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2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不同的人和事內心會有所觸動,產生不同的想法,想法有時候一閃而過,不如寫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時的記錄下來。那麼,感悟文章到底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5篇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做個幸福的教師》讀書心得。《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愚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學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教師今天的學習主要不是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掌握學習的方法--知道為何學習?從哪裡學習?怎樣學習?如果一個老師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即使他教的門門功課都很優異,他仍然是一個失敗的學習者。因為這對於處在終身學習時代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愉快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裡?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著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著、快樂著、幸福著;而南方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著,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於是他很不幸福。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著教育、體驗著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型的幸福觀詮釋著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對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傷。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為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為,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為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中國老百姓信奉的一句至理名言;“讀書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這應該是知識經濟時代一種不可爭議的共識。作為一名老師,讀書與我們更是息息相關。

我們大家都知道,教師做著教書育人的工作,可謂“桃李滿天下”。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關係到一代又一代的成長。學生的知識增長和我們的知識構成密不可分,那麼主要影響我們知識構成的是什麼呢?是讀書。所以今天我在這裡主要談兩個問題:第一,讀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第二,教師讀書應該有選擇,有方向性。

首先,我先來介紹第一個問題,讀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開啟一本書,靜靜傾聽,用心去閱讀,無聲之中,你已領會萬千世界。書之聲如天籟、如仙樂、如蟬鳴、如鳥語、如風聲、如鶴唳,世間一切的吶喊、哭泣、歡呼都在其中。心靈隨之波動,感情隨之震撼。“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時此刻,靈魂已飄然於雲際之外。這些感覺想必大家都曾有過,特別是作為老師的我們,更需要有這種超然物外的感覺。讓讀書來洗滌我們的心靈,讓讀書來提高我們的素養,讓讀書來培養我們的氣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又更深刻、更豐富的知識來教導我們的學生。

針對我們語文老師,則需要對讀書有著更高的要求。語文作為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它有著豐富、厚重的內容。我們所選的課文,一般包含了各個方面,遠至古代傳聞逸事,近至當代的新聞。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這一切若我們的語文老師沒有豐富的知識底蘊,那麼我們將很難為學生講好每一堂課,與之相關的如:追求精緻的生活或許是每個人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若不多讀書,是很難成就的。

再者,教師讀書應該有選擇、有方向性。我叫喜歡有哲理韻味和學術性專業性的作品,翻開這些書,一種熟悉親切的味道便頃刻間瀰漫開來。針對我自己來說,這是一種夢幻的味道,古典而神祕,高深莫測而又耐人尋味。清晰的字型是一個個生動的音符。手執一本書,凝神靜氣,或立於風中,或坐於夕陽裡,或靠一棵樹,或獨坐窗前,這時你便可細細傾聽書的動聽訴說。即便不讀,聞著這淡淡的油墨香也是一種滿足。

既然我們走上了教師這個崗位,已說明了我們已讀過了不少的書,但針對我們的專業,為提高我們專業的教學能力。我們更以該讀一些專業性學術性較強的作品。這樣針對學術、專業方向的發展、創新,我們便能獲取最新的訊息和知識,這些不僅與個人緊密相連,更與國家、民族息息相關。如果沒有讀書,沒有科學與文化的.傳承、汲取、交流和進步,不僅我們個人,就連我們的國家都很難有美好的未來。若我們不再讀書,那將是社會的悲哀,是民族的悲哀,是我們每個人的悲哀。

書之聲悠遠,書之聲激昂,書之聲清脆,書之聲涵蓋了千古。在教師的內心深處,讀書的意義和地位,從來沒有降低絲毫。傳統慣性也罷,現實考慮也罷,至今我們仍然把讀書作為我們神聖的理念,讓我們用讀書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3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坐在這裡,我有一份自豪感,同時我還有一份特殊的情感。這份特殊的情感就是崇敬。崇敬咱們學校領導的高瞻遠矚,崇敬教研處幾位年輕的中層領導眼光敏銳。是他們尋南找北,千挑萬選,不辭辛苦,給老師們買到了《塑造教師》這本書。

《塑造教師》是一本好書。說它是一本好書,是因為它具體,它生動,它真實,它貼近教師實際,它可以成為我們教書育人工作上的一面鏡子。

唐朝明皇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一句話,叫:“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閱讀完《塑造教師》這本書後, 我也可以大膽地這麼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書為鏡,可以知得失”。

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 羅林博士,勵精圖治,煞費苦心,十幾年如一日,收集了職前教師們回憶的近 200 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悅,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從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內容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的反映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囊括了我們教師言行中容易被忽視的點點滴滴。閱讀此書,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讓自己真正地懂得了,今後怎樣去做,才會成為一個有函養高素質的好老師,平時的工作管理中怎樣注意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才會成為一個深受學生歡迎愛戴的優秀教師;讓自己真正懂得了用“愛”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建立起一個團結奮進的班級集體。

在孩子眼裡“老師”的形象是偉大的,老師的話是至高無上的,老師在孩子面前擁有特殊的權力。我們有權決定學生成功或失敗,賦予學生權力還是剝奪學生的權益,表揚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進步還是抑制學生髮展。這些權力都蘊含在教師的言行之中,如果我們能從這本書中行到啟發,適當地科學地平衡自己的權力,會對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與作用。閱讀本書,我覺得可以幫助自己擺脫工作中以往的不理智言行,去學會做一個智者老師。

《塑造教師》 以案例的方式,呈現給我們,故事簡短、獵奇耐讀,又發人深省。每一個案例,講述的都是一個悽悲的故事,都是孩子們人生成長中一份不幸的遭遇。而給孩子造成這種不幸的恰恰是他們自己心目中最崇拜最神聖的老師。今天讀這些故事,我們在為遭受傷害的孩子同情的同時,也為那些缺乏愛心的老師感到惋惜。對於我們當前的年輕教師來說,是一種教育,是一種經驗總結。每個故事事件中,作者 不但指出了教師的行為為什麼錯,錯在哪裡,而且還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了具體可行,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這樣,既讓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哪些言行是對的,哪些言行需要糾正,又幫會我們尋找到好的教育方法採用恰當的方式去糾正,解除工作管理中遇到的各種思想困惑。

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經典教育論斷,這些富有哲理性的經典論斷,令人深思與憂慮,給人啟發與警示。例如:“當 你伸出一個手指責備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向自己”。它告誡我們每位老師,教師一慣抱怨性、發洩性的教育方式,不但改變不了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反而很容易使自己那種高大的形象在這種經常的抱怨發洩過程中會漸漸地喪失毀滅。教師用過激的言行指責別人的同時,是否意識到自己的形象和良心也會容易受到別人的譴責。這樣的老師應該為自己教育中的不良言行而內心懺悔。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其實細想一下,我們成年人又如何呢?不是也經常犯錯嗎?何況是學生呢。所以,我們要學會客觀公正地看待孩子的缺點錯誤,學會用寬容尊重的教育處理學生的問題: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將其一棍子打死,犯了錯誤不可怕,關鍵是如何避免這樣的錯誤再次發生。對學生寬容就是永遠給他期待,永遠給他機會,永遠有耐心,相信學生會改正的。一句話,教師要容得下學生,才能贏得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在學生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的階段,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著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人梯”……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站的新的歷史高度,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範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4

當一個人懷揣著理想走向社會的時候,他離成功就不遠了;當一個人心懷著愛走向社會的時候,那麼他這一生永遠都是快樂著的。而當一個人既懷揣著理想,又懷揣愛心走向社會的時候,那麼,他卻是成功並快樂著的。而張麗莉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最近讀了張麗莉老師的三篇演講稿,對我的啟發很大。小時候,懷揣著成為教師的理想一步步的成長,長大後,依然懷揣著這個理想將師範類院校的`名字寫入了報考志願表中的第一欄,而即將走上嚮往已久的三尺講臺的時候,一句話,卻影響了她的一生——為師,別吝惜你的愛。

這世上最偉大的愛是什麼?也許會有人回答:是父愛。亦或者有人會回答:是母愛。但是大家卻都忽視了另一種愛,一種和父愛,母愛同樣偉大的愛——師愛。羅蘭說過:“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將變成黑夜。”而在張麗莉老師的心中,永遠都是白天。

一個月前,曾在新聞中獲悉張麗莉老師勇救學生的事蹟,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這一事件震驚全國,捨己為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幫助自己的學生擋著死神之劍,而縱觀整個社會,又有多少人踐行了中華民族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又有多少人證明了,原來這個世界還有“愛”的存在?不需要用生命來譜寫這樣的愛,但至少要心中要有愛。

她懷揣著理想走入教學教育的第一戰線。曾經,在事業上她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曾經,她只要在自私一點兒,或許會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生活。可是,她放棄了這些,放棄了這些能夠令自己和家人幸福的東西,僅僅只是為了她那些相處不超過三年,卻感情極深的學生們。雖然她失去了很多很多,但她同樣的也獲得了很多,獲得了成功,獲得了快樂。愛因斯坦說過:“有些理想曾為我們引過道路,並不斷給我新的勇氣以欣然面對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

我祝願美麗的麗莉老師,好人一生平安!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5

連日來,一個女英雄的名字出現在各大媒體和網路上,那就是最美教師“張麗莉”,花一樣的名字;29歲,花一樣的年齡。5月8日晚,當失控的客車衝向孩子們的瞬間,佳木斯市十九中學教師張麗莉用她柔弱的軀體,譜寫了一曲英勇奉獻的大愛之歌。

我們常說,師者父母心,在佳木斯第四中學門前的這一幕,讓我們在慘烈的悲劇中,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對學生最無私的愛在瞬間綻放,都說,老師是美麗的花朵,辛勤的園丁。老師張麗莉做到了,做到的不是因為她的義舉,是她來自內心那種無私與無畏的心靈,在最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來保護自己的學生。我們相信,當客車撞向人群的那一剎那,佳木斯市女教師張麗莉奮力推開自己學生的舉動,絕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道德的'本能。

張麗莉,這個勇敢的名字,深深地植進人們的心底,也將永遠的存在於佳木斯市每一位老師、同學的心中

看了張莉莉老師的這三篇演講稿,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教師不是年齡問題,而是要有一顆:“愛心”也只有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作為的學生。張老師他用自己的一顆真心詮釋了“師愛”這兩個字的真諦,用自己誠摯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這愛中有耐心的傾聽,有不懈的希冀,有真心的鼓勵,有深厚的情意……這種能超越一切的愛,如同剪不斷的臍帶,緊緊地牽繫著我們;化作甘霖,灑落在學生的心田,悄無聲息地滋養著每一棵生命的幼苗。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個教師應該盡到的責任,那就是好的教育,在文中說道,只有有愛心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作為的學生,也說明了、現在的學生不光是要成績好,愛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對對於班上那些成績稍遜的同學,他也沒放棄,只是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在張莉莉老師生病期間,他班上的同學都去醫院看他,在他被掉到另外一個班級當班主任的時候。來班級的同學多麼不捨,還是想讓張莉莉老師回去帶他們曾一起年的班級,曾一起走過兩年的同學,都沒有忘記張莉莉老師

也有的同學,因為懷著對張老師的熱愛和不捨,晚上做夢的時候也夢到了。給張老師發簡訊說:在老師你這兩年的教育下。這一年多來最令我難忘的是您的微笑,照耀了我們每一個人。我落淚不僅是對您深深地思念,更有埋藏在心底的感恩!您永遠是三班學生的媽媽,講臺上永遠留有您的位置,因為您是最愛我們的麗莉老師!最後,願我們愛著的您早日回家!”

雖然,張莉莉老師只帶了他們兩年,但他們也堅決表示,把張老師的無私奉獻和教育化作學習的動力,即使再苦再累我都會堅持下去,盡全力做到最好。

看了這篇文章,我認為一個老師付出愛心的同時,不僅換來了學生那一句句真心的評價,也更加的滋潤了學生們那一顆顆稚嫩的心。

語錄《作為教師,如果孩子們期盼一縷春風,那麼,我願獻上整個春天;如果渴求一滴海水,我願傾其一片海洋;如果要擷取一片紅葉,我願給予整片楓林……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在青春年華,放飛師愛,伴著我可愛的孩子們,風雨兼程,一路同行! 》

最後,祝願最美教師張莉莉《早日康復》,這個年輕美麗的女教師,因為救助自己的學生被軋雙腿截肢至今尚未脫離危險,我們為她能否脫險而牽腸掛肚,更為她今後的路該如何走而憂心忡忡。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都用愛來回報愛,用道德來回報道德,讓救人的英雄能夠得到應有的扶助和關愛,讓其今後的路,走得不再那麼艱難。我們不應止於感動,還要付諸行動。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6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愛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義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當然,實際上體現的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理想。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援,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於生活的追求。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

您正在檢視《國中教師讀書心得演講稿——-《愛的教育》》。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xxx,我彙報的題目是《向著明亮那方》。

6年前,我懷揣教育的夢想,踏上神聖的講臺,循著常規教書,捧著熱心育人。

我如一葉扁舟,身在溪流,心在遠洋。

我鼓足風帆,向著大海奮力划槳。

教育應該是幸福的,我們教師應該“享受著教育的幸福”。

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還包括自己的充實與成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顧不上欣賞沿途的風景,來不及品味遠航的甘苦。

雖力倦神疲,卻總也找不到理想的彼岸。

我迷茫、困惑:遠航的燈塔在哪?我人生的航向又在哪?

古語有云:“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

教師的成長需要經驗+反思,獲得成長的途徑只有不斷學習。

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可以是借鑑他人;更有效的是讀書。

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多讀書,讀好書,更是我們成長的重要途徑。

我開始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為基點讀書,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走出了工作的失落和迷茫。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我相信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

今天站在這裡,我不想用那些華麗的詞藻去描述讀書的美好和意義,只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成長故事。

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教育,天然需要教師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一種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和所有的青年教師一樣,教學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通過反思,我終於明白:幹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它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積累。

讀新教育就是“與好書為伴、與經典同行、與大師對話”。

一本好書,就是一粒撒播在心田的種子,她會悄無聲息地生根、發芽,滋潤身心,成熟思想。

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生命的需求!讓我們蕩起雙槳,向著明亮那方,長風破浪,雲帆濟海!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8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能在這個下午和大家說說我的心裡話。有同學可能認識我,知道我是你們師兄師姐的美術老師,但我今天不是來和大家上課的,而是想和你們共同探討幾個問題,幾個大家也比較關心的問題。

第一.是否只有在重點學校就讀或只有生在富裕美滿的家庭才會有出息?

對這個問題,我先來說個真實的故事:國中畢業那年,我們班兩個成績一直都是中等的音樂特長學生同時面臨人生的選擇。結果一個上了職高,一個上了普高。三年過去後,大家猜想一下他們的命運?

結果那個職高生很輕鬆地考上了不錯的大學,而那個普高生卻名落孫山。這是為什麼呢?後面我們瞭解到,那個讀職高的同學一進高中就發現自己是竟是班上的前十名,感到很高興——原來我也是優等生!於是學習更加努力,而老師和家長也覺得他是顆好苗子,總是不斷地鼓勵他表揚他。慢慢地他成績越來越好,人也變得越來越自信,而且回憶起高中大多是快樂的情景。而那個普高生則恰恰相反。他作為藝術特長生,雖然大學聯考時可以享受一定的分數上的優惠。但在他周圍一塊學習競爭的,卻都是那些成績很好的同學。在國中他還是中等,可到了高中,無論他怎樣努力,他始終比不過那些專門學文化的同學,老是最後幾名。這讓他感到抬不起頭來,對學習也漸漸失去了信心。而且他非常不快樂,再也不想提到那段黑色的日子。

這也許只是一個特例,但這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好學生其實是比較出來的!有句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很多成績很好的大學生為了得到單位的重視,也往往選擇一些規模較小的單位,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自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不至於淹沒在人群裡。

我們這裡的年級前十名,放到二中重點班去,也許就是最後幾名,你在那裡就不會有現在這樣良好的感覺。而你們面臨的考試卻是一樣的。所以說,在普通中學讀書沒什麼不好,甚至還是你們的一種福氣!

當然,我不是說只有小地方出人才,我是想告訴大家,其實無論在什麼樣的地方,只要我們自己相信自己,不斷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你實在不喜歡現在的環境,就更要努力,靠自己的實力考出去。只有正確面對現實,才可以扭轉命運。如果是一味的埋怨環境,只怕你連你不喜歡的環境都待不下去。

還有家庭環境,我想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甚至是富裕的家庭,有特別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可很多時候,生活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這個時候,你能怎麼辦,是抱怨父母沒有給你最好的條件嗎?如果是這樣,那你們的父母是不是也要向他們的父母——你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抱怨,你們覺得象他們抱怨有用嗎?當然沒用!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紈絝子弟少偉男。這句話不是諷刺,而是天大的真理。不信你們可以自己去查查,你們自己認可的成功人物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有幾個是出身在富裕家庭的?普通的家庭環境更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堅定我們成功的決心,從這個意義上講,生在平凡的家庭環境也是我們的福氣!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晚上好。

讀書,從古至今,都是永恆的話題,讀什麼樣的書,能夠間接的看出一個人的品格,因此,讀書體現品格,品格決定書的品質,然而品格又影響著人的一生。

在人類歷史上,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因勤奮讀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乃至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影響人類文明程序的事例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他們的故事影響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而要認識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最好的辦法仍是讀書。

你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結識世界上所有的偉人、大師,但通過讀書,就有可能。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你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有人說,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人是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個角落。

當然,作為教師的`我們,讀書也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首先意味著書籍”,沒有供師生閱讀,充實師生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豐富的書籍。或者雖有豐富的書籍而缺乏熱愛讀書的師生的學校,不能算一所真正的學校,可以說只是一間“製造,生產勞動力的工廠”。

我認為一個人一生中影響最大的是人文素養,而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哀是文化素養的缺失,缺少閱讀便會缺少文化的沉澱和底蘊。而一個缺少熱愛閱讀的民族勢必是一個文化缺失的民族。當我們時代的精英不在走進圖書館,而只把目光投向網路,投向那熱鬧卻毫無價值的快餐文化。 當我們關心明星娶妻生子勝過魯迅的誕辰,我們將變得多麼可悲!

所以,我在這裡呼籲所有的教師都來重視讀書吧。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書香溢校園,師生共成長》

20xx年,我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踏上了教師這個神聖的工作崗位。在這個全新的環境裡,我深深地感受到老師們身上那種獨有的氣質!你們的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你們的奉獻,讓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偉大;你們的敬業,讓我有了一股向上的衝勁!與此同時,我更有一種壓力。我常常思考:我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有人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也有人說,教師是春蠶,吐絲不盡辛勞至死;還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我說都不是!教師就是教師,是一個永遠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人。“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特質決定了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不斷地給自己 “充電”,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給自己和學生的雙重成長以堅實的保證。

剛來學校不久,一次評課李校長就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要成為一名教學名師,一定要三多,多看書、多思考、多鑽研。獲得成長的途徑只有不斷學習,多去汲取書籍的營養,這樣才能迅速成長。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可以借鑑優秀老師的經驗

和方法。學習的方式,更不能忽略讀書。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讀書,讓我漸漸體會到了為師之道,帶給我成長的喜悅!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貫的激情,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師要教好書,就要善於思考。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澱為人格”。教師有博大的思想境界,才有可能培育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人才。

書是無垠的大海,它的浩瀚永遠映襯著我的`渺小;書是智慧的使者,它的厚重永遠警醒著我的單薄。書滋潤了我乾涸的心田,引領我告別了初為人師的青澀,走向教育的成熟;書充盈著教師的生命,激勵著我不斷地開拓創新。

讀書就是在理想的天地裡播種著希望,放飛著夢想。老師們,同學們,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吧!讓讀書成為一種生命的需求吧!讓迷人的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吧!因為最是書香能致遠,師生成長譜新篇!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1

帶著美好的憧憬,從大學踏入一小這塊熱土,一晃已經9年了。儘管教齡不是很長,卻也有人生風景在遊走,歲月如流在穿梭的感嘆。這9年,我過的並不是輕鬆的生活,因為我常常覺得自己在疲於奔命:努力了,學生還沒學好;天暗了,事情還沒做完;雪化了,理想還沒實現……常常盯著困難,沉浸在“我是不是太辛苦了”的困惑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拜讀了美國著名學者斯賓塞寫的,這本書和他的另一本著作一樣,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的大致內容是:鼓勵我們用“一分鐘目標”來設定目標,用“一分鐘稱讚”來保持積極態度,用“一分鐘矯正”來檢查和修正自己的行為。書中最震撼我的一種觀念是:學會簡練、精確、有力,樹立“一分鐘”意識,凡事做得有效率!它猶如一位良師益友,化解了我心中的層層困惑;猶如一盞明燈,引領著我在生活的`大海中航行。

向我們傳達這樣一個理念——凡事從小事做起,將目標分解到切實可行。反思我自己的教學,經常抱怨學生不能按設定的目標前進,達不到我的要求。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明白了不是我的目標過高,而是因為沒有將目標分解成可以實施的每一個細小的步驟,讓學生去操作。所以往往是遠大的目標放在眼前,學生卻茫茫然不知所措,我自己也慢慢喪失了信心和熱情,結果目標不能實施到位,半途而廢了。設定一分鐘目標,讓目標變得切實可行,讓目標變得不再遙不可及,讓學生可以及時地品嚐成功的喜悅,從而滿懷信心的去完成每一個任務,這正是一分鐘教師的成功之處。

同樣,當看完,重新審視我自己的生活。也毅然發現:事情雖多,任務雖重,只要善於分解開來,合理安排利用好每一分鐘,再大的困難也是能扳平的。一分鐘的文學閱讀,堅持不懈,就能沉浸在文學閱讀的享受之中;一分鐘的工作,重視實效性,提高效率解決儘可能的任務,不要總是看著前方的困難大山,而停止前進的步伐;一分鐘的自我欣賞,給自己的一個肯定,開心的度過每一分鐘,讓歲月不再那麼容易把人拋;一分鐘的對他人的讚譽,讓你的人際關係簡單起來,不再勾心鬥角的使壞,也不再那麼辛苦的掙扎,讓同事見面浮現出真誠的問候和來自心底的笑顏;一分鐘的愛心和耐心,關愛每一個天真的可愛孩子,平和心態,和他們真誠的交流,耐心的和他們講解知識、道理;一分鐘的暫停,給自己留下一個屬於你的一分鐘時段,作自己想做的事情,思考屬於自己的問題,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人生就是由這麼一個個一分鐘構成的,珍視生命,享受生活,樂於工作,善於分解,欣賞每一分鐘,慢慢地走,靜靜地走。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很高興能在讀書報告會上向領導和老師彙報自己的讀書收穫和感悟。

最近,一直在看作家龍應臺的幾本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臺寫她的兩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上國小之前的事情,字裡行間有一片珍惜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柔軟心腸,看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是歡喜的,平和的,柔軟的。沒做媽媽的,看了這書會覺得孩子的純真可愛;孩子已經長大了的,看了這書,會想起自己養育孩子時的無窮樂趣和無限歡喜。

《親愛的安德烈》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這本書讀了很長時間,引人深思的問題太多,很多篇章都一看再看。這本書寫作的背景是,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任職。等她卸任回到兒子身邊,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子。她覺得與兒子之間多了一座無形的牆,她感到:兒子“愛”她,但並不“喜歡”她。他們是兩代人,年齡相差三十年;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於是,母子倆用了三年時間互相通訊。就這樣,他們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龍應臺“認識了人生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探討了一個人青年時期的困惑,例如“為什麼要用功讀書?”“你十八歲的時候知道什麼?”“如何接受平庸?”之類的問題,更多的是關於東西方教育差異、文化沉澱和包容、道德與民主、社會貧富差距甚至還有政治敏感問題的探討。

如果家裡有中學生的話,這本書實在應該看,大人和孩子一起看,探討溝通。不僅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理解,更能使孩子開闊眼界與心胸,讓他們知道——世界,不僅僅只有眼前,還有遠方與夢想、家國與責任。

《目送》的扉頁上寫著: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們。是龍應臺寫於父親去世之後。從序就漫出一股世事滄桑的無奈,看得人隱隱作痛。

一篇篇的看下去,每一篇非要把人埋在心裡的那些悽清悲涼扯出來才算。

比如那篇《目送》中的那句出現了兩次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誰沒有父母兄弟,老人孩子?這本書告訴你,這些離愁別恨人人都得經歷,今天是我,明天,將來,是你。心愛的人,自以為離不得的人,一個個的,都將失去,求不回,得不到。以前平淡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幸福。

其實我覺得讀書的時候,心痛是好事,它能提醒你:好好對待家人,好好對待朋友,好好對待自己,珍惜每一天。現在我們平淡的每一天,其實都是幸福的。

讀書的滋味,高雅的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通俗點說,像兩個人剛談戀愛的時候,她遞一個眼神過來,你馬上覺得心裡又是甜又是酸,那個滋味,不可說,不必說,不能說。

但是,書比戀人好,熱鬧忙碌的時候我們看都不看書一眼,任它落滿灰塵,可是不論任何時候,書永遠在那裡忠實的等著我們,不因我們的淡漠使性惱怒,也不因我們的熱情恃寵而驕。

無聊的時候用書消閒,難過的時候有書安慰,煩悶的時候有書啟迪,孤寂的時候還是有書陪伴。

書作為朋友,有一種高貴的品質:不卑不亢,沉默安定;不離不棄,相濡以沫。

書讀多了,就會多幾分寬容,少幾分挑剔;多幾分骨氣,少幾分驕氣;多幾分豁達,少幾分怨氣,最後祝願大家過一種書式生活:多讀書,少生氣。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這次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讀書心得。我感到萬分的榮幸!在此,我感謝學校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也給了我一次自我鍛鍊的機會。我演講的題目是:一縷書香伴師者同行——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有感。

又一次捧起大師的經典,想起初讀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在校就讀的大學生,懷著對大師的崇敬拜讀了它。教了近7年的書,當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那樣的少。

年少時總覺得教育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是一份風吹不著、日晒不著,輕鬆愜意的活兒,教書的日子久了,越來越發覺做一名好老師不是那麼容易。就簡單的教書而言,學生是一個裝不滿的水桶,自己永遠是被他們追趕的送水工。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要想在課堂上成竹在胸,縱橫馳騁,不斷讀書是一條不錯的捷徑。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他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這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最少是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要是兼任班主任工作就更忙了,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德育處分配的勞動工作等等,要是再趕上有晚課,就更加應接不暇了,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瑣碎的事情。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裡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總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想對自己及同仁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先哲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讀過《教師人文讀本》,我感受最深的是愛一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愛。當母親把孩子送到學校,遠離自己的懷抱和視線,她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孩子在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都能得到真誠的關愛。

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擔憂以及對教育的期望,期望孩子在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個新的生命,都如同一張白紙,讀書、識字,當他們求知若渴地注視著這個世界時,老師應給他們營造更多快樂的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在學校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

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教育素養,而且還要有足夠的教師魅力。教育素養的基本構成是對所教的學科有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質和教學的內涵

第一、精通本學科。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教材總有挖掘不完的課題,而每發現一個新的想法和教學思路把它傳遞給學生無疑會讓自己感到快樂,同時也會感覺教材不是在重複。

第二、激情。教師應該是個有情趣的人,要通過語調、姿勢、表情以及邏輯性的語言來吸引學生對課堂內容的關注。

第三、嚴格要求。要努力成為是一名在學問上嚴厲的教師,我一直堅信嚴師出高徒的`道理,通過嚴格的教育能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憤,以使他們今後受用終生。

第四、設計課堂。高效的教學要具有條理性,如果表達不清楚,即使你是該學科的權成人土也沒有用。當然教學可以採取一些變化的形式,如有可能,不妨讓理論、概念及經驗性的發現形象化以吸引學生,從而對他們的學習過程產生積極影響。

第五、責任心。優秀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這需要一個教師的責任心來實現它

回顧自己的教師經歷和參與新課改的路程,我由衷的感到,教育原來可以這樣富有激情和富有詩意。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它首先意味著一個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說,教師的精神狀態是教師能否獲得專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一個缺少精神追求的人,他的知識再豐富,他的能力再強,他仍然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要先做人,再做教師。一個真正的人,正是以其豐富的精神行走於天地之間。

教師讀書感悟演講稿15

冬日的暖陽,總是令人那麼舒服。捧著一本書,坐在安靜的庭院裡,在文字的世界裡遨遊,是那麼地愜意。鳥鳴聲傳來,總讓我想起課堂裡的孩子。

近段時間,我反反覆覆地閱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xx年版)》,瞭解了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是什麼,大體知道我們的教學目標是什麼,但這只是一個瞭解的過程。面對這些理論性的知識,我彷彿是被擋在籬笆外,無法置身與其中。今天,通過閱讀《國小語文》中發表的“xx國小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的發言稿,我終於能進一步解開心中的疑團了。

一、不改本質,明確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xx年版)》對語文課程的性質重新進行了界定:“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經常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與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關係不大的問題上,甚至在教學目標上沒有出現與語言文字運用相關的目標,或者只是蜻蜓點水般地走過場。這也是語文課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故我們要把以“教師講讀課文”為主的課堂教學形態轉變為以“學生語文實踐”為主的課堂教學常態。這與《語文教師的文字解讀》中提到的如何明確教學目標有異曲同工之妙。“定準教學目標,首先要牢固樹立‘一箇中心(以語言訓練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培養語文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的`教學指導思想。‘牢固樹立’,就是要把課上成語文課,上成所教那個年級的閱讀課,上成所教那種型別的閱讀課,做到年段目標準確、鮮明、不缺位、不越位。”故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將教學指導思想落實,確定好語言訓練點,爭取讓學生一課一練,一課一得。教學目標不多不雜,要有效、系統化。

二、重視語言積累

上海師範大學的吳忠豪教授在“xx國小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的發言中說到:“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的學習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文化價值;二是語文知識、方法學習和技能訓練,通過課文例項讓學生認識如何遣詞造句,學習閱讀寫作方法;三是語言材料積累,包括生字、詞語、句子的積累,通過大量規範的書面語言材料的輸入,豐富學生詞語搭配、詞與句組織等語感經驗。這三個方面的學習價值或任務在閱讀教學中位置應該如何排列?當下閱讀課教師往往重視的是文化知識的教學,語文知識和方法的教學,而是忽略課文語言材料的積累。”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又何曾不是呢?當看到學生的習作時,總是搖頭,批評他們語句不通順,批評他們不愛閱讀。但我是否有引導他們積累語言材料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錯別字多,語句通順,究其原因,還不是語言積累少了嗎?在低年段教學中,我們會注重識字的積累,這本身就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詞語積累重視不夠,特別是中年段以後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為了應試,我們會讓學生反覆去聽寫詞語盤點中的詞語,但他們是否懂得詞語的意義呢?

說起語言積累,我總會想起這兩位孩子。四年級上冊中的《火燒雲》是值得推薦的美文,巧妙地描寫出雲的變化,將雲的形態、變化過程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一位孩子也被這篇文章影響了。在一次考試中,她模仿這篇例文寫出了自己觀察的雲。另一位孩子也是一位愛閱讀的小姑娘。她習作中的語言是那麼地優美。從中也可以看出語言積累對她的影響。

既然有如此典型的例子在,我為何會忘記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呢?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重新重視這方面的引導,讓孩子多讀、多背誦,尤其是各種句型的積累。

看罷,回顧後,方能知道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今後,還是得時常閱讀,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準確地把握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讓國小語文教育之樹不長歪。

熱門標籤