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1

為了說清楚“立早章”還是“音十章”,作者引出了字理中造字六法的知識,六書是指,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註、假借。

由常見的“咳不容緩”,說到了修辭手法“飛白”,飛白的實質是指有意將錯就錯。在有些文學作品中,巧妙使用會達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如《龍鬚溝》中“雞極”的片段;《楊修之死》中利用字形飛白的事例;還有《夜走靈官峽》中涉及的邏輯飛白,另外,書法中也有飛白。

這些飛白都是為了表達的'需要,藉助出錯的修辭,使詞句表達的內容和效果更為顯著和突出,為文章增添特別的情趣。

但是現在許多網路用語或廣告用語濫用飛白,使規範的漢字,受到了委屈,我們應該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七月流火,真的是指天熱嗎?就像萬人空巷,真的是指沒有人嗎?

讀書求學問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望文生義,一知半解。

我想作者寫這本小書的真正目的與意義,就在於讓青少年感知祖國文字的豐富,感受文字中傳遞的體貼與教養,從而自覺產生尊敬漢字,學好漢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需求與動力。

四大文明古國中,僅有中國將上下5000年的文明得以一脈相承,沒有斷層,這其中文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倉頡造字開始,文字便成為歷史與文明的重要載體,一個個鮮活的文字,為燦爛的中國文化留下了一幅幅壯美的篇章。

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不僅有義務寫好漢字,更有義務瞭解漢字背後的故事。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被委屈的漢字》。這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張之路先生寫的。到底有多少被委屈的漢字呢?讓我來為你揭曉。

首先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大概所有人小時候都聽過這句話。但我看完這本書後,我開始思考起來:三個臭皮匠的手藝再差,做的鞋也比諸葛亮好吧?而且三個臭皮匠,他們連打仗都可能沒見過,怎麼可能比得過諸葛亮呢?後來查了一下百度和書,我明白了,之所以“皮匠”這一說法,其實是因為字音誤讀了。這個詞應該是“裨將”,被誤寫成了“皮匠”。在古代,裨將是指軍隊中分管的軍官。唉,裨將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和諸葛亮變成了諺語,結果被皮匠佔了便宜。

還有一個是“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覺得很奇怪,一位家長怎麼會為了抓一隻狼而犧牲自己的`孩子呢?後來看了書,我才知道有些地方方言,把“鞋子”讀成了“孩子”,便流傳了下來。那你知道為什麼會從“鞋子”變成“孩子”嗎?那是因為在古代漢語中,“鞋子”不讀“xie子”,而讀“hai子”。後來,“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讀“hai”,一部分則讀“xie”。“鞋”字即屬於後一種情況。但是在我國四川、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的一些方言中,仍讀“hai zi”。時間一長,“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就變成“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了。

讀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注意細節。這本書十分的好看,希望你也可以看看。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3

如果我問大家,“呆若木雞”是什麼意思?你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形容呆呆的,傻傻的,不知所措的樣子。

可是大家知道嗎?“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它的本義是指:以其呆狀使精神凝聚期內,以紋絲不動之功,達到令敵人聞風而逃之效。

說起“無奸不商”,我們頭腦中立刻會浮現商人斤斤計較的奸詐之相。可是你們知道嗎?無奸不商,其原意寫作“無尖不商”,是指生意場上的習俗,總要給客人一點兒“添頭”,賣家量米時用紅米戒尺削平,以確保分量充足,待銀貨兩訖之後,商家會另舀點兒米,加在米鬥上,使其鼓出一個尖頭,以表示誠意和厚道。

一個“尖”字,一個“奸”字,簡直是好壞兩重天呢!

這些好玩的文字故事出自張之路老師的這本書《被委屈的漢字》。這是一部以文字為主題創作的人文故事集。作者選取一些常見的,卻被誤讀或誤解的文字,加以考證和權威解讀,把文字的前世與今生故事,娓娓道來,使讀者在輕鬆有趣的氛圍,瞭解漢語知識,習得文化常識,自覺產生對漢字和漢語言文化的熱愛之情。

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中國漢字,有著豐富的`內涵,倘若追根溯源的話,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引言中,作者這樣說——漢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歡離合,也有喜怒哀樂。

那麼當我們一筆一畫的寫下每個漢字時,是否思考過它的前世故事呢?當我們望文生義,曲解了某些漢字的意思時,是否能感受到她的悲涼呢?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4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漢語言的文化,每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甚至有聰明的和被委屈的……那麼它們將會向我們訴說怎樣的故事呢?

比如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們常說這話的意思是眾人智慧合起來才趕得上諸葛亮的才智,但是皮匠和諸葛亮又有什麼關係呢?看完書才知道,皮匠被誤讀了,這個詞應該是“禆匠”,這樣就聯絡上了,三個小軍官的`智慧才頂得過元帥的才智,現在想想“禆匠”多麼委屈呀,“禆匠”竟被“皮匠”冒充了這麼多年。

還有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乍一聽以為是句很殘酷的真理,但其實是我們對其中一個漢字讀音產生誤解導致的,關鍵就在“為”字上,“為”字應該讀二聲,而不是第四聲,“為”本意是做人不修為自己,那麼就為天地所不容,而大多數人卻意為人不為自己著想,而為天地所不容。一個字音的不同,意思卻大相徑庭,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這本書向我們訴說了漢字的委屈,以生活中最常見的錯誤入手,讓大家學會發現問題,並用謹慎的態度去解決問題。

漢字在各方面的作用性都很大,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讓漢字再受委屈了。

在學習漢字時,我們一定要多動手查閱資料,不能以偏概全。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5

烈日炎炎,伴隨著蟋蟀的“”聲,我的暑假如期而至。我開心的和媽媽來到書店,選取我假期看的課外書。書店裡的書琳琅滿目,我一眼就看到了《被委屈的漢字》這本書,奇怪,漢字為什麼會委屈呢?帶著疑惑我把這本書帶回了家,走進了這本書。

翻開書本,一個個充滿了“委屈”和“誤解”的故事讓我恍然大悟。其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俗語。以前我聽到這句話時,我也疑惑,這天是不是下雨和娘嫁不嫁人又有什麼聯絡呢?可是我從來沒有像孫中山先生一樣有不懂就要問的態度,沒有深入的去思考和詢問過這個問題。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原來其中的“娘”非現在的“娘”,“娘”的本意是少女。明白了之後我不禁笑出了聲,還真是委屈的漢字,這麼有意義的小故事,我把它分享給了爸爸媽媽聽,他們聽完後哈哈大笑,並誇我是我們家的'“知識百寶箱”。可是,我的心裡卻有些內疚,以前的我讀書只是自己閱讀了一遍,並沒有深入的思考其中的緣由,遇到了難懂和步理解的地方也沒有藉助方法去弄明白,這才使得漢字被“委屈”了吧。

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國小生的我們,也要多關注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在讀書的時候也要勤思好問,多問自己幾個問什麼。暑假伊始,《被委屈的漢字》是我暑假閱讀的第一本書,我還要繼續去閱讀更多的圖書,汲取更多的營養!

被委屈的漢字讀後感6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是漢語言的文化基石,它的出現、變化體現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智慧,更蘊藏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如果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靈魂,有悲歡離合和喜怒哀樂,那麼它們將會向我們訴說怎樣的故事呢?以此為創作立意,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攜手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將於年1月重磅推出以漢字為主題創作的人文故事集——《被委屈的漢字》。

作品聚焦中國傳統文化,選取了一些容易被現代人誤讀或錯解的字詞,加以準確、權威的解釋,以輕鬆幽默的筆調解還原漢字世界被忽略的'歷史風貌,文筆曉暢,博古通今,兼具文學性、知識性,讓兒童在閱讀輕鬆幽默的故事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謬誤入手,援引權威資料,讓孩子學會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學會發現問題,並用嚴謹的態度去解決問題;針對同一問題,常常給出多種思路、多樣答案,有助於培養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的能力,思維也得到了訓練;每篇故事前根據故事內容繪製了多格漫畫,讓孩子在讀故事之前先學會讀圖,在獨立閱讀中領會故事的豐富含義,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

《被委屈的漢字》這樣一本有關漢語詞彙知識的趣味讀物,通過講述漢字的前世與今生的故事既能讓小讀者在輕鬆閱讀的同時理解和把握這些字詞,又能激發他們熱愛漢語知識、探究中華文化的熱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