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

來源:果殼範文吧 6.87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三國演義》有感[精選]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三國演義》的書。這是一本非常經典、精彩的故事。這本書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為爭奪天下而互相攻打對方。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劉備、張飛、關羽、諸葛亮、曹操、孫權等人之間發生的故事。經過多年戰爭,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建立了蜀國,曹操、曹丕等人建立了魏國,孫權、周瑜等人建立了吳國,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這本書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諸葛亮三氣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王允巧使美人計等。這些故事中,有很多故事都被改成了成語,如:苦肉計、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刮骨療毒等。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桃園三結義中的.主人公:張飛是一個黑臉大漢,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絡腮鬍子,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關羽是個紅臉大漢,身高九尺,胡長二尺,棗紅色臉,丹鳳眼,英俊威風。劉備身高八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性情溫和,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

在臉譜中也有三國人物。因為曹操代表著奸詐,所以在臉譜裡,曹操的臉譜是白色的。張飛代表著忠勇,所以在臉譜中,張飛的臉譜是黑色的。

諸葛亮才華橫溢,料事如神。他天文、地理無所不通,正是憑著他的淵博的知識和超人的軍事才華,蜀國才在當年群雄紛爭的年代得以立足。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應該學習張飛的勇敢,因為這可以鍛鍊我們的膽識;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機智,做事情要考慮全面;我還要學習劉備的仁慈,做個有良心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蘊含著無窮的知識,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建議大家讀一讀這本書,定會受益無窮!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每當看見這句話,我的眼前就彷彿出現了這樣的景象:一間有紅木製成的臥室,裡面擺了一張木床,床上躺著一位**絕世的男子,他呼吸湍急,仰天長嘆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然後一命嗚呼。

故事中的男子便是周瑜,每每讀到這個故事,我總會有幾分失落感,周瑜和諸葛亮都是心懷天下的人傑。但為何周瑜這麼早就去世了呢?這還是歸根於他心胸狹窄,容不得有別人比他更出色,見到其才諸葛亮就眼中生釘,心懷長恨。

而諸葛亮就完全不一樣,他做到了宰相肚裡能撐船,面對任何事情,總是輕輕搖動羽扇,一笑置之。三顧茅廬之前,隱身山中,飽讀詩書,知天下大事,可謂是曠世其才,但是他能“忍”。周瑜用讓他三天造十萬支箭頭,他能“忍”。諸葛亮七擒孟獲,面對孟獲一次又一次無禮和挑釁,他能“忍”。所以孔明後來幫助劉備成就了很多大事。周瑜不忍而死,諸葛亮忍而成就偉業,讓我不禁思索:面對生活中一些令我們不愉悅,甚至煩惱的,氣憤的事,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態,學會忍耐。

有人認為“忍”是一種感情的消極宣洩,是一種無能的`體現。但有時候,“忍”往往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能把壞事變成好事。記得有一次,哈哈哈朋友邀請我一起去看電影,其中有兩個女孩子為了講悄悄話,佔了我的位置。我選擇了“忍”,結果女孩過意不去,不好意思地把座位還給了我。

“忍”是一種美德,記得蘇軾在《留侯論》裡,他曾說“忍小忿,而就大謀”。肇事者攜帶炸藥進入火車,不但使多人傷亡,而且破壞了國風,接二連三出現公交車縱火和**事件。此時此刻的我,真想對那些肇事者說:“面對社會的不公,你們是否應該忍耐呢?中國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忍能使你不再次受傷,也不會再有人無辜傷亡再有人無辜亡,這難道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嗎?”

小事能忍,促進人際關係;大事能忍,國家昌盛!懂得忍,學會忍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3

“治世之能臣,混亂動盪的時代之奸雄”。

這句話說的正是曹操。

在文學史上,曹操是大寫詩作家,做出了重大貢獻,故有“三曹”之說,其詩也直到現在傳頌,流芳千古。

而在軍事、政治上,曹操卻是敗績者,故後稱呼之為“奸雄”。假如除開官渡之戰外,都以失敗的局勢收場。曹操的敗績,之所以在歷史上留下臭名,也正由於他胸懷狹小、疑伸疑鬼、固執己見。

“治風疾醫術極高明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中曹操疑伸疑鬼、貪身怕死,使一代醫術極高明華佗枉死在獄中,《青囊書》也從這個時候起沒有流傳下來。

曹操翹尾巴,胸懷狹小,心理容不下於另外的人,殺楊修、禰衡就是實際的例子。楊修伶俐傲人,口才又好,但他翹尾巴,瞧不起另外的人,對於曹操也膽大妄為。故而曹操非常討人厭楊修,心生殺念,把楊修斬盡殺絕。

而禰衡學富五車,記性令人吃驚,思惟快捷,並且為人板正,有膽有識,疾惡如仇,伶牙力齒。在曹操前面毫不客氣地指責曹操手底下的'蝦兵蟹將,令曹操發怒不停,禰衡面不改色,尖嘴刻薄地說曹操不分賢愚,是眼球髒;詩書不讀,是嘴髒;不聽奉勸,是聽覺髒;不懂歷史,是身板子髒;不由得諸侯,是獨自髒;想篡位,是心臟!“奸雄”曹操也容不下於禰衡,挾走了禰衡。

曹操的質量、野心、醜惡骯髒也被顯露無遺!

一讀到“治風疾醫術極高明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曹操的文學貢獻也被歷史塵土所漫過,這塵土好比是許多人對歷史中曹操的名聲,“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臭名也不容令人搖頭長嘆,覺得傷心!

讀《三國演義》有感4

在假期,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講了春秋末年時漢朝分裂為三個國家,而三個國家都想統一天下,最後同歸於盡,司馬家族統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節很吸引人,書中人失敗了,我跟著傷心;書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況書中又出了許多呂布、趙雲、關羽這樣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長”到了書上。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趙子龍單騎救主》。

趙雲隨劉備到當陽時遭到曹軍追擊,劉備逃出重圍,趙雲護著劉備的家小殺退了無數曹兵。趙雲發現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阿斗不見了,衝進曹營尋找。將一位夫人送到安全處,趙雲又掉頭衝進曹營……在一堵斷牆後,趙雲找到了已渾身是傷的夫人和阿斗。夫人為了不連累趙雲,將阿斗交給他,投井自盡。趙雲解開護心鏡把阿斗揣入懷中,向外衝殺。只見趙雲左手拿槍,右手劍,使出渾身解數,殺得曹兵血肉橫飛。在張飛的掩護下,趙雲終於殺出曹營……

趙雲真是個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闖曹營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陷阱無處不在,而在無數曹兵曹將之中殺出一條重圍,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談何容易!而懷揣著一個孩子殺出重圍更是難上加難,而趙雲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氣!可見,趙雲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給拼上了!

趙雲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趙雲遜色,甚至還有人在趙雲之上!可見三國時期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三國演義》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的計謀,還有的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裡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著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氣概、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樑,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裡紮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著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地豪邁氣質、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他們三個原本都是些粗魯地農民,但是倉促的招兵起義,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漢在此相遇。

想起三人戰呂布,那才喝為精彩,關羽甩了甩青龍偃,拍馬迎戰,刀光劍影,雁氣長吼的蒼穹下,兩道閃電在殊死搏鬥,呂布來了個橫劈,關羽往後一躺,說時遲,那時快,立刻向呂布腋下刺去,好個呂布,來了個半腰擋,把刀彈了回去。張飛見久戰不宜,也拽著長槍,拍馬飛去。又鬥了幾十回,劉備也出馬,三人揮起手中的兵器,向呂布砍去,呂布見不妙,虛刺一槍,逃離戰場,那精彩刺激的情節、豐富的語句,讓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應內,便舉杯慶祝,也讓我有了勝利感。後來,兄弟三人經過南征北戰,建立起了兵力厚實的軍隊。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請出了山,開始輔助大業。絕世奇才諸葛亮略出計謀,讓久經沙場的軍隊百戰百勝。

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計謀,課外知識也增加了許多,《三國演義》,讓我的性格從開始孤僻走向開朗,從心胸狹窄變成體面大方。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趙雲,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也趙雲是一名智將吧。在跟曹操打仗時,因弄丟了二嫂,義無反顧的就帶著僅有的20多名官兵,向曹操的大軍中衝了過去,路上遇到敵將,幾槍就刺於馬下,找到阿斗後,放下護心鏡,殺進曹操的大軍之中,勇猛過人,其中還奪得了一口尚方寶劍——青鋼劍。趙雲在曹操的陣中所向披靡,一連砍到好幾名武將,好幾面旗幟,曹操在這場戰役對著雲刮目相看,但由於體力不支,要不是張翼德在長阪坡上,趙雲早就死於亂軍之中了吧,不過趙雲到死也不放棄阿斗,這一點讓我非常敬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武力、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魯肅、陸遜吧,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7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開我國曆史的篇章——《三國演義》,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之後,令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和《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齊名為“四大名著”。從“桃園結義”到“司馬懿統一三國”中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生動有趣,讓我看了還想再看下一篇,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能說是主人公之一,才華橫溢,料事如神。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為劉備效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獨自撐起蜀國。儘管面對孫權,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無所畏懼,膽大心細,在萬人之中顯示自己的才華,在劉備那兒也立下赫赫戰功,如:火燒赤壁,華容道,三氣周瑜,七擒孟獲……諸葛亮有句名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所以諸葛亮的計策中,除了空城計,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聽到曹操這個名字,大家眾所周知,他被人們認為是“超級大反派”。每當別人聽到劉備打了敗仗都心不甘情不願,但聽到曹操大了敗仗都拍案叫絕。曹操是“反派”?我不這麼認為:1.曹操成為奸雄那是被逼的,黃巾亂起,董卓進京,他怎能坐視不管。2.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了討伐袁紹。3.曹操不陰險狡猾,曹操是因為出計而被視為狡猾,那諸葛亮豈不是更狡猾?4.曹操對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劉備打了敗仗會帶百姓逃亡,曹操其實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漢忠臣,但朝代出了問題,皇帝無能,所以終結了漢朝。但我們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當然,三國還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傑:智勇雙全的周瑜、大義凜然的`關羽,力拔山兮的呂布……我也好想斗轉星移回到過去,和劉關張“四英站呂布”,與曹操煮酒論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燒赤壁……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四大名著”之一,不僅人物詳細,而且故事精彩,讓我的記憶裡又多了一份知識,收貨滿滿。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多豪邁的詞句!再配上《三國演義》中那麼多豪邁的英雄拼戰沙場的場面,著實讓人的心情也跟著激盪起來。

與其說我寫的是讀後感,不如說我寫的看後感,畢竟我只讀過原著的一部分,我更多的是看關於“三國”的電視劇,因為看可比讀快多了。如果問我為什麼這麼鍾愛《三國演義》這種打打殺殺的故事,我想也許是因為比較喜歡故事裡面各個英雄豪傑的性格吧。雖然英雄間也存在著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但更多的是讓我們看到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過人膽識。那種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豁達也僅僅只有亂世才體現得出吧。

曾有朋友跟我聊起《三國演義》,他們中有人有這樣的疑問:“這作者把諸葛亮寫得太神了吧?”。還有的人有不同的疑問:“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雖結拜過,但畢竟他們不是親手足,可他們卻比親兄弟還親,難道這世上真有這麼深的`情義嗎?”我想大家也多多少少有過類似這樣的疑惑吧?

說實話,我也有過,不過之後細細想了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之所以作者把諸葛亮寫得很神,都在於羅貫中把握人物性格基調時,都力求實現藝術形象與歷史的相結合。他把諸葛亮進行了理想化,渲染了作者所寄予的感情色彩,從而使諸葛亮變成了神一樣的人物。說起那三兄弟之間的情義,我想,也有他特定的道理。在關羽和張飛被擒殺後,劉備不顧諸葛亮三番五次的勸阻,執意伐吳,儘管最終慘敗白帝城,這不難體現他們之間的情義。我們該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歷史,儘管我們已經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但就算結局已註定,我們也可以把自己放進故事裡,體會當時英雄們的內心世界,之後我們便可以理解故事之所以這樣那樣的發展下去的緣由。

起初,我並不是因為它是名著,我才去看它,而是因為對它有著一些莫名的期待才想要去了解它。名著為什麼稱名著?我認為這是證明,證明它有流傳千古的價值!有人說過:初讀“三國”和再讀“三國”所抱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樣的!許多專家學者仍在研究《三國演義》,它那指不定還有沒被挖掘的內涵正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在寒假裡,我閒暇之餘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中,我最敬佩三個人:曹操、劉備、孫權。他們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重人才。

關羽為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而假裝向曹操投降,曹操為留關羽為己所用,用金銀美女誘惑他。曹操知道關羽重情重義,對他沒用,但也要一試。關羽在回蜀的路上,曹操並沒有下令追殺他,曹操知道留不下他,也不能殺他。因為第一,關羽是人才,殺不得。第二,曹操想借關羽出逃之事,讓全天下人知道他是怎樣對待能人的,希望天下的能人都來投靠他,為他效忠。

劉備的求賢之事最為出名的就是“三顧茅廬”。其實三國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曹操三請諸葛亮”。但是曹操沒有成功,因為他態度極差。諸葛亮出山相助劉備,不僅是因為劉備的誠心,更是因為劉備仁德、禮賢下士、為人和善。名將趙雲,為救幼主,血戰曹軍,身受重傷。趙雲回到劉備身邊時,劉備將阿斗扔到地上,對趙雲說,他才是最重要的'。這一摔,摔出了趙雲對劉備的忠心,讓他為己所用。劉備又獲得了一名勇將。

孫權善用賢人、能人。呂蒙雖為吳國大將,但讀書少,孫權特此批評呂蒙,讓他刻苦讀書。之後呂蒙苦讀兵書,孫權知道後就更加重用他了。

看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後,我不禁感慨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敬佩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赤膽忠心;欣賞趙雲的蓋世武功……

最後,我想借用一首詞來表達我的內心: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在寒假裡,我再一次精讀了《三國演義》這部書,又得到了新的感悟。

本書內容比較複雜,我便仿照司馬遷以人寫事的方法,按人物進行敘述。

按功績來算,第一個值得介紹的主角便是曹操曹孟德。此人有勇有謀,能文能武,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他一生平呂布、滅袁術、掃袁紹、降劉表,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半個中國,之後三國並立曹操統治的`地方也是最富庶的。如果不是赤壁之戰失敗,那麼曹操要比司馬氏早統一中國不少年,而且司馬氏統一中國基本上根基都是曹操拼下來的。總之,曹操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戰亂,恢復了生產,對人民貢獻很大。

再來說說孫權。孫權此人,頭腦冷靜,在全體文臣都同意降曹之後,仍冷靜地採取了魯肅的建議,成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的情商也很高,聯合劉備,共同抗曹。他也可算是一代明主了。

劉備也是一個雄才。他身旁聚集了很多賢臣,以至於我初讀“三國”時都以為是劉備統一的天下。可後來劉備變了,在關羽張飛都死後,他不聽諸葛亮的勸阻,一意孤行,最後白帝城託孤,使蜀漢的基業走了下坡路。

最後再談司馬懿。他雖然也多疑,但卻不像曹操那樣,他的多疑是由謹慎支撐的,從諸葛亮的空城計就能看得出來。司馬懿的智商是絕對夠用的,不然,他何以在曹營中佔得一席之地?

後人對司馬懿的業績評價也是非常高的,能帶領司馬氏統一三國的必定是一位雄才。

《三國演義》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展示了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是歷史演義的經典之作。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觀察玉的斷面,雖有稜角但不傷人,讀三國演義有感。教孩子要像玉一般做人做事有原則,但不會傷害他人,內方外圓,善修己行。

同時,一個好老師在施教的時候,也要如同審玉一般,靜心觀察每一個學生,長養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克服他們自身的瑕疵,孔老夫子就是這樣因材施教的典範。在《論語》中記載,子路問孔子:「請問夫子,聽到一個道理,馬上就去做嗎?」孔子說:「有父親兄長在,你怎麼可以聽了就做呢?」可當冉求也問同樣的問題時,孔子的答覆是:「聽了馬上就去做,不必請示父親和兄長。」子路、冉求的問題相同,孔子的回答卻不同,引起了另一個學生公西華的疑惑,他就向老師請教為什麼。孔子對公西華說:「冉求的性格比較抑退,所以要對他加以引導推進。而子路性格比較急躁,一辦事就想兼辦兩人的事,所以要抑退他。」

因此,父母師長要善於觀察學生的特點。例如敏銳的學生反應快,卻往往流於輕率,要教他們持重含蓄;對遲鈍些的學生,要啟發他的自信,補上他的不足;懦弱的,多鼓勵他嘗試,使他勇敢起來;剛強好勝的,拓展他成人之美、與人為善的心量。《禮記·學記》中還提出:教育的藝術,在於老師的態度溫和,對學生引導而不牽強,使學生容易親近;勉勵而不壓制,使學生全面發展;啟發而不徑直表達,給學生以思考和體悟的空間。

在琢玉的時候,用的是水和金剛砂。這二者正是為師者的'很好寫照。水就像老師的心,善利所有的學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曾說過:「有二種人不會嫉妒你的成就,他們就是父母和老師」。金剛砂比玉要堅密,就意味著為師者應有更高的「學為人師,行為師範」的德能,用自己的身教,真正感動啟發帶動好學生,所以說老師要不斷深入經典、義理,在人品上紮紮實實地落實,在道德修養上提升自己,才能達到正己化人的教學成效。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上所施,下所效」的教之真意。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四大名著向來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深遠之意淵源流傳。近日,我和媽媽一起閱讀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書讀過半,作者羅貫中在此塑造了各路英雄豪傑,他筆下的各種英雄事蹟令我們由衷深思。

從故事起初的“桃園三結義”,到“三分歸統一”,中間有那麼多的英雄戰功赫赫,又有那麼多生不逢時的英雄不幸離世。在眾多故事人物中,讓我認識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情深義重的關羽;勇猛粗魯的張飛;陰險狡詐的曹操……。故事中的經典橋段讓我深受啟發。

從“曹操獻寶刀”這篇章節中,曹操本想刺殺董卓,可在刺殺一剎那卻被老奸巨猾的董賊發現,曹操靈機一動,瞬間“刺殺”變“獻禮”,拱手將七星刀獻與董卓,思維轉換之快令人汗顏,從中我們也看出曹操是一個多麼陰險狡詐之人。

從“三顧茅廬”這篇章節中,劉備聽從徐庶推薦,不惜自降身份,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其態度誠懇,當張飛、關羽對劉備做法不悅之情流露,劉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可見其求賢若渴的精神,乃仁君之義。做大事,懂得知人用人善人,才是明君之道。

從“三英戰呂布”這篇章節中,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並肩作戰,齊心大戰呂奉先,這場比拼不但打敗了呂布,還挫傷了董卓的鬥志,可見三兄弟的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盡了,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困難終會被克服。

可以說,三國這段歷史很特別,亂世出英雄,每個英雄都有自己獨特鮮明的性格特點,有人生不逢時,有人險象環生,有人義薄雲天……我們要學習他們的優點:學習關羽、張飛的忠肝義膽,學習諸葛亮、周瑜的足智多謀;我們也要警惕小人的伎倆:呂布的見利忘義,袁紹的驕傲自滿、不納人言。媽媽說,每個年齡段讀《三國》,都會產生不同深度的感想,《三國》我會繼續讀下去,繼續追尋人物事件的蹤跡及線索,探尋中華經典的博大精深。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一個哲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這本書是由羅貫中編寫的。書中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我在讀這本書時,彷彿諸葛亮的人就出現在我面前,他們各自講述著他們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鬥爭。

整本書講了許多有趣的'小故事。而在這些小故事中我最喜歡草船借箭和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講述了周瑜為了除掉諸葛亮命他三日造十萬只箭,而諸葛亮利用大霧瀰漫讓船駛向曹營,曹操擔心霧中有詐,放箭射諸葛亮的草船,白白讓諸葛亮得到十萬只箭;而火燒赤壁講述的是周瑜和黃蓋演了苦肉計,是曹操相信黃蓋真心投靠他,等黃蓋的火船駛向曹操的連環船,弄得曹操損兵折將。

這本書的小故事還蘊含許多計謀,而這些計謀不僅用於軍事方面,就連生活中也可以運用計謀。

我和我表姐都十分喜歡看書,也在書中學到不少計謀,因此我們經常為了爭看一本書都會用上許多計謀,可由於我懂得的計謀太少經常輸給她。也因為這樣,《三國演義》成為了我的好幫手。

這天,表姐又來我家。一進屋就見到我書桌上那本書,那本書我剛剛看到最近啊剛才的部分,可沒想到表姐來到,“她肯定會想計謀奪書,我一定要保護好。”我這樣想。沒想到表姐先去放好東西。當我感到奇怪時,表姐對我說:“快來吃餅乾吧!”一般我會立即去吃,可我想到爭書就想到這是調虎離山之計。於是我把那本書藏好,又拿了一本跟那本顏色大小差不多的本子放在桌子上,並在裡面寫著“別以為我會上當”。果然,表姐去偷書,當她得意的回房間開啟本子,發現這是我的圈套。

從此,我成了常勝將軍。這一切都歸功於《三國演義》,因為她讓我懂得了許多計謀,是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國中的時候就看過簡裝版的《三國演義》,也看過《紅樓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女孩子都比較喜歡看《紅樓夢》,而男孩子則愛看《三國演義》,可我雖是女流,這兩本書,都挺喜歡的。

《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三國時期近百年間各個社會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的生動故事,表現了極其豐富的複雜的思想內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書中的“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作者把曹操和劉備都放在歷史的大舞臺上,讓人們進行選擇。

歷史上的曹操,為統一國家起過積極作用,可作者在《三國》中卻把他塑造成為“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的奸雄形象。其實小說中的曹操我挺喜歡的,他雖然奸詐多疑、自私自利,可他也是一個有頭腦、有英雄氣概、隨機應變能力強的雄才。

劉備,他是有皇族血統,可是我覺得他也是一個挺有心機的人,他總是用人情去收買人心,比如,摔阿斗。而劉備和曹操形成鮮明度對比,他愛民如子、忠厚仁義、禮賢下士,始終是一個“仁君”的形象,尤其是他仁德愛民的品質寄託著作者及人民大眾的政治理想,這也正是“擁劉反曹”傾向的實質,但我覺得劉備很假。

相反的,曹操即使很奸詐,那也很真,人性都有惡的一面,人無完人嘛!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一直喜歡看書。但有些書如同擦肩而過的路人,看過了也就這樣過了。而有些書卻如同莫逆之交,有一陣子沒接觸,便有一種淡淡的思念縈繞在心頭,總是希望再次親近一回。比如《三國演義》,便是這樣一本讓我讀了還想讀的好書。

《三國演義》握在手裡,沉甸甸的,這是一種歷史的厚重。走進三國的世界,便走進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這裡有刀光劍影,有血雨腥風,而最為吸引我的,莫過於一場場智慧的較量。

火燒赤壁,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被熊熊大火映紅的赤壁灘上,最為耀眼奪目的`光亮便是智慧之火。

想當初,八十萬曹軍乘勝而來勢如破竹,孫權手下多少猛將謀臣嚇得如縮減烏龜只敢言和。此時,諸葛亮駕一葉扁舟來到江東,只見他輕揮羽扇,談笑間,草船借箭、巧借東風之類的妙計便紛至沓來,讓人嘖嘖稱奇。

而周瑜同樣智慧過人。他讓蔣幹盜書,最終盜走了水軍大都督蔡瑁的項上人頭。他與老黃蓋聯手設下苦肉計,終於騙過了老謀深算的曹操,一把大火就此燒起,八十萬大軍鬼哭狼嚎,徒嘆奈何。

《三國演義》的神奇,不但在於大的戰爭場面以智謀獲勝,就是一些小的爭鬥也同樣閃爍著智慧的光焰。

想當初董卓當道,多少忠臣良將只能暗地裡垂淚嘆息。司徒王允雖是一介書生,但他硬生生地誅殺了這位西涼猛將?其所憑藉的,當然是“智謀”二字。借貂嬋巧施美人計,這個故事也最終成了千古佳話。

翻開“三國”的畫卷,類似這樣的智慧故事可謂俯仰皆是,不勝列舉。而這些故事背後,莫不蘊涵著各種深刻的哲理,值得我們好好回味品鑑。這樣的好書,我怎能不讀之再讀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