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94W

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利刃出鞘》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利刃出鞘》觀後感

《利刃出鞘》觀後感1

而在看了兩遍《利刃出鞘》之後,對於導演在影片當中埋下的各種線索、挖的各種坑,看出了差不多全部。這不是炫耀,這是每一個偵探劇粉都會有的得意,和導演、編劇鬥智鬥勇,就是看推理片的最大的樂趣。

只是在不能劇透的前提下跟大家聊《利刃出鞘》,著實有些折磨人。給大家幾個溫馨提示吧:

第一、觀影之前建議可以先看一遍《高斯福莊園》。

因為阿加莎範兒的偵探片必備的要素之一就是人物眾多,從《東方快車謀殺案》到《尼羅河慘案》,每一部作品人物輕輕鬆鬆都是十幾個,《利刃出鞘》也不例外,而《高斯福莊園》在人物的數量上則達到了巔峰,三十多個。

我昨晚也是在看完全篇之後才最終搞清所有的人物關係,但是不要擔心因此觀影就會有門檻,只要搞清死者和眾人的矛盾所在,以及主要角色的各自軟肋,推理就可以順利地開始。

第二、記住最危險的往往就是最安全的,一部合格的好看的推理片的基本要求是和案件相關的所有線索必須要在情節展開過程中曾經有過不經意的展示。

比如《高斯福莊園》,電影從第7分鐘開始有一小段資訊量巨大,毒藥瓶的鏡頭、人物之間的對話,其實早已將終極謎底敞開在那了。

第三、不要錯過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道具,每一句對話,但是也不要被眾多的人物,滿滿當當的屋內陳設嚇倒。導演們設計各種群戲,偶爾給每件道具特別的關注,其實是為了迷惑我們,讓我們始終靠近,但又到達不了那個真相。

各位一定會警惕地看著劇中不斷出現的咖啡杯、那個棒球和牆上掛著的一幅又一幅有些詭異的畫作,但同時也千萬不要忽略某些含有貌似多餘的資訊量的.臺詞,我只能幫各位到這兒了。

英式偵探片中一定會有對貴族和階層的嘲諷。《利刃出鞘》則將時下美國民眾中各種政治立場都涵蓋了,比如表面上政治正確到令人厭煩的孫女,再比如支援移民貌似充滿大愛的兒媳,還有大女婿反移民白人保守派固有的傲慢偏見等等。

演員方面,“美隊”Chris Evans和“007”Daniel Craig絕對是《利刃出鞘》最大的賣點,前天現場觀眾的反應已經證明,他倆各自後漫威、後邦德時期的電影之路算是順利開始,這貌似簡單實則艱難,只有內心夠篤定的好演員才有可能完成這樣的轉身。

《利刃出鞘》觀後感2

《利刃出鞘》早在9月份多倫多電影節就已經上映,並被稱為年度口碑神作,至今豆瓣的分數依然保持在8分以上。

我在觀影后也和觀影的小夥伴交流了感受和細節,發現這部影片居然能產生“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而且對於劇情有了更為多樣的解讀。

《利刃出鞘》給我第一印象就是成人版《名偵探柯南》、設定也類似“阿加莎推理探案”故事。

然而不同於後兩者案件都是抽繭剝絲一點點揭露真相,也不是名偵探細微觀察把真凶揭發,《利刃出鞘》則是一開始就讓觀眾看到“凶手”,嫌疑人也毫無忌憚的直接說出真相,讓整部影片呈現出:“當我以為會猜到結局之前,你卻直接告訴我結果的措手不及感!”

因為知道《利刃出鞘》會有很多的鋪墊,所以我在觀影時也非常注意細節。並且影片對於鋪墊也不是可以掩飾,還會加入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彩蛋。而影片更為值得探討的是這個“凶殺案”可以玩味的地方有很多,甚至也許會產生不同的故事版本。這部“遺產”的遊戲最終的贏家是誰呢?而誰又是真正的“凶手”?

除了精彩縝密的劇情和結構,導演在鏡頭語言和人物性格塑造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讓影片更具有風格和娛樂性(商業性)。

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影片大部分的鏡頭,是停留在肩上景別和大特寫上,去強化人物的對案件的反應和情緒,尤其是臺詞部分,只要人物說話,恨不得把攝像機直接貼到演員臉上,這也讓演員有了更多的表演發揮空間,畢竟表情情緒的拿捏,是對演員的表演很大的考驗。

貼近人物去拍攝,也從中暗示了影片不光只是推理和玩懸疑,更重要的是從事件要回到人心本身,整部電影看下來,似乎這是一次對片中所有涉案角色的人心考驗,最後誰通關了,誰被淘汰了,一目瞭然。

在人物塑造上,影片全程的影調,是一直跟隨著偵探布蘭克的步調走的。

布蘭克一直給人一種漫不經心,說話不著邊際的感覺,包括甜甜圈梗,還有經常的答非所問,這些都為影片增加了不少黑色幽默的元素。這也讓影片全程都處在詼諧諷刺的輕鬆狀態,少了傳統犯罪推理的嚴肅和正經。

《利刃出鞘》觀後感3

昨天北京下了20xx年的第一場雪,今天我去看了一部偵探片《利刃出鞘》,看完就有一種想寫點東西的衝動,於是就有了這篇東西。

之所以有寫東西的衝動,首先是因為這部電影本身非常非常的優秀,然後是因為這部電影我完完全全地看進去了,並且電影結局的幾個反轉我在電影大概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就想到了,當劇情沒有出乎我的意料地進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說不出的喜悅。

這部電影是我特別喜歡的那種“全員惡人”的型別(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形容詞是看快看完《東方快車謀殺案》知道的),就是影片的嫌疑人全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全都有殺人動機。就連影片中的女護工最後都有了“黑化”的傾向。所以雖然劇情很多我都猜到了,但是凶手是誰我是真的猜不出來,這也是我為什麼喜歡“全員惡人”的原因。

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人性的醜陋,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整個故事裡面沒有絕對的好人,大家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去做一些局外人認為的“壞事”,即使是故事中的女主。但是最終你的內心是善是惡,往往會在關鍵地地方決定關鍵的走向。

我特別喜歡這個故事揭祕的最後一段的反轉,女主接到醫院的電話,說女傭人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可以接受警方質詢。這個時候美國隊長(原諒我依舊這麼稱呼他)冷漠地說出他不怕,因為他的罪行最多被定為殺人未遂(也就是他親口承認了他殺害了女傭人),只要有很厲害的律師就能很快地出來,並且會進行報復。這個時候女主吐了(女主在本片的設定是說謊就會吐)。是的,她說謊了,女傭人最終還是死了,而也正是她的死,成就了美國隊長的罪行。此時美國隊長氣急敗壞,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拿起一把刀要刺殺女主,那一刻其實我已經想到了影片最開始老爺子在評論他的孫子是說的話,大意是說,家裡的溺愛已經讓他迷失自我,然後老頭子拿起一把刀,就是最後他自殺的那把刀,說,“他已經無法分清,這刀,究竟是道具,還是真刀了”。隨著我想到這一幕,影片最後一個反轉,結束了。

女主因為她的善良沒有因為藥劑被交換而用錯藥,老頭子因為他的善良而選擇自己自殺(因為他的遺囑已經把他全部財產給了女主),所以,如果老頭子沒有自殺,那該有多好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