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錦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58K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集錦15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主角安迪被冤枉入獄後在監獄中的故事,而最讓人驚歎的無疑是最後看似沒有徵兆的越獄,配合之前安迪在獄中所做的一切,強烈的帶給了我們對於自由,對於自我的思考。以下是個人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影片通過安迪在監獄中的好友瑞得的講述來敘述故事,他是敘事者,充滿了對於那段日子的回憶,那種不可思議的記憶;同時他也是安迪的觀察者,而這也使得影片的視角擺在了一個特別的角度。透過瑞得的眼睛,我們看到了安迪在其他人眼中弱不禁風的樣子,也讓我們看到了對比其它新的囚犯,安迪出人意料的堅強意志。這樣的視角完整地敘述了安迪在獄中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同時也隱藏了安迪內心的全部,只能讓我們從影片中去慢慢體悟。

隱藏的還有安迪越獄的全過程,主角開始的時候就購買了一把小錘,而那一刻就製造了一個主角要做什麼的懸念,但是後來的劇情中並沒有提到過任何他有用它做什麼特別的事情,直到最後那突如其來,看似無心的一個石塊卻是揭露了一個震撼人心的事實,瞬間打破了之前營造的如同往常沒有一絲波瀾的節奏。

我無法想象試圖在雷聲的掩蓋中奮力擊砸排汙管,想要砸出一條通路的恐慌,也無法想象在骯髒的排汙管中爬行500碼,忍受著狹窄、黑暗、噁心卻毅然前行是何種感覺。但那份對於各種艱難的無所畏懼,向著自由前進,尋找自我,打破禁錮的心情卻是強烈的衝擊著我的內心。

安迪脫去了衣服,張開了雙臂,臉上帶著笑容,只是安靜地面對著天空,任憑雨水沖刷在身上。那一刻的世界沉溺在黑暗、雨水、閃電中,但那一刻的世界,又是光輝、燦爛,是從絕地迸發出的美麗,是衝破監獄的圍牆,衝破監獄體制化的禁錮後展現的美好。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監獄最可怕的不是難以下嚥的飯菜,不是辛苦的勞作,不是邪惡的囚犯,也不是凶殘的獄警,最可怕的是對於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禁錮,是對於你作為一個人個性的磨滅。將一個人所有的稜角磨平,同時磨去的是對於人生的追求和期望。

瑞得在假釋出獄以後,有選擇平凡的工作,然而幾十年的監獄生活,也許還沒有奪去瑞得作為人對於活下去的勇氣,但至少完全磨去了他的生活期望,改變了他的生活習慣。(觀後感)當一個人連上廁所都只有在報告後才能正常進行的時候,他已經喪失了作為人的本能與慾望,而是徹底處在被控制之下,出獄後的不知所措,對於未來生活不存在的計劃,註定了對於生活的無知,如同木偶般的生活。

如果說瑞得的報告體現了肉體上的奴役,那麼選擇了自殺的老布無疑是連同精神一起徹底死去的代表。他其實從一開始就明白,除了監獄本身,也許他所能前往生活的地方只有地獄,他甚至試圖通過再一次的犯罪來獲得繼續生活在監獄的權利。在被勸阻,成功假釋走出監獄的那一刻是他重獲自由的時刻,但也許與此同時,那也是宣告他死亡的那一刻,對於精神和肉體都已經變得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老布來說,走出身為監獄的家等同於被放逐

而相與之對比,安迪的成功越獄,固然因為他豐厚的經濟學知識,對於地質的狂熱興趣,但更重要的是他心中對於自由不滅嚮往,克服各種困難,用了整整20年的堅持不懈,成功挖通那一條通往自由的隧道。從作為一個人的角度上來說,安迪和其它人並沒有任何的區別,但從作為一個囚犯的角度上來說,安迪比之其他人多的是一份不服從,是不願意被體制化所磨滅自我,哪怕繼續身在監獄與世隔絕也要繼續保持自我的意願。

他寧願冒著被獄警毆打,甚至拖到屋頂邊上威脅的風險,也要換取一次可能的短暫的自由。他每週書寫兩封信,來獲得對於監獄圖書館擴建的可能,帶給所有人更多的力量。他寧願被關一個月禁閉也要讓音樂傳遍整個監獄,讓音樂喚醒那份自我之心。

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那就是對於自由的渴望,也是我們所堅持的自我,堅持的作為社會中一個獨特的個體的存在,只有當自我存在的時候,一個人的存在才有著對於他自己無上的意義,也就有了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美麗。

記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不管我們的生命中會遇到什麼,不管我們所處何地,也不管我們被如何束縛,心中都要保持一份純真,一份希望,都要堅持一個自我。安迪的越獄的隧道,那是通向自由的隧道,但同時,那也是一條通向他始終堅持的自我的隧道。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把信仰寄託神,把賤命交給我。”

當典獄長以一種平緩而單調的語氣緩緩吐出這句話時,這些囚犯的命運彷彿就此註定。揣摩典獄長的意思,擁有信仰好像還可以作為這些可憐蟲的支撐,但他毫不留情地收下了一條又一條原本色彩鮮活的生命,久而久之,掌握不了自己的生命的他們,或許也就忘記了信仰為何物了。在監獄裡,生命以時間為單位,一分一秒地被刻畫出來,一分一秒地流逝,囚犯們好像感覺得到,卻終究漸漸習慣於這樣的流逝。有時候,習慣是一件可怕的事,它會摧毀你全部的希望,讓你在麻木中無望地度日。

肖申克監獄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安迪·杜弗倫無罪,卻因無法查清的事實而入了獄。他原本並不屬於這裡,在監獄的第一晚卻一聲不吭,好像已經逆來順受了。這讓人很心慌,沒有希望的人就已經失去了人生的全部,可他明明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銀行家啊,會在一次次心灰意冷之後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嗎?

“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從一開始入獄與新人一起被嘲笑,到受到包格思三人不間斷的糾纏,也許有許多個瞬間,安迪真的是絕望的。他可能滋生出過恨意,可能想過自暴自棄,但這些心情竟漸漸轉變為他對新生的渴望,對生活的熱情,對自由的嚮往。這些支援著他忍受,等待著苦盡甘來的一天。在黑暗的監獄裡,安迪也許是為數不多的還保有著希望的人,甚至身邊人也在勸他放棄,到無望中來,何況他的希望本就不可能有結果,只是個無望的希望罷了。

可是他就是固執地懷著這份無望的希望。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老布。老布在監獄中整整生活了50年,對於他來說,監獄是個無可替代的地方。他早已習慣了這裡,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因此,在假釋出獄後,面對多姿多彩的世界,長期生活在黑白中的人痛苦地選擇了自盡。對於老布來說,出獄等於災難,因為他的生命中早已容不下色彩,體制化禁錮了他的生活,可安迪不同。內心自由的希望使他迫切地尋求每一個品嚐自由的機會。幫助警衛而獲得啤酒,安迪享受的卻僅僅是那短暫卻美好的自由的感覺;開啟廣播放歌,悠閒地躺在椅子上;重拾愛好,閒時用雪花膏石和皁石打磨棋子。同時,他也運用著自己的才華,又積極地要求撥款購置新書。這一件件事,無一不體現出,安迪擁有肖申克監獄裡最可怕的東西——希望。

“芝華塔尼歐,在墨西哥,太平洋邊的小地方。”

“我要在那度此餘生,沒有回憶地溫暖地。在海邊開個小旅館,買條破船修整一新,載客出海,包船海釣。”

“你在那地方也大有可為。”

“我在外頭吃不開的,我一生都耗在肖申克,我已經體制化了,就像老布一樣。”

……

“老婆和她情夫不是我殺的,我犯的錯已償清,一間旅店,一葉扁舟,這種要求並不過分。”

“你不該有此妄想,完全是痴人說夢。”

“反正人只要二選一,忙著活,或者忙著死。”

從安迪和瑞德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二人一個懷有希望,一個抱著無望。安迪對未來的幻想,對與監獄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希望,證明他是一個“忙著活”的人,他不會將自己放棄在肖申克中。反觀瑞德,他曾經多次申請假釋失敗,最後終於斷了念想,得到了希望無用的結論。他否定著安迪的幻想,很有可能他自己在入獄之初也有過像安迪一樣的想法,但隨著時間流逝,他放棄了,成為了一個甘願在監獄中無所謂地度日的“忙著死”的人。當然,也有可能安迪始終抱著自己無罪的想法,而瑞德確實犯罪而比安迪少一份心安理得罷了。

肖申克監獄的黑暗有一部分來自典獄長。他道貌岸然,卻找安迪幫忙做黑賬。賬本就放在繡有“主的審判迅速降臨”的掛畫後,諷刺至極。他找人槍殺了得知真相的湯米,眼睜睜看著他倒地。他口口聲聲說著聖經,卻做著違背道德的事。這也是安迪痛苦的來源之一。

但安迪成功了。他花了二十年,用一把小小的鶴嘴鉗打通了一條通向希望的路。在下水道中艱難爬行時,骯髒的管道卻將其送往了自由。安迪扳倒了典獄長,又到了曾經夢想過的海邊,開始了新生。

“在巴克斯頓有個大幹田,它有長石牆,北端有大橡樹,美得像福斯特的詩。”

“在橡樹底下有一顆奇石,黑色的火山玻璃,底下埋著東西給你。”

橡樹象徵著安迪曾經的美好生活,他在樹下向妻子求婚。而如今,他與瑞德的約定又在瑞德假釋後救了處在崩潰邊緣的他,使他沒有走上老布的道路。

“我備好棋盤等著你。記住,希望是好事。也許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安迪給瑞德的信,是瑞德重拾希望的關鍵。安迪經歷了種種絕望後,依然相信著人間的至善至美,保留著心底的善良品質。而瑞德與老布曾停留於同樣的中轉站,最後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瑞德也來過。”他的結局是美好的。劇尾,他的一連串“希望”,昭示著他的人生又重新開始。

《肖申克的救贖》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無望與希望的故事。有人在無望中掙扎,有人懷著希望奮鬥,有人忙著活,有人忙著死。主角安迪卻是一個在無望中尋求希望的人,並且將希望帶給他人。無論如何,安迪在絕境中掙得生機,堅守希望的精神支援著無數人奮奮而行。或許在德州漢考克堡的某一處海邊,新屹立起一棟小小的旅館,裝飾樸素,招待客人十分周全。在藍天白雲下,漫無邊際的金色的沙灘連著漫無邊際的蔚藍的海,在細浪翻湧至沙灘的交界處,有一艘破舊的小船,有個人細細擦洗打磨。收工後,兩個人席地而坐,放上一張棋盤。雪花膏石和皁石打磨的棋子微微泛光,在棋盤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海天一線,至美至幻。或許,這是原本無望的希望帶給他們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以前我認為《肖申克的救贖》在講希望——常懷希望,今天重新看了影片,我不這麼認為了。

肖申克是一座監獄的名字。

瑞德是一名殺人犯,他在老布死了以後看著監獄的高牆說,這些高牆有一種魔力,剛開始你恨它,然後習慣它,再後來離不開它。瑞德管這叫體制化,或者叫完全改造。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讓我們守護孩子,別讓他們被改造的那麼徹底。而今天重看《肖申克的救贖》,突然發現,其實肖申克是對成人的改造!

安迪對抗的,是一個龐大的對他實施改造的機器。

整個肖申克,除了瑞德,都說自己無罪,這代表了生而為人的原罪,且為己不知不認的原罪。“姐妹組”代表了淫慾,安迪代表了憤怒,典獄長代表了貪婪,警員們代表了傲慢。

在肖申克里囚犯沒有人權,所以所有的警員面對著囚犯產生了天然的傲慢,安迪被調去圖書館時,遇到的第一個需要他幫助的警員,我們會突然發現,那個警員失去了傲慢,他有了一副老實人的面孔。這就是人的兩副面孔,他的傲慢和謙虛,會隨著境遇切換。

“姐妹團”為了淫慾,持續打了安迪兩年多,直到安迪成了警員們的避稅幫手,才以結束。淫慾,是人不可迴避之罪,安迪的老婆就是出軌時,被人槍殺的。而後,安迪在知道殺他老婆的真凶後,卻突然不再恨他老婆,而是反思自己性格的無趣,等於是把老婆推出去了,間接害死了老婆。其實,影片中安迪不受淫慾之苦,他是淫慾的受害者,一個是“姐妹組”的物理攻擊,拳拳到肉的折磨;一個是老婆出軌的精神攻擊,情感背叛的折磨。因為《肖申克的救贖》的原著篇幅不長,內容和影片並無區別,且影片本身足夠優秀,所以,本篇就以影片為主去討論。

“淫慾”在《肖申克的救贖》中,佔比不重,且從瑞德這個自述者角度來看,似乎並無過多評論,但其實我認為淫慾之所以被演了有四分之一,就是因為淫慾這一原罪對於個人命運來說是不得不提的,哪怕瑞德似乎只是在向觀眾講述安迪從未妥協的個性,但其實,淫慾篇為觀眾呈現的是一種人性的醜態,以及暗示淫慾甚至會影響到個人命運,像安迪的老婆的死,“姐妹組”的老大的殘疾。

為什麼我會認為安迪代表了憤怒,因為影片一開始安迪其實是有過掙扎的,雖然他放棄了捉姦和開槍,但他實際上起了心動了念,他不是沒有惡意,不過是理智戰勝了情緒。整個影片中,安迪僅有的兩處失控,一個是開頭,一個是知道了真相。兩次失控的代價,一個是被指控謀殺並被判刑,一個是被關了兩個月的禁閉。

這裡可以看到憤怒對人命運的改寫,從銀行家到階下囚,從幫助學生拿到高中文憑的智者到被人打回原形的禁閉者。

安迪其實是一個執著的人,如果他沒有因為知道真相後失控,那麼他完全可以通過不斷地寫信去為自己申冤,就像他不斷地寫信為了建設圖書館那樣。

他的失控,使得年輕的小夥子失去了生命,使得安迪永遠失去了以正常人的身份迴歸社會的可能。安迪的能力使得他永遠不會得到假釋,他除了被無罪釋放和越獄,不可能離開肖申克。

典獄長的貪婪有目共睹。典獄長是肖申克的神,而典獄長信奉上帝,對聖經倒背如流。肖申克的高牆配上典獄長的貪婪,就是在告訴大家,這世界的神可以為所欲為,而高牆內的人只有被改造成聽話的、任勞任怨的、懼怕神明的,才可以生存!

安迪的越獄之路,是一條糞水恆流的下水道。他走最汙濁的路,去做一個嶄新的人。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到底是誰呢?安迪?瑞德?我認為是瑞德!因為他是肖申克“唯一有罪的人”,他三次假釋申請,兩次被駁回,最後一次他不抱希望卻被假釋了。是因為他被改造好了嗎?是因為他被救贖了。他之前一直強調自己被改造好了。看得見的改造,不叫改造。看不見的改造,才是真的改造。瑞德說:這四十年,沒有一天不後悔!這句話,讓人潸然淚下。四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四十年啊!他說他想告訴曾經的自己,還有別的方式可以解決。今天看《被討厭的勇氣》,有一個點我覺得說的很好,把關注點放到宇宙中去,放到世界中去,不要拘泥於眼前,因為眼前的風暴在大的層面上看,就是“杯中風暴”,杯中風暴再猛烈在大的層面看,就是微風而已。

假釋官面前的瑞德,顯然已經跳出了杯中風暴,他已經看到了當初那猛烈的風暴,而今看來,不過微風。

瑞德跳出了自我的束縛。所以,被救贖的是瑞德。

我想這也是影片中不斷提及希望的點,改造有看得到的,也有看不到的,被以及認可的部分,會化為自我救贖,為自己面對這無能為力的世界增添些許力量,而看得見的改造,就像老布,終究會因為對這世界的無能為力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影片中說:要麼忙著生存,要麼忙著去死。這是成人世界的定式,老布是那個忙著去死的人,而安迪,希望瑞德成為忙著生存的人。態度決定人生!

瑞德,何其幸運,得到了救贖,找到了生存下去的路。

安迪,不需要救贖!他因為司法的無能,以及典獄長的貪婪,已經失去了做回自己的可能性,他成了一個“全新的人”,這個人是他,但不是原來的他。安迪付出了自己一整個人生,然後又自己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人生,來到了“溫暖的,沒有記憶的地方”,所以,對於安迪,不需要救贖!

肖申克里,每個人都有原罪,而只有瑞德有“真罪”,而瑞德何其幸運,遇到了安迪,得到了真正的救贖,找到了迴歸自我的路。

瑞德好幸運啊,年邁的他雖已不是當初的他,但年邁的他終究還是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一部1994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講述了一個被冤枉的的囚犯靠著一把石錘挖了二十年的隧道,最終收穫自由的故事。

影片主人公是一位銀行家,名叫安迪,他發現自己的妻子有婚外情,本想用槍殺死兩人但是最終沒有下手,巧合的是,當天正好有另外一個罪犯殺了這兩個人,於是安迪被指控為謀殺,被判無期徒刑,送入肖申克監獄度過餘生。在肖申克,他遇到了另外一位主人公——瑞德,他能幫每一位獄友弄來他們想要的東西。安迪前前後後向他索要了許多東西,但是一開始的目的只不過是打發時間。偶爾一次機會,在他在牆上刻字的時候,一大塊石塊掉了下來,這使他萌生了越獄的念頭,於是安迪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在一張海報後面挖著自己的通向自由的道路;而有一天,他從另一位獄友得知自己的的確確是清白的,他去告訴典獄長,然而一直讓他幫他洗黑錢的典獄長卻把那位證人祕密的槍殺了,好讓安迪一直幫他洗黑錢。於是,安迪忍無可忍了,他帶著二十年來他一直積累著的證據,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從他的洞中——穿過500碼地,通向了自由。

這部電影每個段落和每個段落之間都有敘述的順序,並且大量的運用了插敘,使觀賞者產生極大的興趣,以及為片尾的真相埋下了深深的伏筆,包括每個人的每一句臺詞,都對結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這只是從死板的教科書式的方式來評價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給我影響最深的環節,便是安迪臨近結尾時挖了二十年之久的通道亮相的時候,給人震撼,安迪從影片一開始就堅定的眼神,艱難地爬出自己的每一步,他甚至爬了連旁人接近都不想接近的下水管道,一直爬,一直爬,知道爬出管道,迎接暴風雨和閃電給他的洗禮……這是多麼難得可貴的品質啊:一個人為了自由,可以忍辱負重20年之久,經歷挫折無數,並且從來都不曾想過要放棄,正如安迪自己所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從不消逝。”對,支援他的就是希望,他那持之以恆的希望,對自由的渴望,以及想擺脫邪惡的這種品質,深深地觸動到了我的內心。

有一段我沒看懂,就是瑞德在監獄中呆了40年的第三次假釋機會,假釋官問他,他在這些年中是否改過自新;前兩次他的回答都是自己已經如何如何改過自新了,不會再危害社會,都是些阿諛奉承的話,而最後一次,他說:“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說實話,我不在乎。”這段話,我反反覆覆看了許多遍,認真品讀了這段話的含義,但還是無法理解。相信結局大家也猜到了,他的假釋被批准了,這使我有些疑惑。

對於那個典獄長,他可謂是最反派的角色了,他極其貪婪,不斷地、無休止境地讓安迪幫他洗黑錢,當他得知安迪是被冤枉而有可能離開肖申克時,他又殘忍地殺害了那個獄友;而到了最後,安迪把證據寄到了報社,無數警車和記者蜂擁而至,他的選擇是——吞槍自盡,這也許是最好的一個結局。

安迪不僅僅自己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他還試圖讓每一位獄友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他堅持每週一信,後來發展到每週兩信,給州議會寫信,建議擴建監獄的圖書館,一開始還不怎麼理睬他,到後來他們覺得不對頭了,怎麼這個小子越寫越來勁了?煩都要煩死了,“只能”劃撥資金擴建圖書館。獄友們有書讀,有音樂聽,是何等的享受!在這之前還有一個長時間的畫面展現,就是安迪冒著風險在廣播室放音樂給在操場上的所有獄友聽,那個場面是非常震撼的,所有的囚犯,不管是屋裡的屋外的,甚至上廁所的都聞聲側耳仔仔細細的聆聽,更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部分保安都呆呆地凝望著喇叭,彷彿這輩子從來都沒聽過一樣,霎時間,沒有人發出一絲聲音,就只有歌聲餘音繞樑。這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蟄伏,怎樣的失去生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只有充滿希望,人生從而變得有意義,從而豐富多彩。

總結了這些,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可以對未來抱怨的呢?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嗎?只要希望在我們心中,就沒有什麼不能征服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勵志型影片。影片故事情節很簡單,充滿了好萊塢的傳奇色彩:被誣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銀行家安迪被判終身監禁來到了肖申克監獄。他的與眾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並最終結成了很好的朋友。安迪總是沉默寡言並儘可能地維護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保有的一切。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幫助獄卒們“合法”地逃稅,甚至幫助典獄長洗錢,以此換得一些對囚犯、對自己稍微寬鬆的待遇。他甚至不厭其煩地給州政府寫信,並在幾年後得到了迴應---州政府向肖申克捐贈了圖書、唱機、甚至史無前例的監獄圖書基金—每年500美金。然而安迪終於從一個新來的囚犯那兒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殺的真相,當他向典獄長提出申訴的要求時卻遭到了粗暴的回絕。因為此時貪婪的典獄長已將安迪當作自己謀取暴利的搖錢樹,他甚至不惜殺掉那個知情的囚犯從而將安迪永遠地留在肖申克來滿足自己對於金錢無止境的貪慾。安迪對於法律公正的幻想破滅之後,終於不動聲色地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在一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的深夜,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祕密通道,重新獲得了自由。

影片中有幾句話是非常經典的。(1)瑞德:監獄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2)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瑞德:你指什麼?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這無疑是部具有深刻內涵的影片。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徵,彷彿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己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接受這種權威的訓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乾淨自己內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以期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並實踐自己單純的夢想。但權威卻正不可感知地、潛移默化地變成了我們自己的一部分,我們的心臟和呼吸擁有了權威所賦予我們的統一的節奏,而我們自己對此卻一無所知。他形象的表達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順從制度失去自我,還是懷有希望找尋自由。

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應該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從而珍惜你現在還擁有它的機會。因為我們人類始終是這樣: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識到它的價值,才又拼命地去爭取奪回來,然後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誼是我們最基本、最起碼的感覺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麼難道還祈求別人去珍惜和維繫嗎?

同時安迪的形象也刻畫得非常出色。他看上去懦弱,但實際卻非常堅強。他不怕毒打,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聰明而有學識,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從沒忘記自己是個有尊嚴的人,從沒忘記希望和自由。

瑞德(獨白):於是呢,在完工前一天,49年春的公差犯人,在早上十點坐成一堆,喝著冰涼的啤酒。鯊堡歷來最狠的獄官請客,這王八蛋還裝大方呢。陽光灑肩頭,彷彿自由人,像在修繕自家屋頂,我們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安迪呢,他窩在陰涼下,臉上掛著奇異微笑,看著我們喝他的酒。你可說,他想拍獄方馬屁,或想博取囚犯友誼,但我認為他只想重溫自由,即使只一剎那。

他敢於冒險卻很細心。當瑞德認為用一把小錘要100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時候,他實際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有信心和勇氣。

說實話,我被這部影片徹底的震撼了,灰色高大的圍牆隔開了目光,隔開了一切。漫漫無期的歲月,寂寞無望的日子,精神一點點被磨蝕,靈魂逐漸在扭曲,心靈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經感覺不到麻木。哀大莫過於心死,所謂的“希望”,“信念”已然連同他們的肉體一同被禁錮起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一片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因為不管拿到的是什麼,巧克力永遠都是可口的。只有《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個一刻,所有的犯人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俗世的氣息帶著自由的感覺。哪怕只是剎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個飛掠而過的閃光,卻似乎喚醒了囚犯心底裡一絲尚未完全泯滅的東西。或許這片刻的清醒,剎那的釋放,將帶來更沉重的壓抑,就如揭開傷口上的血痂。

《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00字(一)

最近看了部好電影,叫《肖申克的救贖》。感觸頗多。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安迪的銀行家因被汙告殺人,無辜入獄,謀劃了二十年成功越獄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監獄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安迪作了囚犯後,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沒有的。至少他會時不時地召喚自由的降臨。在陽臺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寫了一段自由傳奇——那就是他一手復舒的圖書館。在裡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說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安迪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安迪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讓雨水沖走蚩伏於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惡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電閃雷鳴,淚和著雨一起殞落。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控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脫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著一個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來了,該出發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00字(二)

趁著記憶還新、感受最真的時候,寫下對這部經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贖,很久沒有看過這麼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勵志之作。看完之後主人翁的點題之句一直縈繞在耳邊: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銀行家,有著對數學和數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謀殺,而自己卻被誤認為是凶手,兩次無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監獄。於是長達二十年的監獄生活開始了!像劇中說的,他並沒有認為來到監獄是一種煎熬,反而覺得像是在公園散步一樣,是如此的淡定!這二十年,是安迪進行自救的二十年,錘子、海報、以及幫典獄長"逃稅"…一切都是他預置好的,只等那個暴雨夜晚的來臨,伴著閃電雷聲逃離出了肖申克監獄…

在劇中,有幾段兒,我一直有點疑惑,就是安迪在獄長反對的情況下,還毅然的播放那段音樂,我是沒有弄清楚那是怎樣的一段音樂,是嚮往自由和解放?還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監獄建造一個圖書館,由於資金的匱乏,他便一週一週的向有關部門寫信進行申請資金,最後便是一週兩封…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去,試想一下,安迪建造這樣一個圖書館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到了好多監獄裡很多的人知識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樣出獄之後根本適應不了當今的社會,甚至不能生存,最後的結局只有一種——老布自殺了。還有,劇中一直在強調一個詞"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讓監獄裡的所有人心裡都懷著希望吧,懷著生存的希望,無時無刻!

故事的結局也是亮點,特別是最後瑞德去那顆樹下尋找安迪留給他的東西,一封信、一些錢,好像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覺得安迪留給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事情最能夠緩解壓力,那麼我相信“看電影”會是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呼朋喚友,又或者和所愛的人浪漫約會,看電影都會是非常不錯的一件事。

而要是還能夠在海灘邊上觀影,那麼我相信這將會是一生中非常難得的體驗。

就如同即將召開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一樣,在沙灘旁觀影,相信會是一場光影的饕餮盛宴。

而說到沙灘、海邊,就讓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贖》片尾時,Red和Andy在海邊“重逢”時的那種充滿了自由味道的美感。

很開心能夠在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片單“經典重現”單元中看到這部我至少刷了20遍以上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自從1994年弗蘭克—德拉特將它搬上熒幕之後,這部電影就和《教父》一直爭奪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來,這部電影更是蟬聯影史第一。

而這部“影史第一”的影片,自然少不了大量的影評文章出現,然而看過無數遍這部影片的我,卻從沒看過,更沒有寫過這部電影的影評文。

只因為我認為:不看透,才精彩。

“內心向往自由的人,永遠不會被束縛”

之所以一直沒看《肖申克的救贖》影評文,是因為內心一直對這部影片保持著至高的敬畏。

因為每次看這部電影時,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而至於到底感觸到了什麼?其實根本說不上來,又或者我內心並不願意真正想要“看懂”。

甚至每個人生階段,每個人生經歷不同,在看這部影片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這就是“影史第一”的魅力所在吧。

之前看過一則富有哲理的漫畫:有些人身在監獄,卻內心自由;而有些人看似自由,卻如同坐牢。

這像極了我們身邊那些每天被自己“束縛”著的人,雖然是自由身,卻總是被感情、被煩惱、被壓力給束縛著。

而還有更多人,其實是被“太明白”給束縛著。

就好比說,當一個人已經很清楚結局的時候,那麼他在走向這個結局的過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但是他又不得不朝著那個“已知”的結局走下去,所以這時候他並不“自由”。

由此在我看來,真正的自由其實就是對“未知”的探索過程。

內心向往自由的人,永遠不會被束縛;沒有束縛的前提,就是“不看透”。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那句臺詞一樣:“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他像是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彷彿身披隱形衣。”

哪怕Andy身陷囹圄,內心充滿“希望”的他,不像是在坐牢,更像是在“公園裡散步”。

“人生最精彩的,就是未知的多變性”

影片中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老布。

老布因為害怕出獄,拿刀威脅赫伍,Red曾說過:

“老布沒有瘋,他只是體制化了,他坐了五十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過書,在獄中有地位,出獄就成了廢人,雙手犯關節炎的囚徒,想向圖書館借書都會被拒絕。”

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出獄是一種自由,而對於老布來說,出獄更像是一種“判刑”。

因為他知道出獄後,自己不可能適應外面的社會。所以他很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太明白所以沒希望。

Red跟老布相同的地方是,在假釋出獄時,Red跟老布一樣患了“體制化”的病。

然而不同的是,Red要兌現對Andy的承諾,而那個承諾看似平淡無奇,卻讓Red充滿了“未知”的驚喜。

在Andy給Red的信中寫道:“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

也正是如此,Red重拾希望,踏上了未知的和Andy重逢的旅途。

而人生最精彩的,不就是對於未知的多變性的嘗試和探索麼?

“老油條”其實就是職場版的“老布”

我們常說:“做人要有夢想。”

雖然可能這個夢想明明遙不可及,但它依然能夠給我們帶來前進的動力。

反而如果什麼事情都“觸手可及”,那麼或許這並不能叫“夢想”,頂多只能算是“目標”。

身在職場的我們,其實跟《肖申克的救贖》裡那些被關在肖申克監獄的人是一樣的。

時間久了,很多人就會像老布一樣,患上“體制化”的病——在職場上,被稱之為“老油條”。

職場版的“老布”幾乎每個公司都有,他們被職場的各種教條給教化,所以他們為了適應職場,變成了“老油條”。

而之所以他們會成為“老布”一般的人,更多還是對於自己人生之路或者職業生涯的“看透”,已經沒有了更多的希望。

無論多麼艱難,無論走到了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不要放棄”希望“。

認命不是我們該有的心態,哪怕希望可能會把我們憋瘋。

這就是我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的最大感觸。

電影是世界的財富,是全世界賦予觀眾精神的一道盛宴。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8

”讀那麼多書,究竟有什麼用呢?”一個朋友疑惑地的說著。

他是我的中學同學,我們的關係不算很好,當然也不能算是很差。他國中畢業後就來到社會中打拼,同每一個勵志故事一樣,他首先具備了中學輟學的基本條件。在每個成功勵志的故事中,若是沒有帶點傳奇色彩的色調,那還算什麼勵志呢?至少我的大學母校董事長就是十六歲單槍匹馬的殺出來了,可惜的是我的這位朋友並沒有一步登天。

我歪著頭想了想,說到”:沒什麼用。只是當你遇到人生瓶頸的時候,它總能幫助你做出最理性睿智的決定,不再讓你受到一些其他聲音的干擾;當你失意落寞的時候,它會給與你無比強大的信心,相信黑暗的時光終將過去,而最終迎接我們的是希望的曙光。”

他似是而非的點點頭,我知道他不能理解我說的話,但礙於情面沒有再說出什麼反駁我的話來。在他的思維裡,過往的那些複雜社會經歷賦予了他非凡的智慧,但這遠遠不夠,我相信他能夠很清晰的明白這點,但卻不認同讀書的觀點,他覺得這些都太過於夢幻飄渺,遠遠不如實際的來的痛快。

我和他並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延伸下去,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興致勃勃的說道”:那你覺得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

”肖申克的救贖。”

在說出這個回答之前,我腦海中依此閃過這幾年來讀的那些書。我想起了趙枚的《上官婉兒》”:一個襁褓中沐浴血雨腥風的女人……”,想起朱蘇進的《鄭和》”:一個狂風暴雨中航行的男人……”,想起了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一個自我成長修煉的二刀流武士……”,想起了雨果的《冉阿讓》”:一個最接近神的老人……”想起了太多人的一生,也想起了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執著男人的自我救贖……”

之所以會說出這個答案,其實也不是這本書真的對我影響最大。而是我知道我的這個朋友曾經看過這個電影,我記得他說過的”:嗯……還不錯,只是感覺有點荒誕。”

……

……

沒有一點荒誕的成分,越是慢慢長大,越是能夠理解以前不能夠理解的東西。成長也許就是這樣,從陌生厭惡到理解同情,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有時候也往往會在一瞬之間。

讀書如此,朋友亦如此。

這個社會不存在小說中的那個腥風血雨的江湖,但往往存在著那些古道熱腸的俠客、隱士。往往就在那麼一瞬間,你會感覺到這個人的神奇以及驚豔他的才能,這並不是那種通俗意義上的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而是真正的感嘆、感嘆那些奇妙而有趣兒的想法,由此折服。

依舊還記得餘秋雨在描寫米開朗琪羅的時候”:當他的競爭對手拉斐爾看到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手稿時,不由得驚歎一聲。”才能就是一種令人折服的天賦,就如同肖申克監獄裡面的銀行家安迪·杜佛尼一樣執著的精神。

”你若是想用這把錘子越獄,至少需要六百年的時間……”

也許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至少安迪·杜佛尼沒有花費那麼長時間。安迪·杜佛尼沒有想到這場颶風會吹的這麼久,而監獄長諾頓也沒有想到主的審判會來臨的這麼快……

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我的視野開始轉移到那些卑微到塵土中的小人物身上,就像監獄圖書管理員布魯克一樣,

”他被改造了。”

我想是的,每一個在肖申克監獄裡面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成功改造了,”改造”是政客們的最好;而對於我們這個社會來說,我們生活其中的人,或多或少也在被改造著,而那些來自善意、譏諷、冷眼、淡漠的人,就是那些所謂的”政客”,一旦你遵循了他們的框架之下,也就徹底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意義,你也就被”改造”成了社會需要的樣子。

”他們會關你到白髮蒼蒼,牙齒脫落的時候,那時的你無法對社會造成危害了,你也就自由了。”

自由和希望,這兩個在社會中最推崇的兩個語詞。到了肖申克監獄裡面,就成了罪惡和痛苦的源泉,它無時無刻不再折磨你脆弱的神經。很難想象的是,安迪·杜佛尼是怎麼承受下來的。

”他不能保證他在肖申克監獄裡面擁有單獨的房間、他不能保證在某個深夜,他正在挖掘通道時,獄警突然臨時突襲檢查、他不能保證挖通了下面究竟能不能容身出去、他不能保證當他在簡直令人窒息的糞坑中爬行了五個足球場那麼遠的距離後,出口卻橫亙著鐵條怎麼辦、他不能保證逃出來了被附近的農民看到怎麼辦、他不能保證他即便沒有被人發現,而他的那些新身份的鑰匙找不到怎麼辦……”

一切都不能保證,但他還是堅持、執著的往前走,最後他終於還是成功了。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要被“體制化”,遵循著內心的呼喊,執著的走著。即便遇到那許多不確定的事情,我們依舊可以堅定執著的往前走著。

我衝著那個朋友笑著說道”:你讀的那些書,它不能幫助你快速獲得財富,但可以在你想要去做的任何事情上,賦予你無限的可能性以及執著的精神。”

他笑笑,然後走開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9

當我準備下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題目還沒有想好怎麼寫,我只是覺得,我想表達一些什麼東西,一些在我心裡噴薄欲出的東西。

相信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看的時候,內心一片波瀾,看完之後仍然心存疑慮,繼而開始思考。那你在思考一些什麼呢,說出來,看看大家思考的是不是一樣?

1、生或死

“要麼忙著生,要麼忙著死”,這應該是大部分人記住的一句臺詞了。確實,人生下來就是朝著死亡去的,只不過這個過程裡,我們總會發生一些什麼,總期盼著一些能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地方,好讓它更好的去享受生活,享受自由,享受美好。

有些人在這座肖申克監獄裡,安靜的度過了一輩子,他們進來的時候,外面的馬路上只有一輛汽車,假釋出去的時候,站在路口看著來來往往奔流不息的車輛,迷茫的像個過馬路的孩子;

你說是這個世界拋棄了他們嗎?還是他們不願意接納這個新的跟他們沒有半毛關係的世界?生,或者死,於他們這些銅牆鐵壁裡的人又有何意義?

2、堅持

為了避免自己不被別人侮辱,壞人打一次,安迪拼命反抗一次,從不妥協,從不示弱;每週一次的建議信,安迪寫了六年;每週兩次的建議信,安迪寫了一年;從ABC開始一個一個的認字,安迪教了託尼整整一年;五層監獄厚的牆壁,安迪用小錘子敲了20年;當他做這些的時候,從沒有人知道結果是什麼,包括他自己也不知道,但不試一試又怎麼知道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清晨,到日暮,從滿頭青絲,到鬢染白霜,他的堅持從沒有人看得起,也沒有人支援,他就是這麼一直堅持著,直到某一天那些打他的壞人被更壞的人制裁,直到上級命令回信給他增加書籍和撥款,直到託尼收到教育委員寄來的證書;直到一個電閃雷鳴的夜裡,他神不知鬼不覺的從這座監獄逃脫;他的堅持,成功了。

不會有人知道,在那些無數個關燈之後的黑夜裡,安迪正用一個小的可憐慘的錘子,一點一滴的敲掉牆上的混凝土和石頭,不能發出一點聲音,還得一點一點的把敲掉的碎石想辦法運出到囚室外。可能一個晚上,他就只能挖出那麼一個乒乓球大的洞,但是一個月之後,就是一個蘋果那麼大,一年之後,就該有半英尺長了,只要不被人發現,只要不換房間,他就一直挖下去,一直挖下去。

3、體制

這裡最想說的就是體制,電影裡的瑞德也不止一次的說過“體制化”這個詞,那體制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我想,體制化就是一個能讓你逆來順受,能讓你把一切不習慣都變成習慣,直至變成依賴的地方。在那樣一個地方,你的所有動作,所有行為,所有思想,都完全被同化了,你周圍的所有事物跟你都是一樣的,你生活在那裡,就像鳥被關在籠子裡,雖然你明白失去了一些什麼,但你卻不願意再飛出去;一旦你出去了,就像人離開了地球失去了引力,何處何從你都不知道。

就像老布,在監獄待了五十年,在獲得假釋的'那一刻,他卻拿起刀架在獄友脖子上,因為只有他再次犯罪,才能不被假釋繼續留在這裡;就像瑞德,每次上廁所都要跟主管請示報告,因為他習慣了這種四十年的報告。們害怕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讓他們跟周圍格格不入,讓他們失去歸屬感,找不到跟另外一個世界握手言和的方式;所以,老布自殺了。

4、自由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古以來,追求自由都是一種崇高的使命。

自由不是一種放縱,它只是一種狀態,一種心靈放空,不被約束的狀態。哪怕只有那麼短暫的幾分鐘,安迪都想嘗試,他把房門反鎖,廣播音響調到最大,此刻,他就是躺椅上那最自由的人,不管外面如何威逼利誘,他心無波瀾,儘管那代價是兩週的獨囚。

在藍天翱翔過的鷹,從來不會屑於草叢的低旋,他總是嚮往那片藍天的。哪怕只有一次,哪怕結果粉身碎骨,他都想去嘗試,去爭取。

5、希望

這應該是整部電影的主旋律了,希望。圍繞著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安迪耗盡了他的青春二十年,瑞德賠了四十年的光陰。但是真的說起這個詞的時候,我又不知道該如何說起,好像每個人都有希望,不然為什麼瑞德每十年申請一次假釋,託尼為什麼積極的學習?但是當希望成真的時候,老布表現的卻是那麼的膽怯,瑞德是那麼的震驚,難道這不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希望嗎?還是說他們只是為了安慰自己,強加給自己記憶的一個名詞,至於這個名詞能幹嘛,能帶來什麼,他們都絲毫不考慮,因為從來沒想過會實現?

真實的希望是一個很好的詞,在那些個無數的黑夜裡,就是它,在一直伴隨著安迪。它就是那無邊黑暗裡的一點星光,很微弱,偶爾還一閃一閃的,但它始終在那裡,讓你知道那裡就是方向,你不會在無邊的黑暗裡迷路和沉淪,只要有一點點機會能靠近那裡,你就會欣喜,你知道,早晚有一天,你會到達那裡,只是時間問題。而時間,再也不是黑夜吞噬你的敵人,而是你的摯友,你需要它來幫忙完成你偉大的計劃,需要它來幫你靠近你的希望之光。

哪怕在困境中,哪怕在體制中,哪怕在漫無盡頭的時間荒野中,心存一點希望,它總是能幫你在那些無人陪伴,孤苦伶仃,卻又不得不咬牙堅持中給你力量,助你前行。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它就是上天給你最美好的禮物。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0

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深刻的震撼著觀者。《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一部片子,當年和《阿甘正傳》號稱“票房雙雄”。

《越獄》是將《肖申克的救贖》演繹成一部連續劇,然而《越獄》是因其情節編制的百般機巧而火爆全球。因此,如果說《越獄》給我的情節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贖》則是給我人生的震撼。同樣的情節,同樣的演員,然而藝術和思想的構思不同,決定誰將隨著市場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誰將隨著歷史的淘洗而越發閃爍光芒。

是的,進入監獄的每個人都是絕對有罪的,因此每一個也可以說是相對無罪的,他們進入這裡只因為命運的安排——是上帝給了我們原罪還是我們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反正我們進入社會國家的監獄,亦或是人世紅塵的“監獄”,全部是無期徒刑,當然在“頭昏眼花”的時候可以得到“假釋”。

我想最好“監獄”看著是中性詞,因為“監獄”是一種約束和體制,體制大可大到一個國家,小可小到一個公司、部門、科室。如果監獄是中性詞,那麼就有人離不開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監獄了呆了大半輩子,正如瑞德說的:“開始你恨它,慢慢適應它,最後你離不開它,這就是體制化。”老布在行將就木之時,被假釋了,進入了監獄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這個世界一無所有,無法生存,反而在監獄裡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規則,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監獄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個徹底被體制化了的人,最後徹底愛上了這個體制,那麼它的本質是監獄。然而事實上是被綁票的女人愛上一個強悍的綁匪,按照綁匪的規則而存在。

這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一種人生的“淪陷”,把“淪陷”也看著中性詞吧,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淪陷在一個體制裡,一個公司、部門、科室裡面,走出這裡沒有辦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說:“我恐懼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進入監獄,然而他已經老到了無法犯罪的地步了,於是在牆上寫下“老布到次一遊”,上吊走了。是的,我們身邊的人,大多數的人生都是“淪陷”於現有公司、部門、科室的體制中,絲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牆內才是他覺得舒適和幸福之圈,牆阻隔著他,也保護著他,而且保護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和重要。

“救贖”本身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質是日常性的,也看著是中性詞吧。從進入“監獄”的開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個月,沒有和任何人說話,他就在這一個月決定了為自己開闢一條救贖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氣。他開口要的第一樣的東西是“鐵錘”,剛好能放在被掏空的聖經中那麼大小的鐵錘,一把決定命運的鐵錘。監獄長開玩笑地說“救贖之門”在聖經中,是的,最終應驗了。瑞德對肖申克說:“如果要用鐵錘打通隧道需要三百年”。因此瑞德放棄了,然而肖申克沒有放棄,因為他利用他的知識發現牆體石頭的祕密,不需要三百年,實際上20年,他就逃離了“監獄”。是的,拯救自己的不是聖經和上帝,而是自己!拯救之路開啟於希望,依賴於知識。“有些東西是監獄的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中,是人的希望。”然而德瑞說“希望是壞的”,因為他沒有足夠的知識判斷希望能夠實現。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才是我們的自我的救贖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憑藉知識催生希望,又憑藉知識利用了監獄的規則和制度的漏洞舒適地生活在監獄之中,最終憑藉知識打通了救贖之路,獲得了“救贖”與自由。

20年來,肖申克憑藉其銀行傢俱有的高超金融知識,為監獄裡上上下下的獄官避稅理財,以至於監獄長一天也離不開他,甚至設定重重障礙不讓他離開監獄。20年來,他以嗜好石刻為掩飾,一天一天悄悄將從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小塊一小塊釋放出來。20年來,他在監獄開設圖書館,幫助每一個囚犯學習知識,讓囚徒的生命也有那麼一點點價值。20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構建在太平洋裡盪舟的自由之夢,當他在離開監獄的頭一晚,他把夢想中的太平洋告訴瑞德,瑞德以為“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間突然從監獄中消失,20年來用希望、知識和毅力構建起來的一個祕密“救贖”系統運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贖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監獄裡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監獄後獲得了“假釋”,不是自我救贖,是監獄“恩賜”他出來的,因此他所面臨的情況與老布是一樣的,瑞德說:“雖然我在監獄被人稱為有求必應,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後我連電話本都不會翻”。確實,瑞德出來了,他和老布一樣陷入了絕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訴他在“假釋”後到一個標誌性的美麗的大樹下找出一個盒子,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僅自我救贖,也救贖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這個盒子裡面有錢、有地址、有朋友和夢想,瑞德也獲得了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1

當你走進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邊將會發生什麼,你不知道你的過去和將來,你將忘記你曾經的夢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許就在這裡一天天衰退,夢想在這裡一天天流失。這就是肖申克帶給人的感覺。生命彷彿在這裡停止,時間彷彿消失掉。你會忘記你什麼時候走進來的,你也會忘記曾經美麗的夢。漫長的人生,絢麗的夢想,一瞬間不復存在。

沒有任何辯駁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檢察長把安迪的生命交給了肖申克漫長的歲月。被冤枉的銀行家不會甘於命運,然而肖申克並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監獄長的訓詞非常露骨,他的意思無非是"在這裡,你們沒有自由,必須無條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是屬於上帝的",於是,一場關於尊嚴和人性的鬥爭就此開場,不過在這場鬥爭中,救贖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誰,劇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罷,包括安迪在內。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會把自己和這座無情的監獄扯上關係,也許想過有一天會從這兒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樣,但知道自己該怎麼生活。可是,一年,兩年,三年……在不知不覺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稜角,也磨滅了曾經的夢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這兒的人生不再那麼厭倦。“肖申克”開始慢慢變的熟悉,慢慢地對它產生依賴。用瑞德的話說:“起先你也許厭惡他,後來也許會喜歡他,在後來你也許會離不開他,這就叫體制化。”聽著有一種心酸,也有一種無奈。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傷。那時老布已經不在,這句話雖說的是老布,但又像說我們每個人。悲涼嗎?又有一種悲哀。不知不覺中“肖申克”總在改變著什麼。寫到這裡,突然懷念那不知天高地後的日子,無所畏懼,我所畏懼,因為不知道而不怕著,因為不懂得而愛著溫暖著感動著。世界是遼闊的,舞臺是屬於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為了夢想而構築的。一年,兩年,三年……在不知不覺中,時間磨去了身上的稜角,也一天天磨盡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會討厭這樣的自己,沒有追求,不知上進,也許會厭惡這樣的生活,寂寥而沒有活力。但隨著時間的流失,你會適應這種生活,也習慣這樣的自己。也許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種久違的陌生會讓人無所適從。突然會懷念曾經憎惡的日子,突然想回歸那種生活。就像老布不願離開“肖申克”,就像老布離開後懷念“肖申克”一樣,因為無措而選擇上帝一樣。悲哀嗎?只有每個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著成功與失敗,在這裡最優秀的莫過於安迪,他讓犯人開始了一種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註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對抗的,他帶來了希望。這種希望,在於對惡勢力(三姐妹)堅決的反抗,在於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於不畏凶險為大家贏得那坐牢以來唯一一次由海利請客的啤酒,在於他當著監獄長的面播放大家從未聽過的美妙音樂,在於他執著地帶領大家修建全英格蘭州最好的監獄圖書室,在於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過他個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瑞德。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安迪和他的約定,瑞德是否會和老布一樣,因為被長期地制度化了而無法適應社會,最終只能在長期的壓迫之後在自由社會"到此一遊",緣於這個約定,瑞德堅持了下來,找到了他堅持"希望"的終點。

安迪給瑞德的信中說;“希望是件好東西,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是不會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這句話時是什麼感受。我只知道對我影響很深,它給我一種生命的衝力,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彷彿在黑暗中透過來的一束光,又彷彿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種感覺,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種感情,只有久違陽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時只是一種微妙的東西,虛無而真實的存在,微弱但卻溫暖,也許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卻能溫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溫暖已經足夠,至少它給我們向前的勇氣。給了我們夢的幻想,像一個影子,也像啟明星。

希望這東西很難說,有時選擇也一樣。安迪的苦難,也是每個人的苦難,安迪只是我們的一個縮影。跨過去就是幸福,跨不過去就是痛苦。安迪跨過去了,他獲得了幸福,老布沒跨過去,最終在痛苦中選擇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樣,很多時候都被成長路上的石頭絆倒,都被路旁的荊棘刺傷,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縮。勇敢的人最終獲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敗裡嘆息。成功和失敗有時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將改寫。我想也許每個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樣成功,但至少應該向他學習。想起食指的詩,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生命短暫,也許千年的等待,才換來今生的一次綻放,我們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學習,生命不屈,救贖靈魂,讓生命好好的綻放。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2

人生,不外乎兩種選擇,忙著生,或忙著死。

—— 題記

二十年,一個無辜的銀行家因被指控殺了妻子與情夫判了無期徒刑,沒有殺人的他在監獄用了整整二十年,挖通了監獄的牆,在黑暗中匍匐前進,終於重獲了自由。同伴、學生的死令他沉淪,未來的美好,好友瑞得的陪伴,令他歡欣。他,就是安迪杜佛倫。

信念

誰能想象,壓根沒有罪的一個人,在最嚴厲監獄—肖申克監獄,即將度過餘生,這是多麼悲催,我坐在電視前,看著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倫被戴上手銬,走進監獄,打抱不平的同時,卻又會有些惋惜,如果是我,不如自行了解,死個痛快。但安迪沒有,他堅毅的性格讓他沒有消沉,我知道,有一個信念一直支援著他,讓他用堅強來面對這發生的一切,他用堅強的心尋找著一切可能求生的機會,他結識了朋友,憑藉自己職業的特殊幫著監獄的警衛做著逃稅的工作,這樣,他用自己的堅定信念,在獄中謀得求生之道,現在想來,若不是自己的渴望,他又怎得以求生,若不是信念的支援,他又怎得以與警衛結成良好關係?安迪選擇了勇敢的活下去,我卻辦不到,高高的圍牆,冰冷的閘門,沒有自由,沒有心靈,況且自己還是無辜的,有誰能承受這具大的憂愁,這深邃的冤屈,努力存活呢?

安迪他憑著自己建立起的關係,在獄中宿舍張貼海報,誰曾料想,在那張美女海報下有一個洞呢?安迪就這麼白天工作,晚上徹底不眠地挖著洞,我無法理解,一個小小的鋘錘,不足手掌大小,又怎能成功挖出逃路的洞,現在看來,是信念讓他一分一秒地工作,一夜一頁地努力,點滴積累,便鋪出救贖之道,他用信念救贖著自己,可誰曾料想,這被瑞得戲稱百年挖完的路竟花了二十年。

生死

瑞得,老布,儘管這電影中穿插了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配角,卻同樣激發了我對生死的解讀。

“忙著生,或忙著死。”

電影中的這句臺詞至今印象深刻,人生的確不外乎兩道路,忙著生,或忙著死,救贖的道路也只有兩條,生、死。安迪選擇了生,他用生的力量,救贖著自己,而老布,他在監獄呆了50年,才假釋離開,卻因無法再監獄外生存而最後上吊自殺。影片中老布將養了二十年的鳥放出監獄的鏡頭令我深有感觸,自由之鳥飛離苦海,而人卻只能停留不動,老布的死,我不認為是消極,他失去了他的所有,正如影片中瑞得所說,老布已經體制化了,他離不開這個監獄,老布的年齡已經無法挽回,當他哆嗦的手將頭掛上吊繩,我被震撼了,這是死之救贖,他用死,救贖了自己。而瑞得,當他逃離了監獄,住著老布住過的房,做著老布幹過的工作,當他看到老布自殺時所刻下的“老布來過”,當他感到自己一無所有,安迪呼喚了他,他與安迪的諾言——離開監獄後去找一樣東西,還未實現,瑞得離開了,他離開了他的住處,在他臨走時,刻在那四字旁的“瑞得也來過”令我一笑,卻又放佛懂了許多,生與死,就這麼擺在了一起,兩個人的命運,生與死的交錯間,放佛看到了人生的叉路口。

老布選擇了死,瑞得與安迪選擇了勇敢地活,抱著信念的活,其實,生與死的救贖,就這麼擺在你的面前。“忙著生,或忙著死”,命運的交錯,生死的岔路,安迪他選擇了生,他用信念堅持挖了整整二十年的地道,不曾想過放棄。而老布,他選擇用死來擺脫這禁錮,生,死都是一種方式,一種救贖的方式。

希望

我不清楚那首歌唱的什麼,我也不必清楚,那歌聲就是那麼美,透徹心扉的美,放佛高牆不再,所有的囚犯都獲得自由之心,遠離了這痛苦,這淒冷,忘卻記憶,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那無盡的希望,音樂,就是這麼純粹,尤其是對於囚犯,沒有知道含義的必要,只是欣賞就好,他可以給人信念,給人希望,給人自由,給人以活下去的動力。

當安迪將一片唱片通過廣播播到了全監獄,音樂給了囚徒們自由的心,沒有一個人繼續工作,他們感受到了希望,儘管安迪受到處分,但這更刺激了安迪求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說,“希望是個好東西,永遠不會流逝。”他深切體會了為監獄長洗錢的愧疚,而自己的學生卻因知道殺害安迪妻子真正凶手而被監獄長殘忍謀殺,監獄長只是不想讓安迪走,而安迪內心的求生欲更加強烈,於是不久後,他逃離了監獄,揭發了監獄長,自由地生活下去了。

希望,造就了安迪內心的自由之心,它讓安迪用了二十年,不屈地挖著洞,它讓一個本想放棄的小夥兒,成長為一個百折不撓的成年人。不能沒有希望,希望帶給人生,帶給人動力,正如影片最後瑞得和安迪相見的那片海,純潔,清澈,比夢中還藍,給人自由,給人動力,給人以忘卻記憶的溫暖,這便是本質的希望,這是令人神往的希望。

也許,安迪只是一個幻想出的人物,但至少他令我瞭解,生、死,兩種的救贖,把握權在我們手裡,命運的成敗,在於我們是否有信念,有希望。有了他們,生與死的抉擇,命運的轉向,將走上不同的道路。忙著生,或忙著死,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希望,二十年鑿通自己的通道,獨自爬過五百米長的爛臭下水道,又豈為難事,只要有心救贖,自由就在前方。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3

開篇的數目觸目驚心。一個教師從走上工作崗位到退休,大約有35到40年的時間,從技術層面上講,應該都能成"師",但事實上,教師隊伍似乎有些意外,全國1300餘萬的教師,真正稱得上"師"究竟有多少?有人不無心酸地這樣描述老師:只是置於玻璃罐裡的青蛙,有光明,卻沒有前途,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肖申克"。

肖申克是一個監獄。但那裡不失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人物詳盡,各司其職,有著明確的規章制度,在其下也有著很具影響的潛規則,導演用這樣"一滴水見太陽光輝"的張力,把觀眾帶入他的大預設: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座大監獄。

在這所大監獄裡,你如何救贖你自己?

主角安迪給我們帶來的是什麼?是希望。

有了希望,肖申克監獄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小的錘子,一張大海報,便可以救贖生命,可以救贖自由。有了希望安迪可以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盡情的享受每一個小小的樂趣,並將這樂趣傳播開來,將希望播種在每個人心裡。

希望就是本文所要表述的核心詞彙:成長意識。所謂成長意識,就是教師個體自我成長的強烈慾望和內心渴求。注意這裡的關鍵賜予,自我、內心,表明是一種自願、自覺、自律、自立。

在《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次精彩的對話,當安迪說出希望這個字眼時候,瑞得如是解釋:希望?聽我說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

這是對困於肖申克的一種提醒,因為他們已經是被制度化了。

什麼是制度化?又是瑞得來解釋: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制度化。那個在肖申克當了50年的圖書管理員,當得知自己被假釋時,卻是要將與他告別的人殺死以繼續留在這裡,最終上吊,這就是制度化的悲哀。

老師從剛畢業踏上講臺,可以說就是被制度化的,換一個詞說就是被格式化了。慢慢被消掉自己的稜角,慢慢適應著制度,慢慢習慣,一眼望去,有多少張麻木而絕望的臉在校園裡耕耘,那麼刺眼而又無動於衷,你是否已然處於"沉睡"狀態。

喚醒你內心的,那個叫做希望的東西呢?

於是,就有了另外一個本文核心詞彙:成長行動。希望總是要付諸於行動中的,否則是空談。

安迪管理圖書館,要改變現狀,每週一封寫信,終於有迴應,然後每週兩封,終於有州政府支援,得到穩妥支金;他用一把小錘子,一張海報,用了20年的時光,給自己叩開走出肖申克,通往自由的路,他贏得了自由。

成長行動在安迪的手中就是小錘子和一張大海報,以及一個縝密的頭腦。老師的手上是什麼?

書上給老師的成長行動點出五個方面。行動計劃、行動目標、行動策略、行動恆心和行動境界。

核心詞彙:行動計劃,就是成長行動的具體安排。安迪用20年的時間和耐心,用一柄比鉛筆大不了多少的手錘,挖通了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這條路他的獄友瑞德認為600年才能挖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很好理解。

核心詞彙,行動目標,就是成長行動該達到的目標。這很好理解,不必多說。

核心詞彙:行動策略,就是教師在成長行動中需要考慮的方法和應遵循的原則。凡事都不可蠻幹,這是真理。安迪的行動無不充滿著策略性,隨身帶500美元去申肖克,為自己購置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海報和鐵錘,冷靜地用專業分析逃稅幫工友討啤酒,漸漸成為獄警的會計師,從體力勞動轉向腦力勞動,成為諾頓的洗錢的助手後,虛構人物轉賬,繼而在越獄後扳倒了他。

所謂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作為一個老師的策略,就不能緊緊盯住你的專業上,眼光更多的要考慮到自己作為一個人的修養該是如何的。就像安迪那樣,喝啤酒就是像幫自家蓋房子那樣,多麼愜意,這是作為一個自由人的嚮往。

核心詞彙:行動恆心,指的是行動的永續性,堅持性。有志者,事競成,這是我們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但事實上正如書中所言,我們教師缺乏的不是"志",而是"常志",所有光有"志"是不一定"事竟成"的。安迪堅持了20年,你又能為自己的目標堅持幾年?

核心詞彙:行動境界,是行動的"真"的情感體驗和"美"的心靈呼喚,它能保證行動的持久和有效。看過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那個場景,安迪通過揚聲器將《費加羅的葬禮》音樂播放出來,導演處理的非常好,憤怒的獄警,碌碌無為的服刑人員,麻木不仁的服刑人員、絕望悲觀的服刑人員,紛紛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將目光投向那個揚聲器,此時,目光越過的是高牆,是那一道道桅杆,那是對自由的渴望,對生的嚮往,對未來的一種憧憬,這種美好的場景令我不得自拔。

作為老師,在自己的專業成長上,永遠都不能帶有功力性質的。你要做的是教好孩子,努力讓她們快樂學習,快樂地拿到好成績,這才是你的目標。

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意識尚存,成長就猶存,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那麼,請你救贖你自己逃出"肖申克"吧!不要讓自己格式化在自己的囚籠裡。套用電影裡的臺詞來結束我的筆記:希望是好事,甚至是最好的事,美好的東西永不會死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4

前幾天,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忙裡偷閒看完後,直到今天才有時間表述我的感動。

總體感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勵志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銀行家安迪因酒醉後誤被指控殺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被判無期送進肖申克監獄。他在獄中與囚犯瑞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充分利用自己在稅務上的專業知識跟獄警打成一片,執著的改變獄中文化。當他得知自己含冤卻又申訴無望時,表面上不動聲色,卻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從自己挖了二十年的隧道中重新獲得自由。

自由

我認為,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贖》的第一主題。這是一個不僅從現實意義上越獄的故事,也是從精神意義上越獄的故事。

影片中有三次展現“自由時刻”的場景。

第一處:金色的夕陽、漆黑的屋頂,一群犯人安逸的享受安迪幾乎用生命換來的冰啤酒,表情是那樣的恬靜,安適,“彷彿自由人在修葺自家屋頂”。

第二處:安迪將門反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中的一段二重唱。悠揚的歌聲飄出揚聲器,聲音到過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拋卻憤懣,狠毒和怨怒,安祥的佇立、抬頭、仰望、傾聽。

第三處:影片結尾,瑞德踏著金黃的沙灘一步一步走向安迪,安迪停下手中的工作,明晃晃的陽光,碧藍純淨的太平洋下兩人緊緊擁在一起。

三處場景串聯了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只因:“這個世上有種鳥兒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翅膀的每片羽毛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貪婪的典獄長殘殺了知悉真情的年輕人後,更加堅定了安迪逃跑的決心。特別是片中安迪爬出500碼的排洩管,褪去衣衫,伸出雙臂擁抱風雨時,我被真切的震撼。人,為了生存,追求自由的力量真是無法估算呀!裴多菲說的真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生命如旅程,每個人都在行走。行走中,我們要體味艱辛,接受得失。所以,安迪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性格的堅強和鬥志的不屈,更有心靈上對世人的救贖。珍惜今天,珍惜擁有,珍惜自由,你便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希望

希望,是我給《肖申克的救贖》定位的第二主題。

一個人力量的大小,很大程度取決於潛在的希望有多遠大。希望不需要過份的熱情,太熱情的希望只是靈魂深處偶爾的衝動。

肖申克是一座黑獄,一座吃人的監獄。可無論它多麼黑暗,都是關不住希望的。凡事皆因希望而起,因希望而終,凡事只要有了希望便成為可能。有了希望,肖申克不過是一座形同虛設的監獄。有了希望,一把小錘可以救贖自由,救贖生命。有了希望,安迪在救贖自己的過程中可盡情的享受,並將這享受到的樂趣播種於每個獄友的心裡。

影片中,安迪和瑞德有這麼幾句對白:“忘記在這世界上,還有這不用高牆柵欄圍起來的地方,還有你自己心裡的,他們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你指什麼?”“希望!”……

我們每個人既是平平凡凡的,也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自由出色?還是平庸無奈?正所謂,希望就是使人有所突破的“種子”。

肖申克監獄雖然殘酷,但安迪一直堅守希望,而且他的希望是灰暗的高牆無法阻擋的,是冰冷的囚室無法泯滅的,比如影片中安迪6年後第一次收到200美元的擴建資金;再比如安迪每週寫一封申請擴建肖申克監獄圖書館的信,到後來每週兩封,十多年堅持——從未放棄……安迪擁有希望,擁有了活下去的勇氣,也擁有了最終成功逃離監獄的“偉大”。

由此可見,希望是自由飛翔的小鳥兒,是四處流動的空氣,是時時存在的呼吸,是任何力量永遠無法遏制的,是所有汙穢都無法染指的。

恐懼可能讓人淪為囚犯,希望卻能讓人重獲自由,希望永存,生命不息!

友誼

整部影片中沒有男女凡俗的愛情糾葛,反而讓我體味到了人情和溫馨——冷酷的監獄中一樣可以建立真摯的友誼。

人這一生友誼是很寶貴的,許多時候,我們的生命會因友誼而精彩。

肖申克監獄中犯人,沒有溫煦的晨光,沒有純淨的空氣,沒有聖潔的精神寄託,幾十年如一日的活著……直到,安迪冒死為他們成功爭取啤酒,他們回遞給安迪;直到,他們幫安迪挖做象棋的石頭;直到,安迪擅自給他們播放歌曲;直到老布信中深深地眷戀和歉意;直到安迪為瑞德買口琴;直到安迪在石堆下留給瑞德的糖果盒……友誼就這麼在無形中沉澱,在無意間深入骨髓。

犯人也是人,和自由的人一樣,需要關心,需要呵護,需要珍惜。甚至比自由人更迫切的需要。在肖申克監獄中,一些很平常的東西,卻能夠讓我們領略到他們互相支援、幫助和激勵的情誼。只因環境特殊,所以彌足珍貴。特別是影片的結尾,安迪和瑞德海邊重逢,兩人暢快淋漓的笑容更是讓人無比羨慕。那笑容在天地間飛越,在人們內心深處迴盪……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毫無疑問這部影片中的安迪是堅強的,因為他拯救了自己,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並開始了新生活。安迪也是偉大的,因為他在自救的同時,也拯救了瑞德,沒有讓其步老布的後塵。希望是美好的,自由是嚮往的,人間至善的事物是永遠不會消逝的。

春日的午後,我聽著純音,回味著情節,靜靜地敲擊這些文字,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5

這個暑假由於學校的推薦,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之前就對它早有耳聞,超高的評分和口碑讓我對它非常期待,下面是我對它的觀看體驗。

首先,這部電影本身可以簡要概括為一個遭受了冤屈的銀行家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出監獄得到自由生活的故事。這個主題本身所蘊含的自由,人權思想在當下也是非常的常見,並沒有多新奇,然而就是這樣一條簡單的脈絡,製作人員在其中穿插了許多暗示和內涵,將整部電影的形象與內容豐滿了起來,就好比寫小說,同樣是愛情小說,我們可能只能寫成普普通通的瑪麗蘇小說,而大師卻能將其潤色昇華為“簡愛”這樣的世界名著。

本片的大部分情節都在監獄中發生,一般來說以這種背景創作的有兩種線路,要麼通過描寫監獄內部勾心鬥角,權錢交易,爾虞我詐,最後發現小夥伴的悲慘過往,從而揭露社會問題的黑深殘作品。或者就是以監獄為一個背景,通過極其艱苦困難的條件來反映出主人公的剛強,從而表達諸如樂觀,不向命運屈服這樣的思想。而肖申克不是,它沒有否認監獄的黑暗,在影片的開頭,就有犯人被隨意毆打甚至死亡的場面,初看時著實讓我嚇了一跳,隨著故事發展下去,我們能夠看到主角在監獄中為了“光明”的種種努力。誠然,他也不是那種天才,徒手造炸彈,家財萬貫,意志堅定,面對任何挫折都不動搖的人,那是神,而安迪只是一個可憐的純情銀行家罷了,只是一個有小聰明的普通人,他有自己的感情,在被監獄長拒絕出獄後也曾經喪失過希望,灰頭土臉的活著,他的才智也不得不屈從偷稅漏稅這些邪惡的伎倆,與他在徒弟被殺時露出的絕望與我們這些普通人如出一轍,監獄的黑暗也曾向他招手。我認為最能概括這些思想的是在他被姐妹幫羞辱的時候,正如電影中說的,我很希望我能說安迪奮力反抗,最後打敗了姐妹幫,然而這不是童話世界,這裡是監獄。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緻的灰色。真正的強大不是說在面對所有困難時都能承擔的能力,而是即使被命運打倒在地也不會失去自己方向的決心。

我相信,安迪不會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有才能但是冤屈入獄的人,然而只有他一個人,最後打破了那扇牆壁,來到了自由的世界。是他最有智慧還是最有力量呢,都不是。他從一開始就已經做好了出獄的準備,用一塊鶴嘴鋤,挖透監獄的大牆壁,聽起來像是個童話故事但也並不是遙不可及,試問安迪的獄友們哪個不比他有力量,有時間?電影中的布魯克斯其實可以算是一個例子,他1911年入獄,大半輩子都在監獄度過,監獄的牆壁從束縛他漸漸到保護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哪怕真的走到了牆外,他的心裡也會永遠被無形的枷鎖束縛了,有時候啊,困住一個人的,往往是他自己。而安迪在監獄中的二十年也明白了很多,這裡有黑暗,無情的棍棒,噁心的獄友以及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到頭來,宗教與信仰在錢權面前也只不過是遮掩保險櫃前的那副畫罷了。當舍友都是文盲流氓時,安迪在用自己的努力辦了一個圖書館,即使是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遮住一支蠟燭的光輝,就像他向士官討要冰鎮啤酒一樣,他並不是真的想要一瓶來喝,他只不過是來懷念自由的時光罷了,設立圖書館大概也是如此。但與啤酒不同的是,安迪不僅僅只為了愉悅自己,哪怕是一個素不相識,負有惡名的小混混,他也願意用自己的時間,去親力親為的輔導他,子曰:“吾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蓋如是也。這種善良是偉大的,但在監獄裡格格不入,監獄不是童話世界,他還是要服務於典獄長的淫威下,接近全力卻無法改變這個無情的社會,也只能選擇離開了。當他決定鑿穿牆壁,爬過五百米長的地下管道,走向墨西哥的陽光時,沒有人能說他自私。

命運給予他最大的打擊,空有天賦,女友背叛,鋃鐺入獄,苟且偷生,他仍然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保持一顆真誠的心。暴力,欺詐,宗教,慾望,所有社會中的陰暗面在電影中到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在經歷了這些後,真誠,勇敢,美學,善良與追求自由這些我們心中最原初,最美好的品質,安迪將它們儲存的完好如初。如果有來生,安迪一定更希望他能在大樹下,和他最愛的女孩相約白頭。我們不能知曉背叛的真正原因,恐怕他也會因此一直心存愧疚,但是在結尾處,海風鋪面,海鷗盤旋,一個酒店,一隻小船,安迪與她久別重逢,相擁而泣時,我們都知道,他們在肖申克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