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讀《三國演義》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2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合集)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

中國的四在名著,大家應該都知道,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三紅樓夢》,我看的第一本就是《三國演義》,這,是我最喜歡看的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講了一個哲理,即“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故事開頭,便是統一的東漢搖搖欲墜,黃巾起義、董卓生亂。接著,曹操與袁紹大戰,勝利之後建立了魏國,率兵進攻住在江南的孫吳,於是引出赤壁之戰。赤壁一戰後,三國漸漸形成。可最後,魏國也被晉取代,晉國消滅了蜀國與吳國,最終天下一統。這就這樣道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規律。

在《三國演義》當中,我最喜歡以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他十分的機智、勇敢。知天時、曉地利,識人心,巧妙地解決了一個個不可能的難題,又給對手一個有力的回擊,最終往往會取得勝利。比如草船借箭,他算出三日之後必有大霧,又算出周瑜心胸狹窄,魯肅老實,曹操生性多疑,並計算好了逃跑時的'速度。看到這裡,我的腦海中彷彿浮現了這樣的畫面:一艘艘扎著草人的船在大霧中朝曹操大本營駛去,然後曹操讓射手朝船放箭,當稻草人上扎滿箭後,順流而下,回到了吳軍的大本營,讓周瑜甘拜下風。

在三國中,我最喜歡的場景是火燒赤壁。它講的是曹軍與吳軍在赤壁決戰,諸葛亮算到東風來臨之時,假裝上祭壇求風。周瑜與黃蓋也擺了苦肉計,讓曹操誤以為黃蓋是來投降的。當然,他們也在曹操的軍隊中插入了內奸“龐統”,龐統想到曹軍團隊許多軍人水土不服,就假意向他獻策,讓曹操把戰船鎖在一起。然後東風來了,黃蓋奮不顧身點燃了曹操軍的戰船,在東風下,又由於戰船鎖在了一起,曹操的軍隊要麼被淹死,要麼被燒死,要麼被隊友踩死,要麼被周瑜的隊伍殺死,總之,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元氣大傷,只剩下一隊殘兵敗將,又敗走於華容道,最終活著回到許都的寥寥無幾。

我喜歡赤壁的原因,是因為吳軍十分機智,把計策安排的的十分完美,把事情做的十分完美,不讓一點點缺少導致戰鬥的失誤。他們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能與對手硬碰硬,就懂得用智慧,而不是用蠻力將對手打敗。這一點我十分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你值得擁有。

讀《三國演義》有感2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將《三國志》改編而成的。《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已經津津有味地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都會被裡面的故事深深吸引。這本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時期,發生在魏、蜀、吳之間的故事。書中不但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啦,知人善用的劉備啦,陰險狡詐的曹操啦。書中以三國的紛爭為線索,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又一個發生在三國之間的故事。而且還有許多家喻戶曉的典故呢,如趙子龍單騎救主啦,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啦,周公瑾火燒赤壁啦……真是讓我百看不厭啊!

我最崇拜司馬懿,但在說他之前,我不得不先說說諸葛亮。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從火燒新野,草船借箭,赤壁大勝,三氣周瑜,空城計,裝神弄鬼嚇郭淮到妙錦斬魏延等。而這樣一個有非凡才智的人卻屢次敗在司馬懿的手上,如:街亭失守,柳列城失守,一出祁山大敗,木牛流馬被搶數千只……

司馬懿是曹魏本部大都督,他胸懷大志,對魏延的叫罵置之不理,反而悠閒地和兩個兒子一起吃起了雞肉,喝起了“都雞湯”,來補身體,而且吃的時候舉止十分優雅。瞧他那彬彬有禮的樣子,就知道他是個很有修養的人。諸葛亮可就沒有那麼樂觀嘍,整天察看軍情,整理軍事,操練兵馬,連生病了也不肯休息。司馬懿就是利用這一點做出了最成功的一件事。他熟知天文地理,夜觀天象,見將星失位,知道諸葛亮身患重病,不久便要死去,便派大將夏侯霸帶大軍去挑戰,意圖是去擾亂諸葛亮養病和祈禱。結果,他的願望實現了,諸葛亮很快就病死了。司馬懿還有一個方面也很成功,那就是“教子有方”。他教自己的兩個兒子熟讀兵書,更教他們如何做人和治理國家。瞧,最後統一三國的不正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嗎?

雖然司馬懿神機妙算,但是他也有失敗的時候。他最失敗的一件事是中了空城計。那時,諸葛亮大擺空城計,還做了一回“彈琴高手”,坐在城樓上彈奏起古箏。司馬懿卻怕有埋伏,不敢攻進去。雖說這是謹慎,但也太謹小慎微了吧!真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在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赤壁大戰的那一段故事了:當龐統的連環計成功以後,曹操以為自己穩操勝券,於是要迫不及待地攻打東吳。東吳那邊孫權和劉備聯軍,周瑜想出了火攻的好計策,黃蓋用苦肉計向曹操詐降,騙取了曹操的信任,而善識天文的諸葛亮“借來”東南風,黃蓋在船上放上枯樹枝,澆上魚油,到了離曹操的水寨還剩十幾米的時候,船上一起點火,火乘風勢,風助火勢,二十艘船猶如火龍一般朝著水寨衝去,由於曹軍不熟水性,船又被連在了一起,所以曹操的八十三萬人馬死傷無數,只剩十幾人,大敗而逃。

這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每當看到這裡,我都會想:為什麼曹操擁有百萬大軍,反而會輸掉呢?是因為曹操又輕敵,又驕傲,所以中了東吳的計謀,導致了大敗;而東吳的孫、劉聯軍,雖然只有區區的三萬人馬,但是大家同心協力,各盡所能,創造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機會,所以能夠成功地打敗了聲勢浩大的曹軍。

該來的還是來了,儘管早知諸葛亮會死, 但看見此章心中仍有莫名傷悲 。

一代奇才諸葛亮帶著他未完的抱負 ,攜著他未實現的理想,一起走了。

自建安2年出山輔佐劉備,知建信十二年魂歸九天,諸葛亮竭心盡智的輔佐了劉氏集團27個春秋。

他享先主三顧之恩, 兼託孤之重任,拜將入相可謂位極人臣,但他——諸葛亮從來都沒有改變。他依舊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七擒孟獲,安定南蠻,他為的是報答先主知遇之恩;六出祁山,進攻北魏,他為的是實現當初在隆中的諾言。

位居丞相,他本不應該大小事情一一過問,但他卻“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敢問世間事必親躬,勤勞艱苦如斯者能有幾人?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的他本因安享榮華富貴,但他死後留給子女的亦不過是“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傾”,勞苦功高,而又如此清廉,你能把他認為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丞相嗎?

馬革裹屍本足以令人悲傷,臨終之前,他仍然忘不了他苦心經營半輩子的蜀漢,在他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他依然在安排蜀軍的撤退,依然在推薦丞相的人選,依然在用它的智慧設計奇謀。 他在世54年,半生的光陰都獻給了蜀漢王朝,所圖的不過是“追先帝殊遇之恩,欲報之於陛下”,所圖的不過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我們還有什麼要求他跟多呢? 短短27年,彈指一瞬,諸葛亮只在風雲叱剎的政治舞臺上活躍了27年便與世長辭。但他為蜀漢百姓所做的事,他的精神已流傳百世。

借用杜甫的一首詩結尾簡懷孔明: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三國演義》十分有名,隨著我的成長,每次去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的感受,對司馬懿也有了各方面更深的瞭解以及不同的看法。《三國演義》真是一本伴我成長的好書。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團結的力量也是很強大的,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人心齊,泰山移。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取長補短,那麼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一定能戰勝它!

這是我初次感受到《三國演義》不愧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值得所有的讀者反覆閱讀。

總之,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裡,有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推薦大家都讀一下,相信你讀完之後也會有很多感悟!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寒假時,兒子的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作業,寫一篇讀後感。在兒子的督促下,我又一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人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著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說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讀《三國演義》有感4

讀三國,許多人都會佩服諸葛孔明的絕世智謀,讚美劉玄德的仁義胸襟,樂道關雲長的義薄雲天,遺憾周公瑾的英年早逝,因為他們似乎都是小說家筆下的正派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但我卻偏愛那位素來被冠名以奸詐、狡猾、生性多疑的曹孟德。

京劇臉譜中常用白臉畫曹操,象徵奸猾小人,我不以為然。身處同樣的亂世下,各自用計,各自爭奪,憑什麼諸葛、周郎便是智謀無雙,而曹操便是狡猾之徒?曾有人嘆:劉備梟雄,曹操,乃一亂世奸雄。我非要找出些證據,為他洗刷這冤名!

論智謀,諸葛亮是絕無二話的天下第一軍師,但戰場用計,揮兵雄才,曹操絕不是泛泛之輩,否則諸葛亮也不會把“詭計多端”的曹操當做人生一大對手;曹操對役袁紹,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又怎麼會是偶然?

論胸襟,劉備仁義,不肯為自己的雄圖大業做出一件有違道義之事,不忍傷害一個無辜百姓,因此人心所向,這是必然,與之相比,曹操的“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確實令人寒心,但要成就一番霸業,又如何能只靠慈悲之心籠絡來的人心呢?況且他的`胸襟體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而戰爭任然頻繁、大業未成的感嘆。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是曹操對賢才的渴望、賢者的熱誠。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對全天下的賢者發出了熱切的呼喚。

清代張玉谷說得對:“此嘆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

論愛惜人才,關羽的“華容道義釋曹操”不是最好的證明嗎?大眾都讚歎關羽忠肝義膽,“身在曹營心在漢”,不為名利財富美色所誘,“過五關斬六將”也要重回大漢,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若不是曹操肯容人,有雅量,量關羽多麼勇猛無敵,在危機四伏的曹營裡又如何能安然無恙?更不用說放虎歸山了。如此,在勝負已分,應絕後患之時,關羽才甘冒軍令狀之脅迫,義釋曹操。

追隨曹操的大將更是多如牛毛,只是如此梟雄,未在其有生之年完成霸業,令人可嘆!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寒假時,我又一次捧起了《三國演義》。這一次,我不再是大致瀏覽,對細緻的描寫浮光掠影,滿心沉浸在驚心動魄的打鬥情節中,而是用心地重溫它,在細細地品讀中,我還真發現了潛藏在文字背後的美。

它的美,藏在一個個的故事中,似乎擁有無窮的力量,讓我熱血沸騰,渾身都是正能量。《桃園結義》讓我懂得結交朋友應該重情重義;《三顧茅廬》告訴我要想得到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必須真心誠意地相待,不能拒人千里、妄自尊大;《草船借箭》使我知道再困難的事情,只要動動腦子,總是會有辦法的……

我最喜歡的還是《赤壁之戰》。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建安十三年,當時,曹操豪情滿懷,揮師南下,想要發揮80萬大軍的巨大威力,一舉奪取江南,吞併中原。面對強敵,孫權、劉備並不氣餒,他們採取了抱團取暖的方式,組成了聯軍,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長江赤壁一帶,以火攻大破曹軍,奠立三國鼎立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看了這個故事,我心潮澎湃:面對如此團結的孫劉聯軍,狂妄的`曹操怎能不敗呢?因為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啊!

這一點,在我們班今年的秋季運動會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為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我們全班上下,團結一心,擰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比賽前,班主任俞老師為了想一個好口號,一個好花樣,一有空就坐在辦公桌前思考,就連走路時她的嘴也不停叨唸著想出來的口號。在課堂上,她教我們喊口號,一遍又一遍地示範,一個又一個地糾正。體育老師王老師在體育課上教我們跳兔子舞,一會兒給我們做示範;一會兒給我們糾正動作;一會兒給我們講動作要領……她在烈日下東奔西跑,她流的汗水比我們還多!運動員們更是憋足了勁兒,抓緊一切機會練,練,練……

到運動會,運動員們一心想著為班級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用最好的狀態來比賽。看臺上,有的人當啦啦隊,為自己的運動員加油;有的不停地寫報道稿;還有的研究各個班級強勁對手在什麼時候出場……家長們也為班級出一份力,他們把礦泉水一箱又一箱地搬到班級所在方陣,協助班主任管理紀律。李響媽媽親臨現場為運動員加油並指導動作……

“上下同欲者勝。”這是孫武的名言。大家眾志成城,本著同一個目標前進著,這力量,強大無比啊!這不正體現了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嗎?

讀《三國演義》有感6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裡的一篇文章——孔明草船借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講了心胸狹隘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孔明處處比自己強,心生妒忌,便以軍隊中缺箭為由,讓孔明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是多麼存心的刁難呀,可孔明卻胸有成足地答應了,並且說只須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務。周瑜暗暗竊喜,以為可以除掉孔明瞭。結果孔明在三日之內就從曹營“借”出了十萬支箭,使周瑜計劃落空。

周瑜的妒忌心理很值得我們思索。其實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妒忌心理,比如在成績沒有考好之時不是虛心學習他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勇於進取,而是對他人考取的好成績冷眼相對、惡語中傷。這樣的行為不是讓人貽笑大方嗎?孔明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家眼裡的.活神仙,就是因為他面對問題善於思考,遇事鎮定。想想自己,經常是碰到一點困難就哭,煩躁不安,不肯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所以常常是遭到打擊就一蹶不振了。跟孔明比起來,我真是感到慚愧呀!以後,我一定要端正好態度,不論做什麼都要記住,要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這樣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遠。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妒忌會讓人心眼變壞,它像一把迴旋刀,丟出去的力越大,反彈到自己身上就越疼。我們要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面對別人的優勢,應該取長補短,而不是想方設法給別人放絆腳石,只有這樣,成功才會離你越來越近。千萬不能想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被砸痛了才後悔,就來不及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我讀完這幾個節章後覺得受益匪淺。曹操是一個非常會用人的一位將領。雖然說他身邊的人都不一定是非常忠心耿耿的人。但曹操能夠把他們用得恰到好處。曹操也非常求賢若渴。這一點他跟劉備有點像。如果曹操不是求賢若渴的人的話,他也就不會挽留關羽了。他當時還說,他若是得到關羽此人,勝過十萬雄兵。因此才非常想把關羽留下來。也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非常忠義的人,他對劉備是忠心耿耿。即使被曹操給抓去了,曹操給了他那麼多的好處,但他心裡依然還是想著劉備。可見他對劉備的忠心有多麼深啊。也由此見得,劉備是一個非常仁義的人。否則關羽也就不會對他這麼忠心了。你們說是不是呢?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從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也能看得出關羽的武藝極其高超。只過了五個關門,就斬了六位大將。而且,他跟每位大將交手,據說,沒有一位大將在他手上撐得過三個回合。也由此見得,關羽的武藝極其高超。這也就是為什麼曹操說,如果他得到了關羽,勝過十萬雄兵的原因了。我想是這樣的'。關羽也是一個重義而不重財的人。曹操給了他那麼多金子,還真有他一副錦旗。給他那麼多的好處。但他在走的時候,卻全部還給了曹操一樣,都沒有帶走,當然除了赤兔馬以外。也就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非常重視注重義氣,而不注重錢財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待朋友,也要學習關羽這樣注重義氣。尤其是對待自己最好的朋友。不要被別人的賄賂給衝昏了頭腦。大家要切記這一點哦。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是關羽。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還有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他們三顧茅廬,請來了軍師諸葛亮。打算一統天下,但因為劉備太子劉禪的無能,最後還是被滅亡了。但是,如果沒有其中一個人,他們就不能在以前獲得這麼好的戰績。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9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出自元末明初羅貫中之手,這部書從上到下處處是精華,文中對每個人物的細節、性格特點都描寫得鮮明顯著。

此書主要講述了自皇帝病重後,先有了黃巾軍反叛,而後又出了袁紹、曹操、董卓三位領袖人物。至官渡大戰,群雄殺董卓,魏國殺出重圍,成為了強國。反看漢國殘部,早已被弄得一團糟。於是天下分成三個大國,魏、蜀、吳。然後劉備得孔明相助,發動赤壁大戰,魏國遭到重創。後來吳國將關羽斬殺,張飛氣急敗壞鞭打士兵,遭刺殺。劉備去圍剿東吳卻遭到算計,傷亡慘重,之後便在白帝城死去。而後主劉禪不管理事務,反而投降於魏國,而吳後主見這樣,也投降於魏國,而魏國後主卻遭謀反,被篡了皇位。至此,天下歸晉。

文中關羽那忠於主公,驍勇善戰的性格特點,一過目就令人難忘。在那次被曹操擒獲後,應了曹操的要求。可當他得知他的大哥就在幾千裡外時,不惜費盡力氣將兩位嫂子帶上,一路飛馳,過五關斬六將,負了傷,狂奔五天五夜,終於與劉備會合。同時他的勇敢,意志力堅強也值得我們學習。記得那次他在戰鬥中中了毒箭,華佗來為他刮骨療傷,本以為他會疼痛難忍,誰想關羽一邊下棋,一邊讓華佗做手術,術中他更是一聲不吭,做完後華佗直說了不起,由此可見關羽真英雄也!

文中劉備、曹操、孫權難道均為偽君子也?不,相反,他們都因一句話而敗落,此話便為“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切莫無啊!”在我看來:

文中人物難道不是英雄也?劉備有著一顆報國赤子心。曹操有著一顆聰明謹慎的頭腦,那麼為何他們皆無好下場?也還是上面那句話。關羽華容道放了曹操,本講的`是義氣,誰曾想換來的卻是恩將仇報,文中的蔣幹本去害周瑜,可曾想過被周瑜害?赤壁大戰中,曹操可曾想過自己被一臉憨相的黃蓋給策反損失了兵馬千萬?想過鳳雛給自己出的不是妙計,而是來自敵人最可怕的陰謀,可曾想到……所以不是一切事物都是善良的,再看後面天下統一的局面,實在是可惜,哪怕是三國歸魏我也開心,只可惜他們的後主要不是不務正業,就是遊手好閒,更有甚者貪圖美色,可惜!可惜!怪就怪造化弄人吧!

三國一部讓人不捨的書,文中的人個個是精英,可是卻均無佳果,無論是善還是惡,是有著一顆報國心的劉備,還是為人和善的東吳之主孫權,還是預想得到天下的奸雄曹操,或許有著一顆忠心的關羽,三國至此又有何評呢?這便為三國!

如今雖然自甘寂寞,遠避山上,但卻依然時常會有些身不由己的悲哀。可是最近我已經懂了,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子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三國有三奇,一奇為關羽,一奇為曹操,一奇則為諸葛亮。

孔明本來就年輕有為,再加上羅貫中小說裡適當地新增上的文學色彩,自然就變得愈演愈神了。除了用錯馬謖外,幾乎每次都是神一般的預言。可以說,劉備後半生的霸業和輝煌都是靠他拼出來的。但顯然,諸葛孔明的那份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

諸葛亮在我的眼裡,最可貴的便是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君主的忠誠。面對南蠻的叛亂,他義無反顧地親自前往,採用"攻心為上"的大方向一路平叛,最終讓孟獲心服口服地歸順;為了征服魏國的遠大目標,他六出祁山,就算是昏君劉禪做出的無能決定,也沒有過多的怨言,只想著忠君報國的他用行動證明了一切,最後卻在軍營死去,讓人嘆息不已。

諸葛亮不僅活著威震四方,死後同樣餘威不減。"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和"錦囊妙計"足以顯出它的神機妙算。對司馬懿的震懾更是巨大的。他甚至還造出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最令人震驚的是他竟料到了鄧艾的死……他的一生的功勳和傳奇般的色彩,實在是他人無可比擬的。

《三國演義》雖不是真正的歷史文獻,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作者羅貫中,以正史為框架,在十分豐富的'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鉅著。通過歷史真實和藝術虛構的合理處理,讓小說深入人心。他將書中必要的細節全都事無鉅細,把整個故事襯托得栩栩如生。巧妙地將一些神幻的事情結合在其中,更加表現了人物的傳神和英勇形象,其中看到許多故事都耳熟能詳,正是因為他們生動、形象,才在民間廣為流傳。

少年強則國家強。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和知識水平,爭當新時代好隊員,這樣才配得上新時代好少年的稱號,只有多讀書,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長大了才能成為棟樑之才報效國家。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故書不厭百回讀”。不知第幾次捧起《三國演義》,我卻依舊讀得津津有味。

一個個人物在羅貫中的筆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精通兵法的諸葛亮,殘暴的董卓,處事果斷的曹操……隨著故事的發展,一幅幅波瀾起伏的畫卷在我們眼前展開:漢靈帝腐敗無能,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決心拯救國家,曹操在袞州招賢納士想一統天下,孫策在江都也招賢納士想繼承父業,從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英戰盧布、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一個個人物的品質在故事中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

其中,我最欣賞的是劉備那堅持不懈的品質。他在《劉備三請諸葛亮》中,一遍又一遍的去拜訪諸葛亮,在諸葛亮避而不見、關羽張飛極不耐煩的情況下,劉備仍然沒有放棄。諸葛亮在睡覺,他就極富耐心的在門口等待,終於用誠意打動了諸葛亮,請他出山,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想想我們在學籃球時,也需要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許多學籃球的人受不了枯燥乏味,又極耗體力的基礎動作學習,慢慢遠離了籃球。看看他們,我下定決心堅持不懈,決不放棄。正是這種決心,永遠向前挺進的精神支援著我,掌握了籃球的基礎動作,運球、投籃、打配合的能力越來越好!

“堅持就是勝利!”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我讀到這首豪情萬丈《赤壁懷古》詞時,一個個精彩的三國故事便浮現在腦海中。

《三國演義》以黃巾軍為引線,描寫了魏、蜀、吳三國爭雄的故事。書中塑造了不少的英雄豪傑: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胸懷大志的曹操,有勇猛善戰的關羽,還有粗中有細的張飛……

在書中,為了追求屬於自己的'無限榮光。無論是誰,無論在哪裡,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離不開兩個東西:一個是智慧,另一個是勇氣,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要智慧和勇氣,現實是沒有光的舞臺,我們也同樣需要勇氣和智慧進行博弈戰場。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只有“膽”也只是匹夫之勇;只有“識”也只是紙上談兵。作為青少年,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做到有膽有識。這樣才能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實現遠大理想,追求無限榮光。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名著,之所以被稱為永恆的經典,是由於在瀏覽時,豈但能給人靈魂的浸禮跟心靈的慰藉,還會學會人各種各樣的人生哲理和幹人的情理成為人們成長說路上的老師和友人。

我們中華官族有四大名著,其中,我最愛好的就數《三國演義》了,從小時候的連環繪讀利到當初的古文讀標,我不曉得讀了多多遍。從書中的泛濫經典人物中,我也學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本事。

諸葛亮——冷靜寒靜。在這“空城計”中,諸葛亮點對司馬懿十萬雄師的壓迫,卒臨城下本人卻只有二千五百軍士,仍然鎮靜涼靜,臨危不治並想沒空城計,應用司馬懿多信的性情,使司馬懿伏了懷疑,反而不敢入鄉,諸葛亮就這樣保住了城池。在我的成長路路中,面對危機時,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輕著沉著,無所畏懼。

關雲長——義膽忠心。該關羽被迫進進曹營,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接待他,還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甚至還把赤兔這匹千面馬迎給了他,可他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據說劉備的新聞就奔劉備而往,這是如許蜜意厚義啊!我想,看待大家的冤家和疏人,就應當有關羽這樣的赤子之心吧!

劉備——禮賢下士。“三瞅茅廬”這可是一個有名的故事。劉備為了得到臥龍學生諸葛明,曾三次跋山涉水去到臥龍崗,蒙到禮遇也不在乎,末於在第三次等到了諸葛亮,過後,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在門外站了一下戰書這才睹到諸葛亮,才為三分地下擊下堅名的'基本。咱們在成長講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我,擅待你的,曲解你的,甚至刁難你的,但只有有劉備這樣一顆披肝瀝膽對人的口,我想什麼艱苦都能結決。

還有弛飛的精中有細曹操的雄才大詳,趙雲的剛勁英勇……這些己物栩栩如生,好像是身邊的敵人一樣陪同著我的成長。他們赫然的共性皆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影響著我,輔助著爾,讓我在當前成長的途徑上不畏艱鉅,迎刃而上,成替一個實正的男子漢。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書,是快樂的源泉,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書,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一年四季奔流不息浩浩蕩蕩地流進大海;書,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吟誦著一首又一首奇麗的.小詩;書,是知識的天空,任我自由翱翔;書,是一隻辛勤採蜜的蜂,一天到晚從不停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教導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學習和工作。所以我喜歡讀書。

最近我又拜讀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書中刻畫了成千上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刻畫了無數個軍事謀略家。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陸遜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有:曹操,他“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心胸狹窄,妒忌心強,爭強好勝”;諸葛亮“料事如神,百戰百勝”;劉備為“復興漢室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戰神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可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人物是諸葛亮和趙子龍。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等故事家喻戶曉。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十個猛將,為自己和阿斗殺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勝利地回到了劉備身邊。

我佩服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智者風範,為三國的鼎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多麼希望自己像諸葛亮一樣擁有無窮無盡的知識,我更知道要像諸葛亮一樣,只有腳踏實地的努力學習才有像臥龍先生一樣的聰明才智;我還佩服趙雲,因為他那威武勇猛、百戰百勝令多少男生夢寐以求,他忠義雙全的高尚品質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讀書能讓我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書在我們心中,她是一位位孜孜不倦的老師,一群群心靈高尚的朋友,一盞盞人生的明燈……一本好書會使人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我願與書相伴。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以匡扶天下為己任,和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討伐黃巾賊,在廣宗大破賊首張角,但是卻沒有得到什麼獎賞,他們不以為意。徐州陶謙有難,劉備立即去救援,不過因此捲入了徐州紛爭。掏謙三讓徐州,他都沒有接受,我看到了他的睿智,畢竟徐州是一個四戰之地:也看到了他的仁義,不願意徐州百姓飽受戰爭之苦。後來呂布被曹操打敗,沒有安身之地,他好心好意讓呂布駐紮在小沛,但是呢呂布卻恩將仇報奪取了徐州,後來在白門樓,也“報復”了一次呂布,然後呂布就死掉了。

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確實是看的人酣暢淋漓,一個來說就是“爽”,問天下誰是英雄,唯使君與我我耳!我看到了曹操的雄心壯志,也看到了劉備的隱忍,確實都是英雄。劉備之後殺了車胄,又奪回了徐州,不過被曹操打敗,兄弟三人都被打散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為了報答曹操,斬顏良誅文丑,一聽到大哥劉備在河北袁紹那裡,有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前往大哥劉備那裡,這份情義著實讓人佩服。兄弟三人聚在一起之後又去了荊州劉表那裡,劉表讓他駐紮在新野。終於劉備開始翻身了,徐庶的投靠讓劉備有了自己的第一個比較高階的智謀型人才,雖然之後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但是徐庶推薦了臥龍——諸葛亮,關於諸葛亮,這個人確實神機妙算,隆中對策讓人佩服,在一屋之內算進天下大勢。

自從有了諸葛亮,劉備確實如魚得水,特別是赤壁之戰,曹操在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麟周瑜的聯合算計之下,失敗了,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劉備征討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之後,勢力逐漸壯大。後來圖謀西川,張鬆獻上地形圖,曹操和孫權都嫌棄他醜,只有劉備不嫌棄,這也是劉備的優點之一,不以貌取人,後來的龐統的投效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所以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過龐統在落鳳坡被張任射成了刺蝟,劉備不得不調任留守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來幫助他攻打西川,讓關羽留守荊州。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兵敗被殺。

劉備和張飛想為關羽報仇,就準備伐吳,可惜在出發之前,張飛要求部下範疆、張達三天之內準備三千白旗白甲,不然就嚴懲。他倆自知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就趁著張飛喝醉了把他殺掉了。劉備大怒,發七十萬大軍攻打吳國,可是在夷陵被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之後白帝城託孤,慘淡收場。

劉備是三國演義裡我最佩服的一個人,他在落魄時懂的如何自處,面對強敵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審時度勢。他還是漢末軍閥裡面最愛護民眾的一個,得民心者的天下另外,他知道該什麼時候出手,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如魚得水,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漢,令人佩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