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27W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時間》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時間》觀後感

《時間》觀後感1

對於羅振宇和他的邏輯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我而言,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句話: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在我看來,這和社交化電商是有著本質的聯絡的。未來的交易都是社交,入口建立在彼此間的信任,與社交化電商一樣,都是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當然,交易不僅包括電商,還包括線下交易等等。下面,我將用社交化電商來支援這個觀點。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化電商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購物社交化:社交讓購物更有價值

1、社交平臺支援電商,微信,QQ的社交屬性為電商提供強大支援。

(1)使用者以自然狀態分享資訊到社交網路,引發自然、真實的互動,引起好友的點選、閱讀、購買興趣。

(2)使用者的分享資料彙集,引發使用者關注、口碑傳播、產生流量、購買等結果,從社交網路流傳到電商。

2、微信成為網際網路的超級入口。

(1)使用者規模龐大、活躍性高、粘性高(到目前為止,微信的日用量達到7億之多)。

(2)微信為電商打開了“八大入口”:服務社交、身份、資訊、流量、支付、購物、推廣。

二、社交化電商較傳統電商的優勢:

1、功能一體化:集社交支付電商平臺功能與一身,更易將使用者引到電商平臺,完成交易。

2、支付場景化:微信為支付提供了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和底層構架。微信支付實現了與支付場景相結合,而非單一的支付工具。

3、運營高效化:運營成本低,減少了傳統電商服務中的運營損耗。

(1)運營的便捷性:運營成本低,支援第三方軟體接入,省力省心。

(2)減少了人力投入。

(3)提高運營效率。

4、推廣即時化:微信,QQ基於熟人關係鏈更容易實現購物資訊即時推廣。社交電商正是主攻“熟人經濟”,建立在熟人社交的信任基礎之上。社交電商的成敗,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口碑。只有做好產品和內容,獲得使用者的信任才能夠促使使用者進行主動分享傳播。好友推薦是影響社交電商使用者購買最主要的因素。

這是我對——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這句話的一些相關觀點和看法。

當然,除了這個,羅振宇還談到了網際網路轉型、資本寒冬和創業潮、O2O大戰和合並大潮、支付大戰、阿里巴巴、微信、小米和華為等,並在這些案例中穿插了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時間》觀後感2

今天終於看完《小爸爸》這部電視劇了,我覺得這部電視劇最大的看點就是一個不靠譜的男人如何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爸爸!

故事情節以“情”為主線,圍繞親情,愛情,友情來展開,看了這部電視劇的人,估計都蠻討厭泰勒的,因為他有心計,太過於深沉,故意設陷阱讓於果跳,但我認為他和於果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他的妹妹,都希望妹妹能夠幸福,於果的妹妹變成了植物人,而泰勒的妹妹也到了天堂,只能說可憐天下“哥哥”心!

關於親情,他們之間的聯絡就是夏天,一個很可愛的男孩子,我估計看了這部電視劇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和他一樣可愛,他的堅強、執著、一股勁是好多成人都不具備的,特別是在雲南修建學校的那一段,雖然沒幹多少事,還偷偷的睡著了,但誰會和一個孩子計較了,對吧!但因為他的存在,他爸爸慢慢變的成熟,一個人獨自去美國,經歷過那麼多困難,仍然沒有放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帶夏天回中國!

關於友情,齊大聖的仗義,於果的義氣,肝膽相照最好的證明!有的時候,我們身邊存在形形色色的朋友,但我們特別期待一個於果,一個大聖!但我們又沒有想過,我們自己是於果,是大聖嗎?所以我們也不能要求過高,對吧!到了美國,於果被朋友出賣,身無分文,但於果並沒有因此記恨,並救了他一命,好人終歸有好報的,小軍到了洛杉磯加油站打工,要自己工作得來的消費來回饋於果的救命之恩!還有修車廠的那幫哥們,雖然鏡頭不多,但讓觀眾感覺到一種有血有肉的畫面感,大飛這個人物,看起來是一個葛朗臺,並且和珊珊、夏天過不去,但誰又能想到為了讓於果能有錢去美國,他把車廠賣了,只能說人生如戲啊!

關於愛情,在25集的時候,我相信好多人都淚流滿面,快閃求婚,女的向男的,一段悽美的愛情,這段愛情不是因為車子,不是因為房子,不是因為票子,我相信編劇也想通過此片段告訴人們相信愛情!關於於果和李三妹,我只能說是日久生情嗎?我感覺好像深搬硬套是的,一點畫面感都沒有,還是因為文章和馬伊利夫妻檔,所以大結局,兩個人必須要在一起啊!嘿嘿!!!

看完此劇,我覺得當你還是社會的一部分時,你就不是孤獨的,因為會有好多人在牽掛你,所以我們更應該為了那些我們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更加活得開開心心,瀟瀟灑灑!

這個是我個人膚淺的感受,各位看官不滿意的話,青點選右上角,謝謝了!

《時間》觀後感3

很久沒有再讀一本這樣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了。市面上很多這一型別的書,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給自己做個時間列表,因為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會給自己做。很長時間,都認為自己是個有計劃的人,每次要開始一項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會想很多,很多,已經不止三思了,可能N思都有。後來,世界變化太快,生活充滿太多意外,終於發現自己的計劃總是不知覺的被什麼給打斷,於是放棄了許多長期的計劃。再後來,經歷太多事情後,發現自己苦於被計劃所圈住,於是開始享受無計劃的生活,雖然還是有時候還是覺得自己在浪費著一些時間,覺得抓狂,但是也得到了些許快樂和放鬆不是。畢竟自己並沒有完全放縱自己,還是每天都在進度一丁點。作文看了此書三分之一,說不上茅舍頓開,卻也有些豁然開朗。畢竟也是個新東方的牛人的親身體會。有些確實很生活很實際,甚至是說到了一些我們不願意承認卻又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看到的陋習。書店裡暢銷榜的書架上永遠放著那麼些貌似排名很高的書,內容多是被千萬人說膩了的道理,食之無味。一時間我還找不到什麼詞語形容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調侃式?詼諧式?反正是會讓你很虛心很認真的去接受他說的建議。

下面是摘錄的一些比較好的句子。

“如果一個專案不超過7個的話,那麼完全可以在我們的大腦中進行。”

“我們不是計劃著去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一個人失敗經歷得多,經驗就相對更豐富,而後就少犯錯。”

看到中途一些內容,懷疑李笑來這位童鞋應該是水瓶座的,上網搜他的出生年月,可惜搜不到。他說話和對一件事的解釋總是給我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就好像比如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一加一等於幾。”然後被面試的童鞋說:“一般來說等於二。但是如果說開來了,有時候等於一,比如一堆沙子加上另一堆沙子還是一堆沙子;有時候又等於三,比如一個男人加上一個女人生了一個小孩,那麼就是三;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老闆說等於幾就是幾。”看完這本書對於李笑來的感受就像是那個被面試的童鞋一樣,會說無數種理由,呵呵,貌似是在和你抬槓一樣。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本書很不錯,我會給他打五星。並不是我這麼覺得,這書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重印了八次。

《時間》觀後感4

像所有勵志類、成功學或教授學習方法的書一樣,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並不需要去推理論證作者的觀點,需要的只是信仰作者的觀點,並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堅持不懈地實行。我這麼說並沒有要貶低它的意思,作者也說“更重要的是行動”。

閱讀起來,作者在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出身、家勢、人脈、智商對於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影響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對自己的控制,提前的準備和計劃,堅持不懈的行動。而這一切都是可以通過自我訓練而習得的。

全書給我最大震撼的一句話是:“我們竟然可以用我們的大腦控制我們的大腦。”作者故意用一種堅定不移、眾所周知、平靜的語氣說出這句話。我不知其他人是否如作者所暗示的那樣也知道這個道理,但我是從來沒有這麼想過更沒這樣做過的。一個人活到一定的年紀當然知道什麼事是正確什麼事是不該做的。十幾歲的少年也應該知道天天打遊戲是沒有前途的,但卻完全管不住自己

而一旦認為“你不應該錄屬於你的大腦,而應該是你擁有你的大腦,並且應該控制娃娃親的大腦”時,問題就由“不能天天打遊戲”轉化成“你要控制你的大腦”,作者又明確地告訴你,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只要有一次成功的事例,控制自己的大腦將在所有的類似問題發揮作用。原本是理智與天性(懶惰)的鬥爭,變成了控制大腦的遊戲。

《把時間當作朋友》副本書共七章。整本書所運用的事例都非常新穎獨特,有作者的讀書所得,也有親身的經歷,透露出作者對這些問題深入的思索和自身的睿智;即使是我以前看過的故事作者也講解出新意。

我比較喜歡前四章,不只帶給我很多新奇的觀點,更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點事實上比觀點更重要。比如說在第三章講到要記錄時間的開銷,獲得時間的感知能力。讀完這一章我才知道怎樣去獲得精確感知時間、做時間預算的能力。

第五、六章主要在矯正一些錯誤的觀點,但可能我極少看“成功學”方面的書,沒有這些錯誤觀點,覺得沒有前幾章吸引人。

第七章在進行最後的催眠,寫得很有力度。

如果硬要給這本書挑個毛病,那就是,雖然作者也強調正確的目標的重要性,但整本書幾乎沒有提及如何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一個正確可行的目標。當然這不是一本全方位教你成功的書,這只是本講如何“運用心智獲得解放”的書。不用太苛求,何況完美的書這世上本就沒有。

讀完本書對我的心智肯定是有所觸動的,但能否得救,還得看我自己的努力。

《時間》觀後感5

對於羅振宇和他的邏輯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我而言,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句話:

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在我看來,這和社交化電商是有著本質的聯絡的。未來的交易都是社交,入口建立在彼此間的信任,與社交化電商一樣,都是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當然,交易不僅僅包括電商,還包括線下交易等等。下面,我將用社交化電商來支援這個觀點。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化電商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購物社交化:

社交讓購物更有價值

1、社交平臺支援電商,微信,QQ的社交屬性為電商提供強大支援。

(1)使用者以自然狀態分享資訊到社交網路,引發自然、真實的互動,引起好友的點選、閱讀、購買興趣。

(2)使用者的分享資料彙集,引發使用者關注、口碑傳播、產生流量、購買等結果,從社交網路流傳到電商。

2、微信成為網際網路的超級入口。

(1)使用者規模龐大、活躍性高、粘性高(到目前為止,微信的日用量達到7億之多)。

(2)微信為電商打開了“八大入口”:

服務社交、身份、資訊、流量、支付、購物、推廣。

二、社交化電商較傳統電商的優勢:

1、功能一體化:

集社交支付電商平臺功能與一身,更容易將使用者引到電商平臺,完成交易。

2、支付場景化:

微信為支付提供了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和底層構架。微信支付實現了與支付場景相結合,而非單一的支付工具。

3、運營高效化:

運營成本低,減少了傳統電商服務中的運營損耗。

(1)運營的便捷性:

運營成本低,支援第三方軟體接入,省力省心。

(2)減少了人力投入。

(3)提高運營效率。

4、推廣即時化:

微信,QQ基於熟人關係鏈更容易實現購物資訊即時推廣。社交電商正是主攻“熟人經濟”,建立在熟人社交的信任基礎之上。社交電商的成敗,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口碑。只有做好產品和內容,獲得使用者的信任才能促使使用者進行主動分享傳播。好友推薦是影響社交電商使用者購買最主要的因素。

這是我對——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這句話的一些相關觀點和看法。

當然,除了這個,羅振宇還談到了網際網路轉型、資本寒冬和創業潮、O2O大戰和合並大潮、支付大戰、阿里巴巴、微信、小米和華為等,並在這些案例中穿插了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時間》觀後感6

由紅星美凱龍和靈思共同出品的溫情微電影《時間門》就是在詮釋幸福,家人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你在一起,愛家其實很簡單。這部微電影是第一部揭示“用時間愛家”的人生意義的微電影,其運用超現實的手法講述一個緊張、懸疑而又溫暖感人,催人淚下的刪除人生記憶的原創故事。《時間門》訴說著一個不惑之年男人的感悟,真實地描繪了現代社會家庭現狀,讓人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

片中男主角彷彿就是年輕人的真實寫照,不惑之年的“失陪男”其實代表了社會中終日奔波勞苦的男人們,他們盲目地追求事業,在外應酬的時間遠大過於陪伴家人。錯誤地認為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的全部,提供家人優越的物質生活就是愛家的表現。到頭來得到的卻是破碎的家庭及無盡的悔恨。人只有在遭遇低潮,罹患重病時才會恍然大悟:人生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於用時間和你在一起,賺再多的錢都無法彌補與家人在一起的重要時光。

為了所謂的幸福生活終日奔波,無數的人忽視了親人,這樣的現狀不禁讓我們問“幸福生活究竟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富足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能給親人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就是愛家顧家的表現,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或者說是曲解的幸福生活。幸福其實很簡單,愛家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在一起,跟家人的在一起的時間長點,再長一點。

一個男人是父母的頂樑柱,是妻子和孩子的頂樑柱,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如果非到病倒時才懂得給家人的時間太少,那已無用,只會讓家人更加痛苦。為了不讓人生留遺憾不做“失陪男”,就要工作和生活合理規劃,不能讓無休止的工作剝奪了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時間門》對我的觸動很大,離開父母十幾年,每年只有過春節時才能短暫的陪他們幾天,與父母的每次通話都是“忙點好,忙點好”,其實我明天他們的那份期盼,無非就是讓我帶著老婆孩子能陪他們多待幾天。以後一定要多陪父母多陪家人,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那才叫幸福!

真心的希望更多人看一下《時間門》,也希望能觸動更多的人。希望藉此微電影能及時喚醒那些深陷迷茫中的失陪族,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用愛來守護家庭。

《時間》觀後感7

在這部紀錄性電影散文中,影像與畫外音似乎分別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固守著各自的組織邏輯。兩個系統時而交匯,但大多數時候影像所呈現的時空的匿名性、主體的消融與畫外音所強調的歷史事件的具體性、信件的具名性之間的背離持續揭示著記憶的幽靈屬性。記憶總是不穩定的、不連貫的,充滿著無數的空隙、孔洞、迂迴、塗改。因此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對具體的東德歷史的召喚,不如說是對記憶本身的流放與驅逐。

電影的第一章和第二章集中呈現了二戰時祖母所在的維也納猶太家族在移送過程中留下的書面記錄,從而展現著一種有形而可回溯的痛苦,這種痛苦有其穩定的根源。這些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書信提及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與事件,任何閱讀它們的人都可以輕易地勾勒出這一家從女兒出嫁再到被移送波蘭的完整遭遇。在這個片段中,家族的歷史(以及對這段歷史的記憶)是線性的、具體的、可感的,因為它擁有紙張這一傳統的物質載體,從而可以被整理、歸類、存檔。

與之相對的是影片第三章到第五章對戰後的東德生活的描繪,對像Heise的父親這樣的知識分子來說,那是一種持續不斷的、無形的精神折磨。“國家只是支配的工具,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誠實。”

在這一部分,影片所引用的材料不再侷限於書面信件,還包括了不少錄音、廣播、膠片、政論、學術討論、詩歌等材料。這些材料中的回憶時常沒有特定的指向,人物關係只有一個大概,事件模糊不清,材料與材料之間也不再遵循線性時間關係。即使在最私人的信件中也充滿著各種語焉不詳、指代不明的表述方式,這無疑跟Heise家被監視的處境有關。主觀的記憶代替了客觀的歷史,而線性的時間則逐漸被蒙太奇閃回、先將來時的死亡預言所取代。生活本身變成了永恆的悔恨與無望的等待。

影片第五章引用了Heiner Müller在柏林牆倒塌之後對自由市場、消費文化、民主主義運動的反思,他還提到了在巴黎觀看戈達爾的《週末》時的回憶。1967年上映的《週末》是戈達爾在五月風暴之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全片充滿著對後消費主義、暴力、階級、種族、性別、殖民問題的碎片化思考,那是一部沒有出口的電影,《週末》的結尾對人類文明“返祖“的描繪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最可怕的想像。

Heiner Müller的文章揭示了在兩德統一之後新左派們所經歷的巨大的撕裂感和不適感,由於政治理想失敗而深陷失落、迷茫的情緒,乃至於感到深深的無力。

《時間》觀後感8

《時間門》以一個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將現代社會中家庭與事業的矛盾通病呈現出來,家庭的彌合再次驗證了情感的力量。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並不單薄,影片沒有多餘的假大空,而是至誠至真地說明了來源於家庭的幸福真諦,一種基本但卻常常被人忽視的幸福。作為觀眾,能夠非常清晰直接的從影片中得到啟迪。

作為紅星美凱龍推出的首部公益微電影,《時間門》毫無以往定製類微電影無節制的廣告形態,影片刨除了生硬的植入和宣傳,而完全聚焦於愛家的公益主題。羅嘉良飾演的成功人士忙於事業無暇家庭,物質成為時間的替代物,硬生生的將家庭變成驛站。簡單明瞭的入題給之後的敘事以極大的空間。隨之而來的記憶消褪的怪症不獨屬於片中的羅嘉良,而是整個社會都在面臨的時代通病。傳統觀念裡,愛家很大程度上被轉換為給與家人最多最好的物質和保障,愛因此而變質,因此而陷入了一個誤區,情感交流和內在溝通嚴重匱乏,家庭漸被打散。那些社會性的雜亂事務猶如洪水猛獸吞噬家庭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對個體而言則是最大的財富。當然,影片沒有因噎廢食,否定事業的重要,但是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犧牲和妥協的不應當總是家庭。

即便是躺在病床上,羅嘉良醒來後的第一個動作仍然是摸出手機,聯絡業務。神經質一樣的工作慣性充滿諷刺性,但也最為真實的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病態人群。離開家庭的人逐漸改變成了社會機器。這臺機器一旦沒有了潤滑劑的作用,終將會被鏽住乃是癱瘓。而這種潤滑劑便是家庭。只是,沒有開啟記憶閘門之前,羅嘉良不會明白對於個人以及家人而言,家庭到底意味著什麼。

超現實元素的運用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觀賞性。充滿縱深感的空間中,一扇扇記憶之門被開啟,影片攫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幸福的時刻,將一個家庭的形成、發展直至漸生矛盾栩栩如生的展現開來。過往記憶中的溫存與急速走向黑暗的記憶空間充滿緊張感,形成了足夠的情感張力。充滿情感的畫面能夠帶領觀眾參與回憶,尋找屬於自己的美好,戀愛、求婚、結婚、生子,畫面簡單明瞭,每個家庭的幸福都由這樣的幸福腳印排列組合,只是當工作越來越成為人最合理的羈絆時,家庭與幸福之間也漸行漸遠。最終,在夢幻般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迴歸家庭後的溫暖,那些記憶中的幸福時刻如涓涓細流重新潤澤逐漸乾涸的人心。世間沒有什麼高科技可以讓我們的記憶免於腐朽,為時間裹上香料的除了這些光影,還需要我們主動地去保管,去潤滑。幸福,確實需要付出時間去打理和關照。

《時間》觀後感9

讀完了《時間簡史》,我才知道自己在這個物理學大師面前是有多麼的渺小,斯蒂芬霍金。大師帶給我們的,是物理學的精華,根據他的文字,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書裡面提到的思想,這種思想對於現代物理學的進步有重大的意義,既將經典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的結合。現代物理學近百年的發展史來看,許多人都在做類似的嘗試,包括愛因斯坦他自己也在做與量子理論相和諧的相對論的延伸理論,不過他知難而退了,最後他把目光又放在了宇宙常數上,這是這個天才的失敗之處。不少人為了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和諧,做了許多邊緣學科,但我個人認為,都不如霍金大師做的那麼徹底——量子引力論,量子是物質粒子的非連續運動,而所有的量子困惑都起源於這種非連續運動。量子理論與引力的結合,即量子引力理論,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這種理論的歷史說來話長,著名的廣義相對論家彭羅斯在昌德拉塞卡解出Dirac方程後,和霍金一道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隨後霍金做出了黑洞熱輻射定理,既從黑洞面積的非減效能讓人自然而然的想起叫做熵的物理量,黑洞處也具有熵的特性。

從數學角度來看,不管量子引力論是不是大統一理論,但它有它的意義,對物理學有很好的影響。

霍金對於時間箭頭的描述十分有趣,讓我不禁想起曾經尋根究底的哲學與科學理論齊頭並進的時代,但是現在科學對於哲學家來說,太具有數學化了,使得維特根斯坦都說:哲學只剩下了分析語言了。

時間箭頭分為三種:

1、熱力學箭頭,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反之時間隨著熵的增加而推移。

2、心理學時間箭頭,既我們認為時間的推移方向。

3、宇宙學時間箭頭,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膨脹,反之時間隨著宇宙膨脹而推移。

由於用數學方法建立穩態的宇宙模型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所以,我們規定,我們的世界中時間算是實時間,我們可以假設有一種虛時間,用虛數來計量時間,在虛時間的宇宙裡沒有奇點,所以,在虛時間裡,不會有任何科學定律被違反,但是在實時間裡,註定會有一個奇點,科學定律註定會在此處被違反,但我們的疑惑是我們生活在的世界裡,是否一定是實時間?我們目前的發現不足以證明我們的宇宙中存不存在奇點,這種將是個謎。

《時間》觀後感10

或許是我仍舊不夠成熟,還未到思索人生、回顧往事的年紀,而一貫神經粗獷,甚少為了瑣事煩心,亦極少因為一花一木而徒生傷感,所以,年三十的春晚上,那首據說是“聽者落淚,聞者驚心”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我竟然是一點都沒聽出來好處,反而是覺得這位歌手,唱歌可真是不咋地,難怪一直都不紅……

等到後來幾日,微博上這個話題成為熱門,我才後知後覺地發現,原來,這年頭,流行懷舊啊!看著微博上大家紛紛學著大明子,晒出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曾經的乳娃娃,一點點長成青蔥的少男少女,再繼續瘋長成青年才俊。

時間的殘忍之處在於,孩子們越來越茁壯,個字越來越高的同時,曾經同樣風華絕代、意氣風發的父母,卻會在時間的摧殘下,兩鬢斑白,身體日漸佝僂,腳步日漸遲緩。他們把你養成了正當年齡的青年,而他們卻成為了一個老人。

這本書抓住了這個熱門話題,全書是由一個個互不相關的小故事組成,親情、愛情、友情皆有,若仔細定義,可稱之為短篇小說集。

作者在一個個故事中,所表現的,大都是人世間純粹的愛與真摯的感情,父母對子女的無私奉獻,年輕男女之間的美好愛情,兄弟姐妹之間血濃於水的感情,貧賤夫妻面對生活的從容與堅韌,都市男女之間的愛情與誘惑,小人物默默奮鬥後收穫的平靜安然,經歷挫折後的苦盡甘來……

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沒有顯赫的背景,沒有複雜的社會關係,他們只是很簡單地用力生活著,相信著平凡百姓所相信的最樸實的信仰,“即使是在黑暗中匍匐於泥濘之間,也要仰望星空。”

或許,這些人的故事實在是微不足道,但是,在這些平凡人物的故事中,我們依然能夠感覺到一直前行的力量。

這本書很淺顯,又是故事集的形式,很適合閱讀,閒來無事讀上一兩篇,在馬桶上,在睡前,在等車的間隙,都很適宜。

最後,說說不足,坦白而言,作者的文筆不是我喜歡的型別,不夠乾淨利索,有些故事很好,只是作者敘述的方式,總讓人感覺有些矯情。我猜測,作者年紀應該不大,所以,在感嘆“時間”這個話題的時候,隱約有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時間》觀後感11

時間公平、公正, 從不肯厚待誰也不肯冷眼誰,厚此薄彼不是它的個性。當豆蔻少年倏忽風華正茂,轉而又駝背彎腰。我們不禁慨嘆時光的無情和殘酷:時光啊,請你,請你慢點兒走啊!

那些咿呀學語的稚子時光,你去哪兒了?那些相親相愛的時光,你去哪兒了?那些賞月看花一起吹風的時光,你到底去哪兒了?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勾出了人們的淚花: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有些人,有些事,都淡忘在風中。《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書,將全民熱議的“時間”話題再次引爆全國。生活應該怎樣過?人生應該怎樣活?街頭巷尾,暖老溫貧,讓我們在作者軒雨幽冉一個又一個精彩感人的故事裡,一起歡笑,一起憂傷,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路。

歲月沙漏一般,可轉眼間,一切都已和從前大不一樣。是時間改變了生活,還是生活控制了時間?我們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時間是從我們的指縫間、洗臉盆上飛快地溜走的。鏡中溝壑叢生的臉,再也不是當初粉撲撲、嬌俏俏的模樣。

時光啊,你慢些吧!我們還沒有好好感受年輕就老去了;誰的曾經沒有卑微相隨;刻在時光裡的愛情;我把頭望向天空,為的是不讓眼淚流下來;不接受未曾奮鬥過的自己……這些故事,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這裡寫的,並不是“我”的故事,卻又都是“我”的故事。每一個故事裡,都有一張不老的容顏,上面寫著親情、愛情和友情。當愛駐進生活的角角落落,時間剎那永恆,眼前彷彿有風吹過,清涼舒爽。在愛裡出生,在愛裡享受,最後在愛裡永久地合上雙眼。時間,嗖嗖嗖飛過,也許很多時候剎那便是永遠。

楊絳老人在百歲寫道:“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而這,也正是《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書詮釋的主題。時間凝固,歲月定格,“咔嚓”一聲過後,呈給時光一張不老的臉龐,惟願你的心靈芬芳,歲月安好。

《時間》觀後感12

我在首輔公司工作期間,學習到了一些關於時間管理、電話銷售及信念的知識,其中企業家李踐的《時間管理》,使我對時間、人生的管理有了較深的感觸,深刻地認識到時間的寶貴,覺得自己應該好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讓有限的時間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下面是我在《時間管理》裡學習到的一些知識及自己的想法。

開頭以一個“死神的賬單”的故事透露出常人在生活過程中所荒廢時間的小事(如:拖延、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等),也正是這些小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寶貴的時間就這樣被我們所荒廢掉、忽視掉。接著就是分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人容易忽視的例子。下面是我在《時間管理》中記錄下來的一些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對大家有所幫助。

浪費時間的主觀原因:

1、沒有長期、短期的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拖延症(說實話,我拖延症特別嚴重!)

3、不知道事情的優先順序,輕急緩重

4、過於注重細節,事必躬親(我就是一個細心的人,但也比較浪費時間)

5、做事有頭無尾,沒有堅持,對待事情的態度需要轉變,執行力也要加強

6、做事沒有條理,桌面不夠整潔,每次都要找東西,幾十年下來也會浪費掉不少的時間

7、不懂得授權(李嘉誠:賺大錢更容易,賺小錢反而比較難,因為賺大錢靠別人,賺小錢靠自己)

8、不會拒絕不必要的請求,如:不必要的.聚會、不必要的會議等

9、盲目的行動,沒有目標輕飄飄,也不知道事情的目的在哪裡

10、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11、懶惰,每個人都有惰性

12、消極的心態

浪費時間的客觀原因:

1、上級領導浪費時間(開會不明主題、不重要的電話、不懂授權、組織官僚、制度呆板,不夠靈活)

2、生活方面(沒有使用高效率的工具,如:通訊工具、交通工具) 富人與窮人的區別:富人用金錢節省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金錢。

總結:1、時間管理=生命管理。

2、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提高生命的寬度,讓有限的時間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3、時間是生命的原料,我們有多大的成就取決於怎樣利用我們的時間。

以上是我自己對《時間管理》的一些觀念,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由於時間關係,對於《時間管理》的改進方法我有時間會再次公佈出來,敬請期待,謝謝。

《時間》觀後感13

昨天晚上從樂視網電影推薦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叫《時間》,這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韓國電影的其中之一,早在大學三年級時候,我看了《腦海中的橡皮擦》,看了三遍,也哭了三遍。印象中我一共看過4部韓國電影,除去提到的這兩部以外,還有兩部已經忘記名字的,甚至忘記名字的這兩部裡有一部我已經連情節都不記得的。韓國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字--虐心。

回到《時間》這部片子,講的是智宇(男主角)和順熙(女主角)相愛兩年後由於愛情疲憊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影片開始從二人ML著手,智宇面對著順熙沒有任何感覺,在順熙的引導下,智宇靠腦子裡想著另外一個性感女人才完成這次的房事。順熙感到傷心、絕望,於是她採用了一個極端的手段---整容,來挽回他們的愛情。整容以後的順熙改名順依,併到智宇經常光顧的一間咖啡屋打工,藉此接近智宇,果然兩個人很快相愛,但是智宇的心中依然深愛著順熙,但他並不知道順依就是順熙。

智宇收到一張寫滿我愛你的紙條,落款是順熙,他知道順熙要回來了(順熙從整容開始便消失,沒有和智宇打招呼),於是找到順依要跟她分手,順依十分惱火生氣,和智宇吵了起來,後來智宇想到順依就是順熙,找到她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告訴她,他一直深愛她,從未改變。順依恍然大悟,很後悔當初整容,但是智宇也並不好過,他為了讓順依嚐到這種滋味,也去做了整容。這六個月間,順依每天關注著很多接近他的男人,因為這其中應該會有智宇,但是她和一個有一個的男人接觸,發現他們都不是智宇。

影片的最後,智宇出現了,的確是經常出現在順熙身邊的一位攝影師,但是他不想讓順依知道,於是在順依發現他之後,他開始狂奔,順依追啊追,但是隨著一聲刺耳的剎車聲,智宇倒在了血泊中。

順依最後決定,把自己變成最初的順熙......

單看情節,這部影片也沒什麼過於特別之處,對我來說衝擊很大的有兩點,一,順依聽到智宇說他最愛的是順熙,她的反應特別巨大,是那種真的生氣,覺得自己被玩弄的生氣。她為什麼要生氣呢?順熙和順依本來就是一個人,她聽到自己的男朋友說愛自己的時候,好像是聽到她男朋友說不愛她了,愛上別人一樣的。二,順依在知道智宇一直愛著順熙以後,剪了一張順熙的照片,做成面具,每天帶著,那個樣子,真的十分恐怖。

看完這電影,我有自己的觀後感,但是又寫不出來什麼,他們兩個人是什麼心態呢?愛一個人就變得這麼畸形了?

《時間》觀後感14

對於羅振宇和他的邏輯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我而言,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句話: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在我看來,這和社交化電商是有著本質的聯絡的。未來的交易都是社交,入口建立在彼此間的信任,與社交化電商一樣,都是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當然,交易不僅僅包括電商,還包括線下交易等等。下面,我將用社交化電商來支援這個觀點。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化電商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購物社交化:社交讓購物更有價值

第1、社交平臺支援電商,微信,QQ的社交屬性為電商提供強大支援。

(1)使用者以自然狀態分享資訊到社交網路,引發自然、真實的互動,引起好友的點選、閱讀、購買興趣。

(2)使用者的分享資料彙集,引發使用者關注、口碑傳播、產生流量、購買等結果,從社交網路流傳到電商。

第2、微信成為網際網路的超級入口。

(1)使用者規模龐大、活躍性高、粘性高(到目前為止,微信的日用量達到7億之多)。

(2)微信為電商打開了“八大入口”:服務社交、身份、資訊、流量、支付、購物、推廣。

二、社交化電商較傳統電商的優勢:

第1、功能一體化:集社交支付電商平臺功能與一身,更容易將使用者引到電商平臺,完成交易。

第2、支付場景化:微信為支付提供了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和底層構架。微信支付實現了與支付場景相結合,而非單一的支付工具。

第3、運營高效化:運營成本低,減少了傳統電商服務中的運營損耗。

(1)運營的便捷性:運營成本低,支援第三方軟體接入,省力省心。

(2)減少了人力投入。

(3)提高運營效率。

第4、推廣即時化:微信,QQ基於熟人關係鏈更容易實現購物資訊即時推廣。社交電商正是主攻“熟人經濟”,建立在熟人社交的信任基礎之上。社交電商的成敗,完全取決於使用者的口碑。只有做好產品和內容,獲得使用者的信任才能促使使用者進行主動分享傳播。好友推薦是影響社交電商使用者購買最主要的因素。

這是我對——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這句話的一些相關觀點和看法。

當然,除了這個,羅振宇還談到了網際網路轉型、資本寒冬和創業潮、O2O大戰和合並大潮、支付大戰、阿里巴巴、微信、小米和華為等,並在這些案例中穿插了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時間》觀後感15

時間盡頭,會有人等你嗎?

時間是人類發明的工具,我們習慣用它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能夠擁有的全部時間似乎還算公道,從一開始,就能大概計算出來,所以當晝夜流逝,年華衰老,我們都唏噓人生苦短吶。

然而,如果在這有限的生命裡,還要再拿走你最年輕美貌的那些年去守護某一樣東西、某一個人,你願意嗎?

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如果”的命題。它展現了時間魔鬼的一面急速衰老。沒有過渡,沒有一點一點老去的訊號和準備,可是對於林格而言,他只看到了重生的機會。一個少年的愛情,當然是衝動的,不計後果的,在那個瞬間以性命相愛。他自己生命的存在和意義都不需要被證明了,因為他在守護一生摯愛。

隨著年紀和經歷的`增長,我們越來越不能判斷什麼是摯愛,什麼是無悔。然而電影很浪漫,它接受了被時間吞噬的代價。

在這個殘酷的懲罰面前,年老的林格又遇見了年輕的邱倩,他佈滿皺紋的雙眼浸透了夜色,那些沒有來的得及老去的夜晚,在他眼中流淌,往事湧現,眼前的愛人卻無法相認。當一個人的回憶被抹去,這個人是否也不復存在?過去的一切會隨著記憶的消亡而消亡嗎?

即使只有你一個人記得,一切就都是值得的。林格愛著的是曾經的美好的回憶,還是那個現在與他的生活毫無交集的邱倩?那些紛紛的回憶,肆意生長,盤根錯節在林格的腦海中,這就是他擁有過最好的東西了。

而那個被林格守護的人,以為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過著平凡的生活,有時候她陷在那些瑣碎的煩惱裡,還會羨慕起別的女孩來,她不知道時間盡頭有一個人在等她,等得天荒地老。

看完電影的點映會,我站在冷風裡等計程車,路邊很多年輕人在準備跨年,街道因此擁堵得水洩不通,我看著車窗外移動的霓虹街道,這座城市正準備狂歡,我心裡還想著如果要拿走我最年輕美貌的歲月,去守護一樣東西,一個人,我願意嗎?回到家,客廳裡亮著一盞橘色燈光的小吊燈,丈夫帶著3歲的女兒已經睡了,夜裡顯得特別安靜。我忽然恍惚,我是不是那個以為自己是個普通的女孩,過著平凡的生活,卻抱怨著瑣碎的小事,其實是被人深深愛和守護著的。我很想知道時間的盡頭,有沒有一個人會等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