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書心得(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31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讀書心得(15篇)

大學讀書心得1

在一個很平凡的下午,我翻開了高爾基的《童年》,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可憐的阿廖沙三歲喪父,被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極。阿廖沙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嘔的醜事:爭奪財產、打架鬥毆、愚弄毒打兒童等。在這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中,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

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忍和仇恨的家庭裡,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骯髒和醜惡,那幼小的心靈因受到許多許多次沉重打擊而深深震動。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樣的人,甚至可以說成算是阿廖沙的親人,保護和支援了阿廖沙……它向我們展示了那些充滿殘酷、野蠻、愚昧、汙-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體會到沙皇的制度的醜惡。老百姓身處黑暗而不知的奴性與麻木,和年輕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地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難歷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評判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並要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高爾基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黑暗中的光明。

高爾基用他充滿苦難的童年向我們詮釋著一個真理:在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眼前的黑暗總會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光明必會到來。

大學讀書心得2

少年的高爾基在喀山的那段日子裡,做過流浪漢,搬運工,麵包工人和雜貨店夥計。而在如此生活的艱難困苦之中,他依然能夠不斷地學習,忘我地看書,怎能不令人敬佩?面對一個個好看的電視劇,一個個好耍的遊戲,一部部好看的電影魂都全給了這些瑣事,怎麼還有時間來博覽群書呢?

當時在沙俄統治的黑暗時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就根本談不上救國救民。知識文化是革命勝利的保障啊不然,就像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由一個個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農民來主持,肯定會失敗的!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的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為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為經常在這裡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在高爾基以後的艱苦歲月之中,他努力革命,有很大的`成就。書來直接或間接地幫助他獲得瞭如此大的成就,讓很多的人民有了好生活可以過可見而知,書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啊!它的確讓社會進步了,讓人類進步了!

如今是科學第一的時代,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而打仗的軍費開支也要由各國的科學技術的高低來決定的,科技高的國家,掙的前一定是要比落後的國家多

總而言之,現代的一切,都與科技密切相關,而要科技就得日積月累的慢慢學習,學習的內容都在一本一本的書裡面。

大學讀書心得3

書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寒假伊始,我便早早地制訂好了讀書計劃,希望在這個短暫的假期,收穫頗豐。

多少個徹夜,讀完了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我收穫了對平凡的全新認知。

起初,對於平凡,我素來都認為我們每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是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對歷史長河來說,無非是平凡事而已。而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才恍然大悟。

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看出他主人公在平凡中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是全篇文章的主線,他受過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沉,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嚮往美好,體會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裡,人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一點在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每一個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麼不公,儘管社會上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平凡給予我們的堅強。

“藏好你的軟弱,世間大雨滂沱,萬物苟且而活,無人為你揹負更多,莫嫌前路顛簸,人生本就曲折。”《平凡的世界》給予我一種來自靈魂的震撼,它改變了我的思想,我的行為,我的態度,讓我感覺世界是多麼美好。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要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地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從書海里取一瓢啜飲,端詳著那些另我內心歡喜的文字,隱隱能感受到其中的祥和與寧靜,一盞心杯似水平,心中漸漸明朗,疲憊漸漸消散,心境的枝枝丫丫,都被梳理得清明柔順。

大學讀書心得4

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題記

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說敘述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著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過了不久就參加了祕密的革命活動。

這本書最讓我難忘的是作者的語言藝術的高超,以及一些語言含蓄的諷刺沙皇統治的黑暗。全書人物眾多卻形象鮮明、性格各異,無論作家對之著力刻畫還是寥寥數筆略加勾勒,全都顯得輪廓分明、鮮活靈動,讀來如見其面,如聞其聲。

這本書讓我得到了一些寫作的啟發。高爾基描寫的人物生動靈活,惟妙惟肖。而我在自己的作文中總是描繪出的人物形象,不生動,死氣沉沉的,沒有清楚地寫出人物的性格。

我以後不僅要多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寫作的素材,還要多讀些世界名著,借鑑一些他們的寫作技巧,把人物刻畫的更加生動,還要本著作文的一大要點:“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樣才能把文章寫得好,寫得讓人拍案叫絕。

貧苦的生活使他在伏爾加河流浪,和搬運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在麵包店找到工作,向工人們傳播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鼓勵工人停工。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後,他帶著新生的力量,離開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高爾基生活於一個大雜院,那段日子裡,就常常看到走狗警察們到這裡來找東找西,監視人們的行動。有那麼一位老警察還盤問高爾基看過哪些書,並警告他不要看。但對於青年的高爾基來說,那些所謂的卻正是他的真正所求因為只有它們能真正讓人民清醒,讓人民明智,讓人民有打倒推翻沙俄的信心。

若真有心讀書,書是絕對可以看到的。高爾基的一位朋友就介紹他認識了一個開雜貨鋪的人,名字叫捷林柯夫。看到他那滿密室的藏書,大多都是手抄的珍本和,高爾基說不出的高興。也因為經常在這裡看書,他結識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物,讓他了解了革命的重要,和自己現在應該做的事情。

如今書對每個人來說都變得更加的重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征戰,也打的是“科技”戰,而不是以前的人力戰。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永遠都會是真理!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大學讀書心得5

“你不要當沙彌尾。”

“好,不當”

“你也不要當方丈”

“好,不當”

“我做你老婆好不好?”

輕聲讀過這一聲追問,一聲回答,彷彿能聽見兩個稚嫩的童音在蘆葦叢中迴盪穿梭,像兩隻翩翩的蝴蝶。伴著一個個“不”字中,一片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已漸漸拉開了帷幕。只是,明子頭上扎眼的戒疤,在天邊陽光下映出異樣樣的光芒,在這光芒下,一個個不字顯得那麼無力、敷衍,像極了一個蹩腳的謊言。不由得想到小時看過的電影:同樣是一個聰穎的小和尚,只是增長了些年紀,跪在老方丈的面前。老方丈端坐在座上,半睜眼望著小和尚頭頂:

“戒女色情愛,汝能持否?”

小和尚默不作聲,只是低眼看著藏在門外的姑娘,目光中流轉過千言萬語。

“能持否?”老和尚不依不饒。

“能,能持。”

姑娘眼中淚光一閃,扭頭走了,只留下沉默的小和尚。望著書中的水光瀲灩、歲月靜好,我不由得想到他們的未來會否一樣?也許更甚吧……這天下哪有那麼多的機緣巧合,能改變世間的清規戒律。

至此,作者沒再寫下去了,也許是為了留一個好的念想,也許只是不忍再著筆墨。受戒,短短的十天,卻意味著小明子將從一個無拘無束的少年人變為規矩繁多的和尚,而頭上那幾個漆黑的戒疤,也如同一副鐵鏈,約束著他未來的點點滴滴,知道成為他靈魂的一部分。而在這個顧慮約束繁多的`世界,少年人單純的祈願,又怎能成真。其實,誰又沒受過戒呢?自出生起,我們就被灌輸了許多的規矩,一點點將本真的慾望藏起。兒時,我們便知道不能不聽話,不能這個,不能那個;待到少時,不能的事情變越來越多,一環一環地將我們束縛起來。想來,待到長大時,規則終將我們自己的慾望徹底框進方圓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規則所約束的將漸漸深入我們的思想,與我們渾然一體,壓制著人類本能的慾望。不同的是,明海心中的戒壓制的是不應屬於他的愛情,而是世人心中的戒則壓制著慾望

愛和慾望有什麼不同麼?我不由的問自己,無言。其實這二者本就沒有什麼不同,都是人最本能的渴求。慾望本身只是人對追求的原因,並沒有褒貶之意。例如生的慾望使人活下來,愛的慾望締造了世間單純的感情……只是在慾望的促使下,人會顯露出貪婪的一面,也會露出堅強的一面,他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能激發希望,也能帶來絕望。也許正是為了控制慾望,才有了規則和戒律。通過規則,人們壓抑、約束著自己的慾望到一個可接受的底線,從而約束著自己成為一個能自控的人,更維繫著一個安穩的社會。

可即便有約束,慾望也依然存在。就像小明子的小英子的愛一樣,無法因為清規戒律而徹底消除。也許,慾望本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賦予了人煙火氣息,沒有了慾望,人也難成為人。受戒,便是人性中接受規則的那一刻,存在於每個人的生命中。那十數個戒疤便象徵著規則的約束,約束著人心底的慾望,更意味著其與慾望的不斷抗爭,在人心底的角落。

大學讀書心得6

王陽明先生的《大學古本序》是他的心學理論體系中一篇重要著作,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陽明先生以"致良知"解《大學》之致知,擴充良知,誠意即涵攝在其中,深得孟子之心傳。致良知,此知非襲義而取,而是本性之知,直承孟子性善說。

王陽明心學思想突出了個人在道德實踐中的主體能動精神,客觀上提高了人的價值和作用;也是一種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體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科學務實的思維方法和精神動力;陽明心學確立了以道德良知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義,對於救治當今社會道德滑坡、唯利是圖的弊端是一劑對症良藥;陽明學提倡"親民"、重視民生的思想主張,對於我們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引領:"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引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引領,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引領"有借鑑作用。

《大學古本序》又是王陽明先生心理學的一篇重要著作。此篇雖簡短不易懂,卻講出了心理論的重要思想。王陽明致良知理論的提出,標誌著心學理論體系的成熟。良知是人生來具有的對真理的認識,一切事物及其規律都在良知中有,人們只要對自身內心中的良知認真尋求,就能達到對一切真理的認識。

《大學古本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宗旨在於顯示本有的清明德行,在於把這種修養缺德的`成就恩澤親人朋友公司等,從而使人人都倒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再通過禮樂教化,以啟迪人民的自覺,去除物慾,不斷更新自己的德行,自然便會立定人生志向,以此為奮鬥的理想方向。確定心中志向,便不會輕易為外物干擾,就會矢志不渝的去追求,去努力達到目標。

我們都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又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者一樣,都是君子之道。這種君子之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本文對於自身完美的追求也許很少實現,但是他們這種不斷追求高尚品質的精神卻是值得完美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努力實現的一個遠大目標。

大學讀書心得7

這天,媽媽和我一齊去黃埔書店買了不少書,有《童年》、《在人間》、《母親》、《我的大學》……其中在這些書裡,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大學》這本書。

《我的大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高爾基在上大學的時候,高爾基的父母親去世了,但高爾基仍然還不斷的.堅持學習和讀書。

想想自我,此刻我們有了這麼好的學習環境,還不用功去讀書是沒辦法解決困難的,我們以後到了社會是不會等著你的,只要你差一點兒都是不能工作的,因為你的資格不夠,所以是不能工作的。僅有我們上課認真聽講,不開小差,遇到不懂的問題能立刻告訴教師,讓教師幫你解決困難,這樣你不斷的學習才能有很大的提高。

我們從此刻做起,從此刻做起!我們要向高爾基這樣勤奮好學的精神,使我懂得了我們要珍惜時間,從每一分每一秒做起。大家行動起來吧!

大學讀書心得8

進入大學後,我讀書的重點就有所偏移了。在高中的時候,就是雜誌、名著小說、漫畫多一些,但是到了大學,專業是自己主要學習的重點,所以看得書就偏向於專業的書籍,對自己讀書的變化也是有一些感慨的。

大學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讀書方面,不再是是五花八門的讀書了,我日常看的書都是偏重於專業的書,因為大學把專業學好了,對自己畢業以後起到的幫助作用很大。尤其是我成為了大二學生之後,更是明白讀關於專業書籍的重要性。大二的課多了很多,特別是專業類的課,如果在課下不去鑽研書本,是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的,很容易就學不會專業的知識,所以課下有時間就會去圖書館裡看與專業有關的書,一是充實大學生活,而是幫助自己學好專業。在讀書的過程中,會去把書中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在回去宿舍之後,在把知識複習一遍,是對自己學習比較好的幫助作用。

大學的讀書不再是看一遍就過的樣子,而是在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己去鑽研,找到解決方法,並且自己還要鍛鍊獨立的思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書也不在是一種娛樂方式,而是想要帶著學習的目的去讀,不會只是看完之後就放在一邊不管了。大二是學習最忙碌的時候了,讀的最多的書就是學的專業書,每天都要去預習和溫習兩遍,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記住知識點,把專業學好。讀書於我也成了一種任務,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很枯燥,可是當自己鑽研成功的'時候,就是一種驕傲了。當然閒暇的時間也會去看些其他的書籍,也是去打發自己無聊的時光。

讀書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即使是讀無聊的專業書籍,都會讓自己在其中找到樂趣,所以現在的我對於專業的瞭解已經很深了,理論知識基礎很牢。這就是我平時讀的書多了,積累的多了,才會有的結果。大學讓我讀了不少的書,不管是專業相關的,還是其他的書,這些都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讓我有更好的理解力,在讀書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得享受起來了,從書中也收穫了不少的知識。

未來兩年裡,我還會去讀更多的書,讓自己涉獵更多種類的書籍,這對自己專業的學習有用,對自己畢業進入社會也會有幫助。

大學讀書心得9

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這就是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王馬克·奧勒留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沉思錄》。“《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去過更加完美的生活。”美國的費迪曼如是評價。的確如此,在時隔兩千年的今日,我們仍能跨越時空,看到作者低頭沉思,與作者內心對話。

用靈魂去思考

此刻,快節奏的生活工作讓人漸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疲於應付,沒有時間安靜下來細細思考。作為古羅馬的帝王,奧勒留在他執政的近20年間,遭遇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人禍不斷,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思考,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就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時常自省,對鏡子中的自我作出告誡與提醒。

所以,貫穿在書中最為明顯的是一種隱忍的恬淡,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洞察。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漸漸疏遠,信仰漸漸缺失,一切都流於世俗。我認為,一味的否定是逃避,而思考將是一劑良藥。這種思考不是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是一種深層的思考,是對自我心靈的拷問,是與自我靈魂的對話。如同長途跋涉需要小憩,我們在行進的過程,身體的勞累能夠經過睡眠緩解,然而心靈的勞累更不能忽略,也需要思考作為驛站。哪怕幾分鐘的沉思,也能讓源自靈魂的潺潺溪水洗滌浮世塵埃。

用靈魂去生活

奧勒留認為,事物不能拂亂靈魂,“外部事物使你煩躁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境煩亂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願意,你是很能夠將它打發掉的”。在生活中,我們容易被外界影響,讓我們躁亂不安。很多外界的事物,似乎都“來者不善”。

我認為,“不善”的並非事物,而是內心無法抑制的“不善”。人經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自我,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不是眼睛能夠做到,唯有用心靈。當繁瑣的事物壓來,你是否消極低落?當生活的不公襲來,你是否怨天尤人?奧勒留會告訴你,當你低落,當你埋怨,你只是在逃避生活。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所謂“看破紅塵”,便要退隱,尋找山林,尋找海濱。他們放棄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肩負的職責。奧勒留教給我們,怎樣用恬靜、自然、完美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其實要相信,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寧靜去處,我們能夠挖掘靈魂的`力量,既獲得平靜,又擔負職責,並且讓這種平靜更好地為擔負職責而服務。所謂“大隱隱於市”,當俗世的煩囂和肩負的重任都不能讓我們煩惱退縮,我們便懂得了用靈魂去適應生活,改善生活,我們便懂得善用靈魂的力量,去加重生活的分量。

用靈魂去創造

奧勒留在後期很少待在羅馬,大多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裡度過。《沉思錄》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正如我們明白的,奧勒留並不像一般的隱者那樣逃避自我的職責和義務,他從不怠慢社會歷史賦予一個羅馬皇帝的使命。“……去履行一個人所負有的職責,難道我會不樂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於此世間而應當負有的職責嗎?”奧勒留對於使命,對於職責,是進取的。在靈魂與外界使命、職責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要用寧靜之心、關懷之心創造出一個有愛的帝國。

當我們懂得如何用靈魂去思考,如何用靈魂去生活,我們要勇於承擔職責,學會如何用靈魂去創造,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為人類創造未來。要從周圍人們身上汲取優良品質,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化為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要時刻不忘自我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本分,致力於整個社會的利益,熱愛自我的使命,併為之努力;要抱有創造的心態,不斷審視自我,完善人格,加強職責,讓生命脫離庸碌無為。

大學讀書心得10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童年》,這本書中用生動地語言敘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坎坷的童年。

阿廖沙三歲就失去了父親,隨後就跟著母親和外祖母到了外祖父瀕臨破產的染坊,外祖父不太喜歡他,還經常毒打他,有一次甚至把小阿廖沙打昏了過去,害他大病了一場。兩個舅舅也討厭他,經常戲弄他,這種風氣也感染到了他們的兒女身上。在那個家裡只有外祖母疼他、愛護他。

後來,阿廖沙認識了小茨岡,他每次都用胳膊擋要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但小茨岡在幫二舅雅可夫抬十字架時被壓死了,之後再也沒有人給阿廖沙擋鞭子了,阿廖沙也失去了一個好朋友。阿廖沙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外祖母,他一有時間就出去撿破爛,到收破爛的`人那裡換些盧布給外祖母。

我讀完《童年》後受到的啟發是: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黑暗,在我的心目中每個人都應該有個美好的童年,但高爾基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相比卻是那麼悲慘、坎坷。我們的童年有寬敞明亮的教室,但高爾基沒有;我們的童年有豐盛的飯菜,但高爾基沒有;我們的童年有親切的家庭陪伴,但高爾基沒有。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美好,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家庭中,我們要努力學習,不能辜負了養育我們的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期望。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做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孜孜不倦,還要有毅力;我要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向高爾基學習。

大學讀書心得11

可能是在家庭的環境的薰陶之下,我從小就能閱讀到何種書籍,因為爸爸媽媽皆是老師,所以家裡的學習氛圍一直都很好,家裡也有著一個書房,裡面堆放著各種名著,我閒來沒事也是閱讀了不少,慢慢的我就養成了讀書的習慣,現在我到了大學依舊是如此,就算我有再繁忙的學業,我也不會丟棄自己的這個習慣,每週絕對會去學校圖書館借一本書看,這早已成了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讀書真的可以讓一個人安靜下來,不去想任何東西,當我心情煩躁的時候,讀書能讓我的心境平和下來,當我迷茫無助的時候,書中的知識也會給我指點方向,當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書籍就是我最好的夥伴……一個飽覽群書的'人才可以真正的理解什麼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東西是你話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唯有自己去閱讀去領會,十多年的讀書生涯,讓我這個人都變的不一樣起來,有同學說我這人為人敞亮,一眼都能看的透徹,讓他不由自主的想和我結識。也有同學說,我對於很多事情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覺得我這個人很有趣,甚至我的老師也覺得我與眾不同,不說髒話,為人謙卑,給他一種高尚的感覺。這都是讀書影響我的東西,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跟在很多高尚的人在聊天,那我怎麼可能不受其影響。對於讀書我也是有著自己的一些心得。

不讀無益之書,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盜版書就出來了,思想不正,三觀不正,胡言亂語的書籍多的是,我從來都不會去讀這類的書籍,因為我知道那無遺就是藉著讀書的名義墮落自己,讀書這麼多年,我見過很多同學被小說被迷了眼的,上課在看,下課在看,回到寢室的時候還在看,整個人完全的沉浸在別人的世界裡面,無法自拔,最終荒廢學業。

讀書可以讓人領略到很多的東西,就拿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來說,你能看到桃園三結義的兄弟情深、你能看到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英雄氣概,你能看到神魔鬼怪世界的曲折離奇,你還能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大家庭的興衰消亡……書一本你要能用心去讀,這樣才能嘗試著去跟作者交談,體會到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這樣你才能從中受益。

在安靜的環境下讀書是最好的,讀書是可以讓你忽略耳邊的嘈雜,但是寧靜而致遠,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你才能讀懂書中更多的東西,那樣你看一本書的效率也是最高的,並不是說你看完一本書知道了裡面的情節、內容、人物你就算是讀書了,你沒有弄清楚這本書所要傳遞的思想,那麼就仍需再次細細的閱讀體會。

讀書真的可以使一個的人的思想、眼界都寬闊起來。

大學讀書心得12

午後,藍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夏天的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炙烤著大地,又悶又熱,不把我們烤熟誓不罷休似的。

突然,天空暗了下來,變得陰沉沉的,一下子如同進入黑夜。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車也都不約而同地打開了大燈。這六月的天真如川劇變臉似的,說變就變。

不一會兒,一道利劍似的`閃電劃破天空。“轟隆隆”,雷公公隨即打破夏日的寧靜,緊接著敲起了鼓,那聲音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聾。頃刻間,猛烈的大雨,給大家一個措手不及,“嘩啦啦,嘩啦啦”鋪天蓋地的向大地衝來。霎時間,滾燙的地表上便冉冉升起一陣水蒸氣,籠罩著整個城市,宛如仙境。

雨越下越大,伴隨著電閃雷鳴,珠子般的雨滴紛紛砸下。路邊瞬間積起了水潭,被太陽晒蔫了的花草樹木們可歡了。瞧,小草們一邊洗著涼水澡,一邊跳起了歡樂的舞蹈;渴了許久的花兒們昂著頭,舒展身子,開懷暢飲著甘甜的雨汁;路旁的大樹挺直了腰桿,抖落一身灰塵,接受大雨免費的擦澡服務。“吼吼”風也來湊熱鬧了,我們可不怕,天然的空調,吹得人透心涼。

雷雨就是雷雨,就是那麼任性。一會兒工夫就跑得無影無蹤。隨著風停,雨也停了,太陽公公重新露出燦爛的笑臉,天空被大雨這麼賣力地一擦,頓時清亮了許多。不一會兒,一座彩虹橋出現在天空中。好一個清新靚麗的世界!

大學讀書心得13

他是一位偉人,我們家喻戶曉,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他就是高爾基。這個假期,我讀了他的書《我的大學》。 書中作者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沙皇統治的黑暗時期,人們相互抱怨,對罵,三天兩頭的打架,甚至於去殺人。作者為了上大學,來到了喀山,最終因種種因素,高爾基沒有上成大學,而是在那裡上“社會大學”。在這期間,他曾當過搬運工、麵包師助手、小店店員……在剛來到喀山時,他遇到了小偷和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爾基看書的“愚蠢行為”,有的人讚賞高爾基渴望獲得知識的精神,這些贊同高爾基獲得知識的人是理智的,因為他們堅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這種壓迫。高爾基經人介紹,認識了藏有很多書的'小店老闆潘科夫。以後,他白天銷售貨物,到了晚上刻苦讀書,並最終走向了革命的路。 讓感受最深的是,高爾基生活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經歷了諸多磨難,從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卻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後來,他在潘科夫的店鋪裡一邊做工,一邊埋頭苦讀,不顧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讀書。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環境中,吃得飽,穿得暖,也有很多書看。我們生活的環境比高爾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讀書,上不了大學,那就很說不過去。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用功學習,超越高爾基。 只有知識才能使人進步,只有讀書才容易獲取知識。沒有了知識,人們就會像一堆廢物一樣。沒有了知識,人們也不會發展科技,建設一個現代的文明的世界。

大學讀書心得14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說敘述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著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過了不久就參加了祕密的革命活動。貧苦的生活使他在伏爾加河流浪,和搬運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在麵包店找到工作,向工人們傳播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鼓勵工人罷工。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後,他帶著新生的力量,離開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裡無情地吸吮著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裡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裡的思考著。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大學讀書心得15

《大學》教我們為人做事記得以前中學時代自己也接觸過《四書五經》這一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但那僅限於瞭解其文化背景、組成結構和大致內容,所以也就無異於管中窺豹、知其皮毛罷了。有幸在這次假期裡比較深入地研讀了它裡面的《大學》篇,方才領略到它裡面所蘊含的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並且更為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後的人生道路該以怎樣的方式前行,才能切實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自己的一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從小便志存高遠,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光輝夢想和遠大抱負,尋得人生的真諦、生命的意義而耗盡一生。《大學》開篇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裡所展示的,即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三綱八目是《大學》的綱領旨趣和主要條目,縱覽《四書五經》,我們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大學》的開篇也是其為人做事的大道與精髓所在。

在明明德說明加強道德的自我完善、發掘自己本性中的善根、摒棄邪惡的誘惑、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對人自身修身養性的重要性,而博學的宗旨莫過於此。就此意義上說,西方基督教的懺悔、東方佛教的修行、列夫托爾斯秦式的道德的自我完善、毛澤東式的狠鬥私字一閃念,乃至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培養四有新人、五講四美三熱愛等等,都是在明明德,以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為目的。

在親民,和下文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結合,從動態的角度來強調了不斷革新,加強思想革命化,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之重要。引申出來,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懺悔,使人聯想到女作家楊絳把她那本寫gan校生活的書起名為洗澡。精神上的洗澡就是《莊子知北遊》所說的澡雪而精神,《禮記儒行》所說的澡身而浴德。

話說回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展示的即是一種革新的姿態,它驅動人們去棄舊圖新。在止於至善即是說博學的目的還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無數先哲們的人生歷程便印證了這一點。

人奮鬥一生,是因為他知其所止,即知道自己所奮鬥的目標是什麼,知道自己應該止在什麼地方,知道屬於自己的位置在哪裡。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鳥兒尚且知道找一個棲息的'林子,人怎麼可以不知道自己應該落腳的地方呢?所以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大都市及其郊區古來就是人們嚮往而聚居的地方,但這還只是身體的知其所止,不是經義的所在。

經義的所在是精神的知其所止,也就是在止於至善。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天地悠悠,過客匆匆,多少人隨波逐流,終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當今時代,生活的誘惑太多,可供的機會太多,更給人們帶來了選擇的困惑。比如說,在過去的時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讀書人心態平衡,或許還知其所止,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可是,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後,所謂下海的機會與誘惑重重地叩擊著人們的心扉,讀書人被推到了生活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所止何處?不少人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了精神的流浪兒無家可歸,以至於出現了教授賣大餅之類的畸形社會現象。

其實,《大學》本身說得好: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關鍵在於尋找最適合自身條件,最能揚長避短的位置和角色知其所止。

這才是最最重要的。這樣一來,教授當然也就不會去賣大餅了!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告訴我們,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了,它強調做任何事都要抓住其根本,即著重把握事物發展的主要矛盾的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