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歸來觀後感10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5W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電影也被提煉成一封告白的情書。最終,一定會歸來,就像從未遠離。陸焉識用剩下的時光一直陪伴在妻子身邊,即使這樣的陪伴對妻子來說毫無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電影歸來觀後感1000字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歸來觀後感1000字
電影歸來觀後感1000字

《歸來》裡丹丹對父親說,“你在她身邊不就是為了照顧她,別的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對於這部電影來說,所有的人物性格、角色背景、生活環境都是不重要的,只有兩個人的情感才是重要的。

陸焉識回來之後不斷地想要讓妻子想起自己的身份,他是什麼身份?從電影中我們知道他是個教授,又會法語,原本有機會回原單位工作,但是為了妻子都“暫緩”了--然後一切都暫緩了。多年之後的時代變換,每個人物的人生軌跡,一切的一切,都被導演不知是刻意還是人為的“暫緩”了--因為這些都不是重點,情才是電影放出的終極催淚彈。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說不少外國人都看不下去《紅樓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理解為什麼中國人有情是不說的,小心思千迴百轉的藏起來,生怕別人知道。《歸來》裡也有類似的設計,比如馮婉瑜和陸焉識一門之隔的內心震撼,沒有轉開的門把手和那些寄不出去的信,她們的情感就在這些小而不言的細節中最終成為了未爆發的煙花,藏在了兩個人心中,從此再沒有綻放的機會。

任何電影的賣座都必然配合著時代的需要,對於如今這個滿城盡是大鈔票的時代來說,相濡以沫、純愛隱忍就成為了表達愛情最熱銷的品牌。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開始認為愛情的絢爛比不過生活的平淡堅守,也是為什麼所有的懷舊電影都一定要搭上一段青澀初戀的末班車的原因。張藝謀很聰明,只選取了《陸犯焉識》最後一部分兩人重逢之後的故事,所有的背景都被弱化,剩下的只有平凡的男女--一個忘了,一個還記得;一個永遠在等,一個就永遠陪伴。相視不識眼前人,你說是幸福,我說是難熬,感情的事誰也說不清。

鞏俐和陳道明演得也不錯,莫說是臺詞,就連嘴脣的抽搐都自己拿捏著頻率。陸焉識“彈鋼琴”時馮婉瑜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兩人都沒有說話,眼淚就流下來了。那一瞬間觀眾會以為她想起來了,至少在那個瞬間她想起來了--當然最終現實會把觀眾的幻想碾碎,深情和冷漠、希望和失望交雜在一起,不需要任何的臺詞就足以讓人淚崩,也根本就奠定了這是個情感片的事實。

因此若以歷史片的角度去看《歸來》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有意或無意,小人物的情感變成了電影的主流。平庸的電影都在講故事,最好情節千迴百轉才引得觀眾不至於瞌睡;好電影就在講感情,一根雞毛在你的心窩隨意地撩撥;最好的電影當然有人,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屬於自己的價值,屬於自己的飽滿。當然《歸來》達不到第三種境界,因為張藝謀將所有的視角都聚焦在了“我的`失憶老婆”上。鞏俐演得好,雖然塑造的馮婉瑜直接從失憶要跳到老年痴呆前期了。她以為陸焉識是方師傅,每次陸焉識靠近就將他推在千里之外,她在執著的為陸焉識守護著自己;而陸焉識寫信,也還是坐在爐子邊上藉著一點小光寫,被子疊成豆腐塊,大概也是下放養成的習慣。

這就是時代造就的“生離”,別死別更重。因為這些小人物的感情是沒有時代背景的,每一個生命都是由具體的情感牽引著。時代粗暴地決定了個人的命運,造成了苦難。主任輕飄飄的“革命結束了”,卻有多少小人物的命運就此逆轉?螻蟻的無意義就在於此。而這些小人物,他們的世界中也許並沒有什麼理想與抱負,僅僅希望平實生活,像是馮婉瑜也僅僅希望“為陸焉識考慮一次”,但即使這樣也會被時代的大潮所打翻,被動地迎接屬於自己的苦難。

我們一直覺得苦難這東西很重要,因為我們太苦了,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苦多了只能自己從生活中找些理由搪塞--苦難磨練人、淬鍊出精神等等,好像苦一點的愛情就更加純粹,苦一點的生活就更加純真。但苦難其實沒有任何意義,它所謂的可以磨練出的品質,不過是人們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尋找出來的“意義”。

丹丹想要母親原諒自己、馮婉瑜想要和丈夫在一起、陸焉識想要陪伴在妻子身邊。當所有的苦難過去,我們發現褪掉冠冕堂皇之後每個人真實的願望。別的重要嗎?不重要的,你在最重要。

電影歸來觀後感1000字

電影一開始,衣衫襤褸的主人公孤獨的躺在火車站的站臺上,火車從旁邊呼嘯而過。那一瞬間,我意識到,這部電影是要講述一個殘酷的故事。

故事很快便呈現出來,典型而又普遍的那個時代的故事。丈夫陸焉識是右派分子,被打倒勞改17年後,在押送途中逃走,回家見妻子與女兒,女兒揭發了他,妻子情緒激動中摔傷了頭部,造成部分失憶。歸來觀後感。妻子不能原諒自己的女兒,把她趕出了家門。三年後丈夫平反回來,妻子卻認不出他。演員的表現很真實,真實到劇場裡的人都在流淚。

接下來的故事似乎變得輕鬆幽默感人而溫馨。丈夫通過組織、女兒、相片、鋼琴等等各種途徑想讓妻子想起他,上演了一段中國版的初戀五百次。我一度猜想,劇情會怎樣發展呢?在什麼情況下妻子會認出丈夫呢?我以自己那點心理諮詢的知識做了一個庸俗的猜想,以為會有一個逆轉,回到那個創傷點,讓父親再衣衫襤褸的出現一次,然後母親就會好了,就像童話裡的一樣。然而丈夫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在女兒的勸說下,他似乎放棄了讓妻子恢復記憶的想法,開始給她讀信,照顧她,儘管他為妻子把他當成讀信的很傷心。歸來觀後感。在讀信的過程中,妻子原諒了女兒,女兒搬回了母親的身邊。還跳起了父親希望她跳的舞蹈。看到此時,我依然抱有些許的幻想,幻想導演會給觀眾一個怎樣的相認的結尾。

然而導演無意於講述一個童話故事,輕鬆與幽默也只不過是飄在沉重現實上面的美麗白雲,很快就消失了。包括那個一開始讓觀眾多次發笑的“方師傅”,在母親的話語中,丈夫發現了殘酷的事實。他拿了一個湯勺去尋仇,卻發現方師傅也只是那個時代中,和他一樣掙扎於命運的普通人。

鏡頭切換到多年以後,飄著雪的冬天的早晨,丈夫送妻子到火車站接她的“丈夫”陸焉識。()人流散盡,他們還在那裡等著……

影片還是給了觀眾一些安慰,現實中的丈夫和父親回來了,丈夫通過讀“陸焉識”寫來的信,讓妻子可以在幻想的丈夫與現實的丈夫之間建立一個連線。女兒也不必再過著被母親拋棄的生活。可是斷了一個世紀的文化“父親”何時能回來,那個父親在影片中留下一些蛛絲馬跡,他會說法語,知識淵博,寫的一手好毛筆字,會彈鋼琴,是個教授,會在接生小馬駒的時候寫下,感覺整個春天都回來了……這個父親是女兒不曾見過的父親,是妻子心中的丈夫。妻子依然固執、堅強、不遺餘力的病著。每天都到火車站接“陸焉識”。

影片結尾,丈夫和妻子站在出站口,望著空空的前方。看著這個畫面,我很想對他們說一句:君在側,卿識焉?

電影歸來觀後感1000字

跟電影《歸來》裡一樣,一個人的力量在龐大時代中,被賦予一種什麼意義,也許與此刻張藝謀的心境是不謀而合的。他曾提到,歸來的是一種平靜的創作心態,也許,這種歸來是用他自己覺得最舒服的角度,去講述一個大時代下的小故事,我相信我們也不一定時時刻刻都需要去直面什麼歷史,但是也絕不代表著遺忘。沒說,也沒忘。

時代是所有人一起走過的,沒有誰能夠拍著胸脯說對此負責,見證、經歷、反思,電影也許可以提供這個功能,但是,創作者的角度不一定要堅定的站在普世價值觀上,不用那麼尖銳,也可以少一些批判,至於影射現實云云,我相信,至少,觀眾在大銀幕前流的眼淚,已經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不管是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還是用最流行的網際網路思維去做電影,在考慮這些因素之前,其實張藝謀的創作很“隨機”,取“歸來”之義,盡“悅己”之心。在市場為王的時代,把大資料、把網際網路暫且先放在一邊,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氣,但跟越來越年輕化的觀眾群體,並不存在本質的衝突。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做陸焉識,從字面上解讀可能有幾層含義,一,有一位陸姓犯人,名叫焉識;二,有一位姓陸的犯人,你可認得?三,陸焉識語同“路焉識”,意為回家的路你可認得?一個家庭在動盪離亂中所收到的創傷,在書名和主人公名字上可見一斑。

影片開場,陸焉識在火車站天橋下,等待多年未見的妻子,就在二人互相認出對方後,有人收到風聲來抓陸焉始,未相見又是離別。沒有多餘的臺詞,沒做過多煽情處理,火車轟鳴,撕扯,分離。每一次歸來,都需要揹負極大的代價,而且代價是越來越重,以至於最後演變成了一場荒誕戲劇。

動亂髮生後被逮捕,被迫離開尚需照顧的家人,是父親背叛家庭;女兒為了自己的前途舉報陸焉識歸來的線索,是女兒背叛父親;多年後陸焉識歸來,婉瑜竟完全記不起焉識的容貌,是妻子背叛丈夫。這樣的關係絕不是由他們自由選擇,是被動的,同樣也是不可抗拒的,這樣荒誕的情節由這個大背景下的社會環境勾勒,三組關係足以架構起這個時代的切面。

即使動亂過後,陸焉識恢復了正常的身份,但已經沒有辦法再以主人的身份在這個家庭中生活,只有陪伴,用各種方法陪在妻子身邊,冒充修琴師傅、念信人,甚至最後陪妻子去車站接那個永遠不會歸來的“陸焉識”,就這樣,用自己那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去彌補這個時代犯下的錯誤。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電影也被提煉成一封告白的情書。最終,一定會歸來,就像從未遠離。陸焉識用剩下的時光一直陪伴在妻子身邊,即使這樣的陪伴對妻子來說毫無意義。張藝謀也以自己獨特的姿態陪伴著中國電影,但是,這樣很有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