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觀後感範文4000字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4W

20xx年的《斷背山》,與之相關的影評或觀後感積累到現在,已可以以籮筐為單位進行計算。時隔七年再寫《斷背山》,怎麼看都有些拾人牙慧的感覺,然而我還是要寫,按捺了太久會整出內傷來。這是一部震到了我的片子,不僅僅是感動……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讓我做到連續兩天每天看一遍的片子。一言難盡。

《斷背山》觀後感範文4000字

我自認為是一個不歧視同性戀的人,但我確定自己不會愛上另一個女孩,所以對這個群體不曾感同身受。我理所當然地覺得要愛上同性必須得有一個奇妙的理由,不然不足以證明這一個同性比其餘的異性對自己更有吸引力、具有更大的重要性。《斷背山》卻使我驚異,原來同性間的相愛也可以如此自然,不需要任何多餘的理由來為自身的愛情作合乎邏輯的解釋。Love is a force of nature,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內向孤僻的艾尼斯人如其名,是汪洋大海中沉默的孤島,樸素本分。而傑克卻有著大而熱情的藍眼睛,嘴角挑起時總帶著挑釁似的笑意,從一上場就擺出了顯而易見的侵略性。看似是互補的個性,本質上卻都有著孤獨而渴望被認可的內心——一個父母雙亡,家人離散,獨自為生計奔波;另一個嚮往自由愛幻想,但做什麼都不能讓父親滿意,始終逃不出禁錮的生活。愛情的萌芽是相互的接納與包容,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斷背山上,他們獲得了彼此的真心相待與呵護依靠。一個人的人生中必定會穿插進其他人的人生,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我一開始是以一種尋找“一個奇妙理由”的目光看待他們的相愛,最後我發現我找不到。艾尼斯與傑克,他們的人生彼此穿插並融合,其原因與我們通常所說的異性間的愛情無異。甚至比一些被名利權錢推動的愛情更單純。比如說,美女很容易與英雄人物相愛,這樣的愛情自然也是真實的,但往往是被英名或是美貌這樣的身外因素所鼓勵才發展起來的愛情。若他不是威名遠揚的英雄,美人你還看得上他嗎?當這兩個十九歲少年在一起時,內心是完滿無缺的,這便足夠。

影片在描繪斷背山上一起牧羊的夏天時可謂節奏舒緩,與之後展現二十年糾葛的擷取式手法形成鮮明對比。大量鏡頭聚焦於斷背山上隨手拍一張照都能當成明信片的蒼美風景,色調清新明澈,看似可有可無,實則渲染出與世無爭的清靜安寧,這正是兩人心中最珍貴的回憶。都說《斷背山》富有東方美感,一連串留給風景的長鏡頭、兩人眼神與情態的特寫、周圍事物的細節展現,均洋溢著東方式的含蓄細膩。到底是李安。

到底是李安,當你漸漸沉醉在吉他撥出的幾個寂寥的音符、沉醉在兩個牛仔男孩傾心相愛時,畫面一轉,傑克已收起了帳篷。突如其來的離別讓艾尼斯心煩意亂,臨下山時兩人居然還幹了一架——現實軋著它的車輪滾滾而來,誰也躲不掉。一邊是看著年輕的愛人在後視鏡中的影像不停縮小卻忍住了沒回過頭,另一邊是停下腳步蜷縮在路旁的牆角乾嘔並啜泣。然後是,一邊在牛仔競技場上結識了“德克薩斯最美的女孩”、熱情奔放的富家女,結婚後衣食無憂;另一邊則按原計劃娶了當時社會意識公認的賢惠妻子,日復一日辛勤地做著體力活,勉力供養妻女。看上去很正常,他們循著社會預設的模式成長,相安無事。當然你知道這種貌似相忘於江湖的狀態不可能一直保持下去。在傑克和露琳跳舞時,當美女將面龐貼近他的面龐,他藍色的眼睛裡閃現的是不可言的失落與無奈。這時浮現在他腦海中的,恐怕仍是十九歲時斷背山上的擁抱。

我們熟悉《泰坦尼克號》式的愛情,不難想象倘若船沒有撞上冰山,男女主人公便會怎樣怎樣。可是在《斷背山》中,這樣的想象沒有意義,因為無論怎樣想象,都找尋不出他們還有哪一條路可走。似乎電影所展現的就是他們僅有的結局。看《斷背山》就像被人砸了幾記悶拳,心裡會堵會難受,但就是沒有辦法呼痛沒有辦法哭泣,沒有辦法反抗。我想也許是因為,《斷背山》演繹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的真相,如艾尼斯那句最能體現他態度的話——“If you can't fix it,you gotta stand it。”無法改變就只能忍受,在漫長的忍受中耗盡了掙脫的勇氣。你能想象一個習慣於剋制自己並且患得患失的艾尼斯願意像傑克一樣拋棄一切、對愛情似飛蛾撲火嗎?你能想象一個心底裡厭惡自己愛上同性的艾尼斯不需要多少掙扎便能坦然面對社會的不認可嗎?不能。除了接受與忍耐,別無選擇。十九歲時開始的是一段註定要成為悲劇的深情,這才是生活的真相。

斷背山一別後四年,一張明信片寄到了艾尼斯手中,於是他們重逢了。綿延了二十年的感情中,傑克始終扮演著更主動坦誠的角色,現實生活中並不如艾尼斯那樣隱忍成熟的他,在感情方面卻往往是給予撫慰的那一方。愛幻想的傑克,十九歲時如此,三十九歲時亦是如此,只是經過了二十年的等待,他的幻想裡更多的是心酸的自嘲。我第一次覺得,原來一個承諾在感情裡是這麼重要,傑克情願放棄優渥的生活放棄一切,卻換不來艾尼斯一個使他的付出有意義的承諾。我們本來可以有很美好的生活,我們本來可以有一個只屬於我們的地方,可是你不想要,所以我們就只有這一座斷背山——一個活得真實而自我的傑克,人群中勇敢的異類,執著而富於理想主義的念頭,痴情而毫無保留。他告訴妻子露琳有一座鳥兒鳴唱、威士忌流成小溪啜飲不盡的斷背山,他告訴父親總有一天他會帶著Ennis Del Mar到斷背山上,一起開一個牧場。他談起自己的愛情時總是那樣自然,甚至帶著隱隱的`驕傲。三十九年的生命,超過一半的時間用來奮不顧身地愛,不得不說他把自己的這一生玩得太漂亮了,漂亮到讓人無法抑制對他的痛惜,難以忘懷他與艾尼斯湖邊訣別時那個熄盡了希冀火焰的絕望凝視。

而艾尼斯做不到。二十年的愛情放在他這邊,可能更像是他勉力維持的“正常生活”的對立面,他被它們拉鋸著卻做不到調和它們。年幼時親眼所見的同性戀者被迫害致死的慘狀在他心裡烙上一個對罪惡的直觀判斷——是的,愛上同性是罪惡,是不可原諒的,是終究要被懲罰的。他從心底裡不願接受自己愛上傑克的事實,不願意、也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與強大的社會壓力對抗,但斷背山上種下的深情卻又使他無法自拔,使他下不了屈服於社會壓力的決心……就這樣,Ennis Del Mar,一個平凡的男人,被雙方拉扯著不得解脫。離婚後前妻憤怒地指責他與傑克的私情,他只能迴應她“你什麼都不懂”——阿爾瑪是社會認可的模範型女性,她當然不懂兩個男子間也可以存在真實的愛情,可是難道艾尼斯自己就懂了嗎?他猶豫不決,他忍耐,他逃避,他懦弱,他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他自然知道自己愛傑克,但在傑克突然離世之前,他根本無法權衡出對傑克的愛情和自己的“正常生活”這兩者究竟孰輕孰重。二十年的徒然掙扎毀了傑克對愛情與未來的希望,也毀了艾尼斯一向循規蹈矩生活下去的願望。在湖邊他抱頭痛哭,什麼都不是的自己,一無所有、無處可去。他已然忍受不了,但難道他還有別的選擇別的出路嗎!

我想象不出他們會有一個更好的結局。我素來不相信“命運”這回事——這可能是年輕人的共性——但有些事情偏生無從改變,是無法駕馭的野馬。二十年聚少離多,一年裡屈指可數的幾次幽會。要躲開世人憎厭的目光並不難,只要潛入人跡稀少的深山,但要讓艾尼斯放下顧慮實在是難上一百倍。他總有各式各樣的東西好擔心,工作、女兒、旁人的看法。當傑克滿表駕駛十四個小時千里迢迢趕來卻被他拒絕時,那一刻佯裝平靜的傑克心裡是怎樣的翻山倒海可以想見。“There's never enough time,never enough。”有人說一段看上去艱難維持的感情往往可以更持久,離別讓雙方學會思念,學會牽掛彼此的好而忘卻彼此的不好。可是這只是說說而已,我覺得離別的煎熬可能佔去了最大的比重。若我選擇,我也會像傑克那樣,寧願要相守的朝朝暮暮,也不願折磨自己忍耐離別的痛苦,來給旁觀者提供長吁短嘆的素材。一生很短,真的,不知不覺間那雙爛漫的藍眼睛裡也有了蒼老柔和的光。但離別卻漫長到讓愛情承擔不起。

《斷背山》中三位相對重要的女性角色更為影片增添了悲劇意味與宿命色彩。兩位男性角色對待自己的妻子或是情人,總是責任佔了上風,真正說到感情,最多也只是停留在喜歡、樂意與她們相處的層面。從不經意看見丈夫與傑克在自家樓下深情擁吻的那一刻起,阿爾瑪一直竭力抑制著憤怒與痛心,期待終有一天丈夫能放棄世人眼中染著罪惡的感情、回到自己身邊,可是她也忍耐不下去了。美貌的富家女露琳夾在丈夫與父親之間難以做人,這也罷了,偏生她的丈夫並不曾深愛過她,正值妙齡的女子只得將注意力投放在生意與打扮上,成了空心的女人。而凱茜的靚麗活潑是全片中難得的亮色,貌似是與艾尼斯戀著玩玩,實則動了真情,可惜慣於逃避的艾尼斯還是讓她死了心。三位女性都有落淚的情節,無一不敲得人心作痛。阿爾瑪抱著年幼的女兒在艾尼斯走出家門時痛哭,凱茜悲傷地搖頭說著“讓女人墜入愛河的不是風趣”便流下淚來。而露琳,當艾尼斯在電話那頭緩慢沉重地告訴她“我們是在斷背山上一起牧羊的夥伴,那是1963年”時,她轉過臉去,再轉回來時眼中淚光閃爍。丈夫生前常掛在嘴邊的斷背山原來並非他的想象,他對這段婚姻的冷淡、他連續開上十四個小時的車奔向懷俄明的行為似乎也有了理由,她終於隱隱約約地感覺到丈夫不愛自己的真正原因。也許在之前火葬傑克時她都不曾這般傷心。

女性角色的哀怨、憂愁與男性角色的躊躇、掙扎交相映襯,無力感便這樣一絲一絲扣入我心裡。一部《斷背山》,從兩個十九歲少年上山牧羊起,到艾尼斯面向調換了裡外位置的兩件襯衫呢喃“Jack,Iswear”止,只一個字,錯。當初若不曾遇見是最好。既相遇相愛,又為何要分道揚鑣,於是不得不在愛情與社會責任之間苦苦掙扎。也許是因為覺得自己還年輕,回憶固然美好但未來會更加光明,殊不知到了未來他們所擁有的只是一座斷背山。愛人始終是十九歲時的那一個,誰又能料到一生很短,離別太長。傑克等待了二十年,卻只得絕望地說一句“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而艾尼斯要等到最終失去了摯愛他的人才明白,這一次是真正的離別。要等到那時他才明白自己有多麼愛傑克,才明白到底什麼對他而言才最重要。到那時他才有了活得真實的勇氣,願意為了參加女兒的婚禮而放下往日拖拽著他的工作,可是失去的要怎樣才能挽回,悔恨又怎樣才能湮滅。兩件掛在一起的襯衫,一裡一外,袖子套在一塊兒似面板層層相依——許多人看到這裡紛紛落淚。我也想,但無力到根本無法流下淚來,只能在心中默唸,這真是我所見過的最動人的,愛的表達。

飾演艾尼斯的Heath Ledger在2008年猝然離世。那時我十四歲,還沒看過《斷背山》,但不知怎麼對這條被電視裡主持人以毫無感情的語調念出來的新聞印象深刻。說出來有點殘酷,正是在聽了這條新聞後我萌發了看《斷背山》的念頭,只是這個念頭拖了四年才被我付諸行動。用一句老套的話,Heath不會老去了,他永遠28歲。當我為了螢幕上的Ennis Del Mar黯然神傷時,塑造了他的人早已化為灰燼,連墓碑都沒有。

在《斷背山》的原聲配樂裡,一曲《Brokeback Mountain2》,依然是簡單而略顯寂寥的吉他音,到了30秒旋律卻忽然舒展起來,悠揚綿長。第二遍看《斷背山》時找到了這段配樂出現的地方,恰是四年後兩人重逢,深情不減,不顧一切地驅車前往山中幽會之時。夜晚的火堆旁艾尼斯開玩笑說,我在感謝你沒把口琴帶來,好讓我享受此時的安寧……好時光永遠稍縱即逝,悲涼卻是生命化不開的底色。不知是為了Jack與Ennis,還是為了Heath,反正一直沒能流淚的我在聽到這舒展旋律的剎那,忽然間溼了眼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