師的一路陪伴與引領!深深感謝!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2

暑假我校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訊。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3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長襲宿收,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的國學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線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的國學就具備這種獨一無二的特質。國學經典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曆史智慧的精髓,構成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客觀環境,維繫著中華文化之根。

“國學”一詞,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國故論衡》及《國學概論》的演講,它以先秦經典和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恢巨集的.“經”、“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內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國學智慧涵蓋了“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偈語、禪機、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和四大古典名著,它是萬億卷帙的古代文獻,體現了中國人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國學體系以“儒”、“釋”、“道”三家學問為主幹,又分為文學、藝術、戲劇、音樂、武術、菜餚、民俗、婚喪和禮儀等支脈,為青少年汲取知識,瞭解民族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渠道。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對中國曆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影響頗深。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復興也起著重大的作用。作為炎黃子孫。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讓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時常充盈在心田,通過學習國學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積極向上世界觀。

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瞭解和熟悉國學,根據國學所倡導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齊家”,成為一個品質高尚、行為規矩的人,對國家和社會都能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推廣國學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到中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國學的精髓是“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這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4

20xx年3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莒縣教研培訓中心舉辦的國學經典教學觀摩培訓,時間雖短,但受益匪淺。國學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簡短精悍的文字,蘊含著無盡的智慧,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

來自臺灣的一線教師段心怡女士和莊溎芬女士,就臺灣的國學教育從政治層面和學校學生家長的普通層面,給我們做了講座。段心怡女士報告的主題是《傳統文化教材課程設計理念》《如何提點出論孟思想的現代意義》。莊溎芬女士的報告主題是《臺灣的語文教學與儒家經典教育》《論語·論學課程設計》。

我覺得,學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載體,在引導和弘揚先進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文化建設是我國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經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個人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現代中國人。為此,我們也積極響應,廣泛開展"讀經典"活動。讀經典能更好植根於民族傳統,掌握優雅、精緻的祖國語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從而引導學生修身立人,明禮誠信,厚仁篤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積極營造"誦讀國學經典,積澱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書香家庭、書香社會。

一、教師悟領經典修身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教師真切感悟經典之美,品味與書為友的樂趣,激發熱愛祖國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經典讓教師體會以德明志、博學多才的內涵,使教師們多一些文化積澱,寫起文章來如行雲流水,說起話來字字珠璣。教師們只有深刻認識到容納下縱橫千年的文化的國學,才會在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下淡定從容、高雅脫俗。國學,是最質樸的人生指南,是對世界的精闢認識,對為人處事的精準總結,日常行事的準則;學習國學,可以陶冶教師的情操,提升教師文化底蘊,實現教師的昇華。

二、學生誦讀經典促成長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的.儲蓄銀行,誦讀就是最好的貨幣,在學生時期將最好的貨幣存在他們心中,長大後定會受益終身。學生通過背誦和練字潛移默化地將歷史地理,道德禮儀,生活知識和識字閱讀能力結合在一起學習語文,使學生在讀誦的過程中語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從根基上自然生長獲得語感語境。經典美文誦讀可以破解當今學生"讀書苦,苦讀書"的現狀,走出一條快樂閱讀之路。為他們今後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至於國學課到底怎樣教?聽莊溎芬女士的課讓我受益匪淺。其實,我們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並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藉助教材,自主感悟。我們只需要求學生讀通了讀順了讀出美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能熟讀成誦,而不求甚解,讓學生沒有一點壓力地學習祖國的精粹文化。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5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裡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穿越兩千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聖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初讀《論語心得》時,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為書中所說的安貧樂道,現在看來頗有些讓人不思進取的味道,細細讀來,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貧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0xx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與教育》的線上學習,這次學習分為四個教學視訊,我用半個月的時間看了好幾遍教學視屏,總計用時20多個小時。另看完教材《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二)。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國小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才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為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裡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揚。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也為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裡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6

今天我看了女兒的國學經典讀書,感覺現在教育的綜合化及對學生從小的培養高尚情操的注重,讓我感覺這是中國教育各方面的提升。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一)世界發展形式讓中國人看清更好傳承國學的重要性

當中華文化開始擺脫弱勢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時候,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與自信;當國人下定決心“走自己的路”的時候,對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選擇和期待;當國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赫然發現它竟是一個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這就是——國學經典!

學習國學可調動學生德育的自覺性、主動性,培養人、造就人、成就人。保證學生在全球化大潮中關於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判斷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是極有幫助的。讓國學經典與學生朝夕相處,通過耳濡目染,達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鍛造其文明素質之效果。

(二)讀國學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中國五千年文化,學習中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中國是一個有著光輝歷史的國家,五千年曆史長河,出現了許多聖人及對後輩有著極有影響的教育故事。讀國學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學習古人的高尚情操,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和根,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已漸成風氣,“以德治國”應從孩子開始。國學啟蒙與讓學生領會。讀國學讓孩子學會遇到困難應該自立自強,人要有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尊愛老師,有一顆博愛之心等等。這些會對孩子將是永遠的一份財富。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7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裡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它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裡許多關於修身養性的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自己的責任,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當今這個花花世界,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變化,功利性比較強,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激趣教學,發揚傳承

《國學》裡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就像陳建先老師說的那樣,“我們老師只需要給他把那扇‘國學’的門推開,裡面豐富的內涵要待他們將來自己慢慢領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誦讀、遊戲、體驗、角色扮演、量化訓練、競爭比賽、動手操作、家庭鞏固等,多種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還利用多媒體動畫、視訊、軟體、電腦、液晶電視,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國學。

三、熟讀成誦,感悟人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孩子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到孩子們每天的進步。

四、加強學習,提升水平

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功底還不夠深厚,急需提高。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必定的教學任務,我們應該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閱讀量、閱讀水平,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教學水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懷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向他人學習。“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通過學習,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開啟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裡採擷精美的詞句,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8

歷史就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那美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什麼是詩詞?如果讓小時候的我來說,那就是那一句兩句難理解的句子;或者說是,隊形排列整齊的幾十個字。而現在讓我說,那就是中華文化中的顆顆珍珠,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或者說,那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對於文學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語言的鬼斧神工,那些古代文人用千言萬語匯聚成幾句簡短的詩句,而且又有那麼豐富的內涵,並且富有藝術魅力。我想,只有特別好的詩詞才會流傳至今吧,畢竟歷史都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

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豔麗的鮮花,湛藍的天空中那個耀眼的太陽,漆黑夜晚裡熠熠閃耀的燭光……詩詞在我們的心中變成了唯一而有記憶的東西!

歷史悠久的華夏民族,文化豐富的華夏民族,地大物博的華夏民族,有多少英雄兒女為你而死,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捍衛你而不屈不撓,造就瞭如今我們擁有豐富內涵的不屈不撓的藝術傳承!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我會出生在這個地方?學習這種語言?長成這種樣子?因為有種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需要我們美化和改造!然而,我唯一不解的是,這偉大的文化究竟是從何而來?是從睡夢中忽然領悟,從遊戲中忽然獲得啟發,還是……都不是!那都是古代文人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是他們智慧的結晶,而那結晶封存到現在被我們再次開發,提煉出了更美的東西——詩詞!但這並不是我們改變或者改造,而是對它的.深度利用,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早汗青”的愛國精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深邃理念!以及“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領悟!每一句詩詞都啟發著人們去開發更美的東西……

現在的我在想念著古人時,覺得他們竟有如此智慧,為我們文化藝術鋪好了發展的道路!那時候的人們,有鑿壁偷光的精神,有聞雞起舞的意志,有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那些所謂的精神熬到現在,卻都是化為烏有,就好像跟著梁山伯與祝英臺一起化蝶飛走了!

其實沒有!

那些所謂的精神只是被一步步篩選掉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我們不再需要那老掉牙的精神灌輸。現代並不等於過去,往事隨風,一吹就散,剩下的就只有回憶、悼念!

中國,隨著語言發展而發展,從文言文到白話文,而現在那些過去的語言卻又被髮掘出了另外一種價值。哦!它們應該是無價的!

黑夜中流星劃破了天空……就在那一瞬間留下了最美的風景——詩詞!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9

20xx年學年度,重慶市教委組織全市教師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繼續教育公共課,它分為四個教學視訊。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深層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使我受益匪淺。

一、深層次的領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並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澱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國學從教育作用、教育物件、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原則等多方面給我們認述的地十分精闢。如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很多篇章都中對師德修養的相關論述,帶給後世為師者莫大的啟示:立志有恆,加強修養;自省自克,改過遷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護學生,無私無隱;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努力創新。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國小教師,就應該吸取國學之精華,結合今天的先進教育理念,不繼充實自己,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當今教育趨勢。

二,深層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指教師培養人才,傳播知識、技能的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學校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傳授知識和技能給學生,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活動。通過此次學習,教授為我們講授了中國古代教學藝術的五個原則: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問對”(問答對話)啟發式的教學原則、相機而授,適時而教的教學原則、寓理於事,寓義於趣的形象化教學原則、師生相諧,美善相悅的教學原則。讓我明白了啟發式是教學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啟發的`前提,問對是啟發的主要形式,相機而授是把握啟發的最佳時機,形象化是使啟發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師生相諧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易接受啟發的一種和睦協調的師生關係。要求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做到學與思辯證統一,學與行緊密結合,學與教相通相長。教師在教學中,起到是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於引導,善於鼓舞,善於啟發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著學生,壓抑學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學生學習,一定要學生保有積極上進的情緒。教學不應拘於單一的形式,而應形象生動,有張有弛;教學的生動性並不影響教學內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溫中國古代的教學藝術,也不禁讓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們甚至可以認為,中國古代大師們的視角是極富現代意識的。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應繼承中國古代教育家的教學藝術,去認真研究,認真揣摩,作為今天指引我們教育教學的財富。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裡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通過此次學習,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可以說,國學知識裡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正確的運用國學中的教育思想與教學藝術,結合當今社會的先進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努力工作,為農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0

《大學·中庸》《詩經》《論語》這些古文是我以前最討厭看的書,這些古書,既看不懂,又讓人看的頭昏腦脹,只是不懂裝懂,懂它的人在一旁聊著古文,而我們這些不懂的人卻只能在一旁做聽眾,從來都講不出一句關於古書的話。所以媽媽和老師都常常要我們看這些書,讓我們把這些書老師要求我們看這三本古書,然而我們卻只顧在看其它的課外書。

最後,老師接到了一個訊息,全班中必須抽10位同學去比賽,這10位同學必須在網上“註冊”完並且用滑鼠點選“我要報名”,這樣就可以參加比賽了,接到老師的通知,我們就全神貫注的看三本古書,知道書中的內容,有點模糊的出現在你的腦海中。

為了讓書中的內容能深刻的`印在你的腦子裡,班級中的人都全身心的投入去看書,就連班級中幾個最調皮的男孩子也拿著這些古文在教室裡念著他們自己的厭煩而引人入勝的“經書”。班級中用功讀書的同學更加努力看古文了,而且她們時刻提醒其他同學認真看古文。

比賽還在進行,我卻深刻地體會到:要汲取知識就要一點一點積累,不能亂讀一通,在一定的環境下,有所收穫,有所成果。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1

9月18日,在贛榆縣青口鎮中心國小又一次聆聽了兩節精彩的國學經典閱讀課。此次活動是縣局教研室硃紅甫主任對國學經典教育教學的又一次深入推進,自從去年的金秋九月,國學經典教育在贛榆縣安了家,一年多以來,國學經典已經在贛榆大部分學校開了花,國學經典已悄悄地浸潤了孩子們的心靈!上午,一共有四節國學經典閱讀課,因為是兩節並列進行,所以,我只聆聽了韋惠華老師的《論語。學而不厭》和陳學壯老師的《莊子。北冥有魚》。課堂上,老師們把國學經典的韻味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陳老師教的《北冥有魚》這一課,深厚的教學功底,渾厚的嗓音,聽著聽著就陶醉於課堂上那純粹的美啦!陳老師把國學經典的教學形式展露於老師們面前。讓聽課的老師明白了國學經典是教學模式。就如硃紅甫老師所講的國學經典怎麼上的三點一樣,第一是興趣大於強制,第二是意向大於主導,第三是積累大於理解。最後,張麗老師對國學經典的課題研究的開題作了一個簡要的報告,朱老師對課題的實施等過程性進行了指導。

我一邊聽課一邊就在思考,孩子們學習國學經典有何好處呢?硃紅甫老師大力推行國學經典進課堂,對孩子們的思想、品格的形成有何重要作用呢?在學習中,有句話讓我深受感動,“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在育人”。是啊,做人比成才更重要。很多學校現在將德育放置一邊,殊不知德才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沒有德育的教學是可悲的,沒有德育的教學是缺失的!學生可以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學生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裡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因此,大力推行國學經典進課堂是一件有利於新一代成長的好事!我衷心希望國學經典教育之花在贛榆縣所有學校絢爛的盛開!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2

《道德經》短短五千言飽含人生智慧,其無為的思想深刻影響後世,辯證的觀點更是在西方產生強烈反響。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寫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用今天的話來翻譯即是:“最完美的東西,就好像有殘缺一樣,但它的作用是永遠不會衰竭的。最充實的東西,就好像空虛一樣,但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就好像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就好像很笨拙似的;最卓越的辯才,看起來好像很木訥似的。清靜能克服躁動,寒冷能克服寒暑。清靜無為萬事萬物就能和諧自然地發展下去。”在這一章節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老子的辯證思想,在我看來,辨證思想就是綜合運用某項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以其反面顯襯其正面。其實,這種辨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例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最富裕的人往往穿著最樸素,還有美術中的留白,音樂中的斷絃之音。

而“大辯若訥”的辨證思想是一門語言藝術,不管是處於什麼年齡段,什麼職業的人都需要學習這種“大辯若訥”的語言藝術,尤其是正處於年少氣盛階段的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如何說話、如何得體地說話,對其仕途、事業、婚姻、以至整個人生都有重要的影響。

我根據其藝術程度的高低,把“大辯若訥”的語言藝術分為三個層次,即是:傾聽、慎言和巧言。

傾聽,是最有效的溝通方式。要做到“大辯若訥”的“訥”首先要學會傾聽。人是富含情感的動物,時常需要宣洩自己的情感。在跋涉的道路上,跌倒時需要有人扶持;憂慮時希望有人分憂;寂寞時希望有人陪伴;失去希望時希望有人鼓勵。這都需要傾聽的夥伴。有效正確而全面的傾聽,成為了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拿銷售人員來說,那些最成功的銷售人員往往不是滔滔不絕地勸誘顧客購買的人,而是那些詢問顧客的需要、傾聽顧客的需要,站在顧客的角度上去看待產品需要程度的人。這種銷售人員運用了傾聽的語言藝術,既銷售了產品,又建立了長久的客戶關係,才有資格被喻為成功的銷售人才。

除了要學會傾聽,還要學會慎言。慎言可以將人性的弱點轉化為人性的優點。人,很容易看出別人的缺點,卻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因此,人總習慣於批評別人,然而,話從嘴裡說出來了,便永遠也收不回來了,尤其是惡言。即使是不經意脫口而出,也會傷人與無形之中。因此,我們要學會慎言,不要隨便批評別人,如果一定要批評別人,那一定要注意方式。例如,有位家長對孩子說:“孩子,我們真的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如果你代數再努力的話,就更好了。”這段話表面看起來是表揚,但是“但是”二字卻給孩子更多的失落感。但若家長能換種方式來說,例如“孩子,我們真的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繼續努力,你的代數成績就會比別人更高了。”

比慎言更加巧妙的,就是“巧言”。要做到巧言,不僅僅需要經驗的積累,更需要的是智慧。例如,龍永圖在回憶中國加入WTO時提到,1998年時,在談判的最後環節,中美之間只剩下7個問題無法達成共識。在雙方準備“後事”時,朱鎔基板著面孔對大家說“今天一定要籤協議,不能讓美國人跑了,我跟他們談。”結果,朱在談判桌上讓大家捏了一把汗。當美國人丟擲前三個問題時,朱都只有一個回答“我同意。”我著急了,這豈不是要全盤放棄嗎?我不斷給朱遞條子,寫著國務院沒有授權,沒想到朱一拍桌子,說“龍永圖,你不要再遞條子了。”我當時真沒面子。想不到,當美方丟擲第四個問題時,朱說“後面四個問題,你們讓步吧,如果你們讓步,我們就簽字。”龍永圖回憶到這裡時,彷彿回到了當年的現場,他舒了口氣說:“大家總算放心了。我後來想想,國務院不就在這兒嗎?後來,美方五分鐘後就同意了中方的意見。事實證明,後面四個堅持沒有放棄的問題,如汽車貿易等是我們的底線,這就是我們對優先次序的判斷,更是朱的智慧體現。”

在這裡,朱的表現就是“大辯若訥”中的“巧言”,讓步在先,而且把人情送得很大方、很爽快,甚至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果就這樣“送人情”下去,還叫什麼“談判”呢?正當在場人員面面相覷、驚詫莫名時,一個智者的形象出現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現在輪到美方忍痛割愛了。如果美方不讓步,就意味著沒有誠意,也不給面子。而後面那些問題恰恰是中方無法讓步的。這就是“巧言”的魅力。

其實,“大辯若訥”的語言藝術最典型的體現就在於《道德經》,僅用短短五千言就論述了博大精深的智慧哲理。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若能掌握大辯若訥中傾聽、慎言、巧言這三種語言藝術,並加以巧用,其一生可謂受益無窮。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3

暑假得此機會赴北京學習國學經典,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認,誦讀國學經典的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薰陶,對國小生而言亦是如此。這種國學經典的浸染,看起來是個大工程,突破起來也是個難點,但這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文學視野的拓展,個人素質的提高卻有著重要的意義。兩天的課程培訓下來,杭州的拱宸橋國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橋國小在國學經典教學方面走得非常紮實,讓我覺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學禮。開學初的入學禮儀(正衣襟、拜孔子、觀國學館等等)讓孩子從思想上重視國學、禮儀、傳統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王崧舟校長所打造的“樂學模式”也是讓我感受很深:始於“悅讀”,基於“熟讀”,貴在“悟讀”,成在“化讀”。在國學課堂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提倡“兒童視角”,非常在意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長還呈現了“文化種子”的習得。以每天三誦、每課一練、每週一課、每月一查、學期一賽、學年一年來作為主要途徑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拱宸橋國小王校長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國學經典教育做得的確是有聲有色。感受了拱宸橋國小的國學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幾位專家灼見之後,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現就幾點來說明:

一、國學經典教育要有重視氛圍的營造。幾位專家都講到了,陶冶薰陶在國學經典教學中很重要。國學經典教育的實現並不只是通過那一週一節校本課,更不止於課堂上的教與學,還應該有一種環境、氛圍的薰陶,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習得或強化。如果只把國學教育的壓力放在三四十分鐘的課堂上,那這節課跟普通的文學課並沒有太多差別,反而會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所以應該打造國學經典學習的文化氛圍。比如關於國學經典讀書活動的開展、繪畫活動的開展,文化牆的更新、班級讀書角或者黑板報等欄目的更新。在樓梯處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國學經典裡面的詩文、或者宣傳國學經典教學的標語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過“升旗儀式”“大隊活動”來輔助宣傳,多加薰陶。再有像參觀國學館等實踐活動,也可以讓學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國學經典”的學習很重要。

二、國學經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是要求課堂上的學習興趣,而且要注意讓學生在課餘生活中也不忽視國學經典。課堂上的興趣提高,離不開教師的課堂設計,多樣化的誦讀,趣味遊戲、動畫輔助教學、小誦讀競賽等等可以做些嘗試。課餘生活中對國學經典誦讀的興趣要依賴於學校活動的側重。學校可以每月、每學期根據情況來計劃關於國學經典的誦讀比賽、演講比賽、節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讀書活動、書畫活動來開展。

另外,國學經典教育也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求一味的講解,更要抓好重點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悟、內化。這也對老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來講的確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提高的地方。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4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於全部背下來了,經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穫可真不少。後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麼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後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國小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後需要多加註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看到字寫的不好,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的問題,用《弟子規》上的話來規範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儘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國學經典心得體會15

20xx年9月18日,我在青口鎮中心國小參加了“贛榆縣國小國學經典教育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活動中觀摩了韋惠華老師執教的《學而不厭》和陳學壯老師執教的《北冥有魚》的示範課,最後聽取了由硃紅甫主任主持的講座。通過培訓學習,我認識到上國學課,意象大於意義,不求字字落實,重在培養興趣。教學中,要掌握兩條原則:取捨有度,化繁為簡;言意兼得,古為今用。有時一課的教材內容很多,教師要學會取捨,在人文薰陶上有所取捨,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取捨,在文言常識上有所取捨,不要面面俱到,幫助孩子們學有所得。要使我們的國學課更加有效,需注意三個策略:誦讀積累(字音、節奏、語氣、韻味)、巧用註釋(讀前、讀中、讀後)、巧妙連結;處理好四個關係:國學課堂和語文教學的關係、資源拓展和文字解讀的關係、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人文薰陶和積累語言的關係。我們要把國學課程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補充,學習國學要以誦讀、閱讀為主,要注意學生的.基礎,要基於學生的體驗,對於古今義有差別的字的意思理解要在教學中落實。醉心於國學,徜徉於經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